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5-16 14:36:02| 人氣5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四禪淨土遊記【即鸞門淨土.觀音淨土.地藏淨土.彌勒淨土,各教修行者傳道者人人必看以助將來命終往生淨土】《轉載宗教寶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禪淨土遊記』及濟公活佛開示什麼叫「修行」與何謂『迷』與『覺』呢及修行者如何才能獲得『身、心之大自在』呢與何謂『無相布施』及財施.法施.無畏施呢與何謂『無上菩提』及如何降伏『妄念心』常住『菩提心』呢修行人是否能養寵物呢及得好智慧〈大智慧〉的方法虛空藏菩薩問佛如何降伏一切魔障法什麼是宇宙真正的『真實相』呢每個人其體內之『元神』的功用為何呢及成功不敗.修行不退轉.願力成就之法四禪淨土鸞門淨土.觀音淨土.地藏淨土.彌勒淨土,各教修行者及人人必看,尤其傳道說法者出家師父者更要看,以修心〈身〉養性改過向善明真理要大公無私利益眾生並多孝順多行善守諸戒勿造惡做惡,來助己早日修行悟道成就利己利眾生往生天界淨土】台疆豐原懿敕寶德大道院扶鸞書《轉載自宗教寶書

 

※此『四禪淨土遊記』上天有特頒印贈此書之特賜賞例,有心、有信者可為己為家人親朋多多捐印此書,以消業除障解因果助其將來命終往生淨土。

 

●上天所特賜賞例:凡參贊捐印本遊記達貳萬本,准予捨報後引入於四大淨土,並賜有一代〈法、福、慧〉因緣之子孫。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凡做過走過無形中〈時空法界中〉必留下痕跡,行善做惡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當累世今生所造之善惡其『福盈〈乃行諸善無造惡損徳所累積而來〉.惡滿〈乃造諸惡無行善積功所導致〉』因緣時辰到時,必有好壞之『善惡報應』速臨其身而報之,倘今生若有造大善〈如日日勤為善或有機救人命等〉或大惡〈如日日為惡或搶奪財物殺人等〉者則其所受好壞善惡報應的速度會較快,可能於『今生〈短期內〉』即會速受到好壞之善惡報應,而常為惡做惡者恐很難平安活到老死,因為常造惡做惡者其祿其福〈其累世或今生所積之福.祿〉被上天〈即天界.地府.人間之眾神聖佛菩薩等〉削盡削完後,便會再削其之壽元壽命而使其壽命變短乃至收其魂回地府報到〈這也是為甚麼有人會突遭橫禍而死或人無故即死亡之原因〉,所以多造惡做惡者其是很難平安活到老死的,除非其有邊造惡邊行善並懺悔己過不再犯而能功過相抵否則任何人皆無例外也……【因為人類之一切皆在『上天』所派在各地各處的眾神聖仙佛菩薩等《如上天安放在各人體內之元神『三司神』、上天所派駐在世間各家庭中之『灶神.地基主』、各地各處當地管區之土地公『福徳正神』、凡間各地各處統管當地陰陽兩界之『城隍爺』、十方各處監察凡塵人類善惡及監察各處眾神聖等所做好壞善惡而回報上呈天界之日夜『監察遊神』等等》所監視掌控運管中,其會依各人平時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大小』,依其因緣〈即依其累世今生所做之好壞善惡在其功過相抵相互平衡綜合後,以其所剩所存之好壞善惡大小功過多寡去業報之〉而在何時給予其業報之好壞報償使其承受之;或做成其之因果業命報於來世轉投生何處或出生於何人家中之業報,這也是為甚麼有人會出生為男為女或出生為較聰明較好較富貴較健壯,而有人會出生為較笨較差較貧窮較體弱多病之原因,而有的甚至會出生為身軀手腳不健全或愚痴者等等,凡此種種皆是其人累世〈今生〉所做所積之好壞善惡功徳福報大小多寡所造成所形成的因果,所以古有云:人之命運好壞皆操之在自己手中即是此意也。總之人之『一切行為』皆在上天所掌控中,因此日常中一切所思所想所做所行必需『慎言慎行』以免造惡業而壞了將來〈晚年或來世等〉己之命運。《若人自覺今生多不順(常有遇外之災或運不開無人缘遭排斥等等)或多病或多感情親情不順不和等等時,那麼唯有今生今世(日日)多孝順【勿忤逆〈勿打罵傷害〉父母以免被上天削福而生病或產生災禍事】多行善廣積徳並善待一切或今世守諸戒勤修行多(勤)念佛持經咒多利益眾生或多多(常)(助)印『經典.善書』做大功徳去迴向祈求(此法改善最速效最能快速助人改好之,若能一次即做很大之印經功徳去迴向祈求則必見速效)助之改好之才佳才能速轉好命運之》

 

 

四禪淨土遊記  目錄

著書 玉

孤獨長者 序文

祇陀菩薩 序文

第一回 鸞門淨土殊勝境

第二回 鸞門淨土如意池

第三回 鸞門淨土辨證殿

第四回 淨土修行諸勝境

第五回 鸞門淨土化執殿

第六回 鸞門淨土儒德宮

第七回 信願行持入淨土

第八回 千宗萬教源玉虛

第九回 修道首重至誠心

第十回 鸞門淨土易求生

第十一回 觀音淨土妙塵殿

第十二回 石洞溫泉妙用多

第十三回 殊勝法華淨化心

第十四回 師徒暢談妙法

第十五回 慈悲喜捨無住相

第十六回 奉獻無私真放下

第十七回 如實修行奠根基

第十八回 修行調適身心

第十九回 靈慧清明四念住

第二十回 勤持觀音諸妙義

第廿一回 地藏淨土補經所

第廿二回 地藏淨土平民區

第廿三回 地藏淨土聚善所

第廿四回 地藏淨土在人間

第廿五回 地藏淨土聚善所

第廿六回 把握當下即是道

第廿七回 心中有道處處道

第廿八回 過度執著即障道

第廿九回 爐火純青去三毒

第三十回 求生淨土信願行

第卅一回 彌勒淨土邊緣境

第卅二回 勤行諸善享天福

第卅三回 不著四相自在王

第卅四回 鸞門精修彌勒緣

【彌勒外院-鸞門精修宮】

第卅五回 彌勒內院斷貪執

第卅六回 彌勒淨土精修道

【彌勒內院-精誠殿】

迦葉尊者 跋文

開心尊者 跋文

完書玉旨

※玉詔特頒賜賞條例

註:本書由豐原懿敕寶德大道院扶鸞著作 歡迎翻印 廣種福田

 

著書  玉旨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95年11月25

聖示:今夜恭接著書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天上聖母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可。吾退!

 

欽差太上老君 

詩曰:天垂寶卷先機運。妙理無邊教育林。學道修身觀正法。深思內照鬼神欽。

聖示:今夜  吾乃奉詔特為貴道院頒佈著書聖命而來,期勉神人精進勇猛,再執教鞭也。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九五至尊,上掌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冥壘幽酆,位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今查爾南贍部洲臺疆《懿敕寶德大道鸞院》,自創建道院以來,神人各俱輸誠,嚴持正法理諦,神人謹慎言行,代天宣化,身體力行,實可欽可佩,誠為鸞台之效法模範也。

今末法時期,【鸞門四禪淨土宗】已然設立於貴道院,合該參訪四大淨土以昭告天下,成就安身立命之門,以廣導引眾生及末法修行者,步入正道之不二法門,題其顏曰:【四禪淨土遊記】。

命正鸞宣筆:邱生原章,為主著正鸞;聘貴道院副院尊:《正法明如來》為主著仙師;並擇定於丙戌年十月十二日起,直至書成為止,敕令「三十六天罡」衛護壇場內外。願神人齊心用命,正鸞清心無慮也。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天運歲次丙戌年十月初五日

 

孤獨長者     9512月9日

詩曰:四禪聖境逍遙樂。淨土無垠自在鄉。立德清心期寡欲。修身示範澤文章。

『四禪』本是四層不同級次之修行境界,果位程度自然亦不盡相同,但因為末法眾生根器太劣;因此,鸞門創立「四大淨土」,依眾生根器及其因緣而做攝受,以廣渡眾生。當然能依止於「四大淨土」修行,以達到符合資格而帶業往生時,便能憑藉在世之修行善德及福德因緣,在「四大淨土」中安排蓮花化生,使修行者能先離開業力之纏擾,安住在淨土中,繼續修行定靜功夫,讓身心靈獲得自由自在,他日三會龍華,修淨業,再證菩提。

然而能善加運用有生之年,使血肉凡軀藉此假體修真,但又「生、老、病、死」四大苦惱絲毫由不得人掌控,故曰:「假體」;藉此短暫之假體立諸般德行,來培養與眾生之間的善妙緣份,藉由修身覺照心地深層以清淨心地,污染濁處加以阻絕,讓清淨純度來淨化內心深層,使真如本性不再只是表面功夫而已,乃能真正在生活中實踐出來,如此便不必往生淨土,而是建立淨土,這樣才是佛道最終之目的。但眾生常生文字障、所知障,不能真心受教,故僅須立志求往生淨土便可,眾生若能於四大淨土中逐漸覺照本然真如,亦是佛恩垂降之用意,願世人能深深覺悟也。

孤獨長者  序於懿敕寶德大道院   天運歲次丙戌年十月十九日

 

祇陀菩薩     951216

詩曰:修身立德誠為貴。斷惡存良益眾生。戒律嚴明知禮義。超歸淨土四禪明。

眾生自從無始以來,在善惡是非中頻造作,又常起分別、執著,以致身心陷入煩惱、痛苦、疑惑、傲慢、愩高而無法自拔,雖然有時深知不該為及不該有之言行舉止,但業力之牽掣,讓眾生頻頻造業作孽。因而地球天充斥著一股怨戾之氣,並且冤怨相報永無止盡,在末法時期,形成天災、人禍、刀兵、厄難,就連「生、老、病、死」四大苦惱都常令眾生心生苦惱而不知所措,半點都不能由心意作主。是故,上天垂降『淨土法門』,令眾生在茫茫人海之中,獲得一盞明燈之修身指南,並且讓眾生在苦海中得一法舟,讓迷途眾生登達清淨光明之彼岸。

如今設立『四禪淨土宗』,正是苦海中接引眾生前往光明平坦之路的法舟,而求生淨土之路分有遠近,其必須具備之功果亦不盡相同,眾生欲求生任一適合之淨土,便依意願及修行力之所謂:「信願行」而決定之。現時上天垂降『四禪淨土遊記』,主在闡揚四大淨土的殊勝奧秘之處及修持資格與要件,願修行者在學習「超凡入聖」之過程中,能以「戒」為師,「十善」為食也。

祇陀菩薩  序於懿敕寶德大道院   天運歲次丙戌年十月廿六日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51223

第一回 鸞門淨土殊勝境

聖示:今夜帶領正鸞宣筆邱生原章前往『鸞門淨土』,參訪殊勝奇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無須多禮!速上蓮台,靜心凝神。

邱生:〈坐上蓮台,蓮台七彩繽紛似白紫,卻又在隱約間散發出金紅光芒,而蓮台大如車輪,往九霄雲外昇空而去。天空星辰不斷閃耀,來往許多仙神馬不停蹄,非常忙碌。過了一會兒,來到『南天鸞務府』,在正後方有數十里路,立有一個界碑,但見碑上書寫著:「鸞門淨土」。在石碑旁,長有花草,碑後方是一顆椰子樹,在樹旁右側乃為鐵樹,左側為木瓜樹,還長了一串小木瓜,木瓜樹前乃有薰衣草,在鐵樹前則是中國人的母親花卉:金針花。在石碑前,有大小不一但排列非常整齊,並且有條理有次序的排列,全是以上等寒玉、暖玉以及香玉所組合而成。石碑則看似大理石,刻成的鸞門淨土全以紅藍寶石所鑲成,題字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乃是以白鑽所鑲而成,莊嚴華麗,令人讚歎。石碑的另一邊,有許多金樹、銀樹,亦開有一些小花,並結有金果子、銀果子。在這些金樹、銀樹底下,有數位小仙童、小仙女,正在嬉戲。見到如此景象,邱生不自覺從心裡思憶起幼時情景,人生唯有在幼小之時,才能天真,才能無所掛礙,一旦隨著年紀逐漸增長,思緒逐漸複雜,煩惱及掛礙愈多了。〉

副院尊:賢生啊!看汝似有所感觸,可否分享一番?

邱生:學生只是看見那些小仙童、小仙女正在嬉戲,不自覺的感觸良多;在幼小時,無論男女都能夠和樂地在一起,並且和睦的相處,更是不分彼此的互相愛護著,為何長大了就都不一樣了呢?

副院尊:原來如此。這是因為世人在幼童時期,雖然懂得不多,也因為如此,心地是非常純真,並且無邪,見到與自己年紀上下的朋友或親人,便能以同等心來對待,縱使有所摩擦,亦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將之淡化,並重新和好如初,是因為天真無邪、無污染、無心機的緣故。

邱生:為何人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掛礙亦多?

副院尊:眾生通常在接受教育後,對世間事物了解很多,亦因此開始有好的事物的薰習,壞的事物亦開始跟著逐漸染著,但所謂:「學好不易變壞快」,隨著人與人的接觸愈頻繁,開始產生欲望之心。有人思欲(財富),此對於自己有利益的事物,開始圖求謀取,若是謀取之道是正途,則無所礙;若是思邪走歧途,則容易做出傷害他人來獲得利益的事來。因此,眾生隨著年紀增長,對人亦同時產生各種掛礙,有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因自己的利欲心且不能知足,使心中充滿煩惱而累積困擾與掛礙。

邱生:依如來之意,是否說明:人只要無私我之欲念,則人際關係上,可以獲得和睦與融合的相處呢?

副院尊:正是。眾生只要能夠無私我之欲念,則能融洽在相處上,便能不分彼此,能各盡所能,來創造屬於人群的光明美景出來,而不是起浮不定,更不會有「我是、人非」的對立。

邱生:人人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卻沒有人肯為自己的錯誤來承認及負責;自己都不肯為自己的錯誤來承認及負責,又有誰會肯認錯呢?有誰肯對事物做負責任呢?

副院尊:然也。只求眾生能落實「吾日三省吾身」,絕不能以自我的錯誤,來指責是別人的錯誤;若是強以我錯推為他人之錯,如此錯又在何?對又在何?畢竟到頭來人人都是錯,有智者僅能在修身立德上互相勉勵,互相鼓舞,使人人更具信心,更肯前進在道程也。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5年12月30

第二回 鸞門淨土如意池

聖示:今夜帶領正鸞宣筆邱生原章,遊參『鸞門淨土』奇妙景緻。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無須多禮!速坐穩蓮台,平心靜氣。

邱生:學生已坐穩,可以出發了。〈瞬時蓮台穿越時空,劃過天際,大地一片寂靜,在天邊有祥光四射,一會兒來到鸞門淨土的碑界附近。進入大廣庭園中,左方有大池塘,池塘有一碑書寫著:『如意池』。在池塘裡有著少數大魚,亦有罕見奇特怪魚;亦有「蛤王」正在蘊育真珠,這些蛤王隱約可見到顯象為人身,而大多數顯現是女子之相。而在池底乃純是以金沙佈滿,池水清徹無比;在池的邊際乃是以白玉圍砌而成,並且有純金打造之金椅以供人休息,另外有純銀所打造而成的銀桌子,在金銀交錯之間乃呈現出金黃與雪白的美麗景緻,師生坐在金椅上,感受到無比尊榮,朝池塘觀賞池中魚兒及蛤王的蛤殼開合,形成美妙舞蹈。池塘之旁,有數株楊柳樹,柳枝垂於水面而隨風飄然,真是美妙極了。〉如來啊!您觀那池中蛤王開合之間,散發出無比美感,令人心地頓時明朗起來,使人煩惱頓時消散許多,不知如來是否有同感?

副院尊:確實觀看池中的蛤王及魚兒飛舞,在蛤殼開合之間,此開彼合,此合彼開,玲瓏有緻,不但美妙而且怡神清心,再多的煩惱也都能夠消失無蹤。世人若是有機緣,應該多多來此觀賞以及體會一番才是。

邱生:觀那池中的魚兒有大隻、有小隻,皆充滿著無比的毅力,有些兒魚在逆水中勇猛前進,絲毫不受逆勢所威脅而退卻,另外有些魚兒乃順著水流方向游走,卻能適時的把持住,不會因為順境而掉入漩渦的陷阱中,實在令人讚歎不如。

副院尊:是的。魚兒能夠逆來順受,絲毫不會因為逆境而妥協及退縮;眾生若是能在遭逢逆境及諸不順遂之困難環境中,能夠接受事實,並且勇猛精進,為處身所遭遇到之挫折加把勁衝剌,並且尋求各種方法來克服逆境,一旦憑藉毅力突破了逆境,則光明燦爛的日子便無可限量。眾生一旦置身在順境當中,因為事事順心如意,並且隨心所欲,乃非常容易在順境中迷失自我,危機也就隱藏在無形之中,稍有疏失不慎,便有可能使自身萬劫不復。因此,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在順境中,充分的學習,並且充分的應用現有一切資源,來做一番精良人生規劃,並且能夠將之付諸行動造作;一旦稍有不利於時機,乃能適時轉圜,而不被惡劣環境所波及與危害。

邱生:人的心靈,若能平靜,並且使之清徹,則一切暗藏的危機便能全部洞悉,自然絲毫不會受到危機的影響而危害了自身。

副院尊:賢生見解清晰、明白,但因為眾生心識混濁不清,常受到執著而起煩惱心,乃造成痛苦不斷增長,因此這座「如意池」乃有必要來此坐上一坐,以讓心識獲得清明,以利學習正法,並加以弘揚也。

邱生:如來說得是,但願人人都有機緣,可以到此一遊。

副院尊:會的。有朝一日眾生必能有機緣,來此清淨一番。

邱生:但不知有何資格限制?

副院尊:若論起到此地之資格,首先必須皈依在『鸞門』,修行『五戒十善』,其二是守「忠義」。

邱生:五戒十善,若要齊全堅毅,並且一生修持,莫說是一般眾生,就連進入道場求修之行者,都很難做得到,那豈不是永遠都沒有機會進入鸞門淨土的如意池嗎?

副院尊:若是眾生在世,未造過大罪惡,能盡量佈施行善,以及助印弘法利生之正法善書,並且能奉行『玉皇育德真經』以及『四禪普化真經』之鸞門淨土篇,能加以受持一字一句者,並知禮敬諸佛者,能得往生此地而見得此『如意池』也。

邱生:如來之意是說,若有人在一生當中,雖然五戒十善,因各種因素未能全守持,只要未造成他人『身、心』之傷害的惡業,並且有行善布施的人都可以往生到此地否?

副院尊:是的。只要在世不曾造成他人嚴重的身、心受傷害損失者,都可以求往生到此也。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1月6日

第三回 鸞門淨土辨證殿

聖示:今夜帶領正鸞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靜心凝神。

邱生:〈蓮台瞬間昇空,飛越天際,前方遭受一道強風阻擋,副院尊立即取出如意扇,將扇輕輕一揮動,強風頓時減弱許多,但強風雖然減弱,卻也深深含藏寒意。一會兒已到鸞門淨土,通過如意池之不遠處,乃有一座宮殿式建築,上匾曰:『辨證殿』,金色匾額隱約間散發出陣陣金光閃耀。在辨證殿前庭,乃有奇花異草,並且在門口有一對碧玉雕刻而成的石獅子,石獅子栩栩如生,獅眼則炯炯有神,手工精緻細膩,令人歎為觀止。進入辨證殿內,佈置有琳瑯滿目的美麗壁畫及金銀玉石所鑄造而成的許多藝術品,諸如:玉器鑄造的「雙龍奪珠」,及純金打造的「金笛子」非常重,起碼超過三十公斤;邱生湊近金笛子,先試吹看看,深吸一口氣,嗚嘻…;一下子,自言自語:「啊!不行了,沒氣力了。」在壁畫方面,有「生老病死」四大人生過程,更有寂靜妙法華勝境。在殿內有許多隔間,並且許多仙官正在認真的辦公;此外,尚有不同的靜室,分別有少數人員正在禪靜、聊天、沉思;這些人看起來都非常和善,並且靈氣逼人,真是修持有成啊!〉如來啊!為何此處稱為『辨證殿』?

副院尊:「辨證」之意,乃在於審核資格。

邱生:那麼有哪些人可以符合資格呢?

副院尊:不妨由這裡的「住持」說明較為妥當。

住持:小神參見觀音如來聖駕!

副院尊:住持免禮!今夜來此,還請住持能不吝指教。

住持:小神一定盡所知所能盡予協助。

邱生:學生參見住持聖安!

住持:賢生免禮!有何事可儘管提出無妨。

邱生:請問住持是何方人氏?

住持:吾乃蘆山隱居居士:羅目超。

邱生:方才觀看殿外上方匾額書寫:『辨證殿』,不知其中真實意義及作用為何?

住持:凡事總有審慎查核,方能適才任用;修行中人亦如是,必須審慎查核驗證,才能知道每一個人在世的過程中,有何優點與長處及辦事能力如何?若是修行中人缺乏優點,又諸能力不足者,必須另外做安排;簡單說,「鸞門淨土」設立在「南天」,便是比其它淨土多了一分選擇,便是將來可以有機會,擔任神職,代天宣化,行功立德。

邱生:是不是說,若往生鸞門淨土的修行者,都可以有機會擔任天界的各單位神職之使命?而辨證殿就是用來審核往生鸞門淨土的所有人,究竟有哪些人真正有資格可以擔任神職?

住持:正是。本辨證殿正是為往生鸞門淨土者,做最後一道能力與專長之驗證。

邱生:若是在鸞門淨土的修行者,能力不足又專長未顯,這些人又如何?

住持:若是在鸞門淨土的修行者,無法符合任命神職的資格,則將之編入為『一般天人』,不必擔任任何職務,專做潛修學習真理妙諦,來提昇各自靈慧與菩提心。

邱生:若是做為一般天人,不用擔任任何神職,又有何等妙處?

住持:若是編入一般天人,則不用受「戒律」要求,並且無特定工作與使命,能夠一心薰沐於法華中。

邱生:比較起來,任憑誰也想只要「一般天人」就好,一來不用接受工作的派遣,二來不用接受「戒律」的約束與要求,這麼逍遙自在,是多麼好的一件事。

住持:是啊!不用被要求工作是多麼好的一件事,並且不用被「戒條」的約束是多麼好快樂的事。但不用被要求工作,就要自己行造『無畏施』;不被「戒律」約束,就要自我約束;但有誰能夠在逍遙中而能自我約束的,有誰能夠在快樂當中不沉淪又不耗損福報的呢?

邱生:確實在沒有任何約束的生活中,非常容易懈怠與放縱,但若是天福報享盡,又會如何呢?

住持:天人若是天福報享盡,則必須重返人間繼續修行,直到明心見性為止。

邱生:但淨土不是帶業往生,究竟享有多久的天福報呢?

住持:是的。淨土是帶業往生,但分有九品,即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

邱生:此九個品階當中,有哪些是必須要重返人間的?

住持:若是問必須重返人間之業報人種,乃屬於「下品中生」以下。

邱生:在往生鸞門淨土而繼續潛修,能有多少時間穩住?

住持:若是往生在鸞門淨土,能繼續潛修者,可以安穩至彌勒出世到人間同證菩提。

副院尊:是的。本會元若能求生鸞門淨土,除了能夠繼續潛修性理外,並且能夠代天宣化,以行功立德,並且在龍華三會與「彌勒慈尊」同返人間同證菩提。

邱生:那真是太好了,應該將這個好消息普傳,讓天下人知情。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住持聖駕!

住持:小神恭送觀音如來聖駕!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1月13

第四回 淨土修行諸勝境

聖示:今夜帶領正鸞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靜心凝神。

邱生:〈剎時蓮台昇空,劃過雲端,直往鸞門淨土飛奔而去,經過許久終於落在「辨證殿」。邱生跟隨如來身後,走進廣大花園。此花園種滿銀杏,有不少松樹;在花園旁邊有許多八卦棋亭,在棋亭裡有些乾坤二眾,正在聚精會神的下棋;在棋亭旁乃有數座茶亭,俱皆黃金所造,並有上等檀木雕造的椅子,光是在遠處就聞到檀木香氣,令人精神抖擻。而花園的另一側乃有大小不同的「石洞」,在石洞內有著少數男女在此禪靜。並且在棋亭不遠處,乃有一處瀑布,水流往下匯聚成一條溪流,此溪流充滿金色的細沙,並且閃閃發光;在上游處更有數不清的珍珠,每一顆珍珠都非常晶瑩剔透。順著溪流往下游走來,溪水正好流經花園及棋亭之間,並且利益茶亭的人,可以取水燒水與泡壺茗茶。而銀杏果之間,乃有一對五色鳥,正在唱著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咪吽》,且在各石洞間亦有鸚鵡,正在唱著:「修身在於培德,在於無我、無欲;……。」〉

如來啊!您看這裡有許多男女正在下棋,真是悠遊自在哩!

