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21 02:59:37| 人氣18,01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禁忌與失落的交錯:《微物之神》不能言說的秘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微物之神》的敘述主要是透過異卵雙胞胎童年所經歷的事件將存在印度的文化現象藉著這一對兄妹童年經歷的創傷展現世人眼前。小說藉著細微的敘述,將附著在印度文化的種姓制度、父權社會下的男女不平等、親英情結…等問題從這些細微的描述中描繪出它的輪廓,好似一幅圖畫,用放大鏡靠近看看不出什麼,但走遠一點看才看出整幅畫的意像、輪廓、表達。

 

 


作者:阿蘭達蒂‧洛伊

         (Arundhati Roy)

譯者:吳美真

出版社:天下文化

 

 

 

 


(按圖片可連結來源)

 

 


作者簡介

       洛伊,印度籍,學的是建築,曾寫過兩本電影劇本。《微物之神》是三十七歲的她的第一部小說創作,一九九七年,此書勇奪英國最具權威的文學大獎─「布克獎」(Booker Prize),震驚世界文壇。對於新人的獲獎,布克獎等評審團主席比爾(Gillian Beer)教授表示:「我們(評審們)全部這部動人的小說而著了迷。」

       獲獎之前,《微物之神》在一九九七年四月甫自英國出版時,便洛陽紙貴,一書難求;在美國出版後,也立刻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達數十週。到目前為止,本書已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洛伊的創作光芒可說得到了全球的矚目與肯定。

 

 

 

        微物,也就是所謂細微渺小的事物,因為太過於微小,以致於忽略,最終也導致失落。或可說,微物的另一替代名詞就是失落。作者在《微物之神》中鋪陳許多非常細微的、細節的描述,將維魯沙與阿慕的禁忌之愛比喻為是踰越一道界線,這道界線和整個龐大的印度文化相比下略顯得渺小,而兩人的愛欲因為無力抵抗整個龐大的印度文化體系,相形下,這種禁忌之愛只能不斷的被壓抑再壓抑,遁入一種失落的模式,一旦找到失落的共鳴點,就會發揮強大的影響力,所以,作者將之形容為失落之神,微物之神。本書我分七部份探討:

 

恐怖事件

       自動物研究院院長一職退休後的帕帕奇,因不滿妻子的醃果菜生意愈做愈起色,遂將心中的嫉妒轉而以家暴宣洩。一天,適逢兒子恰克自牛津大學回家過暑假,赫然發現父親毆打母親之時,恰克上前制止並告訴父親絕不要再發生這類事情後,帕帕奇停止家暴,卻將怒氣發洩在女兒阿慕的身上,他拒絕供女兒念大學,後又因無錢替女兒籌措嫁妝致使上門提親的人卻步。

       在無人在意的情況下,阿慕為了急於逃離脾氣暴烈的父親與心懷怨恨的母親的掌控,遠赴加爾各答與遠房姑媽共度夏季,就在那裡,在某人的喜宴上,阿慕結識了未來的丈夫,在相識數天後兩人結婚。不料婚後丈夫嚴重酗酒,甚至工作不保,丈夫的上司要求只要與妻子同房就能保住工作,丈夫回家後轉訴上司的話語,兩人起衝突,阿慕憤而離婚。

        回娘家後,忍受所有的親友的輕視與訕笑,扶養雙胞胎,並與工人維魯沙日久生情,某次在兩人幽會中遭維魯沙的父親維里亞巴本發現,忠心耿耿的老工人感念雇主贈送玻璃眼珠之情,遂將兩人的情事告知瑪碼奇,瑪瑪奇憤而羞辱維魯沙,寶寶克加瑪因過去遭共產黨員羞辱,將心中的怨恨轉嫁給共產黨員的維魯沙,於是使計提告維魯沙涉嫌強姦罪,同時,恰克的女兒蘇菲默兒傳出死訊,寶寶克加瑪順勢指摘維魯沙所為。

       維魯沙被警方逮捕並遭員警殘忍的毒打,這一切雙胞胎都親眼目睹,後來,寶寶克加瑪甚至設計艾斯沙將蘇菲默兒的死嫁禍給維魯沙,維魯沙因此被員警打死。寶寶克加瑪甚至將蘇菲默兒的死歸罪於艾斯沙本身,恰克亦因此次事件逼迫阿慕離開,艾斯沙被送回父親身邊致使雙胞胎被迫拆散,失去愛人的阿慕也在後來的歲月中發瘋自殺。此次事件發生後導致整個家族分崩離散,也造成雙胞胎童年心靈創傷。