副院尊:是啊!在此處下盤棋,真是悠哉的生活。

邱生:為何這些人不去聽經聞法或是靜修,而在此下棋?不是很浪費寶貴的時間嗎?

副院尊:是啊!下棋的確是很花費時間的事,但這也是一種培養耐性與智力的正當方式,況且身心靈必須並重,所以下棋有助腦力激盪與發展哩!

邱生:原來下棋是為了不讓腦力退化,真是妙不可言。那麼有一些男女正在茶亭聊天泡茶,看來非常清閒,也是在增進修行嗎?

副院尊:是啊!泡茶也是在修行,不然汝聽聽看,這些人在聊些什麼?

邱生:有些人是在吟詩做聯,有些人則是在談論道理。

甲君:人的心思微妙甚深,變化無窮。

乙女:在面對一個不善的外境時,心有多重不同動念。

丙君:心常隨外境輪迴不止,並且惡念劣行此起彼落。

丁女:在心識中無為而清淨時,各種外境皆難以使內心起任何動念,包括好與不好的事,皆能不起作用。

邱生:原來泡茶是一種修行方式,亦是甚深中道妙法。〈來到溪流邊,見溪水清徹,不由飲上幾口,在飲用過後,乃覺清涼,又有一種淡淡的甘甜,真是千載難逢的殊勝機緣啊!既然來到此地,不妨到溪底一走;邱生將身體浸泡在充滿金砂的溪流裡,隨手抓起一把把金色細沙,這些金砂完全不會混濁,好像在底下襯托出水的寶貴一樣。〉

副院尊:賢生可有何體會否?

邱生:如來啊!看來看去,水真的很寶貴,人人都少不了它,萬物也少不了它,但這些水不知是從何而來?

副院尊:這水乃是從『天河』而來,非常難得。

邱生:金砂又是怎麼來的?

副院尊:金砂乃是象徵修行者的毅力細而綿長,又過程非常艱辛,於是珍貴無比,必須精進用功也。

邱生:珍珠又是怎麼回事?

副院尊:乃是修行中愈挫愈勇,向道之心堅定真誠。

邱生:原來是各有深厚涵意,真是奇妙啊!那麼,學生方才走在瀑布下,手指頭被一些珍珠吸住,想撥又撥不起來,看這些金砂也是好像結了凍一樣,將學生的雙腳包成一雙金鞋,剝也剝不開,到底是怎麼回事?

副院尊:這個現象是一種印記,修行輸誠的印記,往後要再接再厲才好。

邱生:學生一定遵守如來恩師之教誨。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了。……。(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1月20

第五回 鸞門淨土化執殿

聖示:今夜帶領正鸞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靜心凝神。

邱生:〈剎時蓮台昇空,飛衝天際,直上雲霄,四周雲海,奇妙難言。虛空中積雲成樓,像是一列白雲造成城市一般,景觀非常特別。一會兒來到鸞門淨土,在棋亭前方落下。師生二人走到瀑布旁,乃有一座純銀建造的橋,呈現出半弧形狀,約步上一百零八階之後,橋上乃成為平面九曲狀,而末端又是階梯,直往山頂,在山頂上朝下望去,宛如一幅美麗山水圖。在山頂處直走,有一段路程,四周有許多梅樹,開滿梅花朵朵,也有一些楓樹,楓葉早已染紅,而楓樹卻是純金及寶玉所長成的;殊勝的是這些金玉的樹皆會呼吸,並且在金花謝後結成「金梅子」,而金梅子一旦熟落,又會長出一棵棵金梅樹。在這些金玉樹後方,乃有一座廣大建築,外形酷似紫金城,外觀乃為檀木建造的柱子與牆壁,橫樑則是銀所造,又地磚乃是寶玉所砌,並且在柱子與牆壁間浮雕著龍鳳呈祥、萬佛朝宗的聖境。在上方有一匾額書寫著『儒德宮』,進入宮中排滿許多桌椅為檀木所造,而中堂之上高掛「文啟三千、武化四夷」,而宮內有一些仙官正在埋首案上勤研學問;走到後宮,乃見有『化執殿、無我殿、捨欲殿、淨我所、無知殿、捨障殿』。在化執殿內,有一些天人及仙吏,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只見這些天人進入殿內,乃在天人面前分別呈現出金碗、玉盤、銀簫,金碗乃是一位學佛的天人所拿,玉盤乃是學道的天人所拿,銀簫則是一貫道親,旁邊還有許多金塊,各有不同的層級人士所取。奇怪的是有些天人不取金卻取走沒有用的盤子做什麼?只見將喜好的東西高興的把玩著,並且反覆的鑑賞。有些天人,則是在眼前有一些男女眾或是兒童,便非常喜悅的往前擁抱、談話。〉恩師啊!不知為何有此種現象產生?

副院尊:賢生啊!這些天人,由於生前修身培德,但是仍有所執念,難捨寶物或親情,因而經常現出生前所執,而無法進步,但願修行者能捨下我執也。

邱生:不會啊!您看這些黃金,都很少有人拿取,不是看的很開嗎?

副院尊:是啊!對於錢財都能夠看得很開,但是汝看那位道人拿著玉盤,到底有什麼用處?再看看那位佛子,一天到晚拿著金碗,是吃不飽嗎?再看看這一位道親,生前在佛堂也算是頗有地位的人,見到人就隱然含藏傲氣,卻是未真正體悟道心是什麼?

邱生:原來生前的喜好太重,都會帶到天上、淨土來,所以來『化執殿』有去執的作用。突然間傳來一陣鐘響,這些天人忽然精神一振,所有現象又全部消失,而天人都非常誠心的在求懺悔,並且沉默不語。欲去除我執,實在並不容易。是以,奉勸各位親愛的父老兄弟姐妹們,有些事能夠放下的,盡量利用有生之年通通放下,捨得捨得,有捨才會有得,不要等到了淨土,才想修去執之念,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啊!

副院尊:是一切凡間執念,應該盡早捨去,千萬不可以染著執識而成為習慣,到時候就不好放下執念了。勉之!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23

第六回 鸞門淨土儒德宮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神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平心靜氣,坐穩蓮台。

邱生:〈瞬間,蓮台飄飄往上飛騰,而周遭星光閃閃,有一顆流星急速滑落。經過一番漫長時間,終於蓮台落定在『鸞門淨土儒德宮』左側,是一處廣大庭園,在園區內乃有許多仙官打扮的成員,正在靜坐,而旁邊則有一部份仙官,正在切磋拳腳功夫,看來似乎非常清閒悠哉!〉如來啊!這些仙官打扮的人員,為何都在這裡打拳練腳呢?

副院尊:這是因為每一個層次,都各有其層次的治安維護需求,而在技能上亦復如是。在這裡的仙官比較擅長於武術方面的研究,因此便有一部份時間用來操演拳腳,使之手腳能更加靈活運用。另一方面,則是負責監督「儒德宮」內外動靜,與適時能夠進行排難解紛之動作,就好像陽世的保安隊一般功能,平時沒事就練習拳腳,藉以鍛練體魄,才不會遇到突發狀況就措手不及。

邱生:原來在淨土之上,也需要有保安人員來維持治安,那麼是否每一個淨土都有設立保安人員?或是只有在鸞門淨土才有設立保安人員?

副院尊:保安人員的設立,在每一個淨土都會有設立,只是備而不用罷了,所謂:「金剛神、伽藍護法…等」,便是諸淨土的保安人員。而所有淨土的成員,若有違犯該淨土之紀律者,情節若受該淨土認定為無法續留,則都要統一遣押至『南天』管理。

邱生:依如來所言,在各淨土之天人…等,若有觸犯該淨土之規定,而被遣送到南天,不知作何處置?

副院尊:這些違背淨土原則的天人等,若是情節在南天審核屬於堪用者,乃予以降級勉為留用,使之再精進行功了愿。而有重大過錯者,乃打入『天牢』,使之悔過;在天牢期間,若有真心悔過者,乃准予再歷紅塵投生在法理興盛之國度繼續修行補過;若無誠心懺悔者,乃打入邊地,遠離諸法華,以磨練其心志。

邱生:但眾生既然已往生在淨土,又為何會有打入天牢及打入邊地之事產生呢?根據《佛說阿彌陀經》所記載,極樂世界無諸苦惱,無惡道名稱,更何況是惡道事實,如今應如何應對?

副院尊:是的。淨土是極樂的,但是必須是符合淨土資格的人,才適合在極樂的國度。在陽世間不是有很多人喜歡日本的東西嗎?

邱生:是的。有很多人喜歡日本貨,但不知這與淨土有何關連?

副院尊:是否有人知悉?日本貨品之討人喜歡,原因何在?

邱生:大家會喜歡日本貨,乃是在於其品質精良,而且精緻美麗,但這又與淨土有什麼關係?

副院尊:是啊!眾生都認為日本貨品精良、精緻美麗,但沒有人想到,並不是日本貨從一開始就做很好,而是因為日本貨的不良品之淘汱率非常高,只留下符合認定為精美的東西,淨土就是如此;一有不符合規定者,就必須被淘汱,而送到該品質能夠適用、堪用的國度去。

邱生:如果是這樣的話,好像又與佛說的不太一樣。

副院尊:賢生啊!要知道佛說的以前修道者的資質,但現在你也知道,『所知障』重的人不在少數,並且能夠真心誠意的人鮮少,尤其是肯行善的人不多;並且非常多的人,只憑有皈依,就用這個理由,想佔盡便宜,但事實上證明非常多的人並不了解自己的,更對淨土妄想、妄求之輩愈來愈多。因此才再設下『鸞門淨土』,讓陽世人得以先由法理的薰習陶冶,再逐漸提昇佛性,因為欲求能夠往生淨土的人,必須要有充份對道與人生體驗領悟後,才能淨土不退轉的符合資格,並且要有大福德因緣。在末法時期的修行者,是缺乏這種真心的,有福德的人卻又都缺乏實際的體驗與領悟,二者缺其一,皆不能持恆。因此,在淨土的因緣也就各有深淺不一,能勉強留下來的,卻又都是帶業往生,缺乏行功立德因緣,又在智慧的提昇上,非常困難。是以故,上蒼設立『鸞門淨土』,讓在鸞門行持的修行者,百年往生之後,能夠繼續修行,延續增上緣,以提昇真如本性,並且隨時都有造功立德與聆聽法理的機緣,可以說是修行與造功的好地方。

邱生:學生明白了。修行必須趁著年輕並且尚是有用之身時,努力修身養性,並且在每一個月皆能量力造作『三布施』,最好能以月收入的十分之一為基準,用來行善積福,這樣日積月累,終有一天善功也會積沙成塔。

副院尊:是的。平時善用造功因緣,終有一天會有獲得成果碩壯的時候。

邱生:學生明白了。將會盡力經常性累積善功,並持以無住相的心來做三布施,以利未來人生及未來世能夠福德俱足。

副院尊:能如此良也。勉勵眾生能夠至誠,並落實之。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3月3日

第七回 信願行持入淨土

聖示:今夜帶領正鸞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無須多禮!速靜心凝神,坐穩蓮台。

邱生:〈坐上蓮台,一陣清香撲鼻,仔細聞聞,原來是一股肉桂香氣。奇怪了,道院裡面又沒有任何一位師兄或師姐佩帶香包,何來的肉桂清香?左右觀看,怎麼有個小孩子,一直跟著蓮台後面,踏著自行車,朝蓮台方向騎來。〉如來啊!怎麼會有小孩子騎自行車快追上我們了,趕快加點油衝快些,不要輸給騎自行車的人。

副院尊:哪裡有什麼小孩子在騎自行車?汝再凝神仔細看看。

邱生:經過學生仔細看過之後,眼前突然一片模糊,兩眼有些昏花。

副院尊:真是年輕人欠保養。 吾這裡有「聚靈丹、通神散、明眼丸」,汝先快服下。

邱生:〈接過丹丸,配飲甘露水,再做定神一觀。眼前的小孩子,突然化成一位手執金槍,身帶乾坤圈,腳踏風火輪。〉哎呀!原來是「太子元帥」,多年失去連絡的好朋友,先打個招呼。嘿!同學上哪兒去呀!

太子元帥:同學!吾悶慌了,隨二位上山來走走。對了!什麼時候我們二個成了同學,我怎麼都沒有這個印象?

邱生:元帥啊!真是「貴人多忘事」,您不是每次臨壇都說:「好朋友!好朋友!」嗎?

太子元帥:是啊!四海之內都是我的好朋友啊!

邱生:這就對了。好朋友之「朋」,乃是同學而不是同志;「友」乃是同志,而未必是同學之所謂也。

太子元帥:那麼有相同志趣,理當稱同志,怎麼講說是同學呢?

邱生:現代人都不講同志,因為會被誤會啦!

太子元帥:此話怎講?

邱生:「同志」一詞,目前都被用於稱呼有「斷袖之癖」的同好。

太子元帥:有那麼嚴重嗎?那還是稱呼同學好了。

邱生:沒錯。我們就是同學。

太子元帥:你過來一點。

邱生:〈邱生略朝向太子元帥身邊移步,太子元帥忽然一個飛毛腿快速踢來,邱生自然反應而迅速跳開。〉元帥啊!您很沒意思,怎麼見人就踢呢?

太子元帥:爾啊!真是不懂禮貌!吾稱呼大家是「好朋友」,只是一種客套話,爾居然順話意跟我成了同學了,真是…。

邱生:原來元帥是在講客套話,學生以後還是稱呼您一聲元帥,比較順口。

太子元帥:要注重禮節才好。

邱生:〈在對談中,師徒倆早已落定在鸞門淨土許久。忽然,在某一座山谷飛出了一對鳳凰,並且正在飛舞、左右翻滾、上下飛騰,真是美妙極了。邱生身旁乃有一棵金椰子樹,突然其中一顆椰子脫落,被太子元帥接個正著,只見太子元帥提起金槍,以頂頭尖處對著椰子一劃,椰子開了一個洞。〉

太子元帥:今天特別開心,這顆椰子算是給爾之禮物吧!

邱生:〈邱生接下金椰子,飲用後,忽然心靈一股清爽,並且精神為之一振。〉元帥啊!感恩您的椰子。對了!學生已經喝完了,這顆金椰子殼很重,學生沒地方放,想請您幫個忙帶回道院。

太子元帥:送爾椰子喝,現在又得為爾帶椰子殼,真是跟錯時間了。

邱生:元帥您神通無比,就不要愛計較了。

太子元帥:好吧!椰子殼拿來給我,我帶著了。

邱生:在這鸞門淨土裡,景色真是怡人,讓人有些流連忘返之情,不知道這淨土美妙之象從何而來?

副院尊:佛經不是有云:「萬法唯心造」、「唯識即唯心」?

邱生:依如來之意,是否說『鸞門淨土』皆為眾生有所意境,因而示現此等妙境界,其目的在於符合眾生之需求?

副院尊:可以如此說,但這些情境,都只是方便眾生之攝受而邁向未來成就的奇妙世界也。

邱生:將來若是有因緣來到鸞門淨土,一定是非常有福德的人,才能成就如此境界而依止修行了。

副院尊:殊勝之處,自然是無可言喻,一切尚待眾生修持,立定志向,深入正受,有願能行,則妙境在前也。

邱生:修行不但要有正確的信仰,並且要有持恆的意願,以堅定的信心去體驗領會,並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際行動,將中道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修行才算是用功夫了。

副院尊:正是如此。「信願行」加上堅毅的精神,持之以恆,終將能得證淨土也。可。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3月10

第八回 千宗萬教源玉虛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毋須多禮!速坐蓮台,靜心凝神。

邱生:〈剎時蓮台昇空,穿越雲端,四周燈火通明,形成陣陣燈海。而天際間乃有往來仙神,各個急忙奔波,隨著距離拉遠,形影卻有若細糖般小點。邱生乃感嘆人類真是渺小啊!在這高空上,吹來陣陣清風,夾雜著一股股寒意,正應驗所謂:「高處不勝寒」。不一會兒時間,已經來到鸞門淨土。在「儒德宮」左方稍遠處,孔雀開屏,為此劃上一幅美麗的圖案,在「孔雀園區」的前方有著一座宮殿似的建築,上匾書寫:『朝和殿』。在朝和殿內乍然出現似曾相識之景像,在中堂正坐者,乃是末劫救世主『關聖帝君』,現時五教聖人尊崇推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龍駕居中,『三清道祖』在左,『西方三聖』在右,在下方更有許多儒服打扮之居士,與佛門禪師及道家之道長,非常融合的相處著。〉

副院尊:  玉帝在上,容小神稽首!

玉帝:原來是『正法明如來』佛駕前來,速速就座。

邱生:學生參見  玉帝聖壽無疆聖聖壽!

玉帝:宣筆啊!快平身,賜坐。

邱生:玉帝龍駕在前,學生多有冒犯,懇求恕罪。

玉帝:宣筆!願為眾生之前駒,弘法之使,何罪之有,快快平身。

邱生:敢問  玉帝!為何『朝和殿』內,佛門三聖與道家之三位聖人,會在此聚會?

玉帝:本『朝和殿』,原本就是萬教唯一的『總管理進出口』,佛道聖人在此聚會,並不稀奇。

邱生:但是學生常常聽聞,佛是唯一「正等正覺」,那麼道家應該較不正等了。

元始天尊:非也。佛道一理,何來高低之分,只是道家傳法較為深奧,再加上學道者不像學佛之人,有合群性及系統性,因此讓眾生誤以為道法不及佛理能「明心見性」,此皆是人為造成之影響及以訛傳訛的偏差觀念也。

邱生:不知「道家」有何能與佛法比評的呢?

太上老君:道曰:「無為」,此「無為」正是與佛門金剛經所云:「無住相」,同出一理,無住相者,不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這便是道德經所云:「道,可道,非常道」之同理義,只是眾生不肯體會,從未互相印證罷了。

邱生:原來如此。這麼說來佛法即是道法,並沒有任何高低差別了。

阿彌陀佛:宣筆啊!「法法道同」「萬法唯心造」,實無一法可得,更無一法可言之;而佛門千經萬典,不過是嘗試著以各種不同之說法,讓眾生找出一法能夠符合自己生活環境與自己能夠懂的方法來學習與使用,並且效法古聖先賢的腳步前進。然而法再如此的殊勝,方法再如此的高妙,若是聞法者不肯體悟,不願落實付諸在日常生活當中,那麼無論再如何高深的法,都將成為無用處的寶也。

玉帝:天地之間,無論何種宗脈或教派之經法,皆源自於『玉虛法脈』,只是眾生迷淪於「法障」,陷於「教爭」而已。

邱生:原來法法相通,看來世間人爭殊勝、爭高低,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談,只有按步就班的盡其人道精神,而一切隨順因緣,才是最後的成就者。

玉帝:宣筆啊!近來智慧增長不少喔!

邱生: 玉帝過獎了!學生倒是受用無窮,往後還得仰望  玉帝指導才是。

玉帝:那是必然。

邱生:學生在此感恩  玉帝之指導。

副院尊:無論學習任何法門,一定得一門深入,並且要到透徹而後始能一理通、萬理徹,達到真正法法融通之妙境界也。

邱生:學生受教了。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向 玉帝辭駕。

邱生:學生恭向  玉帝辭駕!

玉帝:恭送古佛!宣筆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3月17

第九回 修道首重至誠心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靜心凝神,坐穩蓮台。

邱生:〈瞬間蓮台昇空,星際間閃爍著亮麗之星辰,令人流連其間,遲遲不忍離去。不一會兒,蓮台已到鸞門淨土,並且落定於一片廣大庭園,此庭園乃有中歐合併之建築,外觀有著古宮廷的威勢,並且包涵著歐式風格之雄偉與壯觀。此上匾書寫著:『院士殿』。進入殿內,乃有貴賓室,這貴賓室內有數十間,皆獨立客室;在客室當中牆壁,乃以上等檀木建造而成,四周樑柱乃以上等檜木架構建造;另有蠶絲編織成的蒲團,坐起來非常柔軟舒適。四方分別有:「靜、悟、惜緣、恭敬等四個掛圖。在客室內尚有數座檀木椅與一座香爐,並在香爐內傳出陣陣檀木清香,聞之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香爐乃玉石所鑄,怎麼能夠耐得住高熱呢?隨手翻起爐蓋,卻不見爐內有何檀木或粉末,更不用說是火焰,甚為不解!〉如來啊!為何這香爐內並未放置任何物品,卻能傳出一陣陣檀香氣味呢?

副院尊:此爐乃是「至誠之氣」所結,而香氣更是陽世人修行的『正善願力』所聚,自然能夠傳出清香陣陣。

邱生:「至誠的心」能夠凝結成一座香爐嗎?

副院尊:當然可以聚結,但是要用心去觀察,便能夠洞悉個中含意也。

邱生:俗云:「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而這個以修行所聚結而成的香爐,是否象徵著眾生一旦進入修行狀態,必須是秉持「正信、正念」,並且應該有著赤誠之心,來衛護正法,使之普遍流傳,使之永不中斷,才能真正的利益到世間,而本身之修行亦才有價值所在也。

副院尊:正是如此。眾生在修行當中最怕用偏頗之心來行持,若是如此,雖然有善行,卻未能完全純善也;並且用偏頗心修行,非常容易產生『分別、執著、妄想、煩惱』,而導致敗壞『身、心、靈』。

邱生:既然是人,在修行的人生道路上,充斥著諸多障礙,應該如何去降伏?使修行能「如實、如法」,而讓至誠之共善願力,凝聚成一股無堅不摧的道志呢?

副院尊:欲使眾生降伏諸煩惱障礙,方法早已傳佈在寶德法華中,而諸藏寶必須深入去咀嚼,才能研悉洞破其中道味出來也。

邱生:寶德諸法華有藏寶在當中?依學生愚昧研究,乃察覺到,寶德法義內容有許多淺顯簡便之文詞字句,內容非常的生活用語,絲毫看不出有任何難懂之處。

副院尊:深奧秘藏就在於此。眾生「法障」深重,總認為淺顯,但不曾用真誠之心去研味,都以『愩高、我慢之心』,總認為我都知道,然而實際上根本沒有一樣是知道的。

邱生:學生聽聞過法師講解過,原始佛教最初乃是以當時的普通話(巴利文)來闡述佛法,直到後來「大乘佛法」北傳,才有如今之文學體經書,是否有此情形?

副院尊:是的。因時因地,佛法亦因應各種種族間,翻譯成各該種族普遍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譯成各該種族語言之經書。當時的華夏民族屬於「文言文」遍佈及文化教育較廣且有獨特文字的民族,因此所譯出來的「佛經」便有許多屬於「文學體」方式之佛經也。

邱生:如此看來,無論再怎麼樣白話文的法句,只要能夠用心去「體會與領悟」,並且實行在日常生活之間,日積月累,乃可獲得最後的成就。

副院尊:正是啊!無論一個人資質如何的優劣,只要真誠,只要能實踐,便能夠使菩提彰顯出來,成為人間活菩薩也。

邱生:如來說「活菩薩」,依學生理解,如來所說之意,是否指示「修行人要在人世間做活菩薩」,並且不要思圖看不到的菩薩;因為現時有肉身存在,才能夠以肉身來示現教育,使佛法、道理借由『菩薩行』,在人世間形成一股推手而「弘法利生」,廣開民智,導迷向覺,使菩薩遍佈世間,人人都將成就菩薩行者。

副院尊:賢生見解獨特,正符合 吾意,當廣為宣說,使正法妙理真諦得以廣佈人世間也。時候已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4月7日

第十回 鸞門淨土易求生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靜心凝神,坐穩蓮台。

邱生:〈登坐蓮台,一時間忽然天旋地轉,蓮台沖上雲端,四處雲樓高聳,蓮台穿梭於雲樓之間,絲毫不受阻隔,而雲樓在穿梭過後不久又回復原狀。然而雲海卻呈現出「波濤洶湧」之勢,宛若置身在驚濤駭浪之中,令人有些觸目驚心,但絲毫不會危害到蓮台的前進。經過了許久,終於蓮台落定在鸞門淨土。在茶亭,有三位老人正在悠哉的喝著老人茶,邱生喝一口春茶,茶一入喉,真是清香無比、甘甜爽口,令人一聞,心神為之一振;飲上一杯,使人神清氣爽,頓時愉悅之心湧上心中,乃不會輸給禪靜時的感覺。於旁桌有黑豆炒豆乾,美味可口;尤其是梅子茶,一飲生津止渴,是人天美味。〉太上老君:年輕人!吾三個老人在這裡悠閒聊天,喝喝老人茶,難得偷閒一下子,本想好好吃一頓,喝一餐飽;如今被汝吃掉一大半,要吾等如何是好?

邱生:方才學生未看清楚,現在仔細一觀,原來是  老君在此。晚輩「有眼不識泰山」,還請  老君恕罪!

太上老君:原來是宣筆啊!吾以為是什麼人,竟然連吾之糧食都敢吃光光,是汝就算了吧!

邱生:老君啊!來日學生必定奉送一盤(烤豆乾),給您嚐嚐。

太上老君:汝瞧吾已經髮白、體虛、齒落的年紀,烤豆乾那麼硬,怕是咬不動了。汝看看有些什麼比較新鮮的,再呈送便是。

邱生:原來老君喜歡奇巧的東西,學生有機緣,一定會專程給您奉上。

太上老君:那麼就等汝的好消息。對了!自從汝遊訪『鸞門淨土』以來,究竟有何心得?

邱生:若論起心得,恐怕是難以表述;不過,在這段時間的遊訪參觀之後,乃有一個感受,便是凡事要當下把握,『清淨的心』非常難能獲得;因此,不要經常讓自我處在不清淨的環境裡,煩惱非常不容易根除,所以不要讓自我又將煩惱來製造,並要盡量避免接觸煩惱源,才能使身心靈更清淨。

太上老君:見解不錯。另外在行善方面,汝有何心得呢?

邱生:現代人一提到行善,總是認為我哪有這麼多閒時間?並且許多人認為,我自己都需要人家來接濟了,哪有餘力去接濟別人?

太上老君:世間人就是常有這種自私又無智慧的想法,才會導致「福報因緣」日漸薄弱;相對的,惡業報也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逐漸的增長,汝認為應該如何去處理行善的事呢?

邱生:長期以來,見到許多人,凡是略施些微小善行,便自覺功高果碩而有些傲氣凌人之勢。依學生之行持中,論善舉,雖然無法與大施捨者相比擬,但僅秉持一個信念,施捨出來的只是為了要讓「弘法利生」的志業,能夠繼續運轉下去,雖然只是綿薄不起眼的助力,但總是多少在盡一點心意,使法輪能夠持恆的常轉下去。

太上老君:是啊!妄念、妄求乃是現代人之通病,要使福德累積,必須長期量力的善行,持恆一生;雖然是少,但能積沙成塔,另外無所妄求,實為真誠修善的一種表現也。

邱生:但是現今有很多人,喜歡少善多求,不知如何是好?

太上老君:是啊!世人少善之行,已然無法累積福田,更何況又產生許多不可得之念頭請求呢?實在是自找麻煩,將來必定會一事無成,因為妄心太旺盛,致使善行無法長期積造,一旦業力現前,便怨天尤人。因此,必須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在世上互為扶持,才能功深德高,名望日重也。

邱生:談了這麼久,尚不知欲求往生『鸞門淨土』有何條件呢?

太上老君:凡是經過「鸞門」之入鸞皈依後,並長期効勞鸞護持者,來日必定往生『鸞門淨土』。但其間不得犯重罪,如:殺人、搶劫、放火燒山、毀古蹟…等。有些鸞門修行者,雖然無法長期効鸞護持,但能大部份時間撥空効鸞護持,亦有緣往生鸞門淨土。另外因工作關係必須遠遷,而無法長期効鸞護持者,若能在諸法會中常參與,亦能往生鸞門淨土。另外雖未皈依入鸞,但每月至誠研讀鸞門雜誌、善書而修,並長期財布施助道弘法,亦能往生『鸞門淨土』。

邱生:原來求往生鸞門淨土,這麼容易。鄉親啊!大家樓上邀樓下、房東邀房客,一起來修持鸞門法義,大家把握珍惜這千載難逢的大好機緣喔!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恭向老君辭駕!

太上老君:道友慢走!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4月14

第十一回 觀音淨土妙塵殿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平心靜氣,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昇空,四周星光點點,排列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尤其是閃閃發光的星辰,真是美極了。不一會兒,蓮台落定在『觀音淨土』,乃是一處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走了許久,終於出現一個大池塘,在池塘中長滿無數蓮花,這些蓮花含苞待放,朵朵有數層樓之高大,寬度亦有數公里寬,而每一朵蓮花看似相連,卻在隱約之中呈現出稀疏感覺,光是蓮花已是無數,更不必說是池塘的寬廣度了。池塘邊上有一座高大雄偉並且莊嚴的宮殿式建築,上匾書曰:『妙塵殿』,左聯書曰:「下品下生帶業緣」,右聯書曰:「蓮台煉性待靈清」。依此對聯看來,此處應該就是下品下生尚帶業之往生依止場所,至於蓮台必定是修煉格除塵欲法障以及勒戒惡習之所在。許久後,總算是有一朵蓮花開啟,從裡頭走出來一位中年人,全身居士打扮,身高二個人高大,走起路來,地面震聲欲聾。邱生快速從殿內取出一張高椅,登上高椅,站立在椅端,竟然還比不上他的高度。〉高人!請等一下!

居士:年輕人是在呼喚我嗎?

邱生:是這樣的。高人!晚輩乃是陽世道場前來遊訪的,忽見高人修行場所之奇特,乃想知道些許甘苦談。

居士:原來是想了解蓮花的奧秘,可以的,就我所知,無不應答。

邱生:請問高人!這蓮花多久會開合一次?

居士:這個蓮花開啟的時間,每天有一次,每次至少六個時辰不一,除非有高真降臨垂法,其它時間大致上是閉合的。

邱生:在蓮花裡有無燈光?

居士:蓮花內並無燈光,但不會感覺昏暗。

邱生:那平時蓮花閉合的時間,高人都做那些事?

居士:大部份時間,都在修習禪定功夫,有時吟詩,有時持經,來令身心靈獲得自在,時間上倒還算充實。

邱生:平時有無覺得孤寂無聊?

居士:無聊感覺曾經有過,因為也出不去,只好(讀些書、唸些詞),有時耐不住了,只好躺平睡覺;但是每次又會被一股強大磁力吸起來,真是想偷懶一下都不行。

邱生:那您還敢在這裡,趕快到別的地方去吧!

居士:是的。曾經也想過到別的地方去,但是又能怎樣呢?有些地方太炎熱,根本接近不了,有些地方太冰寒,根本不敢靠近。至於一些好地方,若不是有重兵鎮守,須對號通關;就是個個人高馬大,差點被踏死。有一次回來太晚了,蓮花早已閉合,完全沒法子進去了;「雷公、電母」巡視到此,差點被當成妖孽而劈,幸好在千鈞一髮之際,『觀音如來』趕到,在如來之說情下,吾才免於被雷劈,從此,吾不再企圖離開此蓮花。

邱生:原來高人有此「生死交關」的經驗,那在蓮花開啟時,您又是做些什麼呢?

居士:凡蓮花開啟而若無高真正在垂法之時,吾等都會在附近泡澡、下棋、看書或是閒逛,來抒發每日的鬱悶,並且互相吟詩作對,藉以增進彼此間的交集點。

邱生:再請教您是如何來的?

居士:吾在世時,乃是對於宗教有所興趣,偶而會『唸經』及做『布施』。到了世間因緣業盡而往生後,被仙佛點出吾在世之布施皆不清淨。吾曾經極力抗辯而上訴,但仙佛又指出每布施一次,妄求一大堆,斥責做小布施,竟有大祈願,不符合「道」之精神;本該將吾打入輪迴,幸『觀音如來』慈憫,特念吾奉道心誠,行善亦可稱對,乃特准許吾能來此繼續潛修的。

邱生:原來如此。行善乃不該有過多的祈求,世間人有許多事都屬於妄求之願,「但問我心,不論他意」,才能行持真實善,養大性德,來使「弘法利生」,人我相宜,功德在點滴當中累積成浩瀚的「功德海」也。

副院尊:真是妙論,雖易懂,卻易而難行。願勉眾生「難行能行」,來日功高果碩,才不枉人間走一遭也。

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

邱生:高人您繼續修行,我要回去加強修行功課了。

居士:恭送如來聖駕!年輕人慢走啊!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4月21

第十二回 石洞溫泉妙用多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靜心凝神,坐穩蓮台。

邱生:〈坐上蓮台,剎時蓮台昇空,前方吹來一襲清風,使人頓覺一股暖和之意。未多時,眼前來到大海之上,海潮之音,令人突感有一股思憶之情湧上心頭,有一種思親之感,又彷彿是在等待些什麼?又感覺是在期待遇到些什麼?那種衝動的心思,頓時起浮而湧上腦海之間。而在海岸上有一個高處,是一個廣大山巖,並且遍山大小山洞,一座座由石岩鑿開的石洞。雖然是石洞在內部,卻是應有盡有,不但有「萬佛朝宗」之聖境,更有「普度慈航」之妙畫。其中一個洞裡,乃有老和尚帶領著一群(僧伽)正在禮拜當中;另一個石洞,乃有道士帶引一些居士正在持唸《大悲咒》;另外有一個石洞,有儒士在為《心經》做解譯。〉咦!真是法華處處啊!

副院尊:賢生啊!可知道為何這些石洞中既無遮風之能,且無擋雨之物,何以眾人願意屈就於此呢?

邱生:確實這些石洞並沒有任何門窗可供關閉,一旦風雨增強,眾人難免飽受強風之害;若是下大雨,又有大風朝洞口吹來,那麼這些人都將免不了成為落湯雞。但是還好,石洞鑿得很深入,只要躲裡面一點,應該可以躲得了風雨的侵襲。

副院尊:是啊!無任何門窗可擋風雨,卻有這麼多的人願意來此修習,究竟是何緣故呢?

邱生:依學生淺見,石洞裝潢既簡單,又無柔軟的床,更沒有電視可以看;只有淡化物欲的人,才可以做得到,並且要有一顆精勤向道修習的心,才能做到的。

副院尊:是的。只有能夠將塵世之物欲格除到最低程度的人,才有辦法在這裡待得住,又待得長久。

邱生:如來啊!您看看在石洞裡修行,設備雖然簡單,但在石洞的後方,乃有一座噴泉,並且冒著煙,又有天然的澡盆,這泉水熱而不燙。您瞧瞧腳放進去盆裡,立即產生許多磁力噴霧之水,來做腳底按摩。另外一邊,您瞧瞧天旋地轉,原來是按摩石床,全身氣血都被搖震得暢通舒適,全身熱了起來。在泉水邊,長有數棵枇杷樹,枇杷都很飽滿,讓學生摘上幾顆以供養如來。

副院尊:既然是汝之心意, 吾就收下了。汝也嚐嚐看吧!

邱生:枇杷吃起來甜而不膩,有一種醒腦作用。如來啊!學生口有點渴,能不能施點「甘露水」解渴一番?

副院尊:甘露水現在沒有,不過溫泉水倒是可以讓汝喝個飽。

邱生:啊!這泉水按摩全身,能用來喝嗎?萬一學生喝完,在此完蛋就不妙了。

副院尊:甭怕!汝看看在這寰宇之間,尚有吃喝拉都共用一河之水的地方,在這裡的溫泉水,早就淨化、磁化,又礦化了,並且含點能量妙用。

邱生:原來如此。有經過處理的好水,可是學生還是取那從石縫噴出來的水好了。如來啊!想不到這溫泉水一喝,立即止渴,真是妙啊!這裡的溫泉,既然溫度夠熱,應該可以煮蛋吃吧!不知道那兒可以買到蛋呢?

副院尊:這裡從來未見過有人在賣蛋的,前面有一個攤販,不妨去看看?

邱生:〈邱生往前走過去。〉這位阿婆!您有沒有在賣蛋?

阿婆:吾不賣蛋,吾是專門為人家加蛋的。

邱生:沒有賣蛋,卻有加蛋,真是奇怪了。哪可以為晚輩加蛋嗎?

阿婆:汝想要蛋,兩個夠不夠?

邱生:兩個剛剛好,不如三個吧!連您的也一塊煮吧!

阿婆:吾的蛋,不是凡間普通的蛋。但吾若是將蛋放在功名上,使功名多兩個蛋,或是減一個蛋,則差別可就大了;若是將這個蛋加在腹肚裡,會是什麼樣子呢?

邱生:那會是什麼樣子呢?

阿婆:這個嘛!天機不可洩露。

邱生:一轉眼,阿婆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如來啊!到底阿婆在講什麼呢?

副院尊:這個嘛!將來汝便會知道的,不多說了。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了。……。〈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4月28

第十三回 殊勝法華淨化心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平心靜氣,坐穩蓮台。

邱生:〈瞬間蓮台昇空,十方一片寧靜,乃有流星飛舞,剎那便消逝於寰宇之間。一會兒,蓮台落定在一片寬廣之草原上,而草原裡有著無數的孔雀,正在開設爭艷大賽;孔雀尾逐漸大幅展開,形成一個美麗圖案,尤其是孔雀羽毛尾端,呈現出一個個眼睛般的景緻,宛如有許多隻眼睛正睜著雪亮的雙眼,在注視著前方,令人有一股肅然起敬之意。並且一隻隻的孔雀正在努力的唱歌,大致上是這樣唱道:「眾生啊!迷愚啊!爭名啊!奪利啊!王侯將相今孤塚。財富啊!權勢啊!起浮無常多惱心。放下吧!不著名,不執利,自由來,逍遙去,跋千山,涉萬水,皆自在,不執法,束縛無障礙,逍遙任來去。」

副院尊:賢生啊!聽這孔雀唱歌,可有何感受?

邱生:如來啊!一聞孔雀大開法輪,頓時深覺萬物之中皆俱有靈性,並且聰慧,但人類卻空有其萬物之靈的稱號,實際上有許多人卻連動物都比不上,真是令人感嘆。

副院尊:是的。眾生通常會自認為比別人聰明,又比別人知道的事物多,而對於別人的意見完全無法接受,非得讓自己的方法造成錯誤,甚至於延伸至無法補救之時,才肯稍微有絲毫悔意;但往往是必須更費一番心力,才能重新站立起來。如此一來,已落在眾人的尾端,實在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邱生:〈在草原的一端,乃有一座宮殿式建築,四周有杉木建造的大柱,並且有純金堆砌而成的階梯與步道,牆壁則是用玉石所打造。在宮殿外,有數棵金桃樹,結著數粒金桃子;在桃樹上又有一對對七彩神鳥,正在唱誦咒語:「嗡嘛呢叭咪吽」;亦有鸚鵡,神氣的唱著佛號:「南無觀世音菩薩」;佛號與咒語之唱誦,此起彼落,交織成一首奧妙的法華。七彩神鳥與鸚鵡,唱著唱著,可能是口渴了,一隻隻往金桃啄食;而金桃被啄食完後,有一些小粒的金桃核落在地上,被一對孔雀踢來踢去,打中草原上的一顆櫻桃樹;這顆櫻桃樹竟然連根都被拔起來,落在地上凹成一個大池塘。於一陣震動之後,竟然從土底湧出許多水,注入大池塘之中;未多久,池底的土成為一道金黃色的池底。邱生往池底一摸,全然不是沙土,乃為黃金與一粒粒珍珠。〉如此奧妙啊!乃是生平第一次見到,真是地藏萬寶也。

副院尊:確實大地深藏萬寶,而適用者視之為寶,不適用者視之如草;黃金、鑽石人人都喜愛,一旦放錯地方,便成為障礙,有人擁有一屋奇珍異寶,但卻連一餐也難得有一次溫飽;有人衣食從來無缺,卻還處處尋找寶物,因為不明白自己需要些什麼;因此,心靈一直是空虛的,愈獲得財寶,心裡愈是空虛,實在是可嘆又可悲!

邱生:是啊!寶貝乃是因應每一個人的需求而有不同,因此「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有能夠捨去,才會有所獲得。對一件人事物的「執著」,很難割捨,因為難捨,而產生「煩惱」,將執著捨去,煩惱也因此消失,獲得的是「愉悅與自在」。

副院尊:眾生有人長期染疾,在其人看來,只有「健康」才是真正的寶。有人是家財萬貫,卻認為只有在田野間的生活,才是難能可貴的珍貴。由此可知,眾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邱生:沒錯。正當一個人產生了重大疾病時,此人便一直希望著身上的重病能夠轉輕,進而從輕疾轉消成為無病,心裡有著這樣的念頭:「人生真是無常,如果我的病好了,我一定會積極行善,利益群眾。」一旦真正離開了疾病的日子,便忘記了當初在疾病當中所發出來的心思:「世事無常,我應該多進入道場學習修行,我應該多做布施,以造福社會人群。」只是這樣的念頭,隨著疾病的好轉,也就跟著消逝無蹤了,實在令人感嘆。

副院尊:是的。眾生常有善愿無法造作及堅持的時候,因此,才須眾生「把握當下」任何一個可以行功立德的機會,讓每一次的行善造福,積極點點滴滴的功德,以使未來的人生旅程裡充滿著「無比的榮耀」也。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5月12

第十四回 師徒暢談妙法義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平心靜氣,坐穩蓮台。

邱生:〈剎時蓮台昇空,直衝九霄雲外,大地一片寂靜,而天空中傳來一陣祥和弦樂,引人沉醉其間。不一會兒,來到『觀音淨土』,在草原左側有一座九曲橋,通過橋往下方走來是一座大峽谷,走進大峽谷,盡是透白晶瑩之玉石,有大有小,有些則呈現出鐘乳石形狀,有些乃呈現出石筍形狀,並且有些桌椅是用玉石所砌成的,並且有數間以白玉砌成之「靜室」。在靜室裡面乃有『玉觀音』,看起來法相非常的莊嚴、威武,在慈祥當中略帶有一點威武氣息,使人不敢放逸,而在玉觀音整個頭上之紅色毫相放光加持,讓人深感神清氣爽。此外,在靜室內設置有冷泉水,飲上一杯冷泉水,精神為之一振。桌上有『心經』之各種語文解譯本及白話文,計有:韓文、日文、泰文、英文、中文…等,及許多從未見過之語文版本。另外,在靜室內有一個檀香製造的椅子,坐在檀木椅上,便不知不覺地在心裡產生出這樣的思緒:「修行者!因為有其血肉之軀,置身於娑婆世界裡,欲求修大道,彰顯善智慧,而後弘法利生,導迷向覺,使眾生去惡向善,超凡入聖,而領悟真實理諦。必須以「眼睛」認真用心仔細的去觀察一切的人、事、物之變化,並須察言觀色,辨識眾生心地思惟,並且善用眼睛觀看正法書籍,以明白佛法道理。修行者因有血肉之軀,在娑婆世界裡該善用耳朵去聽聞善法及有道法音,使耳根清淨,並且善用耳朵。凡聽聞到不善言語、穢語、劣語,乃必須知道是人已犯有口惡,宜盡量遠離是人,親近言語善良者,以增長自我道根,並且善用耳朵。凡聽聞眾生有苦有難,立即產生出悲憫之心,予以協助出離苦難之中。」出檀香椅後,突然不知從何而來總覺得人生在世非常迷愚,並且產生出一股強烈的濟世度人與救濟苦難眾生之心。〉

副院尊:賢生現在有何感想?

邱生:學生頓時感覺到,生在這個世間裡,該好好的幫助苦難的同胞,使人人皆擺脫苦難的摧殘。

副院尊:又要如何去使眾生脫離苦難呢?

邱生:欲令眾生脫苦難,當先朝「教育」著手,眾生有完好良善的教育之後,才能薰習道德倫理,綱常倫理能扎下基礎,便能讓「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深植民心,而人人有禮節氣度,自然世間災難便日漸遠離。

副院尊:說得非常妙,但目前又應如何去教育迷民呢?

邱生:目前只能加強正法之普傳,及增加本道院善書的普及化與國際化,多多少少去引導一些迷途羔羊,讓被埋藏的善種子萌芽,重拾善心,再挽道氣。

副院尊:教育是長期的聖業,但目前眾生已有許多等待援助者,又該如何去協助呢?

邱生:於現時已面臨苦難的人,有些是「身在福中,仍不知福」,是自我的妄求、妄念過多而已,方才導致身心常覺苦痛煩惱及困難重重;像這樣的人比上不足,比下卻有餘,若能知足,隨後便能常獲得喜樂,要知道「平安就是福」。

副院尊:若有眾生之苦難,並非僅轉念就可以改善的,又該如何去救助呢?

邱生:遇到這種情形,只有人人多關懷周遭的人事物,並且多協助周遭有需要的人,順利解脫困厄等事,如此「將心比心」,世間將不再有苦難人存在。

副院尊:若是無能力對別人扶持,以及自身有困難而無緣獲得別人的扶助之時,又該如何呢?

邱生:若是自己沒有能力去救助別人,可以去報請有關單位出面處理,而自己則應加強各項能力,並且發愿往生『觀音淨土』,以培養聞聲救苦之本能與能力。若是本身逢災難又缺乏因緣而受別人扶助之時,則應該立即發愿往生『觀音淨土』,來求修福慧,並且量力佈施,常廣結善緣也。

副院尊:好主意,妙見解,不過能在俗世之間多多培養本身能力及福德,將會更妙的,功德亦將更不可思議。

邱生:感恩教誨!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5月19

第十五回 慈悲喜捨無住相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平心靜氣,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星際間星光閃耀,群仙往返穿梭非常忙碌,並且有許多位仙人帶著公事包,背著大毛筆,身旁有人提著一大筒黑水,二人一組,分散四方。另外有多組仙人,從下方帶上來公事包及帶回用完黑汁的空筒子。剎那間,蓮台飛入峽谷落定,師生二人步下蓮台,朝靜室方向走去。首先有一座吊橋,橋墩乃純金包銅所建造,橋面則是純銀所砌。走在橋面的中心點,向左右看去,景色十分迷人;在橋的另一端乃是一片空地,長著一些花草,有金針花、有薰衣草、有咖啡樹,一旁有仙童正在採集成熟的「咖啡」,另一旁有仙女則是在整理「花草」,並將太過長又太過密的花草剪掉並收集起來,待整理完後,便將剪下的所有花草一起帶進一間小木屋裡。師生跟隨在仙女後面,前面乃有許多小木屋,每座小木屋皆是檜木及松木所建造而成,一棟棟景觀小木屋,如要計數,可能無法估算。進入小木屋裡,只見仙女將剪來的薰衣草,放置於透明的茶壺內,並注入燒開的熱水;另外又將金針花放入一個鍋子裡,此鍋乃石頭所造,金針花加上小丸子正在燒煮。小木屋後方窗戶,直接可看到瀑布及一些鯉魚與蚌;前方正門可以看見一座座雲山、雲海,在小木屋內更畫有「南無觀世音菩薩」之海潮法相,亦有伏鷹法相,更有牛隻在外頭吃草,並喊道:「南無觀世音菩薩」,亦有七彩仙鳥在傳誦:「嗡嘛呢唄咪吽」,更有迷你犬非常溫馴的發出「嗡阿嚕勒繼娑婆訶」。燒開的水壺不斷傳出「布施!布施!」薰衣草茶已經泡好,倒在茶杯裡,乃傳出「修心!修心!」連坐在椅子上,都會傳出「唸佛!唸佛!」坐痠了翻動,還會傳來「思靜!思靜!」真是奇妙啊!

邱生取一杯薰衣草茶,飲用後,乃神清氣爽,加上仙女的慈悲心似乎在言道:「趕快來!趕快來!」〉

副院尊:賢生啊!看爾滿足的樣子,是否找到了知音呢?

邱生:是啊!如來您看看,坐在這裡泡著茶,再平躺或仰躺著觀看前方的雲山、雲海,坐著的同時,聽著牛隻言道:「念佛!」在看書時,又有仙鳥唱道:「持咒!」就連後方窗外的魚,都會要人「慈、悲、喜、捨」。學生方才放了二塊麵包,不知道夠不夠牠們吃?

副院尊:看來真是令人響往啊!

邱生:是啊!令人響往,方才學生看到有一個金牌,大小剛好與門編一樣,已經偷偷的刻上自己的名字,並將編刻成(零零參),不知道會不會被拿走?

副院尊:應該不會才對。爾看來這裡的人又不是很多,可以安心的住下來。

邱生:但是又要如何才來到這裡長久居住呢?

副院尊:不妨問一問仙女們,是如何來到這裡的?

邱生:這位仙女姐姐啊!接受您的招待那麼久,不知道如何稱呼您呢?

仙女:就叫我「玉涵仙子」好了。

邱生:原來是玉涵仙子,不知您是修持何種法門而來到這裡的?

仙女:我生前喜愛「念佛、持咒」,只因為家庭不允許,所以未能持經,但多少也有讀過『心經』,並認真做好每一個負責到的事物,雖然無法親身參與一些急難救助的工作,但是能經常性的長期護持正法,與護持比較困難的慈善機構,因此,百年後便受引度來到此地了。

邱生:只要「念佛、持咒及布施」,就能來到這裡了嗎?

仙女:當時吾魂飄至地府,閻君說我夙世無大惡業,今世又能真心喜捨造福,乃准予依因緣步上金橋,乃被指引來到此地。

邱生:原來不單單是念佛、持咒及布施而已,必須是做到「施無所施,念無所念」,心中真自在,才有具足所謂的:「慈、悲、喜、捨」。是以,確實是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呢!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

邱生:向玉涵仙子姐姐辭別!