 

潛藏在人心的失落感

        小說的敘述描寫了阿慕整個家族的氛圍,從父親對母親的態度;母親對子女的態度;姑媽對姪子的態度,整個家族籠罩在一片失落的迷霧中,每個人心中都隱藏一個秘密,小說就從阿慕的父親為中心點敘述。帕帕奇,一個無可救藥的親英派,自動物研究院退休後,自覺未留名於史,於是他努力找尋未被發現的蛾類物種,期望這個新發現的物種能使他名留青史,果不其然,帕帕奇發現了蛾類的新品種,但那時他已退休,最後蛾類的命名還是由他厭惡的一位官員的名字命之,此等打擊影響了他後半輩子,於是這隻蛾成為作者對人生的挫敗的隱喻:「牠惡性的鬼魂──灰色、多毛、背部有特別的簇毛,糾纏著他住過每一棟房子。牠折磨他,折磨他的孩子,以及他孩子的孩子。

       阿慕的母親,瑪瑪奇,一個標準的印度婦女,一個永遠在男人眼皮子底下做事的傳統婦女,面對丈夫的暴力永遠只會默默忍受,直到有一天兒子的出面制止使得帕帕奇停止家暴,瑪瑪奇開始將對丈夫的依賴轉而傾向兒子,未料兒子卻迷戀前妻瑪格麗特。

       阿慕的姑媽,寶寶克加瑪,一個歸依基督教的修女,年輕時迷戀英藉慕利岡神父,為了接近慕利岡神父而改教,然而,對方對她只有同事之情。對神父的感情無疾而終後,只好將心中的情感以日記的方式宣洩做為替代。

       阿慕的兄長,恰克,同樣也是一個親英份子,年輕時在牛津大學就讀,偶然間在餐館結識前妻瑪格麗特,兩人結婚後,恰克的邋遢生活使得瑪格麗特厭惡,加上每下愈況的工作令瑪格麗特毅然決然離婚,即使兩人已孕育一女。離婚後,瑪格麗特嫁給兄長的好友喬;恰克由於在英國的生活已入不敷出,最後只好回印度發展。儘管兩人已結束關係,恰克仍希望靠書信往來得知瑪格麗特的近況。

       阿慕年輕時急於脫離父親的家暴陰影與母親的掌控,在識人不清的情況下阿慕嫁給前夫,未料,前夫有嚴重酗酒傾向,甚至因此丟了工作,為了保住飯碗希望阿慕出賣肉體,兩人因此離婚。離婚後,阿慕帶著雙胞胎回娘家,忍受親朋好友的訕笑。

 

愛是主軸

       作者在書裡描述了各種愛:瑪瑪奇對恰克的寵愛;恰克對瑪格麗特的思念與愛慕;瑪格麗特對喬的愛慕與追憶;寶寶克加碼對慕利岡神父希望渺渺的愛慕;維魯沙與阿慕跨階級的愛戀、以及艾斯沙兄妹亂倫之愛。這些愛揭露了存在印度的制度與文化,尤其在敘述維魯沙與阿慕的悲劇愛戀時更突顯出長久以來存在印度的階級制度。

 

背叛成就悲劇

       作者雖然以愛做為整本書的核心,然而背叛卻是造成悲劇的導火線。阿慕的前夫為了保住飯碗脅迫阿慕出賣肉體即是此導火線的開端,如果沒有丈夫的出賣,阿慕就不會回娘家,甚至後來與家裡的工人相戀。皮萊同志為了權位見死不救也可看作是對自己黨員的一種背叛,曾經積極參與共產黨事務的維魯沙卻因為是個賤民身分遭黨員排擠,皮萊同志更為了將他踢出共產黨,對於維魯沙後來發生的事端未伸出援手。艾斯沙後來為寶寶克加瑪設計向警方指認維魯沙所為也可看做是一種年幼無知的背叛,一心以為可救母親免於牢獄之災的艾斯沙指認年幼起待他友善的維魯沙,此事件也造成艾斯沙的心靈創傷。

 