仙女:恭送觀音如來,宣筆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5月26

第十六回 奉獻無私真放下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靜心凝神。

邱生:〈瞬間蓮台升空,天際間雷電交錯,風雲際會,在黑灰中有著光明透露。不一會兒,蓮台已來到小木屋,從小木屋後方大湖搭船搖向前方,由湖岸靠停,登上岸邊,回頭望去,湖底清徹可見。師徒也不多做停留,乃朝樹林走去,路邊一棵棵松樹及柏樹,還有竹林相間,亦有純金所舖之步道,把手乃是由純銅所建造而成,而階梯乃用純銀砌造排成;另外有金銀交織而成的涼亭,涼亭內乃設有桌椅,椅子乃純玉所造,桌子乃八寶共同合成。經過九座涼亭後,有一大平原,在此平原裡有楓樹、桃樹,乃有一座宮廷式建築,外部第一進,上書:『圓誠殿』,宮殿內部設有「將領休息室」及「兵員休息室」,亦有「候傳室」及「會客室」。只見休息室內皆傳出修行精進之聲響來,而「將領休息室」內部的成員大都在閱讀書本,並且將書本的意思讀誦出來;「兵員休息室」內部的成員,則是由將領帶動拜佛、稱名念誦;而「候傳室」裡乃設有茶水桌,以提供茶水,讓來洽公者隨時可以享用解渴;至於「會客室」則備有蒲團,以提供來賓靜候時可以禪修,任何一點時間都不會浪費掉。此外,尚有仙鳥不斷的唱著:「清心寡欲」、「格物致知」。第一進後方,乃有大中庭,中庭裡有一些天人正在靜坐。第二進之設置與第一進差不了多少,但中庭則有五教行者正在練習「五禽戲」。第三進中庭,則有三教仙人正在互相研究各家的道理、法義。然而,正內庭乃書寫:『圓殊宮』,宮內放置有一排排矮桌椅,桌上有水果、糕品、茶水、仙酒;而中堂乃「觀世音菩薩」正在說法,大致是這樣宣說:「物質追求不應盲目,「奉獻」不該心存是我的,奉獻不是只是將自己有餘的送出去,而是連自己唯一所有的,也一併送出去,如此便能真正的放下了。」

菩薩:各位賢德多多省思領會,今天乃有前輩『過去正法明如來』臨壇,大眾速禮拜、供養。

會眾:南無觀世音菩薩!

副院尊:道友久違了!

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前輩久違了。

副院尊:大眾修真堅誠,可喜可慰,但期個個降伏心物,自能清淨而自在也。

會眾:末學領受法雨,願正法永垂不朽。

邱生:學生參見『觀世音菩薩』聖安!

菩薩:賢德無須多禮!賜坐。

邱生:謝菩薩賜座!飲下一杯茶水,非常清香,飲用後生津止渴;又有仙酒淺嚐一番,頓時筋骨通暢許多;加上菩薩放光加持,使全身沐浴在佛海當中,福慧增添不少,真是不虛此行。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了。

邱生:學生拜別「觀世音菩薩及各位大仙」!

菩薩:那不多留前輩,賢生爾慢走,不送了。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6月9日

第十七回 如實修行奠根基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穿越天際,來到觀音淨土之「圓殊宮」落定。師生二人朝圓殊宮後方左側,直行了一段路,見到一大綠洲,花草茂密,並且有許多樹木,在樹上有無數「知了」〈俗稱:蟬〉正在唱歌。隱約聽到「知了」們對唱著說道:「知知知,悟悟悟,忙忙忙,放放放!」〉

副院尊:賢生啊!聽聞這些知了歌唱,似乎有所體會,不妨說來聽聽。

邱生:如來啊!方才聽那知了唱道:「知知知。」學生倒是有所感觸。

副院尊:既然有所感觸,理應一吐心聲,以供研討。

邱生:學生護道多年,有所感觸。時下許多眾生,雖然有些人的修行資歷有非常多年的時間,程度表面上看來很好,但卻在理諦上鑽牛角尖,未能落實修行,反而在文字裡頭鑽,而形成「所知障」及「文字障」,實令人慨嘆!。

副院尊:末法時期,眾生本就「智鈍、慧愚」,並且多落於文字障礙。有眾生「世智聰慧」,但喜好在文字中找文章,並且喜歡巧辯爭論,卻不自知,此為過去生中,乃至今生未曾真心修行的緣故。

邱生:原來如此。學生觀察有些人表面上對其勸說讀經念佛,都有回應好以及會依法行持,但卻從來不肯實際行動,實在令人慨嘆。

副院尊:是的。末法眾生有許多人「知而不行」,容易做到的而不肯付出行為,此乃是過去生中,法緣不深。使得知、行無法如一,將來之世,必定會淪入「三惡道」而無法拔離。

邱生:修行者由知「道」,進而體驗,進而領會,使身心日趨自在,實在是不容易。

副院尊:是啊!知道又能真實體驗,然後用心去領會,實在是很不容易。就好比有一個人已經知道幫助別人才有福報,但是從知道到要去做,卻是很捨不得、也很不願意,通常會找許多理由,來推辭掉所能造作的善行。而有少數人肯撥出時間及金錢,為一些急需要的眾生來做些事,或有對眾生房舍做整修清潔,或對眾生家庭的協助,從中體驗困苦的生活,從中領會到原來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而肯「珍惜」當下每一個人、事、物,並愉悅的過生活,這便是「知福、惜福又耕福」。

邱生:修行者能知而行,行而勤,將來「福慧」將有不可思議的成果。

副院尊:正是。眾生若能知而行,又以喜悅心行持諸善,日後自能成就非凡。

邱生:〈在綠洲裡,有白牛及白象,正在喝水,並沐浴著;更有魚兒在悠游著。綠洲左方,乃有一座座宮廷式建築,於宮廷外書寫著:「寶德大道院」,而院內有重兵把守。在初進內部的中庭,有少數仙人行走,有些仙人在中庭打坐,有些仙人則與牛、羊、犬玩耍,有些仙人看著樹上的仙鳥,仙鳥則唱著:「如實修!如實行!」步入第二進,則有值殿司及一些仙吏守衛。而左右廊皆乃「個人休息室」,在休息室內,有檀木椅,長而寬廣,可坐可臥,並且散發出陣陣檀香味,令人聞之精神振奮。亦有石桌乃是白玉所造,另外書櫃擺設有三教書典,供人閱讀。並且有客桌,可供人造訪時可坐。窗外可看見美麗景色,實在宜修宜遊。在每一間休息室皆有編號,並且有許多名字,有些乃是非常熟悉之名字,看來大家得加把勁,才能順利來到這裡。

副院尊:正是。加油再加油,必能有所收獲也。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6月16

第十八回 修行調適身心靈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剎那升空,忽來一陣強風吹襲,幸師生二人穩若泰山,才不至被風吹落。強風過後,四方寂靜,而星海閃爍,令人目不暇給。一會兒,蓮台已落定在觀音淨土的一片空地上,此空地似乎有經過特別之規劃,其中有一區乃種植著各色康乃馨,形成一幅五角星圖;另外有一區則種植各種水果,非常迷人,有排列順序的生長在空地上;有一些大樹木,其樹身非常大,在樹的內部居然有開洞,並且是前後相通;而每一棵樹乃有數個大洞,足以使人平躺及翻身之用,坐在裡面又不覺得熱,雖然陽光很大,但氣候涼爽,非常怡人。當口渴時,於洞內上方乃有滴滴樹汁,清澈的落在水舀上,可以直接飲用,飲之通身舒暢。在洞外,乃有許多小白兔在賽跑,並且唱著歌,大意是這樣的:「心清清,識明明,思無邪,行無欲,心平平,意寧寧!」另外有鸚鵡在飛舞,並且唱著歌,是如此唱道:「念佛,學佛,悟佛,行佛,無佛,佛我本同,清靜無我,我心如佛,我身圓佛!」

副院尊:賢生啊!看這裡的景色非常怡神,爾可有何感想?

邱生:如來啊!學生觀察這裡風光明媚,而且樹木群成為修行者的天然道場,更不怕風吹雨打及烈日曝曬,永遠保持涼爽,使眾人在修行上,能得寧靜、安心,實在是難得之天然修行道場。看那天空中,不時綻放出金光瑞霞,普照一切空間,讓人感覺到心靈明、身清靜,真是美妙極了。

副院尊:看來爾是受益良多的,是否還有其它的妙境所在?

邱生:對了。在樹的另一邊乃有一條溪流,而有一片大瀑布,水質清澈,可見水深及腰;而溪谷盡是奇妙石頭,金沙遍谷,珍珠滿溪。有不少的修行者及仙官都在瀑布下打坐,讓水從上方朝身體衝擊,就像按摩般及針灸的效果,非常舒暢;有了這項功能,讓修行者更加健康起來,難怪乎來這裡修行的人,會如此之多。

副院尊:是的。雖然是「修行」,但也要懂得「健康」,以及身心的適度調養,身心才能有永恆的修行意志及泉源。

邱生:學生明白了。原來修行並不只是在某種方面的孤守,還要能夠調適,使『身心』持續保持在愉悅的境界中才行。

副院尊:這就是所謂的「道」了。『中道』乃是一種令人不偏不倚而能永恆的流傳,因此,修行便該懂得調適身心,在身體長期受到外在的壓力時,其心理則會逐漸產生變化或緊張,或愁憂,或急躁…等,很容易使人產生「無名火」,於是理當自我省思身心變化情況,而適時利用時間,親近大自然的環境,來使身心靈做一個良好的調適。

邱生:原來修行就是在調適「身心靈」,使「善」的一面能夠保持,而調適就是保持道心的良方,離中道也就越來越近了。

副院尊:很好!就照這樣去做,時候也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6月23

第十九回 靈慧清明四念住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連台。

邱生:〈瞬間蓮台升空,四周盡是金光閃閃,瑞霞普薰,原來是人天往返之仙佛,正在辛勤奔波,令人讚歎「披星戴月,餐風露宿」,一心只為眾生而忙碌,可欽可佩。轉眼間,已進入觀音淨土,有一座宮廷建築高偉壯碩,非常莊嚴,有重重戒護,並且有「護城河」,城門乃由壇木所造,城牆則為純金砌建,並鑲有七星鎮,此鎮為紅藍寶鑽所嵌入。城約寬數萬由旬,於城池內部街道甚深又廣,而城內有許多字畫攤及一間間書齋,有些書齋正在研讀教授「四書」,有些書齋則在研習「五經」,亦有些書齋正在研習「心經」,更有書齋研讀「法華經及阿含經」,每一間書齋各有其不同研習科目,有些特殊科目竟然是「茶道」、「花道」、「射御」。〉難道射箭、喝茶都含乎「道」嗎?

副院尊:賢生啊!汝一個人在那嘀咕些什麼呢?

邱生:如來啊!學生有一事不明?

副院尊:究有何事,令汝不明呢?

邱生:射箭之事,難道稱得上是修行嗎?

副院尊:是啊!「射御」乃是修行科目之一環?

邱生:從何說起?

副院尊:「射御」,自古以來乃是仁人君子表現涵養之所在。「射御」必須有強健之體魄以及風度,並且要有「耐性」,也就是「毅力」,無論輸贏都該充分表現出禮儀,輸的人對於贏的一方要虛心請教,至於贏的人則對於輸的一方,要表現出君子風度,並加以鼓勵,這就是「道」之所在了。

邱生:〈師徒繼續走了一段非常長的路程,終於來到宮殿外,上匾曰:『慧明宮』。進入宮殿中,四周擺設有許多桌椅,而殿上乃鑄有九色龍,全以寶玉所鑄,九龍之眼則以寶鑽所鑲,生動逼真。在各桌上乃置有上等靈芝茶,飲之乃有甘甜、提神、降火之妙。並且有鸚鵡飛在半空盤旋,並唱道:「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如來啊!何者是「身念住」?

副院尊:「身念住」,乃是將身體安住於清靜、安穩之地。

邱生:清靜安穩之地,恐怕很難找到?

副院尊:因此才要眾生各自「觀身不淨」。

邱生:既然要找清靜安穩處,又怎來觀身不淨?

副院尊:當知,人的身體有九孔,經常流出不潔之物,因此,身乃不乾淨。眼之孔或有眼淚或有眼屎或有眼油,此皆不潔之物;人的鼻孔常有鼻水、鼻涕及鼻塞,這些皆是不清潔物,有時尚有鼻血,故乃不淨;人的耳孔常生耳垢,有時乃生耳膿,故為不淨;人的口都有痰,因此不潔;而且人的下體亦有前、後二孔,分別流著屎、尿;至此,乃知人之身體是不潔淨的。而且就算是健康正常的人,身體只要三天不去洗除垢污,便要開始產生異味;若七天不沐浴,則異味氣習乃令人難靠近身體。何況有生病之人,只要有數個小時不去梳理身體,其異味就開始產生。人一但死去,因內臟腐壞或有化膿,其異味更使人難以忍受。是故,觀身不淨,而時時保持身體之乾淨,使身體安穩舒適。

邱生:何謂:「受念住」?

副院尊:「受」乃感受之所謂,現在的問答,便是一種感受的行為,一句話感覺心情愉悅,一句話感覺心情不悅,這就是「受」,看到一個人長的美好,很喜歡,想親近,及看到一個人醜陋,很厭惡,想要遠離,也是一種感受。天氣晴朗,出外郊遊很高興,天氣不佳,下著雨,無處可去,很沮喪,亦是一種感受。然而,如何讓感受保持在愉悅清淨之中,便需要轉個念頭,不愉悅的人,因為念頭一轉,便能產生喜悅,因此,能夠保持身心在愉悅中,「苦」的點也就不在了。但人的周遭,又充滿著各種令人不愉快的人事物,因此又稱「觀受是苦」。

邱生:學生受教,往後將朝此方向修持奉行。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6月30

第二十回 勤持觀音諸妙義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穿越雲端,在下方一排排房舍,細小如火柴盒一般,而一列列燈籠蜿蜒崎嶇,有些則是又直又長,編織成一幅美麗圖畫。經過許久時間,已經進入觀音淨土,蓮台落定於廣大平原上,平原上有許多校舍建築,皆有數層樓高,亦有書齋建築,編制較小的乃屬於「特殊專長培訓處」,有些書齋則是「管理之培訓」,並有「禮儀之培訓」,「口才之培訓」,及「頂禮之培訓」…等。一切培訓在書齋應有盡有,實在很難想像。人世間之難見訓練,在此,可是隨處可遇,有「倒吊體驗班」,有「釘床體驗室」,有「刀梯晉階閣」,有「奇門遁甲培訓班」,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副院尊:賢生啊!汝在嘀咕些什麼?

邱生:學生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該從何說起,先給學生一壺茶,止止渴,退退暑。

副院尊:也好。這有壺甘露水,汝先飲下吧!

邱生:〈邱生雙手接下甘露水,直接猛灌,終於有一點氣力可以繼續下去。〉如來啊!在這佛門之地,居然有「奇門遁甲培訓班」,實在令人不解。

副院尊:五教萬法,本出同源,只是佛門專於弘法,道門專於術法,儒門司於五常,如此而已,其他的並不分別啊!

邱生:但是,佛云:「不問吉凶禍福」,該如何解釋呢?

副院尊:佛之所以云:「不問吉凶禍福」,乃是因為眾生智愚識鈍,稍有行片善小功,便自認為功高德深,又能解得了多少困難事,因此要眾生不求問卜,應該一心「修福造善」及「懺悔」,才能達到避凶增福之目的。修行之人,卻不能依凡夫眼光來看待問卜,至少到目前為止,「相法命卜」於當代眾生及一般基層修道子,依舊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五左右之眾生,有其運數定業可循。修行者又豈可不知於諸相法乎?

邱生:原來如此,世間命相並非不可學、不可問,而是要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並去洞澈相術,使修行人造福更深也。

副院尊:正是。相術使人更精明,但以「修身培德」為主要依據,才能挽轉命格,甚至徹底改造運勢。

邱生:學生明白。命卜諸相法,乃為輔助眾生知運而積極行善,修養身心,使運轉命,更提升先後天德行,而讓真實智慧彰揚。

副院尊:是啊!因相而知命,然後識因緣果報,得以真心行善造福以積德也。

邱生:學生受教了。世人都知有淨土,但不知如何求往生『觀音淨土』?

副院尊:善哉!善哉!觀音淨土,實求「自在」,「聞聲救苦」,更要「上求智慧、下化眾生」。

邱生:但是依學生所知,淨土有帶業往生,根本不必身心自在,亦不必有聞聲救苦之心,便能求往生的。

副院尊:汝所說的,乃是逃避世間諸苦,在過去造業深,至如今想逃避躲業孽之索報等輩。

邱生:有何分別乎?

副院尊:當然差別甚大,眾生在逃避責任之心態下,求往生淨土,自然並非真心,並且身心不自在,怎麼捨得俗塵之「恩怨、情仇,財富、名利」呢?若是此輩人等,雖然一時往生淨土,一旦日久,即放逸又自甘墮落也。

邱生:若是一心修佛而繫念眾生,這等人又將會如何?

副院尊:若有眾生一心修習佛法,念念「不忘眾生苦」,則能彰顯「慈悲心」,捨得一切「名、利、富、貴、權、勢」,自然安於寂靜,樂於深修益眾之法,再轉「倒駕慈航」普渡眾生,無不自在者,則功高德深也。

邱生:求生淨土,不應該只為了自己在俗世間有苦,而圖求避離世間的苦難而求往生,應該是以世間有多苦多難,我當深得佛法真諦,弘法利生,以普拯天下苦難眾生,實為求往生淨土之目的。

副院尊:甚妙!若眾生有此心,乃真妙也!

邱生:不知應該修持何種法義?方得以求往生『觀音淨土』?

副院尊:「五戒、十善」乃基礎,再精進於「三十七道品」,更能穩定身心,使弘法有力,最基本的是持「觀音名」、禮「觀音形」,至心誠唸誠禮敬,便能求往生『觀音淨土』,再者,研讀諸經,行之、懺之,乃得深植往生淨土因緣也。

邱生:那學生理當加強了。

副院尊:勉勵之。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7月7日

第廿一回 地藏淨土補經所

副院尊: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飄飄往下沉,四處黑暗,伸手不見五指。剎時,觀音如來從額際放大光明,照亮四周景物;只見往來陰差忙碌非常,有押解人犯,有禮敬恭欽,亦有面無表情者。瞬間蓮台落定,乃有『十殿閻君』暨『東嶽大帝』,率領眾神排班迎接。〉

東嶽大帝:小神恭迎『觀音如來』佛駕親臨,使整個東嶽及地界光明普現。如來不忍眾生苦而現前,  吾等欽敬佛駕千秋千千秋!

副院尊:大帝等無須多禮!

邱生:學生懿敕寶德大道院正鸞生宣筆:邱原章叩見十殿閻君及東嶽大帝恩師聖駕千秋千千秋!

東嶽大帝:賢德免禮!

十殿閻君:賢德免禮!

東嶽大帝:本殿奉旨多時請 如來及宣筆隨 吾等前往各處參觀一番。

副院尊:有勞大帝帶路。

東嶽大帝:請佛駕隨 吾等來。

邱生:〈師生二人跟隨在東嶽大帝身後,一行人浩浩蕩蕩,經過許久時間,終於來到一處名喚:『補經所』的地方。補經所乃是在一處廣大的地下室,進入地下室,昏暗無光,但有許多桌椅,每張桌子上放置一座燈台;此燈台乃燃油燈,但見燈芯,卻僅是一條細線如同縫衣線之粗細;燈火照在桌子上,根本無法看清楚書本是寫什麼,更不用說是寫字。在這地方的成員,有佛門僧眾男女,有道門男女,並且有基督徒、回教徒,亦有在家居士,各宗教成員皆聚會一堂。〉恩師啊!學生有一疑問請教?

東嶽大帝:賢生!有何事,直言無妨!

邱生:為何在這個地下室裡面,會有如此多人聚集來此,並且是集合各宗教男女,並且是在這麼昏暗無光的地方,是否在訓練視力還是在練習黑暗作戰的方法?

東嶽大帝:賢生啊!在陽世間是否曾經見到過出家人在外行做佛事,如:殯葬或法會之類?

邱生:有的。學生曾經見過有出家眾在外行佛事與殯葬及法會等。

東嶽大帝:那是否曾經見過道士為人超渡及殯葬呢?

邱生:有的。學生曾經見過有道士為人超渡做殯葬。

東嶽大帝:沒錯。俗世有著許多佛道及各宗教成員,都在為世間人行做佛事,並且收取的費用並不低,有時會因為精神不夠集中,而在無意間遺漏經文中的某句或某段落,造成讀誦的不完整性,因此,必須來此「補經所」,彌補其疏失及健忘的段落,直至能夠將整本經文,完整的背誦或書寫為止。

邱生:既然如此,是為了彌補遺漏,理當將補經所設置在比較光明、有亮度而且容易看書寫字的地方,為何偏偏設置於如此昏暗的地下室,讓這些人無法順利讀書寫字呢?

東嶽大帝:這是因為僧眾、道眾,各宗教出家、在家的男女四眾,做佛事多涉及超度陰人及消災除障…等事,而這些被導引來聽經聞法的,都屬於陰眾,長期處在地界黑暗無光處所,就因為某一句或某一段經文被經師遺漏掉,形成陰眾人等無法理會經文而痛苦莫明,因此,這些經師在百年之後,乃必須至補經所來彌補生前之疏失也。

邱生:原來如此。讀誦經典,不能有隻字片語漏讀到,但是本書是在說明「淨土的妙益」,而今夜則是在拜訪『地藏淨土』,為何來到此「補經所」呢?

東嶽大帝:因為補經所就是地藏淨土的基本淨土所在。

邱生:在昏暗的苦處,看經寫字,怎能說是淨土呢?

東嶽大帝:受僱於人,理當盡其心力,尤其是法理的事件,少一件,少一字,少一句,少一段,其意義便有大不同,甚至於條理不夠完整,則容易導致誤解。若有一字或一句錯誤,造成很大負面影響的,像這樣的事件,本該押送到「地獄」,接受抽腸剖肚、開腦洗髓,割舌之刑。由於「地藏王菩薩」的慈悲願力,凡有眾生本身及陽世親眷朋友為造諸善功德,則憑依功德之托,得以脫出苦域;因此,免除地獄諸刑罰,而禮遇到此「補經所」,以彌補過失。

邱生:原來如此。因為離開刑罰之苦域,其他的都不再感覺有苦,而是內心真誠的懺悔弭過,因此法身藏於暗處,靠人用心體悟而已。

副院尊:甚妙!眾生若能有此悟覺,而肯行、肯做,所在處處,無非淨土。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拜別諸位恩師!

東嶽大帝:小神等恭送觀音如來回鑾!宣筆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7月14

第廿二回 地藏淨土平民區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二人坐上蓮台,瞬間,蓮台飄飄往下滑動,四周伸手不見五指;唯見如來額間放大毫相光,照破黑暗,而周遭總感覺到有一股陰涼之氣,雖然是炎夏天氣,在這裡卻絲毫感覺不出有夏日氣息,就類似處於冷凍庫一般的寒冷。一會兒,蓮台落定於『平民區』的地方,而平民區有各類商店、車站、渡口,並且有:遊樂區及米倉、冷飲店、餐廳、咖啡廳,也有:露天吧台、室內保齡球館、撞球場、健身房,應有盡有;亦有:農場、果園、茶園、釣蝦場、釣魚池,更有運動場,琳瑯滿目,難以盡述;此外,包括:動物園、飛機場,全部都有,而超商、福利社亦完全與陽世一樣,其他諸如:蛋糕店、製冰廠、茶具店、陶窯、釀酒廠、小吃攤、服飾店、各類精品店、百貨公司、銀樓、銀行、租車行、旅行社等都有,也有:水果攤、沙石廠、煉鋼廠、鑄刀廠、捕魚行等,實在是不輸給陽世間的生活;又有:歌廳、舞蹈館,並且定期演出傳統舞蹈;唯一未見的是三溫暖及色情行業,可言道是最純樸之生活。〉

副院尊:賢生啊!汝參觀「平民區」,直到現在,有何感想?

邱生:學生有點不明白,為何平民區裡面有類似陽世間的種種建設及百家行業呢?

副院尊:這個問題就交給『城隍尊神』來解釋。

城隍尊神:小神參見『觀音如來』聖駕!

副院尊:城隍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城隍尊神聖駕!

城隍尊神:賢生免禮!有何事,吾可代勞之。

邱生:為何在這平民區之內,有著與陽世間一樣的建設與生活模式。

城隍尊神:因為平民區的成員,俱皆來自於陽世間各行各業的人物;在陽世間一生當中,並無做過任何大過錯,未達到地獄刑罰的程度,但在世時又無多大善行,屬於現世「功過接近兩平」,於是安頓於「平民區」。又因為來自於各種行業的成員,繁複且雜,雖然是在平民區,卻也不能不管,如若任其無所事事,將來轉世會很懶惰,並且無所長才,因此乃讓這些在平民區的人,可以依照在生前的生活模式,繼續在此生活著。

邱生:學生明白了。因為世間人往生後,僅剩下一縷靈光,若無繼續過著陽世間的日常生活,繼續奮鬥,懶散日久,便會逐漸成為懶散習慣;將來再投生做人,亦無法開啟塵封已久的能力。

城隍尊神:沒錯。就是這個因素,才讓平民區的人員各自打拼生活。

邱生:那麼這些物品都是從何而來?

城隍尊神:物品大都由陽間親眷之供養物品。

邱生:光是陽世親人的供養物品,依學生觀察似乎並不多,何以這裡的物品堆積如山?

城隍尊神:除了供養物品外,乃是有一些轉化的能量,使一切隨心所欲而不虞匱乏。

邱生:方才似乎有看到釣蝦場及魚池,難道在這裡也有動物投生給亡靈垂釣?

城隍尊神:並非有動物投生供亡靈垂釣,而是因應亡靈心思而幻化其所欲,來達到滿足而已。

邱生:為何「平民區」又與「地藏淨土」扯上關係?

城隍尊神:這是地藏菩薩大願宏慈,讓陽世人與世長辭後,靈神得以有一所歸止之處,並且可延續生前生活模式而繼續過生活。或者因本身在陽世受到種種的牽絆,比如:志願軍戎,但受家庭影響而中止,以致有些遺憾未能完成心願,乃可藉著靈神歸入平民區時,重新做一番安排,因為已經沒任何外在牽絆的緣故。

邱生:學生明白了。平民區雖然在地界,但也是一種樂土,因為有依止處;不像滯留在陽世間的靈,一般稱為遊魂,常成為流浪人口,到處飄散。可見地藏菩薩慈悲之至。

副院尊:是啊!地藏菩薩至大宏願,只因眾生迷昧,以致離菩薩愈來愈遠。

城隍尊神:地藏宏願,不可思議。

邱生:南無地藏王菩薩!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城隍尊神!

城隍尊神:恭送觀音如來聖駕!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學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8月4日

第廿三回 地藏淨土聚善所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二人坐上蓮台,突然間蓮台飄飄往下沉,一路上伸手不見五指,如來乃放大毫光,照破黑暗,四周圍可以觀見青光閃爍,又有一陣寒涼之意湧上心頭。〉如來啊!怎麼來到了冷凍庫,學生冷得要命。

副院尊:這裡怎麼會是冷凍庫?看清楚石碑上寫些什麼。

邱生:學生看看!哇噻!乃是『幽冥世界』!如來啊!我們是要訪問『地藏淨土』,怎麼來到了幽冥世界?

副院尊:汝讀經多年,難道忘記了地藏菩薩的全銜是什麼嗎?

邱生:這個!學生當然沒忘記,就是『幽冥教主大願地藏王菩薩』。

副院尊:這就對了,『幽冥世界』不就是幽冥教主的行政及教育處所嗎?

邱生:話是沒錯,但是與「淨土」二字似乎有些不同。

副院尊:是嗎?看看前方是何處?

邱生:〈有大石碑寫著:『聚善所』,來到這裡,溫暖許多,有一股清風吹來,令人倍覺舒爽,並不會感覺到寒冷,在裡面有陽光就如陽間一樣的明亮。而聚善所內,第一見到的乃是「清心池」,此池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隨便靠近的,因為池邊有陰神把守。〉

守池神:原來是觀音如來聖駕光臨,小神未出遠迎,還請觀音如來赦罪。

副院尊:大德奉命守護清心池,職責所在,何罪之有?

邱生:學生參見守池神君聖安!

守池神:賢德毋須多禮!今時既然前來,理當入「清心池」清淨一番。

邱生:既然神君有此法旨,學生則「恭敬不如從命」。〈邱生走入清心池之內,乃感覺無比清涼,精神為之一振,明顯可見許多黑色物質及青灰色物質,從全身各處毛細孔散發出來,一會兒全身舒暢無比,於是步出清心池。邱生乃感恩神君慈悲放行。「清心池」的另一邊,乃有許多人正在打坐,而個個慈眉善目。再走進內部,則有「研經部」,有多位善靈正在互相研討經書;並且有些地方,乃在學習如何「禮拜」?亦有正在聊天的人們在樹底下盤坐著,有些則是躺著及端坐在椅子上,一切都是「中規中矩」,絲毫沒有散漫。此時,邱生聽到祂們正在聊天的對話。〉

善魂甲:我叫東仁,生前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也不曾做過令人討厭的事情,一生稟持助人為樂,從來未曾因為幫助過他人,而有任何想要人家回報的念頭。往生之後,乃蒙閻君禮遇,並交由鬼仙引領至此,經常蒙受『地藏王菩薩』慈悲宣說妙理,讓我受益良多,實在感恩。

善魂乙:我是春茂,生前雖然有皈依過宗教,但是並未經常入道學習,只是經常性做些布施、助道,雖然並無造過什麼較大的善事功德,卻也不曾做過什麼違法犯紀的事情出來。往生後,閻君審查因果,乃命我前往平民區安住;巧逢地藏王菩薩前往十殿巡視,慈憫我在過去世中,曾經有學道因緣存在,乃蒙慈恩引度到此,實在感恩。

邱生:如來啊!照這麼說,聚善所也等於是地藏淨土的一處淨地。

副院尊:是啊!『聚善所』乃是『地藏淨土』之一環,要不然叫這些善良的人,往生後要魂歸何處?

守池神:正是。「地藏之所,善惡分班,惡者歸獄,善者歸真」,而修學以利昇華進化也。

邱生:原來如此,學生受教了。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神君!

守池神:恭送觀音如來聖駕!賢德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8月11

第廿四回 地藏淨土在人間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下降,四周乃有青光閃閃,一時間伸手不見五指,但見如來於額頭間放大光明。剎那間,已穿越幽冥界,經過「金銀橋」,通過「陰陽口」,而直衝天際。忽然間,眼前一片光景,似乎非常熟悉,有山、有海、有河、有屋舍,亦有鐵路、高速公路,更有高速火車,在車站四周燈火通明;此外,亦有學校,也有工廠。看起來非常像是陽世間,奇怪的是有蟲鳴,有狗吠,也有夜間商圈,真的是很熟悉;又看到台中火車站,一會兒功夫已到達豐原火車站。〉如來啊!今夜到底要到哪兒?為何又回到了人世間?

副院尊:今夜乃是參觀陽世間沒錯,但是並非一般人的口中所講的人世間,而是『地藏淨土』的「人間淨土」轉世後情況。

邱生:地藏淨土怎麼跟人間淨土成了關連?

副院尊:尚且先不論有何關連,吾先問問汝,在火車站前的每一條街上是否有許多行人?

邱生:是啊!在每一條街上都有很多人在活動,有逛小吃店的人們,每一種小吃都嚐上少許,也有在電器行看電器的人們,亦有正在向媽祖娘娘禱求的人們;在百貨公司裡,有很多人正在漫步閒逛,也有在吃飯、喝咖啡的人們。如來啊!這些事情都很平常,並沒有什麼跟地藏淨土有關連性的。

副院尊:是啊!再看看前方。

邱生:〈前方有警車正在巡邏,也有騎機車在競速的,又有醫院,看病者大排長龍,也有救護車疾馳運送病患到醫院的。〉如來啊!也看不出什麼事跟地藏淨土有關連的。

副院尊:世間人分有哪些種類?

邱生:世間之人乃分有善人與惡人。

副院尊:這善惡之間各為哪些階層的人?

邱生:善與惡之間依學生淺見觀察,在「警、政、工、商、販夫走卒」,這些階層多少都有些善人及惡人之存在。

副院尊:很好。但再看看這些階層當中各有什麼不同?

邱生:學生看到了政府官員,有非常富有的,也有比較不富有的;並且在工、商界當中,有負債累累的,也有經營一帆風順的;就連一般上班族,都有比較富的及比較貧的。甚至連伸手乞食的,都有貧富等級,也有一帆風順而不受饑餓的人,也有三餐難繼的人。這又與『地藏淨土』有何關連呢?

副院尊:是啊!人有「富、貴、貧、窮」及「顯榮與賤格」者,但這些人都從何而來?

邱生:世上無論富貴貧賤,都是由地府依善惡業力輕重分發而來。

副院尊:既然如此,地藏王菩薩是何名銜?

邱生:幽冥教主大願地藏王菩薩。

副院尊:是啊!既然是幽冥教主,此『幽冥』指的又是何處呢?

邱生:幽冥便是指地府及地獄及其他未受苦刑處之區域,都稱之為『幽冥界』。

副院尊:是啊!那麼人之轉世投胎,又是經何處而投生?

邱生:在地府十殿有負責六道輪迴之職司所在。

副院尊:『地藏經』中,除了有求先靈往生福地及天界外,尚可求何利益等事?

邱生:有一願為「懷胎」期間,可誦「地藏經或地藏王菩薩名號」,得為該胎轉福增德,亦可轉孽緣為善緣。

副院尊:重點未了,祈求善子與福德之子而轉世,又依仗地藏法門,方得能有機緣以運作輪迴投生之事。

邱生:輪迴轉世不是早就有的嗎?為何與地藏淨土有關連?

副院尊:人世間最多的是什麼?

邱生:乃是黃土、海與砂石。

副院尊:地獄在沃海之底,而土稱之為地,其中包藏眾寶及諸砂石;而人間之轉世乃「地藏淨土」方便讓有福者能得脫離地府區域,到陽間繼續深耕福德與修行,並且讓為惡之人有懺悔、有彌補過愆之處所,乃將淨土建設在人間,是故,古人有「人間淨土」之言,便是在此。因為有懺悔之機,有耕植福田之緣;並且讓一些天福報享盡者,得以有機緣重新歸返人間修身立德,聖凡並進,福慧雙修,而「三教融通」,行住坐臥皆於「道」當中,乃唯有恭誠之人,方可洞見「地藏淨土」與「人間淨土」息息相關也。

邱生:學生受益匪淺。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8月18

第廿五回 淨土天人互參研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穿越雲端,四周黑漆,但見墨龍,上下翻騰,急速盤旋不停。經過許久,師生終於停落在一座不知名之山嶺,四周環山,並且樹木良多,亦有部份開著花朵;而某些樹木有天然平台可供休閒或盤坐,尤其是陽光豔麗卻毫不炎熱,而有許多修行者正在盤坐中,面朝陽光,似乎正在吸取日光精華,可見每一位修行者,隱約從身上排放出一陣陣寒涼陰冷之氣,有從口裡出,有從全身散發。走進樹木旁的一片空地,乃有少數的牛、鳥、犬正在打盹,形成一副可愛圖像;而空地上長滿野薑花及百合,也有茉莉花,使得四周清香無比。而左邊乃有階梯,向下再走一段路程,在不遠處便可見一條溪流,此溪流水質清澈,有些魚兒正在悠游其中,而看見溪邊有涼亭數座,每一座涼亭有一個圓桌及椅子數座,皆為木石所作成;亭內乃有些老人家正在泡茶聊天,訴說以前的種種。〉

東老:記得我以前曾經領兵參加抗戰,後來隨國軍撤退到台灣駐守,提早退伍後,參與許多工程建設。就在某個因緣下,遇見一尊『地藏王菩薩』金身,被棄置於破瓦屋當中,又無人居住及打理;因此便將地藏王菩薩金身,請回家供養了許多年,早晚供茶,不曾間斷。就因為這個勤供茶的造作善因,在我身歿之時,承蒙地藏王菩薩慈憫,引領我到此,能夠經常性聆聽法語,雖然不是每日都有因緣,卻也每週有兩場說法,讓我「受益無窮盡」。

西老:你一個山東佬,能拜菩薩真是奇特。

東老:說到拜菩薩,我就感到慚愧。當年也沒什麼錢財,物質也不是很方便,可以說大部份是從別人家賒來的香,才能夠供奉菩薩香火。

西老:山東佬!您是公家養的,怎麼會沒什麼錢財呢?

東老:我將積蓄都施捨給可憐的台灣孤兒寡婦了,那來多餘的財力啊?

西老:山東佬!您可真是有愛心。

東老:那裡,這是身為人,本該盡力而為的事。

西老:我家是三代信奉媽祖的,對於媽祖的種種法事、廟會、進香等,都不遺餘力。有一天,忽然見到媽祖在夢中示現,對著一名頭戴五方冠、手持錫杖的人說著:「你的守將,我已經照顧很久了,現在時間快到了,就請你帶回身邊繼續引導吧!」並且拿出一本手冊,交給地藏王菩薩,說道:「這是某弟子在吾這裡,日常生活一切行為舉止言論及施捨之記載,現在就移交給您了。」只見地藏王菩薩將手指向我,發出一道金光,我就清醒過來了。不久後,某天夜裡一入睡,醒過來就在此了。

東老:你生前是信仰道家神,一生奉神精勤,往生後卻來到了佛的領域,看來佛道真是互通無阻的。

西老:是的。我也是最後才知道,原來「媽祖」和「地藏王菩薩」互稱道友,有時還會互相交換門生來指導,交互學習。山東佬!您看看這條溪流,是「地藏王菩薩」劃來的,溪裡的魚是「媽祖」養的,百合是「玉帝」令人植的,茉莉則是「阿彌陀佛」送的。對了!涼亭的椅子,是「子貢夫子」親自帶人安置排放的。

東老:那不就是『三教同源』了。

副院尊:沒錯。三教同源而殊途同歸,只是眾生昧於「所知」而形成「知障」,因為有所欲,才分別有人、我,尊我、貶他,形成教爭也。

東老:原來是「觀音如來」聖駕降臨,我等未能遠迎,請觀音如來恕罪!

西老:請觀音如來恕罪!

副院尊:汝等用功認真,何罪之有?今後願能精勤於修身培德上,如此便能處變不驚,所在處處無不是西方,行住坐臥無不是淨土也。

東老:感恩如來恩師教誨!

西老:感恩如來恩師教誨!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9月1日

第廿六回 把握當下即是道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四處蟲鳴,清晰可聞。在前方,有一道道光芒迅速通過,看清楚原來是諸天聖真忙碌非常,有來有往,實在是「披星戴月」可表述。當神作仙為佛,原來皆不捨眾生苦,可惜眾生卻只想自我離苦,各個盡以捨離眾生為樂,實在令人感慨。經過許久,終於蓮台落定在一片竹林裡,竹林中有桂樹及梅樹,各皆結有些許果實;有一些仙子正在嬉戲,另有數位仙女乃由二位綁著髮髻的仙姑帶領著,更指示仙女們採收著各類果實。只見這些果樹排列得非常整齊,並且每一種類植成一排,有條有理,而果樹旁不遠處乃有條小溪,小溪邊有涼亭,少數仙童正在涼亭裡乘涼,而有些仙子則在溪裡互相激水取樂。往果樹旁直走,乃見一處歐式建築,此建築有匾曰:『無憂宮』。師生二人慢慢走上無憂宮,於此宮裡面,乃有左右各一位高大壯漢負責開門,左邊的叫:六三,右邊的叫:土豆,看臉形稍長黝黑,可能是來自於非洲,邱生往前去問候。〉土豆道長請了!

土豆:你莫稱我為道長,我是小學童而已。

邱生:那麼土豆仙長該如何稱呼您呢?

土豆:就叫我「土豆」好了,聽起來比較習慣。

邱生:土豆啊!您來自於何處?

土豆:我是印度來的。

邱生:印度是佛陀的出生地,您為何不在佛陀的身邊,而在此「無憂宮」,專程的為前來之人家開門呢?

土豆:佛陀居住在印度,是兩千多年前的事,現在佛法流傳在中土,當然我是跑來中土,替別人開門,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

邱生:那麼感恩您的開門,光是看到這個玻璃門,我就頭痛,手把連摸都摸不到?

土豆:對的。今天剛好有派對,你可要好好輕鬆一下。

羅漢:〈一會兒,乃有羅漢前來迎接。〉貧僧參見觀音如來聖駕!並恭請聖駕入席。

副院尊:羅漢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羅漢恩師聖安!

羅漢:想必你就是宣筆吧!

邱生:是的。學生乃是宣筆。

羅漢:真是青年才俊,請入席。

邱生:〈只見羅漢朝上席台走去,對一位頭戴五方冠、手持錫杖的人,於耳邊一番論訴;此際乃有鐘聲響起,四週頓時呈現一片寧靜,而那位頭戴五方冠的人乃向前一鞠躬。〉

菩薩:歡迎各位善知識前來參加這次的派對,更難能可貴的是『正法明如來』帶領著陽間道場之宣筆:邱生原章,前來共參盛會,請大眾予以三鞠躬禮歡迎。

會眾:恭迎正法明如來佛駕千秋千千秋!宣筆賢德千秋!

菩薩:對了,這次的報告即將開始,現場的糕點,飲料,請大家盡情使用。

邱生:〈剛才在果樹園的仙姑,推著一輛排滿咖啡的台車,並且有二名仙女分別端送給大眾,邱生順手取一杯咖啡飲用,感覺味道香濃又不會太苦或太甜,使原本的睡意完全消失。另仙女推著排滿梅子汁的台車走過來,並且有仙子分別端送給大眾,邱生又順手拿起梅子汁,飲用起來,酸中帶甘醇,頓時渴意全然消失無蹤。此外,在長桌上排著各式各樣的小點心,美味可口;而另一個方桌上,則是有人參茶,邱生取上一杯飲之,芳香怡人、生津止渴又養氣。一會兒,鐘聲又響起,……。〉

菩薩:〈大眾邊用餐,邊聽菩薩之開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人生最不愉悅的事,卻來自於世人的貪慾。人生有貪慾,原本是可以讓鄉村走向繁榮的原動力,無奈是紅塵眾生之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人一旦從貧窮轉為富足,便又開始另一段的欲求,形成富裕者永遠不滿足其現有之一切,庸碌於追名逐利之中生活著。一旦發覺不該再繼續追求名利之時,往往已經是妻離子散,因為疏於對家庭的關懷之故。有些富裕中人雖然未逢家庭破碎,卻是本身身體已受到傷害,有者有身體病痛,甚至於有的是到了重症末期,甚至於猝死,最後一句話都來不及交待。因此,人生當知足常樂,並且必須把握當下每一個可以「行道」的機會,「行孝」要當下,更要即時,這便是「道」。家庭須和合,成員須彼此禮讓、恭敬,這便是道。處事要認真,事事包容,這便是道。心中有道,所在處處無不是道場;人心若無道,雖然身在莊嚴之道場內,亦只不過是在累積耕耘地獄種子的場地罷了。因此,「心中即道場」,若能明白高山平地都在體驗『道』,一言行、一投足,無不是在融入道當中。有明白者雖然正在屎尿中,亦同在悟道境界裡也。

羅漢:今日開示至此,大家肅立恭送菩薩回鑾。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9月8日

第廿七回 心中有道處處道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聖安!

副院尊:賢生無須多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瞬間蓮台升空,四周寂靜,有星光點點,景緻非常迷人。一會兒,蓮台落定於小溪旁,於溪流間,有一些仙童、仙子正在玩水,並且於較寬廣處,分別有男眾及女眾正準備泛舟;在這些男女二眾所穿著之服裝上,看起來有回教服飾,有基督教服飾,亦有道士道袍及出家眾僧服、儒家之儒士服及一些少數民族之服裝,皆是非常整齊與莊嚴的打扮。在隊伍的遠端,有來自於「金剛界」的護法,及有來自於「菩薩部」的諸位菩薩,從中擔任維和中隊。另外是由『西方三聖』做活動裁判。只聽到鑼聲敲響,隨後陣陣鼓音,而參與泛舟者立即放開安全索隨溪直衝,一路上跌跌撞撞,「乾道」泛舟之眾人翻船落水後,又迅速爬起來,整隊往前衝,另外一隊「坤道」泛舟者,則是卡在大石頭之間,動彈不得,眾人齊力跳下水,將船抬起來,並放置於平坦處,又開始整隊上船;有一位仙女沒能趕登上船,氣得直跳腳,後來這位仙女被水衝向前,撞到船尾,乃勉強爬登上船。又在左右溪旁有設「休息站」,凡是有體力不支者,可以上岸休息,而不善於玩水者,亦可已在溪旁烤地瓜。有回教族的成員恭敬地將已烤熟的地瓜及香檳一杯,呈給『阿彌陀佛』佛駕前,只見阿彌陀佛為其摩頂。另外有儒士將烤好的香菇及香檳一杯,恭敬地呈獻給『觀世音菩薩』蓮台前,只見觀世音菩薩為其施灑甘露。又有仙姑將烤玉米、靈芝茶,恭敬地呈獻給『大勢至菩薩』蓮台前。另外,在泛舟的隊員已經完成第一步任務,眾人準備進行下一個比賽項目:跳遠及跳高。有基督徒在三十公尺高的跳躍時,連人帶杆直線落下,真是灰頭土臉。又有道士跳在二十公尺遠處,頭朝下,腳在上,沉入金沙堆裡。此時負責維和的金剛護法們,見狀立即迅速將其拉出,卻見此人滿嘴的金沙,在一旁咳個不停。就在此時,突然鐘聲響起,有人言道:恭請『阿彌陀佛』佛尊開示!〉

阿彌陀佛:諸位大德!今夜非常欣喜受邀充任此次運動會之裁判,觀大德們對於此次活動如此熱誠,盡心盡力,實在感慰。修行不是枯燥,更不是單調,只要心中有道,身體所行之任何事情,都將是在行道當中;只要心中有道,身體處在之任何地方都是道場。而修行不外乎「修身而立德」,修身則在於培養「心靈」之清明,而心愈清明,必須身體能自在。因此,身體之健康有賴於各類運動,唯有適量運動,來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之正常,亦才能使身體獲得健康,身體既然健康,則心靈必然清爽靈明也。

金剛護法:繼續活動。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9月22

第廿八回 過度執著即障道

聖示:今天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無須多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剎時升空,四周黑暗無光,而感覺強風吹襲。但見如來恩師於額間放大毫光,一時寰宇明亮清澈,風力隨之減弱許多。不一會兒,蓮台落定於廣大平原間。此平原寬廣無比,並且長滿「桔梗、菊花、百合、香草、梅樹、櫻桃」,而花草類各皆整齊一致,形成一幅愛心圖案,而果樹則排列成佛門象徵之「萬」字圖。而平原裡見有一座涼亭,此涼亭非常高,也非常寬,並且清風徐徐吹來,令人甚覺舒爽愉悅。涼亭內設置有圓桌,乃純金所造,長椅數條,乃以純玉而成。涼亭四周圓柱皆為檜木所立,而頂蓋則是水晶所佈。其上有許多鸚鵡飛舞著,而高唱:「南無阿彌陀佛」;亦有孔雀互相追逐,而彼此唱道:「放下!放下!捨得!捨得!」另外有二隻靈犬,則彼此唱道:「行善要即時,行善是為了造未來的福。關懷苦難眾生,救度苦難是為了關懷眾生,願眾生人人得以擺脫宿命。」在不遠處,乃有一個人慢慢走過來,原來是「地藏王菩薩」巡視到此。〉

地藏王菩薩:原來是「觀音如來」道友前來,未出遠迎,尚請見諒。

副院尊:地藏王菩薩道友為天下蒼生費盡苦心,感人肺腑,可欽可佩!

邱生:學生參見地藏王菩薩聖壽千秋千千秋!

地藏王菩薩:賢生免禮!

邱生:請示菩薩恩師,這個涼亭,為何如此華麗而全以高貴建材所成?

地藏王菩薩:賢生有所不知,「佛菩薩難為」,以前這個地方並沒有建造涼亭,後來人口愈來愈多,便有人要求建造涼亭,於是開始商請「天工部門」著手建造;怎知便有人喜愛玉質涼亭,有人說其在陽世都是用金飾的物品,有人喜愛上等木質建物,有人說是水晶能量好。吾則是「有口說到無涎」,奉勸大眾能盡量樸實些,卻讓這些人說:在人世間修行了幾十年,難得來到這裡,不住好些,不用好些,枉費修行幾十年的代價。

邱生:修行人怎麼能說這樣的話呢?

地藏王菩薩:還有人說過,若不能用些好的東西,寧願回人間,吾乃是勸了再勸,最後就妥協眾生之意,建造了這座涼亭。

邱生:這些人根本就不像是有在修行的態度,後來這個人呢?

地藏王菩薩:這個人自從涼亭建造完成後,便每日佇在金桌子旁邊動也不動,只是撫摸著金桌子,一個人獨自傻笑,也不再聽經聞法,就連鸚鵡唱唸佛號給他聽,都會被他趕走;最後,因為靈力耗散,而撞到金桌子,身體受到重傷,而緊急送往『轉輪台』,投胎轉世,以保住靈神,使其不致幻滅。

邱生:那喜愛玉質的人呢?

地藏王菩薩:說到那個愛玉質的人,自從涼亭建造完成後,雖然有準時聽經聞法,但心裡從來沒有一句聽進去的,心神日漸消散,一有休息時間,就怕玉椅子被人偷走一樣,急速跑到涼亭來顧著玉椅子,有一次因為睡著了,整個人滾落,沿著斜坡,掉到溪裡,流入人間,從此不知去向。

邱生:修行中人,居然還有對物質執著如此深重者,真是應了「捨下難」。

地藏王菩薩:尚有更扯的。

邱生:究竟是何人太扯?

地藏王菩薩:有一個人喜愛木質物品,包括各種容器及建築,有一次大夥正在練習行軍,以鍛鍊身體的體力及毅力,怎麼也沒想到,這個人看到陽間有一間間可愛的小木屋,整個人就像失了魂一樣往下衝。

邱生:最後怎樣了呢?