禁忌之愛的特寫

       作者雖列舉了幾項愛的種類,然禁忌之愛才是作者的焦點所在,在書寫的過程中,嘗試用比較柔性和緩的語調替代赤裸裸的直敘。因為長存的種性制度文化,因此阿慕與工人維魯沙的相戀為家族所不容,最後導致維魯沙被打死、阿慕發瘋自殺的悲劇。也正因為雙胞胎曾目睹這齣悲劇,此事導致他們童年心靈受創,倆人童年因此被拆散使得這兩個完整的個體也變得不完整:「現在她認為艾斯沙和瑞海兒是『他們』,因為分開時,這兩個人不再是以前的『他們』,或曾經想像過的『他們』。」拆散後也使得這對雙胞胎在往後的人生各自承擔從悲劇投射在心底的異常行為:

        「艾斯沙向來是個安靜的孩子,因此,沒有人可以準確地指出他何時停止說話(幾月、幾日或哪一年)。這是指完全停止說話。事實上,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某個『明確的時候』,而是一種漸漸封閉的過程,一種幾乎沒有人注意到的漸漸變安靜的過程……

        「在她所讀過的每一所學校裡,老師都注意到她──

     (1)是一個非常有禮貌的孩子。

     (2)沒有朋友。

      這似乎是一種文明的、孤獨的墮落形式。……

      他們交頭接耳說,她似乎不知如何當一個女孩子。」

 

       小說的敘述雙胞胎是重點,藉著敘述兩個不完整的個體尋求合一的過程。小說開頭就暗喻只有這兩個雙胞胎在一起才是完整,否則就是不完整的個體:「當生命充滿了開始,沒有結束,而一切都是永恆時,艾斯沙和瑞海兒認為:在一起時,他們是「我」;分開時,他們是「我們」。彷彿他們是罕見的一對暹邏雙胞胎,身體分開,但本性卻相連。」因此,小說開頭瑞海兒聽聞艾斯沙歸來的消息馬上從美國趕回印度尋找這位年幼被失散的兄長,中間作者鋪陳了一大段往事,接著用婉轉的敘述風格讓這兩個不完整的個體合一──亂倫式的肉體結合。當然,亂倫也被視為是一種禁忌,但就這對兄妹強烈的戀母情結來看,這種禁忌之愛或許是對亡母的一種思念之情,而這種大膽的作風似乎就是作者有意讓這對兄妹接續阿慕的未盡之境。

 

盤根錯節的印度文化

       可能身在現在開放的台灣社會中,有些情境的描述會讓人脫離項背,認為這純粹是小說的描述,真實社會未必如此,對於已經開放民主政治的印度而言,深植人心的傳統文化並未隨著民主政治的開放而改變,故,作者藉著描述一個家庭的生活衝突呈現印度特有的文化:

 

種姓制度

       西元前二十世紀從外來民族傳入的社會制度,據傳階級制度以膚色劃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婆羅門為最高階,首陀羅則是最低階的無人身自由的奴僕,也就是賤民,小說就是採用鮮明的階級描述凸顯這種古老文化,例如小說裡曾提到維魯沙的父親去到主人家裡,回去時必須倒著爬將腳印擦掉。

 

男尊女卑

       以父系社會為主的文化中,似乎難免脫離不了男尊女卑的發展,這種發展一旦成為一種刻板的模式,該制度的女性就無法脫離既有的模式,甚至成為一種環環相扣的共犯結構,例如遭家暴的瑪瑪奇、離婚後就失去社會地位的阿慕。

 

親英情結

       將近一百年的殖民統治也奠定了相當程度的政治崇拜,許多英國留傳下的文化,在印度境內仍沿用,直到現在,英語仍是印度非官方語言,可見其影響之大。這種崇拜主義是不是也類似台灣經過日本五十年統治之後的哈日呢?當然老一輩的哈日和現在年輕人的哈日其實已有很大的不同。

 

拼圖式敘事

       作者採用非直敘述敘,像是一幅被打散的拼圖,每章都能找到連結點,但直到看到小說尾才能完整拼湊出事件的始末,每一章的敘事就像每一片拼圖被用放大鏡檢視,可能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描寫,卻可能成為每個連結點,這種敘事風格如果是讀慣直敘鋪陳小說的讀者可能無法融會貫通,建議讀過第二遍。

台長: 李隱

(悄悄話)
2012-08-06 16:54:15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