地藏王菩薩:結果, 吾呈報「南天」,由南天派員欲尋回,經回報,此人因為太高興,衝撞時偏了線,投入某棵樹裡,因為這棵樹身之毛孔封閉,而無法引出其靈神,只好讓其當個樹仙,日後看看有無貴人能夠相助,再引其歸位。

邱生:既然靈神已脫離了血肉之身軀,便無再對人間事物執著的必要與理由。

地藏王菩薩:說得沒錯。人有肉身,若對陽間一切事物,有某種程度之喜愛、執著,本屬無可厚非;但人的血肉身軀一旦解除,靈神乃無其理由,及沒有必要繼續迷思陽間之所有,才能安穩長住於諸天淨土及各洞天福地也。

副院尊:是的。眾生因為有肉身,而對凡間一切事物,有某種程度之不捨,實屬正常;但太過則不該,執著太過份,則會嚴重影響到靈神之清淨度與靈力。因此,奉勸眾生修行在於修身,而貴乎心之純樸無染著。

邱生:「捨得,捨得,有捨方能有得;捨執著,獲得清淨,捨口舌,獲得自在。」何樂而不為。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

邱生:賢生拜別《地藏王菩薩》佛駕!

地藏王菩薩:賢師徒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年9月29

第廿九回 爐火純青去三毒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剎時蓮台昇空,北方現出一片紫金霞光,四周明亮,東方有金龍、青龍、紅龍、白龍,四色龍正在飛舞,看來非常祥和,而環繞台閩一地,久久不肯離去。經過了許久時間,蓮台終於落定在一處寬廣之草原上;而草原正中央,乃有一座歐式建築,外形奇特,酷似漫畫裡的王宮,在王宮的外面有來自於各國的軍隊守衛著,依其服裝看來,宮外有香港軍隊及大陸軍隊,還有法國軍隊、英國軍隊,台灣軍隊則把守在王宮內部。此座王宮,上匾書寫:『純菁宮』。步入純菁宮,在宮內乃有甚廣中殿,左右各排有河沙數之桌椅,每張桌子皆不高,而椅子更是矮得很,但是坐起來非常舒適。尤其是桌上的靈芝茶,喝起來微苦但甘香,提神養氣;再來是水蜜桃,吃起來香甜又可口,原本之渴意立即消除。不多時,鐘聲響起。〉

司儀:菩薩登壇,大眾起立,恭向菩薩行「三跪九叩首禮」!鞠躬!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立!鞠躬!跪!叩首!再叩首!六叩首!起立!鞠躬!跪!叩首!再叩首!滿叩首!起立!鞠躬!

地藏王菩薩:諸位請坐。

司儀:問訊禮畢,各位就坐,全體肅靜,恭聽法語,靜沐法雨。

地藏王菩薩:今時將要為諸位說明:來到「淨土」,並不是為了欲逃避在娑婆世界的種種責任及苦難。諸位必須要明白,我人之所以求往生淨土,乃是因為我人欲求使天下芸芸眾生,能藉由我如實的「智慧」來改脾氣、去毛病,進而修養身心,去除心中對物質的慾望,所謂:「格物致知」。並且讓「身、心、靈」得以純淨,不受污染,而後身心靈方能安穩而寧靜,「苦難」也就不會產生,「煩惱」自然可無所遁形而加以消減、幻滅。

邱生:請示菩薩,煩惱有多少種類?

地藏王菩薩:依每一個人的心識欲念而有所不同,若欲訴說煩惱之種類,恐怕有千萬種形,但大致可略分為,「家庭煩惱,人際煩惱,事業煩惱」,而諸煩惱中不外乎「貪、瞋、痴」三毒所造成。

邱生:那麼三毒各自會使世間人產生何種煩惱?

地藏王菩薩:先論「貪念」,人心有貪念,則事事皆無法滿足其人所欲求的。譬如:有一個人,身邊有五萬元,在其左、右人當中,各有手持十萬元及百萬元者,這個人便將目光移到百萬元的人身上,思索著若這些錢是我的該有多好,從此腦子裡,都是百萬元的思想;當他看到別人手中只有壹萬元,卻在心裡唸著真是窮人家,不要靠近我。」但不思想我只有五萬元,為何要看不起壹萬元的人?卻一直想要百萬元,日子久了,無法達到自己的理想,尚存在要百萬元的心思,則成「妄思」,甚而淪為「痴想」。次論「瞋念」,譬如:兄弟分家,本應不論自己分得有多少,皆要心甘情願,因為畢竟不是自己所耕耘而來的;但是有些人縱使財產為父母生前所配發的,但由於計較心,無包容心,便要起瞋念,對父母憤恨其不公平,對兄弟恨怒所得財產比我還多,然後反目成仇。再論「痴心」,虛妄的念頭,就是一直守著不可能達成的事物或人。譬如:本身有十萬元,可以買輛中古車,而自己滿腦子卻只想要開賓士名車;另外有人因為本身錢少,所以選擇坐公車。過了十年,這個有十萬元的人,手中的錢並沒有多出太多,因此,也就一直無法去到任何一個自己心中一直想要去的地方;反觀,另外一個錢少的人,卻不渴望自己有一輛車子,一生當中只坐公車,卻在十年中已經去過每一處心中想去的地方,而「毫無遺憾」,並且藉由旅遊乃學到不少事物。

邱生:菩薩的意思是說:有什麼樣的能力及資源,就要好好的把握住每一個當下,在能力範圍內及有限資源中善加分配,做出每一個最有價值的事,而不讓自己覺得人生有遺憾,更不讓別人感覺好笑。

地藏王菩薩:賢生總算明白我的意思了,另外眾生每當自己有了某些程度的能力之時,必須回過頭來,指導那些進度還趕不上自己的眾生,這才是求往生淨土的意義與價值所在。若是有人心存逃避紅塵俗事的種種責任及義務,想將淨土做為避風港,那麼恐怕是在淨土待不久的。在淨土這裡,雖然有更多的方便與自由所在,但也有更多必須要盡心、用心去學習的地方。若不加強自己修身的心地,只是妄想在淨土做逃避處,將來諸位存放在紅塵的諸業愆是本利複計,冤親是怨上加怨,將不利於諸位之未來也。

邱生:那麼大眾在思想上應該存何正念呢?

地藏王菩薩:眾生若能抱持,我將「盡一己心力」勤學習,以充實本如智慧,以協助蒼天「救度苦難眾生為己任」,有這種『無私的心念』,於學習上就肯認真,在救度苦難眾生時也才肯用心。因此,清淨如水,慈憫眾生,返回淨土,只是為了再充電,不久後,另圖下一波的救度苦難工作,使每一位眾生,皆能有機會提升為菩薩道之行者,使世間淨化,讓紅塵清淨,有這種心念並且強烈存在心中而付諸行動者,淨土便是如諸位的居家一般自由來去也。

邱生:感恩菩薩恩師教誨!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菩薩恩師聖駕!

地藏王菩薩:送道友及賢生回鑾。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1013

第三十回 求生淨土信願行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昇空,四周ㄧ片光明,有許多聖尊帶領著童男、童女及一些文武陪侍在巡遊天下,頓時顯得場面浩蕩,史無前例,而聖尊所到之處,必有陰兵、陰將做前鋒掃街,隨後是天兵、天將前後守衛,光是一名聖尊便有千名天兵、天將隨從衛護,而陰兵、陰將更是倍數。不一會兒,蓮台已經到一個海域,而海水拍打在大石頭上,產生美麗之浪花。而另外一邊則是海灘形成一幅奇特景緻,在海灘上擺設有一些由金絲編織的金絲網,吊在兩棵椰子樹間,供人休閒之用;另外有其玉砌成之臥椅,躺在玉椅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域各角落,真是無比享受。而海灘上有高大建築,乃宮廷式建造,有匾曰:『地藏法歸宮』。此時,宮內有護法前來。〉

護法:小神參見觀音如來聖駕!

副院尊:護法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護法恩師聖安!

護法:賢德免禮!請如來及賢德隨吾前行。

邱生:〈一行三人,進入「地藏法歸宮」,但見已有許多仙神、菩薩各就定位,只是空位尚多無數,但見護法恩師直往中殿走去,對地藏王菩薩恩師做一番報告。〉

地藏王菩薩:今時會中有正法明如來奉 玉旨帶領陽間道場之正鸞生前來本宮訪學,慎勿失儀。

護法:大眾起立,恭向「正法明如來」行「三跪九叩禮」!鞠躬!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立!鞠躬!跪!叩首!再叩首!六叩首!起立!鞠躬!跪!叩首!再叩首!滿叩首!起立!鞠躬!

副院尊:諸位佛菩薩、天尊仙聖道安!

眾佛:觀音如來前輩道安!

地藏王菩薩:道友遠道而來。未出遠迎,實感愧疚。

副院尊:地藏道友!慈念一切眾生,辛勤弘法,普渡眾生,實是  吾之模範。

地藏王菩薩:慚愧!慚愧!

邱生:學生參見地藏王菩薩恩師聖安!

地藏王菩薩:賢生免禮!請坐。

邱生:〈邱生坐上一個金椅子,雙手放置在鑽石桌子上,拿著玉杯子,喝著人蔘茶,真是甘香怡神;又拿起銀盤子,吃著紅豆蛋糕,口味真正迷人;然後是雙手捧起大碗金鑲鑽茶杯,飲著甘露水;再來是水晶鑲金的杯子,飲著瓊漿及玉液,真是人生難得幾回閒。〉

地藏王菩薩:賢生不知今時有何未了解之事,吾可代勞否?

邱生:學生請示菩薩恩師!有何因緣可得往生來『地藏淨土』?

地藏王菩薩:眾生若欲求往生 吾之淨土,實在很簡單。首先要有「意願」。

邱生:回稟菩薩!就學生所知有許多人都有意願求往生淨土,尤其是『地藏淨土』。

地藏王菩薩:光是願意,尚不夠,還要有「正確的信念」才行。

邱生:什麼是「正確的信念」呢?

地藏王菩薩:眾生要能相信 吾能夠帶領大眾離苦得樂。

邱生:這一點,菩薩放心,大眾都相信菩薩能帶領大眾離苦得樂的。

地藏王菩薩:光是這樣,還不夠,必須要「行」。

邱生:該如何「行」法?

地藏王菩薩:先須有「慈悲」眾生之心。

邱生:慈悲眾生,很多人都有在做。

地藏王菩薩:再來就是先請教賢生,怕不怕鬼?

邱生:這個鬼嗎?當然是會怕。

地藏王菩薩:鬼並不可怕。

邱生:那麼有什麼事可怕的呢?

地藏王菩薩:人。

邱生:人有什麼可怕的呢?

地藏王菩薩:人的心比鬼可怕千千萬萬倍。

邱生:怎麼說呢?

地藏王菩薩:汝看看時下周遭,為了得到異性的身體來滿足性慾,居然連棒球明星王建民的輸贏都被作為獲得異性身體的方法,是不是很可怕呢?

邱生:實在是可怕的人。

地藏王菩薩:有人為了逃避責任,將別人撞死了,還逃逸無蹤,是不是很可怕呢?

邱生:實在可怕。

地藏王菩薩:吾的心願是什麼?

邱生:但願眾生得離苦。

地藏王菩薩:但以汝之觀察時下眾生,又是如何?

邱生:以學生之觀察,有許多人但求我先避苦,哪管得了眾生入苦淵。

地藏王菩薩:是啊!那汝還說有很多人都有正確的信念。

邱生:原來是學生一時失察,人的心確實比鬼可怕,難怪地獄不空啊!

地藏王菩薩:就是啊!地獄一直不空, 吾亦就一直難得清閒也。

邱生:那該怎麼辦呢?

地藏王菩薩:不然就先給予能得行善的人,可以憑功在業報身歿時往生「地藏淨土」;其次是能「知懺悔」,並且內心良善的人,可以往生地藏淨土;再其次是,修行者能修基本「五戒」者,及能「斷三毒」者,便能往生地藏淨土;再其次是,一心繫念眾生,但求助眾生得離苦,願度三界火宅眾生的慈悲明白人,乃得依其慈願往生地藏淨土,再做普渡三曹之慈行。

邱生:菩薩啊!人人都怕紅塵苦海磨,您怎麼反而要來者又歸去呢?

地藏王菩薩:迷者懼紅塵,悟者超紅塵,覺者度紅塵,圓者淨土紅塵不是二也。

邱生:菩薩之意思,是說諸佛之所以為「佛」,是因為已經覺知,入世與出世全屬一件事,有真實在修行的人,是把握每一個當下「弘法利生,行善佈道」。

地藏王菩薩:是的。只有迷人不知把握當下每一個行善造福的機會及修身立範的契機,才使淨土遙不可及。

副院尊:凡是有真實覺悟的人,無論走到何處,該處皆為淨土之地,根本不必假借遙不可及又看不到、摸不著的淨土。

地藏王菩薩:是的。畢竟人生好歹有數十載光陰,每個人不知道好好運用這數十載時間來做淨土的事,更待何時也。

邱生:凡是把握當下,才是真智慧。

地藏王菩薩:沒錯。人人要把握當下,才不會浪費一生時間也。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地藏王菩薩恩師!

地藏王菩薩:恭送道友及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1020

第卅一回 彌勒淨土邊緣境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但見半空中彩霞繚繞,並傳來陣陣清香氣味,而隱約間可聽到西方樂曲交雜著東方音譜,一邊有鋼琴的演奏,一邊又有板樂的演奏,二種音樂令人別有一番享受。蓮台向下,觀望下方,乃現出一處蓮花形狀的島嶼,並且廣大看來是有台灣的五倍大,隨著蓮台往下降乃停靠在類似蓮花瓣的沙灘上,由沙灘觀海實在是美極了。在沙灘邊有許多人正在嬉戲,有些人則拿著書在沙灘上閱讀,一邊飲著茶水,吃點水果或美食,沒有入水的一些人正在聊天。於沙灘上有一處小吃店,內部寬廣並且設有「觀景台」及「圖書館」,於圖書室裡,擺著各式各樣的書籍,有『了凡四訓、王鳳儀言行錄、地獄遊記、天堂遊記、歸真罡、因果經事例、破惑箴、修身養性、證道院訪遊、鸞門修行次第論以及心經、太上感應篇、太上清淨經、道德經、聖經、摩門經、可蘭經』,而最多人閱讀的是「因果經事例」及「心經」與「了凡四訓」。由觀景台往四處看去,景色非常怡人,又有清涼的風不急不徐的輕輕吹襲在身上,真是全身舒暢。在另一個花瓣的沙灘上,發現有一座清真寺的造型建築,看清楚原來是大門深鎖,有些人則在寺外朝聖之後便跳起舞來,有大人、有小孩。亦發現有佛寺、有道觀、有孔廟、有教堂,只是都沒有多少人,大部份的人全跑來沙灘作休閒、聊天。〉

神父:「信主得永生。」〈此時,有少數人往教堂集合。〉

比丘: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請施主捨杯水。

甲男子:大師啊!我昨天才布施水請您,今天向別人化緣吧!

乙男子:大師啊!您沒有早一點出來,我的水已經喝了一半了,明天請早。

比丘:善哉!善哉!

丙童:大師啊!彌勒尊佛!我有一杯水可以供養大師。

比丘:善哉!小施主「功德無量,福慧無邊」。

邱生:彌勒尊佛!大師啊!您從佛寺內出來,難道寺內沒有水可以喝嗎?

比丘:善哉!非是寺中沒有水喝,而是「因法而渴」。

邱生:「因法而渴」,此話怎講?

比丘:大德不妨往那邊看。

邱生:〈朝大師手所指的方向望去,一群人集中在打牌,有些人則在摔角,有些人若有所思的望著海,看著天空數著雲,有人雖然不喜拘束,但仍能自我閱讀各種善書、經典等善良書籍,以充實自己,有些人則完全放逸。〉不知可否找個人來問問其心境如何?

比丘:吾可以安排。

邱生:就這位看起來微胖的仁兄吧!

胖甲:您好!

邱生:您好!想請教仁兄一些問題。

胖甲:可以啊!請講。

邱生:您來到這裡多久了?

胖甲:我記得是清太祖初年時來的。

邱生:感覺怎樣呢?

胖甲:真是愉快呀!不用忙碌工作,更不用怕沒有錢,因為這裡根本是不使用錢的。

邱生:不必錢的感覺真好,您去佛寺、道觀有幾次呢?

胖甲:我好不容易才來到這裡,還要天天去聽講,我受不了。

邱生:就算是聽講受不了,偶而也該去一下吧!

胖甲:『彌勒佛』又沒來,聽也是白聽的啦!

邱生:此話怎講?

胖甲:我是要到『彌勒內院』的人物,叫我在這裡聽小和尚講經,真是浪費我的時間。

邱生:怎麼會呢?您說的小和尚都是經過『彌勒尊佛』精心揀選出來的大智慧者,您想見『彌勒佛』,還得經過他們認可之後,才有資格的。

胖甲:您怎麼知道呢?

邱生:當然知道了。我有看過佛經,所以知道,您想要能看見『彌勒佛』,就必須勤讀經、勤聽講,以明心見性才行。

胖甲:有這種事,那我得趕快去聽講了。

邱生:您快去!快去!〈邱生再請教另外一位善魂。〉這位大姐,您贏了幾回了?

乙女:我贏了八回了,您看這麼多的金條,都是贏來的。

邱生:那真是恭喜大姐,對了,您在陽世是信奉何宗教?

乙女:我是在『瑤池金母』的法脈下修行的,我是一堂之主,又是乩生。

邱生:您在世時,就打牌了嗎?

乙女:我在世時,是有打過牌,但是都被母娘罵,後來就逐漸沒打牌了,偶而耐不住才偷偷地打了一會,沒想到來這裡還有得贏,此時不贏,更待何時?

邱生:不知大姐是何時來的?

乙女:我是民國三年來的。

邱生:從來到這裡開始,就窩在此贏金條了嗎?

乙女:是的。從一開始,就來了這打牌。真奇怪!我是拜母娘的,怎麼也來到佛門的區域。母娘到哪去了?為什麼到現在都不來看我?

邱生:這個嗎?我問問看。〈邱生轉身請問比丘。〉請教大師!這位大姐是拜『瑤池金母』,為何也會來到佛門之地?

比丘:好的。不過,首先我先問一些問題。

邱生:大師請問!

比丘:土地是何人可走?

邱生:土地若是「公有地」,人人可走;若是「私有地」,則可能會被限制住。

比丘:一個市區,哪一個宗教可以設立?

邱生:在信仰自由的國度裡,各個宗教都能設立。

比丘:所謂的『瑤池金母』是誰?

邱生:『瑤池金母』依記載乃為慈祥的老人家,在「瑤池」,又稱「理天」,是戒律嚴明又極富自由之所。

比丘:是的。『理天』就是『法海』,「法海」便是「佛境」。拜『瑤池金母』與拜佛差別何在?當知,『彌勒淨土』為末法眾生之皈依處,佛經咐囑分明,因此凡是修行火候未達該奉持宗教之標準,則又無大過失,並且偶而能知「喜捨」,又能「禮拜」或「唸聖號」者,雖然歸依在五大正教,乃得由本處先行安頓;待其智慧再增長後,方才得以依其修行境界而往,或因緣到來時,再度回到紅塵以累積修行學分。

邱生:這裡是何處?

比丘:您看大大的界碑。

邱生:乃是『邊緣境→彌勒淨土屬地』。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大師聖駕!

比丘:小神恭送觀音如來前輩!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1027

第卅二回 勤行諸善享天福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剎那升空,四方光明,有諸天仙佛往返密切,令人感佩。仙佛之慈悲,不捨眾生苦之無量胸懷,見此情景,實感「慚愧」之至;大眾應有所體悟,積極修身養性,讓諸天聖神仙佛能減少人天往返的忙碌才是。一會兒時間,蓮台已落定在『邊緣境→彌勒淨土屬地』之一處道觀前,放眼望去,在此道觀中庭廣場,有些老人家正在下棋,也有一些年輕人來插一腳,另有專供泡茶聊天之處,也有不少人;此外,尚有表演舞蹈及雜技者。亦有些人正在認真的看著書,有看「藥書」的,有看「老莊學說」的,有看「佛陀的生平故事」;而有些人則正在道觀門口鞠躬作揖,有人則跪地禮拜。一會兒後,從道觀走出一位道長。〉

道長:無量壽佛!前面原來是前輩「觀音如來」,晚輩未出遠迎,尚請見諒。

副院尊:道友精修志誠,如如不動,令人讚歎。

道長:旁邊這位可是宣筆邱生!

副院尊:正是吾徒!

邱生:學生是「懿敕寶德大道院」正鸞生宣筆邱原章參見道長聖駕千秋千秋!

道長:賢生可知  吾是誰?

邱生:道長道法無邊,晚輩未識道長名號,但求開示。

道長:吾與賢生同姓,亦有人去其耳旁做稱。

邱生:依學生所知,一位道家高真是「天仙狀元邱長春真人」,也是全真七子的丘處機仙翁!

道長:吾正是丘處機,賢生初次見面,吾有支「千年寶劍」與「一支拂麈」,就送與汝當個見面禮,望汝好自修身以利益眾生,為吾宗室作一典範。

邱生:感恩仙翁賜寶之恩德,學生就不推辭的收下了。

道長:對了,今時來到此地,可有任何吾可代勞之處?

邱生:仙翁啊!您瞧在道觀前面有些人在下棋,又不看書,也不論法理,有何緣因來到此『邊緣境』呢?

道長:賢生所說的這些天人,在世間時,乃是對於善事從不推諉,並且能喜捨濟急恤困;而且施與出去的,從來不反悔,也不會計較,更不會想要圖求回報。

邱生:是否就像東西從手中不見了一般看待?

道長:意思倒是相近,但若說將捨去的,看做是自己從未有過的心態較為貼切。

邱生:那可否訪問一下當事者的行善過程呢?

道長:當然可以。〈邱真人隨勢喚了一名中年男子過來。〉

中年男子:小民參見仙翁!不知仙翁喚小民何事?

道長:今時乃有陽世道場正鸞生,奉玉旨前來採訪,汝當盡一切所知,告示明白,也好多少添筆善功,增加一些德澤。

中年男子:前面這位少年兄請了。

邱生:前面這位大叔請了。

中年男子:不知有何事我可効勞的?

邱生:請教大叔!在陽世是修何法門、造何善行,而今得有因緣來此『邊緣境→彌勒淨土屬地』?

中年男子:我在俗世之時,並沒有信奉任何宗教或法門,只是不排斥,也是跟隨其他人一樣在農曆初一、十五日到廟裡拜拜。只是每次看見廟口站立有比丘、比丘尼,便隨手多少布施些金錢,有時沒帶錢,便將身邊供品或是可以使用上的物品隨緣捨予;有時在路邊看見到一些手足有缺陷者,皆盡能力方便施捨些金錢或義買些物品,也沒有特別去思考過能獲得什麼回報?僅是單純的想法,有能力則該施便施。在身歿後,乃蒙  玉帝聖駕寵召,後來審查我在世行善積德,過去生又無犯任何重大過失,但只因為在世間時,無所信仰,並且人生最終並無特定目標,便垂恩讓我當天人,不理公務,也就被引導來此地了。

邱生:原來因真心行善,無分別、無所求,雖然沒有特別信仰之法門或宗教,仍能憑行善升天,但願大眾能勤行善事。〈此時,有一位舞蹈完畢而正在休息的小姐,邱生轉身請教。〉這位小姐請了!

舞蹈少女:請了,不知喚我何事?

邱生:請問這位小姐,妳在人世間時,有何特別修行的法門否?

舞蹈少女:我在人世間時,並無特別的宗教信仰,只是在工作之餘,偶而因應依從一些朋友的邀請,參加教堂的禮拜、佛寺的朝山及一般進香團,但並不是很熱誠的參與。由於報章雜誌的報導,看到國內、外有著許多貧童,甚至是許多災難的地區,有許多受苦受難的同胞,正等待大眾的救援,於是便固定的將部分所得,撥做慈善基金,捐助一些慈善團體,能代替我去行善,代替我去關懷災民,因此日復一日,亦積累了不少善功。後來,  玉帝召見,准我升為天人,並命人引領我來此地,勉勵我要好好修行,現在有時也會跟隨仙翁聽受一些法義。

邱生:原來行善無欲,但求眾生得離苦,就是這個道理。

副院尊:還有呢?行善雖然能「無欲」,但是只做救助眾生之身苦;但心靈的層面若無改變,雖長期關注一個人,亦無法使其離苦,因為「心靈」的苦,才是苦的所在。

邱生:此話怎講?

道長:如來前輩之意,可是說明,對一個人的幫助,只能使他的肉體,在遭受困境時當下減輕些身體或物質缺乏的困擾;若是此人心中不能滿足,不知感恩,不知回報,則終其一生仍是苦?

邱生:受到別人的幫助要感恩這個我知道,但是回報就不太明白。施恩不望報啊!

副院尊:是的。受恩不忘報,但回報給誰?當然是回報給其他需要幫忙的人。

邱生:原來如此。取之於眾,用之於眾,合情合理,但「知足」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道長:眾生的苦,全是因為無法知足,好比窮人家一心只想著增加財富、安定生活,希冀無所缺乏;一但真的財富增加了,又要追求更多財富,而後是權力,使追求永無止境,就是不知足。另外一個人少了一隻手,便感到非常痛苦,而自暴自棄,並且同時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有了這個「為什麼是我的心念」,其心便屬惡劣。能知足的人,會如此自我接受事實的認為:「還好是我缺了一隻手,換成別人就要尋短自棄,在這個世間上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應該提升自己而關懷更需要我的同胞。」

邱生:學生明白了。「安其身,更要安其心」,才能去苦。

副院尊:是的。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道長:晚輩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邱生:學生拜別道長!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11月3日

第卅三回 不著四相自在王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四周一片寂靜,冷風吹來,倍感寒涼,手足難安。不一會兒,蓮台降落在一片寬大庭園中,有花、有草、有樹木,尤其是松木林立,彷彿回到了過去國小時期的某一段日子的生活環境當中,令人懷念的景緻。說是庭園,又看似高山,若說是山,又如此寬廣無邊,松木間排成一列路徑,走在其間,吸收些許芬多精,順道做個森林浴,真是難能可貴之享受。在松木的遠端,乃有一座大建築,為學堂式建造,此處有碑曰:『彌勒外院』。進入外院之教堂,乃有數以萬計之蒲團,左右前後排列非常整齊,上有許多學員在參禪與靜坐,而且有不少人在打盹,但見有「監學長」手持戒尺,朝打盹者的頭上,二話不說,重重的往頭部正中間直落,似乎是要將打盹者賞個腦震盪,只是戒尺接近頭部時,忽然間,下起雨來,將打盹者全身淋個舒坦,就像落湯雞一樣。另外有一名也是在打盹,這個人就不是被雨淋,而是有青蛙跑來唱歌給他聽,一會兒時間,在場所有的打盹者全部都精神抖擻,而青蛙也不知道退到哪去了?雨也停止不下了,壇前又是生氣蓬勃。只見「窺基菩薩」在宣說法義,……。此時,有「維那尊者」前來。〉

維那:小神參見『觀音如來』聖駕千秋千千秋!

副院尊:尊者免禮!

邱生:學生見過大師!

維那:賢德無須多禮!請觀音如來與賢德先行就座。

副院尊:維那有事,先去忙吧!

邱生:學生謝座了。菩薩說法,如沐春風。

窺基菩薩:但聞汝等行者,修學彌勒法華以來,雖有精勤,但「執性」仍重;拜佛雖誠,但身心如一者少;布施雖廣,但施而後悔者多;甚且,妄求、妄念者不少,修道、行道不如法者,大有人在。汝等在世時,盡為一方宗師,無奈欲求)不亞於凡夫,「知壽元不可求」,卻個個畏懼短命勝過於俗子,汝等明知「壽之不可求得」,卻一味用盡各種方法求延壽元,已執「壽者相」,數十載修行付諸流水,嘆之奈何?又汝等身為一方宗師,不知『修其身、養其性』,並且「作息失調,飲食失常」,況且易怒,「健康」已逐漸耗散,「壽元」如何延得?又汝等用盡千方百計求延壽命,誰人知情,壽命愈求愈短,何來如意之有?到頭來,枉費大好前途。汝等當知,「不著我相,不著人相,不著眾生相,不著壽者相」,唯有心不著於相,才是真修行人,才是「自在王」,而應有則必有,不勞費心多妄求。

維那:全體肅立,叩謝恩師,全體行三跪九叩禮!作揖!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作揖!跪!四叩首!五叩首!六叩首!起!作揖!跪!七叩首!八叩首!滿叩首!起!鞠躬!全體自由活動。

窺基菩薩:原來是「觀音如來」前輩光臨,晚輩未出遠迎,尚請恕罪。

副院尊:菩薩辛勤,弘法利生,挽風化俗,可敬可佩!可見菩薩心在眾生,願共勉再接再厲。

窺基菩薩:感恩前輩美言褒獎。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駕!

窺基菩薩:賢生免禮!吾有甘露與爾結緣。

邱生:感恩菩薩恩典。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菩薩聖駕!

窺基菩薩:恭送觀音如來!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1124

第卅四回 鸞門精修彌勒緣【彌勒外院→鸞門精修宮】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四週光明燦爛,有二道金光朝東南方快速射去。不一會兒,蓮台降落在「彌勒外院」。由杉木群向東行走了許久,見有桃樹林立,桃樹排列非常整齊;在桃樹的末端,是一片寬廣的大草原,草原間乃有一個大水池,水池裡有些魚兒正在悠遊其中。而水池前方不遠處,乃有一座山峰,此山峰平坦且廣大,有一道水源往下流,形成一面瀑布牆,水花更是高低飛濺,很壯觀。在瀑布旁乃有涼亭,盡是桃木所建造而成,並且有些童子、童女正在瀑布中戲水。大草原上有一座大型建築物,乃古宮廷式建築,有匾曰:『鸞門進修宮』,朝進修宮內走進,見宮中擺設非常莊嚴,鮮花一對放置在中堂,左右皆詩詞山水畫,正中為一幅「九龍圖」,有蒲團數以萬計,有桌椅為數不少,在下方更有許多人正在認真的聽講。此時,有仙官前來。〉

仙官:小神參見「觀音如來」聖駕千秋千千秋!

副院尊:仙官免禮!

邱生:學生參見仙官聖安!

仙官:賢生無須多禮!請觀音如來先行就座。賢生請先就座。

邱生:但見中堂上,正在講說法理的是「法華林菩薩」。

法華林菩薩:爾等修行非常「精誠」,雖稍有功行未足,仍屬精修,可敬可佩。觀爾等在世聞道、修道、行道,或多或少皆俱有數十載之道齡資歷,對於五戒:「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酗酒」之行持,不遺餘力;又對於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不邪見〉」之奉行,更是不悖,可喜可慰也。如今到此「鸞門進修宮」,爾等尚須繼續修行『八正道』〈又稱八船、八筏〉:「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並且要徹底了悟「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聖諦,以提升性德。爾等在世皆屬善行深厚,福德之累積,不在言下,查最少「善行」累積亦有世間道財數百萬元之多;因此在善行方面,爾等已算是達到了一個基本面;然而未能行善之後進賢聖,但願爾等多所督促善行之造作,現時爾等,獨缺「內性」之提升,因此,八正道須加強體悟並融通,使慧命圓滿,而不負諸天教化之苦辛也。

仙官:全體肅立,恭送菩薩回鑾,全體行三跪九叩禮!作揖!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作揖!跪!四叩首!五叩首!六叩首!起!作揖!跪!七叩首!八叩首!滿叩首!起!鞠躬!退班!

法華林菩薩:晚輩參見「觀音如來」聖駕千秋千千秋!

副院尊:菩薩何須多禮?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駕!

法華林菩薩:賢生免禮!

邱生:學生有一事甚疑,想請教菩薩。

法華林菩薩:賢生但說無妨。

邱生:為何此地叫做『鸞門精修宮』?

法華林菩薩:是這樣的,凡是在世時修行於『鸞門道場』之中,能虔誠終生奉行教義不懈,並且『五戒』或『十善』,其修持奉行能一生不懈者,便能算得上是『鸞門』之精修份子;因此,能得機緣而來到本宮。

邱生:學生另有疑問,這世上修行人在世時,都是在鸞門道場修行,為何也可以來到『彌勒淨土外院屬地』呢?

法華林菩薩:是這樣的,佛渡有緣人,但並不是每一位有緣人都那麼湊巧,剛好都有機緣在同一法門中學道、聞法、修身養性;是故,蒼天慈憫,凡眾生在世間能知「修身立德」者,雖然在世是修行不同的法門,但仍能依其意願,或累世因緣而往生本宮。然而,鸞門又為末法時期應運之普化道場,受諸天之託而行法施教,適時解釋眾生「法障」,得以明白各教正理,自然能憑此法緣精修而往生本宮。只因眾生法障未除,宗教門戶分別尚深,是以故,將修行鸞門者,而有因緣或意願往生彌勒淨土者,符合資格之修道人集中在此區域,繼續修行,以圖破除分別心。

邱生:原來如此。往生到『彌勒外院』者,尚有許多分別心,有待破除;那麼在人世間時,若能不分別宗教法門,而能互相讚歎者,則有助更進一層樓也。

法華林菩薩:正是。眾生若能在紅塵俗世之間,修行同時,先革除宗教法門之分別,便能有機會增生更高功果境界。

副院尊:沒錯。無奈是眾生之分別心重,非得經過特別的「苦修」,才能夠了悟,佛道本一體,佛道是一不是二。

邱生:這麼說來,要破除分別心,並不是那麼容易,勉勵大眾事事盡量不要有分別心。

副院尊:時候不早了,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菩薩!

法華林菩薩:恭送前輩!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賢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12月1日

第卅五回 彌勒內院斷貪執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平心靜氣,坐穩蓮台。

邱生:〈瞬間蓮台升空,東南方有一道黑氣,逐漸前來,東北方亦有一道青氣前來,實在是不妙。一會兒,蓮台已經落定在一處非常廣大的庭園上,而此庭園長滿各式奇花異草,有些看起來好像是藥草;而有金樹結著金果子,長滿金葉子,就連風吹聲響都非常清脆;亦有銀樹,結有銀梅子,並且長著銀葉,並且開有銀花朵。其間,乃有玉蝴蝶及鑽石蜜蜂飛來飛去,正在採集金粉、銀粉及金汁、銀汁。在金銀樹的旁邊,乃有大型古宮廷建築,有匾曰:『彌勒內院』。進入內院,可見滿地蒲團,而有『大妙相菩薩』正在說法;在這些蒲團上,聽講的人們全部都聚精會神的在聽講著,很少有動彈的。而左右及中間各立有一位「督學長」,手持「戒板」長而粗,來回走動巡視;但見有一位聽眾,竟然昏昏欲睡,搖頭晃腦,被督學長的戒板一揮,立即驚醒而全身振作起來,精神提升到百倍。〉

大妙相菩薩:大眾在俗世之時,皆已領悟人生百態,並且融通五大正教之法理義諦,於法理上可謂通達無礙,對待後學之人更能殷勤教授,毫無怠慢之處,實在是可欽可佩。又大眾從來未曾以自身地位之高層上階,亦不曾因為自身學識淵博,而對智頓的後學之人有所傲慢,實在可喜可慰。但法法相通,爾等亦俱明白,怎麼反而對於其他的正道法門宗脈卻不能容納,將彼等貶斥為外道旁門;而本身卻因為這些所謂:外道旁門的正法教理培養之下,始能有現在的所有成就,通達一切理諦,有何因緣?此等皆是因為「貪執名相」所致,而不能納受本門善眾修子前往他宗求法的緣故。雖然一門深入,但總是要在自我要求上,精進下深一些功夫;並非對外要求,不能離我宗而親它宗,而自讚貶它,實是障道種子,因此,必須斷除此念。如今末法亂象叢生,更有理諦未明而開宗立脈者大有人在,五大正教又多紛歧,「道」要如何行?「法」又要如何揚之?大眾欲得不退轉道,必須克服執貪,「不貪善眾多少,不貪門生多寡,不貪道場大小」,當求「追聖求賢」,去除我見,納賢招良,始可弘道而揚其正法也。

邱生:〈剎時,鐘聲響起。〉

維那:恭送菩薩回鑾,全體行三跪九叩禮!作揖!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作揖!跪!四叩首!五叩首!六叩首!起!作揖!跪!七叩首!八叩首!滿叩首!起!鞠躬!退班!

大妙相菩薩:原來是『觀音如來』前輩來臨,未出遠迎,深感罪過。

副院尊:菩薩慈憫芸芸眾生,故宣法弘道不遺餘力,吾尚感愧疚之至。

大妙相菩薩:前輩客氣了,這位想必就是宣筆邱賢生了。

副院尊:正是劣徒!

邱生:學生「懿敕寶德大道院」正鸞生宣筆邱原章參見菩薩聖安!

大妙相菩薩:賢生無須多禮!今時前來,有何吾能效力之處?

邱生:敢問菩薩!方才聽講提及,參會大眾皆佛道二理融通,既然如此,為何又有執念?

大妙相菩薩:一個佛道融通的人,在修行上,可以教化普天眾生;但因為貪求善眾護持者供養的多寡以及門生財布施的多寡,則難免使其心思受到障礙,但「弘法利生」方面卻也是功不可沒。因此,到此『彌勒內院』,仍需加強去其執性,方能超越法理而獲無生法忍及證入不退轉境也。

副院尊:是的。修道之人,心中若無法斷除『法執』,無法斷除『道執』,則無法超越淨土的限制,永遠是處於學眾的地位,並無法躍昇到師眾的身份;如此障礙重重,它日欲三會龍華,不知是否有緣?尚在未知之數也。

邱生:如來之意,是否說明:一個人不管「慧圓」或「智鈍」,只要『心無法執、無道執』等,必能超脫淨土,成就『獅子吼』的境界。

副院尊:沒錯!就是這樣。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拜別菩薩!

大妙相菩薩:恭送前輩!邱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如來  登台   9612月8日

第卅六回  彌勒淨土精誠殿

聖示:今夜帶領宣筆邱生原章遊訪。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副院尊觀音如來恩師聖安!

副院尊:賢生免禮!速坐穩連台。

邱生:〈蓮台瞬間升空,四周一片寂靜,而北方呈現出灰氣,甚為沉重,各方仙神往來密切;下方有「牛馬將軍」正在追趕一些精靈。不一會兒,蓮台已落定在一片大廣場上,而此廣場裡有眾多柳樹及桃樹,並且有一座大型建築為古式書院,上匾曰:『精誠殿』,左書:「彌勒淨土」,右書:「謙卑歡喜」。然而,精誠殿內非常寬廣,並且內部佈置擺設簡單但莊嚴,有蒲團無數,參會者亦大有人在,人人身高數丈,頭大耳大,手粗腳粗,要是被揮到,肯定不死也要減去半條命。剎那之間,但見『副院尊觀音如來』逐漸變身,身高約有數十丈高,而「精誠殿」似乎快要被頂破;奇怪的是,房子自己也會隨著變大及長高;是以,不會衝擊房子。會中人員看到此景象,均紛紛仰頭久望,驚訝不已。此時,當中有位管理人起身前來。〉

維那:〈起身作揖!〉全體肅立,恭向『觀音如來』行三跪九叩首禮!作揖!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作揖!跪!四叩首!五叩首!六叩首!起!作揖!跪!七叩首!八叩首!滿叩首!起!全體肅靜!

維那:不知前輩『觀音如來』臨場,吾等未出遠迎,請前輩恕罪。

副院尊:眾等精進佛道,何罪之有?

維那:請前輩稍待,晚輩這就去請主公前來。

彌勒慈尊:原來是前輩『觀音如來』光臨「精誠殿」,晚輩深感榮譽之至!雖知前輩將要光臨,只因會務忙碌至今,尚請前輩海涵!

副院尊:彌勒道友一心在道,力挽狂瀾,吾乃感慰,末法眾生獨賴引垂妙法華義。

彌勒慈尊:前輩所言,晚輩不敢或忘。

邱生:學生參見『彌勒慈尊』佛駕!

彌勒慈尊:賢生無需多禮!快賜坐。

邱生:請問慈尊!『精誠殿』究竟是何用意?

彌勒慈尊:所謂:「精誠」,乃指眾生精修諸法義理諦,獲得法華妙益,融通諸正教精髓,而誠心修持、誠心行道。

邱生:能來到淨土,難道還有不誠心者嗎?

彌勒慈尊:有些修行者,若是六根無法淨業,則誠心必有不純,容易受不淨業所礙,輕易的便會動搖初發心。

邱生:來到淨土,不就是「無業一身輕」嗎?

彌勒慈尊:非也。往生淨土,若不是在俗世時,已經過百世的不斷「行善」,甚至於千世的「持五戒」,皆屬不淨業身。雖然有因緣獲得往生淨土,卻僅屬「待業往生」,而非到達淨業也。

邱生:既然還有「業」,那就別讓他們來就是了。

彌勒慈尊:但是有些人雖有千千萬萬世的惡業,卻於當世知「懺悔」,知聞法「修身養性」,「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之中,終身保持其一,總不能不接納他們。

邱生:「肯行善、知懺悔,能聞法、修身養性」,便能憑此往生『彌勒淨土』來,實在是很好,但可有其它未知的秘密。

彌勒慈尊:有的。雖然眾生一世知懺悔,能行善,肯聞法而修身養性,卻不足以抵過去行惡的全部;但因當世知修行,乃憑此善功得以引渡其「靈神」往生「彌勒淨土」。如果累劫業重之故,「覺魂」、「生魂」此二魂仍須依序「代受其過」;直至『靈魂』之淨化,修持達到某種程度,則可再有靈力聚合「覺魂」,而後則是聚合「生魂」。

邱生:是否有「待業往生淨土」而修行到『三魂聚合』者?

彌勒慈尊:不是沒有,只是鮮少。如有此種情形,便不再稱為「待業往生」,而是屬於「留業應報」。

邱生:精修者,究竟要符合那些條件?

彌勒慈尊:所謂:「精修道」,不一定要有連續百世的行善,但卻要能無隔世之迷;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一世行善,不造大惡,可憑行善因緣而往生「天界」,待其天壽盡,轉世人間時,仍能保持行善;或不行善,但有勤持「五戒」,仍可再往升天界;如此百轉千生能接連『行善、持戒』,則屬精修份子;其次,就是行「八正道」,而此「八正道」更關連修行者的淨土層次與時間的長短。

邱生:原來有這麼複雜的條件,如今世人卻一窩蜂的欲求往生淨土,卻很少人在「五戒及行善」方面很配合,看來能有人可以做到最低程度,真是不簡單。

彌勒慈尊:幸好陽間道場上,有爾等「鸞門」開辦冤業、祖靈之拔度靈修,這方面是足可讓末法眾生,減少一些修行上的阻礙與應劫的次數。

副院尊:是的。眾生若能『持守本分而不越矩』,則可早消一些業障。

邱生:如來啊!什麼是『持守本份而不越矩』呢?

副院尊:持守本分,就是譬如:一個人身家貧苦,但能不因「貧苦而自暴自棄,淪落靈神而有怨自艾」,亦不因「物質缺乏而苦於家貧」,而出賣靈肉以求享物慾;若為報父母恩德,出於無奈,則另當別論,但總有更好之方法。又譬如:家庭富裕,能不輕視貧困人家,並且能經常性的施予援手,且多相助,就算是已經盡了來人世間的本份。

邱生:看來本份的修持很簡單,只是依學生觀察,這樣盡本份的人似乎少之又少。

彌勒慈尊:所以,貴道院才要期期不斷的弘揚正法,以期廣渡更多的有緣眾生持守本份。

邱生:原來如此,學生受益匪淺。感恩『慈尊』慈悲開示!

副院尊: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邱生:學生拜別『彌勒慈尊』!

彌勒慈尊:送前輩!賢生慢走。

副院尊: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如來恩師聖駕!

副院尊:可 吾退!

 

迦葉尊者     961215

詩曰:四禪遊化育民深。淨土風光納眾心。萬世千秋修正道。圓明法慧佛仙欽。

跋文

四禪淨土分別有四大聖真所主宰。『鸞門淨土』主宰乃金闕『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親自領導統御。『觀音淨土』主宰乃『過去正法明如來』所領導統御。『地藏淨土』主宰乃『地藏王菩薩』所領導統御。『彌勒淨土』主宰則由『彌勒慈尊』所領導統御。雖然分有四大淨土,其實只有一個淨土,那便是「忠孝」而已。古云:「忠臣出於孝道之門,孝順之子必有「義」,有義之人必有「信」,有信者自能「誠」,心誠則行「仁」,佈「愛」於天下。」而待人謙和,處世平穩,謂之「圓滿人道」。

欲求往生淨土者,不可不明真諦,淨土乃是靈寄之所,人心淨則淨土淨,人心明則淨土明,智者但求世間清淨,不寄借於雙眼矇矓時。因此人生在世,力圖『無欲、無求』,心自然淨,靈自然明,煩惱則不起,迷昧眾生反而寄借在業報身歿時,才欲圖妄生淨土,當下平思:惡劣行為多,「貪、嗔、痴」欲念妄求無盡,塵染執著不斷,煩惱此起彼落,而心不清、靈濁重,枉費修行真智不開,非但一生茫然,淨土更且無緣,實不智之舉。願世人善加利用有用之身,積極造福人群,廣結人間善緣,修其身,立其德,法法同源,在於忠孝也。

迦葉尊者  跋於懿敕寶德大道院   天運歲次丁亥年十一月初六日

 

開心尊者     961222

詩曰:四海昇平道義深。禪風遍照世間音。淨思文德添靜意。土現珍藏佈鸞林。

跋文

天下第一奇書:『四禪淨土遊記』,無極之至寶,紅塵之瑰藏,萬劫難聞之妙理,如今應運末法時期傳佈人間,實是末法眾生之一大福祉。雖然末法為亂世之開端,但亦有諸多福音在此時期盛開。『鸞門』又為教育之先驅,開化迷愚之領航,「四禪」乃為末法時期眾生,指開「歸真復禮」萬世之依止也。又「四禪」乃為眾生四層意境之修持代表,所謂:四層境界,謂之『四果羅漢』,但能超越者,更能得證『十地菩薩』之質,雖經百千劫仍在「無生法忍地」。

如今『四禪淨土遊記』全然完書,從今起將能「弘法利生,導迷向覺」,而末法迷黎智鈍慧淺,甚願行者代天宣化,普傳四禪淨土遊記之珍貴,今世人得聞此一奇寶藏典,願能實修實練,非但超凡,也須入聖,而入世間法圓滿無礙,出世間法不執不障,而使聖凡二業自在清心也。所謂:學佛修仙,不外乎人道之圓滿,『無私、無欲、無求』也。

開心尊者  跋於懿敕寶德大道院   天運歲次丁亥年十一月十三日

 

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96年12月29

聖示:今夜恭接「完書玉旨」,命本道院監察尊者十里外接駕,命本道院天上聖母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可。 吾退!

 

欽差南天主宰文衡聖帝 

詩曰:完書覆命添明志。壽世牖民德澤長。淨土緣機傳慈氏。四禪普化正壇場。

聖示:今夜吾奉  玉詔前來,賀喜貴『懿敕寶德大道院』再度圓滿一部無極瑰寶之『四禪淨土遊記』,願貴道院神人持之以恆也。

 

玉詔宣讀!神人俯伏!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統御萬靈,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日理萬機,無時不以蒼生為念。今查爾南贍部洲台疆《懿敕寶德大道院》自奉旨著造《四禪淨土遊記》以來,神人恪盡心力,一載著書神人不眠不休全力以赴,難能可貴實感慰之,如今既已完書,合該頒賜賞例如下:

一:凡著書期間,護持效勞本遊記達全勤者,准各予以賜記二道功、增添一等法慧、增添福、祿、壽一級三個月,以為慰勉也。

二:凡著書期間,護持效勞本遊記雖未達全勤,但過半者,准各予以賜記一道功、增添一等法慧、增添福、祿、壽一級三個月,以為慰勉也。

三:凡著書期間,隨緣護持效勞本遊記者,准予每期賜記十功,以為慰勉也。

另外參贊護持本遊記發行普化之十方大德,賞例如下:

一:凡參贊助印本遊記達五千本,准予化解修行方面之阻障,並賜有一代〈法〉因緣之子孫。

二:凡參贊助印本遊記達壹萬本,准予功果註籍於四大淨土,並賜有一代〈法、福〉因緣之子孫。

三:凡參贊助印本遊記達貳萬本,准予捨報後引入於四大淨土,並賜有一代〈法、福、慧〉因緣之子孫。

四:凡隨緣參贊助印本遊記,准予盡予周全所求事項。

五:凡神祇各晉〈三品、二等、二果〉。

願貴道院神人能得再接再厲,以輔代天宣化而不懈也。欽哉勿忽。叩首謝恩。天運歲次丁亥年十一月二十日

 

【以上轉載自宗教寶書】

 

※以上是上天所特頒之助印此書特賜賞例,有心、有信者可為己為家人親朋多多助印此書,以消業除障解因果助其將來命終往生淨土。

 

●本書敬請廣傳宣說翻印流通利益眾生功德無量‧‧‧‧

 

★修行者不管你是何教何人若只行善利眾修法而無修己內心之『貪〈即貪欲奢求。宜知足常樂以斷諸煩惱痛苦〉、嗔〈即怨恨、生氣;要遇事遇境心如如不動,不要被一切諸事諸境所染所動,更不可懷恨嗔怨報復〉、痴〈就是愚癡、愚昧、不學無術;需多學技術和增己之德行,要多讀經典善書良籍以通達知識道理真理〉、慢〈即高傲心、我慢心;宜謙卑柔和善待一切〉、疑〈即對道理真相真理不信不理解有疑惑;此需真誠懇切的相信宇宙的真理因果法則善惡之報應,勿疑惑勿造惡要多孝順多尊師重道多行善利益一切〉、嫉妒〈乃因他人勝過自己而心生妒恨的心理狀態;此宜將心放寬多慈悲待人〉、淫欲〈即身心之淫意淫行。若人能斷除淫欲則就可提高生命的品質乃至徳行,而將來往生更高的靈性生命境界〉、執著〈指專心注意人世間事物而不能超脫,後來泛指固執或拘泥;此宜將心放下而不執一切以斷諸苦〉』等無明諸毒諸陋習之去除使心念常〈永〉保『純正清淨《即常保永保『正心善念』》』,則你將來命終皆有可能轉生至阿修羅道,此必需注意之。修行者〈不分何教何人〉若能日日時時常〈永〉保『正心善念【此可由行諸善斷諸惡加如上所說之修己內心之貪嗔痴慢等諸毒諸陋習之去除來多修身修心養性,並多念佛持咒將心多安住在佛號咒語上或將心多安住在利益眾生上來常〈永〉保之】』,則就較無魔障也較不會退轉也較能成就上品之果位而較不會往生至阿修羅道去了

 

 

★今生不管你修行任何教派法門或有無修行皆要以『修身【即不履邪地〈如不去酒家.舞廳等〉不惡口謗人、不看色情影片等】.修心養性【即去除己心之貪、嗔、痴、慢〈即傲慢心〉、疑、嫉妒、淫欲、執著等一切無明煩惱諸毒諸陋習,並多煉就己之『如如不動心.清淨心.忍辱心.金剛心.慈悲心.大愛心.無量心.大願心』等】.多孝順.多和睦家庭.多行善積徳』為基準,一生去勤行精進恆持才能修行成就而將來〈命終〉往生天界國土淨土佛土,也就是修行者之徳行心地〈心境〉要越大越清淨越慈柔廣闊越『德高望重』越好,則其所成就的果位就會越高,將來也就能往生越高層越好的天界國土淨土佛土而永斷六道生死輪迴之苦。

 

 

成佛最基本的要件:〈一〉身:體態威儀要穩重莊嚴不輕浮。〈二〉口:言談要中道謙和不急性亂語。〈三〉意:心性要慈柔有禮不浮躁妄動。

 

 

◎世間事之表面上,看似做同一件事情,但是那一件事進行的當下所顯露出來之『用心』不同,結造下來的『功果』也必然不盡相同,『福德』之深淺亦全然不相同,『蓮台果品等級』亦隨各人『心量』不同而有深淺之分別。

 

 

仙佛開示『修行要趁早』

聖示:略釋眾生之疑,世人皆謂,年輕之時,宜努力專注於事業,等到晚年,再來修道,此義不然,眾生須知,『無常大鬼,不期而至』,即指所註籍之業力若無化解,且又無福德護身之時,就有可能面臨死亡或殘廢,一旦死亡或殘廢之時,再來想要修道,難上加難,或者有些人,雖知修道,但卻念念不忘榮華富貴,常將所布施之功德,迴向祈求增添顯成今世財福報,以便今世能夠得到大富大貴,却不知他人今世之大富大貴,乃由他人前世所喜捨而得,今世之大富大貴,並非今世短時間之所累積所能獲得,至少須是前一世至少布施三十年才有可能,並非你今世只布施少許金錢,却期望增添顯成今世之富貴,真是愚不可及也。世人累生累世所欠累世的命債、錢債,皆尚未清償完畢,還債都還不足,却期望增添顯成今世之富貴,真是愚痴至極也,需知所求的果報愈大,所需累積福德、功德的時間就更長久,此乃天地之定理也,希世眾能夠醒悟之。

 

 

★聖化筆曰:請教大帝什麼是『修道寶鑒』呀?

大帝曰:賢生可知三官所職掌之公務否?

聖化筆曰:當然知道呀!天官是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對吧!

大帝曰:沒錯,賢生必然已知吾三官各掌一部總匯世人吉凶休咎之寶書。

聖化筆曰:弟子知道,不過沒有機緣一觀究竟!

大帝曰:知道有這些寶書的存在就好,『修道寶鑒』乃是以善惡功果薄,註死司生薄及幽冥生死薄為基礎,而羅列世間修子的名冊。

聖化筆曰:既然如此,何必要有『修道寶鑒』呢?以那些總結禍福不就得了嗎?

大帝曰:此言差矣,寶鑒之所以存在,乃記錄世間修子的皈依處,『如果修子能夠精勤修持且從一而終』,在此寶鑒中便會減去其前孽〈即前世業障〉七分,其餘三分則再由其自修來消弭。

聖化筆曰:那就是說只有皈依教派,才有這福分囉?

大帝曰:嗯,只要是『正信的教派』,本書均有羅列之,此殊例乃緣於如今浩劫齊降,三曹重整,上蒼慈憫賜旨而頒布。

聖化筆曰:那可否讓弟子一觀,並傳真羅列金篇。

大帝曰:哎,只可讓賢生遠觀,不可詳讀,以免天機外漏,而使修子退志。(言畢,大帝立即翻動寶鑒)

聖化筆曰:寶鑒長二尺,寬一尺,由紅黃綢緞包裹,約略可見密密麻麻的姓名,好像依姓名筆劃排列,其中還有外國地址,咦!奇怪,怎麼在黑字之中還有朱字勾勒的樣子呢?

恩師曰:賢生得觀『修道寶鑒』之福緣,真屬福氣呀!內容就不該過問了。

大帝曰:無妨,本書用紅字勾勒的是另外註記的部分,比如修者本於道教研修,後因故而研習佛門者,故須有所備註。

聖化筆曰:不是改過來就好了嗎?

大帝曰:非也,乃攸關是否能蒙殊例減消前業,因此須註記,比如剛剛的例子,某甲轉換跑道後仍可『精勵上進』,則予以塗改,若否則完全刪除於寶鑒之外。

聖化筆曰:喔,那弟子懂了,刪除後就沒辦法享受消減前孽七分的福分吧?

大帝曰:嗯。《轉載自東天遊記》

 

●三官大帝所職掌之公務乃『天官是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各掌一部總匯世人吉凶休咎之寶書即『修道寶鑒』:乃記錄世間修子的皈依處〈即皈依於何教之正信教派〉,如果修子能夠精勤修持且從一而終〈即在其所皈依之寺..教堂.鸞堂.一貫道等一生精進勤修至老死無退轉〉,在此寶鑒中便會減去其前孽〈即前世業障〉七分,其餘三分則再由其自修來消弭〈如此較容易助人修成正果〉倘若修者本於道教研修,後因故而研習佛門者,在其轉換跑道後仍精勵上進勤修者,其還是可享如上之減去其前孽七分之福份,若其中途懈怠無精進勤修或退道無修則就沒辦法享受消減前孽七分的福分了。此需注意之。此殊例乃緣於如今浩劫齊降,三曹重整,上蒼慈憫賜旨而頒佈。《轉載自東天遊記》

 

 

●一個人要皈依寺廟〈道場.教堂〉修行以前,最好多看多比較幾家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一間正統寺廟〈道場.教堂〉去皈依修行,皈依後就要在那家寺廟〈道場.教堂〉一生精進修行至老死不退轉如此較能於當世即修行成就返天,千萬不可三心兩意一年換好幾個寺廟〈道場.教堂〉修或常常在好幾個寺廟〈道場.教堂〉遊走修,這樣較會有神魔之障使自己無法深修而容易退轉反被關在家裡而無法修行了。倘不得已需搬家至他鄉遠處時也是要找己家附近自己所修所喜的同宗教正統寺廟〈道場.教堂〉去精進修行才佳,然後在其處一生精進用功修行至老死不退轉如此亦可於當世即修行成就的,千萬不可隨便三不五時就去皈依某法師某個寺廟〈道場.教堂〉修,因為你最後最近所皈依的那一個寺廟〈道場.教堂〉就是你天上的最新戶口所在處,如果你常跑來跑去隨便去皈依不同的某個寺廟〈道場.教堂〉修的話,你天上的戶口就會被神聖轉來轉去如此你的修行就不穩也就容易退轉了,此必需注意之。

 

 

※一般天律有記載若人皈依於任何寺廟(道場、教堂)若一年內皆無回那間寺廟(道場、教堂)去拜拜或共修一次以上的話,則其在那間所皈依的寺廟(道場、教堂)之天榜名冊上之名字就會被那間寺廟(道場、教堂)之主神護法菩薩所除名刪掉,而恐暫斷其之修行路與其所皈依那間寺廟(道場、教堂)的神佛菩薩之緣,此需注意之。

 

 

◎甚麼是修行的真心程度呢?

仙佛曰:凡是喜歡在各道場之間遊走不定、走馬看花、蜻蜓點水而未能落實行持者,乃真心不足也。但有些情況例外,即是本身所依止之道場,重要活動告一段落,而有多餘的時間則護持〈即出錢出力幫助〉其它有緣道場,能得如此,即不與初發心相違背。若是修子原本依止之道場,遇有活動而不顧,卻往其它道場護持,表示其初發心已有變化,若其初發心變調,則其業力恐將隨之逐漸回覆過來而使其產生種種障礙不順或身體病變,嚴重者甚至會退失道心而無法繼續修行,必需注意之

 

 

何謂『九六原靈』呢?

仙翁曰:所言之『九六原靈』並非九十六億原靈之謂。昔時易經本用六、七、八、九之數,六、八屬陰,七、九屬陽,陽進陰退,陽順陰逆,故七進九為老陽,而陽遇七不動,故陽用九不言七,而八退為六,陰極則變,故陰用六而不用八。陽為乾,陰為坤,故九六代表乾坤,亦即泛指宇宙中所有的原靈佛子,非指僅九十六億之謂也

 

 

◆修子雖然有修持,但不『茹素』之人歿後,是如何處置呢?

城隍曰:將先命雙差拘提,再依冥律法規將視情節重大先行懲處此修子,如割舌或火烤等等〈修行者平時有行諸善斷諸惡守諸戒功大於過者除外〉,以先懲罰『明知惡犯』之徒,再移送『幽冥界』。

●善人死後之禮遇方式如何呢?

城隍曰:由福神帶領參觀本署後,再參觀幽冥界,再依本署所詳載資料移轉至『幽冥界』審察,若無誤訛者即帶至『金橋、銀橋、木橋』去轉世或引領是否有宗教歸屬而交由天界仙師引導升天。

 

 

★聽說人往生四十九日內,只要家人做功德給此亡者,都是否有效果可助其超生呢?

城隍曰:其非全然!倘若全家人若只做功德而『無茹素及戒殺』,惟恐於事無補,加之亡者生前無功德之累積,惟恐不需待屆滿四十九日,將會提前移轉冥界受刑。

※那若是有戒殺及茹素、加至做功德,那對亡者是否幫助超升呢?

城隍曰:然也!但吾須聲明,倘若四十九日過後『即破齋』或『諦造殺業』甚重,惟恐亡者依受家之共業而再次墜落審判,受極酷刑愆罰,希世人勿有僥幸之心,以為渡其亡者先人只須茹素戒殺,四十九日爾後再行助殺或屠殺依然加重審判,不可不謹言慎之!

《超拔亡者先人等最好將其超薦入凡間寺廟上天所設之『修道院.證道院』去修行,以助其早修成正果『得證果位』解脫生死輪迴為最佳最保險也最有保障其離苦得樂而永生》

 

 

濟公活佛開示什麼叫「修行」呢?又要如何「修行」及在那裡「修行」呢?

濟佛曰:『修』之義乃向『心』來下功夫,非外假他求,修心首重『忠.孝』,次重『誠.正』。世人往往不在忠、孝、誠、正四字上下功夫,只在人情世故上打轉,在道場上打拱作揖,回家後卻是打妻罵子,如此修有何意義?須知修行之宗旨主『家齊』,先把家庭照顧好,才有『道修』之機,無有和樂之家庭,何來道修可言呢?老衲之言即是修的場所在『家庭』為先,推及於『工作場所』,在廟堂服務是『造功』非修之地方,修以『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為主要課目,離此無道可修。現時之人以為「修」是要懂得很多高深的「道學」或「佛理」,其實差矣!不懂都沒關係,一樣可成就『無上功果』

 

 

●何謂修道呢?

濟佛曰:世之人以為到廟堂去服務効勞叫修,實乃謬也,何為也?因到廟堂服務効勞乃造己之功,所謂道修乃離堂後與家人或同事相處之間,方有修可言也。如有人未入廟堂,但於人道修持無違,即是修也。道在自本心中,心外求道,無道可得。世人只要把持好一點本心,努力行『人倫之道』: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並『力行』之,即使不懂任何高深之佛理,證道亦無難也。世人談修,終日掛在嘴邊,但吾問汝,汝修得何物?修得心安理得嗎?修得安然自在乎?能努力行忠、孝、節、義乎?能處處為人著想乎?以上諸問試捫心自問做到幾分?如若全做到,那老衲恭喜汝;如若不能做到,或只七、八成,則皆不及格也。望世人談「修」之「修道者」好好反省反省,以免壽命終了之時,天堂無路,地獄之門大開,那悔之晚矣!

 

 

※濟佛曰:吾常提倡『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之中華固有文化,其含意無非要修道之人,先由『人道』行起,諺云:『人道盡,天道近』,此就是修道者之『座右銘』。但是在新生活的規範中,除了『五倫』之外,應要再加強的就是第六倫的『公德心』;使人人遵守公共道德,公共秩序,共同建立一個安定祥和,互助互惠又美滿的新生活社會,這是人人應該共同奮鬥的目標。

 

 

●『孝』乃老生常談,卻為成仙做佛所必備,但常為世人所忽略,何因呢?

濟佛曰:仙佛濟世、揮鸞,乃為指世人一條明路,以登仙佛之界。奈何世人不信,「孝」道不行,又侈言自己已求一貫大道,或自己已信佛,或言自己已受洗將得永生,此皆錯誤之念也。試問汝身從何來呢?無有慈母,及雙親劬勞之撫育,汝焉能長大成人,讀書識字,得有高學歷,享有高薪之收入,享受舒適之生活呢?此皆父母茹苦含辛,方有汝今日之成就也。飲水當思源,當父母年老生病之時,汝卻不顧父母之受病魔折磨,棄之不顧。甚至有者只請外勞在醫院看顧,其餘皆不聞不問,此皆罪之大者。不論你求何一貫大道,或信佛或信任何其他宗教,天堂之路已閉,地獄之門大開,天堂無名,地獄有號,若不知悔醒,悔之晚矣。

 

 

★濟公活佛聖示:『孝』乃百善之首,世人能行孝者,上天已註其名,上可為大羅金仙,下可為上、中、下界神祇,在人間可享福、祿、壽之善報也。如若世人可在人世間盡孝於父母,則可得好之果報,消業、消障同得善果,將來歿後證果無難也。願世人勿捨本而逐末,孝道未盡而侈談修天道,那是緣木求魚,不但無道可修,反而地獄有份矣!慎之

 

 

一生真誠奉行『孝道』證果位之高下如何界定呢?

濟佛曰:世之人在世能克盡為人子之孝,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能常體親憂,光大父母之德性,善事孝養之責,則歿後因孝功之累積,可得成證道果。一、下界神祇果位〈如各地之土地公、山神、王爺公等〉:凡是一般之順親、孝親,不惹親憂及傷親之心者,歿後可證下界神祇果位,受享下界各廟宇之香火。二、中界神祇果位〈如各方之日夜遊神等〉:其之孝有異於一般之孝者,如家貧能孝,父母病能孝,此於較艱難之狀況下能盡人子之孝者,歿後可證中界神祇之果位。三、上界〈仙佛〉果位〈如天界之仙...聖等〉:凡父母暴戾凶惡者,且欲殺害親生子女者,在此惡劣之環境下,能依然體親生、養之恩,孝順如常者,並能以仁孝之心感動父母心轉惡為善者,可證上界〈仙佛〉之果位也。

 

 

●如何為父母『延壽』呢?《若父母年壽已高或其身體已損傷不堪則勿為其延壽為佳以免其在世拖磨,此時宜為其做大功徳迴向解業助其早消業除障增福將來得以往生淨土善道世界才可》

仙翁曰:世人行事當明真理,尤其是誓願不可隨意而發,否則上天視爾心誠之來,兌現汝願,可能造成世人誤解。如果以減己壽而延父母壽,造成自己比父母壽短,豈不傷父母之心?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盡孝之道林林總總,當以父母之考慮為考慮,不要一廂行事,這樣方可兩全其美。其實欲為父母延壽方法甚多,可以印贈經典善書做大功徳迴向【如去任一正統寺廟〈正神廟〉或己所皈依修行的寺廟〈道場.教堂.鸞堂.一貫道佛堂等〉一次捐印五萬元或至十萬元以上〈依己能力誠心捐印愈多愈好,越能替父母速消業除障增福而如願之〉去迴向祈求延壽之,並請該寺廟之人員為你寫疏文上呈才佳】,亦可濟貧救困或行志工之勞抑或是放生迴向,或造廟供養等等,其法多矣!但以『放生』迴向延壽效果最顯著,因為多病壽短者,以殺業重居多,故如能對症下藥,廣放生命〈勤放生或一次大量放生〉迴向祈求,自可蔭壽算之延,所以方式雖異,效果雷同。《如上之法多做常行迴向亦可為己為人延壽,但人若造了五逆天律重罪者則此延壽法對其恐較無效果而只能為其消業障而已》

 

 

一生『勤放生〈常大量放生〉』且不造惡其之福報為何呢?

濟佛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你有今日之福、祿、壽俱足,皆因你勤加買放生靈之功所蔭,除在生享長壽,瓜瓞〈瓞發音蝶,瓜瓞比喻子孫〉綿延外,歿後亦可成仙,了脫六道之輪迴也。

 

 

◎如何達到『修而不迷』之境界呢?

佛曰:以『慈悲』為懷,愛人如己就不迷;以『爭名貪功』,虛求顯化就是迷

 

 

●何謂『迷』與『覺』呢?

濟佛曰:書云:『天難諶,命靡常』,也就是說人的命運是沒有一定的,而且首先必須知道因果是小我的責任,天下是大我的責任,當然,人的因果牽纏不少,但是可以『德化〈即行諸善斷諸惡勤修行〉』來改造因果,而不是以因果來控制我的人生,如此屈於因果之命,豈不是生生世世輪為眾生了,那能成為一位『覺』者呢?因此,『迷』與『覺』在此分別,覺者能夠改造因果的造化『多行善修身修心』養道以明自性(涅槃),迷者永遠承受因果的安排而輪迴。

 

 

修行者如何才能獲得『身、心之大自在』呢?

佛曰:自在者乃身、心的一種解脫狀態,能讓人百疾不侵、長壽到老,但要做到並不容易,因世人常顛倒妄想,擁有的一直嫌少,一直想擁有更多的財富、名利、地位,以至於被名利所綁、所縛,被財富所坑、所陷,陷於泥淖無法自拔。欲脫此困境,惟有真心放下一切,不為物欲所牽,不被名利所縛,更不被財富所誘,能捨假修真,如此方能得到身、心之自在。若欲得大自在者,則須進一步看破生死之迷思,生不足惜,死不足悲,跳脫生死之喜悅與恐懼,一切惟道是進,惟道是修,存心仁德,不欺、不騙,心中圓融無礙,道理研究透徹,心中充滿般若之智慧,那時亦是身心獲得大自在之時也

 

※何謂『無相布施』及『財施.法施.無畏施』呢?

菩薩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皆是妄境,本無所存,是名『無相』。但眾生執相已深,眾生布施,皆是住相布施,眾生觀佛,皆是住相觀佛,而不知不住相布施,其功德更大;不住相觀佛,其智慧更深。因此,修人應學『無相三施』,方是究竟。三施是三布施,即『財施、法施、無畏施』,無相是『不執相』之謂,行道,修道,不著『貪妄之念』,不求『回報之心』,心量廣大,是為『無相三施』,亦是行功立德,而不執於『功德』之謂也。

※財施:一般乃指布施財物助他人脫離貧苦痛苦等,但其亦可分為外財施〈如布施錢物、房產、汽車類等〉及內財施〈如貢獻己之能力、智慧、時間、身體器官等〉

◎法施:可分為〈A〉世間法:即用一切方法正法使人使『人心』向上向光明向中道向正常向安穩,令人養成健全的人格及提高德性知能等等,如愚昧的授以知識,憂苦的給以安慰,怯弱的給以勉勵等。〈B〉出世間法:乃為他人宣揚講述傳播種種正道義理『佛法真理』使眾生離諸苦解脫生死,進而令其發菩提心弘法度眾與眾生共證菩提共成佛道

●無畏施:乃以大無畏之心救度眾生,用種種方法祛除眾生的危難恐怖懼怕,令其能消除種種恐怖懼畏而無所畏懼,令眾生的『心靈』能得到安定,此即無畏施,譬如有人遭受挫折打擊意志消沉即以言語鼓勵使其建立信心等等,此外多做『義工』多勞力助人亦是一種無畏施

濟佛曰:欲得發財之果報,須先種布施之善因,所謂『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世人欲得健康長壽、聰明智慧及財富,不從布施下手,又從何而為之呢?望世人深明此理,常三施並行,必『得福、得財、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也。

※佛說七種不用花錢就可布施的方法:一、眼布施〈即用柔和、善意、慈祥的眼光待人〉。二、和顏悅色布施。三、言語布施〈佳言施〉。四、身布施。五、心布施。六、牀.座具布施。七、房屋布施。

 

 

何謂『無上菩提』呢?

菩薩曰:所謂『無上菩提』,『無』是『佛心』,圓融無角,無前無後,不偏不執,常清常明,『佛性』是,心量廣大,猶若虛空,無邊無際,無大無小,無嗔無怨,無惡無善,無私無偏,照破虛空,包融一切。自心清明者,猶如烈日當空,常清常明,若自心昏昧者,就如黑雲密佈,不得清靜;但返觀內照,一切陰影,皆是自生的無明,若了此心,陰影黑雲自除,若能明悉此理,則能如如不動,正是『無上菩提』本性。但若有分別之心,『我私.我執』未除,便落於『有』,不能大公無私,則非真常之大道也。

 

※現在教門諸多如何分別真偽?

濟佛曰:各教當以『修心佈善,救世濟人』為宗旨,若有違背,無論何人皆與『教』背離,與『道』斷緣。名相皆假,真偽在此,不必起分別之心,更不必互相抵毀紛爭,須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正行道』,道是正,『欺詐行道』,道是邪

 

 

※如何降伏『妄念心』,常住『菩提心』呢?

菩薩曰:降心的方法,在於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去五蘊:色,受,想,行,識,則眾生同具此菩提心,同歸清靜矣!

 

 

濟公活佛開示甚麼是『真修道、真修行』

今時大道的修持在優越的環境中,生活處事,此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怎能稱為『修道』。但假如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諸多困擾,諸多欺謗,仍然能修處之泰然,該忍則忍,該讓則讓,不為所動,不為改節,不為異志,作為他人的良範,作為他人學習的榜樣,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此種道子,雖言未有修道,但吾言『你成道了』。故有修與無修,真修與假修,在此分野;成道與未成道,在此分別;道本隨時在你左右,『道』非是老人的專利,『道』非是消極作為,『道』非是頑空或固執,『道』非是自縛自纏;因此,若有以上之念,皆落於偏見之端。今日修道亦是一樣,平常是道,日常生活是道,『道』非是如草木一團死寂,它是富有生機,非常圓融,它要你致『中和之道』。因此,有人因『道』而生,有人因『道』而迷。有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自遠』,此是最好的明證。所以批評『道』之人尚在門外,未入門內;行『道』而甚覺痛若的人,尚在門外未入門內;入『道』而感到恐慌的人,尚在門外未到門內;為『道』而求仙佛感應者,尚在門外未到門內;為『道』而寸步難行者,尚在門外未到門內;為『道』有門戶之見,尚在門外未到門內。因此,『道』是充滿生機,它不是消極,它不是散漫,如行道之人犯有以上通病者,皆非究竟之道,非解脫之道,尚未悟到真道,此是易倒的『道』,非是不倒的『道』,是頑執之道,非圓通之道,是頑固的道,非是圓滿的道。人若不能悟出此道,知曉此道,是妄見迷心,千萬不可就此大加欺謗,論說是非,此是自生的無明,猶如將自己本性遷出真道,將自己遷出天堂,闖入地獄一樣的愚蠢,凡是有以上思想的人,不可一沉再沉,當不可謗佛謗道,否則是自沉孽海。『學道』是人人的事,平常的事,不要自為吾道吾教是高高在上,若有如此的優越感,這正是修持的大病,離乎各教教主在生之時的『胸襟與坦闊』精神。

 

 

仙佛說:人人須知親情血肉相連,『心靈相牽』,陰陽皆同,所謂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升,以此理而推,當然一人『做惡』,九玄七祖同蒙其羞,同蒙其辱也;因此你在世所行之『善惡好壞』行為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你的子孫或父母祖先之好壞運勢福報徳行甚至其『果位』之升降,此必需注意之,宜多明此理『慎行』之,要修身修心多行『好事善徳』勿為惡以利己益子孫先人之好之超升之

 

 

濟佛曰:人心一動念,三界鬼神皆知之《因為其所思所想會有念波影像浮現在其頭頂上,所以最好常保永保『正心善念』為佳》太上感應篇云:『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心起於惡,惡雖未為,凶神已隨』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又古德有云:『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上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必殃,作惡不殃,祖上必有餘德,德盡必殃』。濟佛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壞人之所以尚未受報,乃因其前世之福報尚未享盡,享盡必報。好人之所以沉冤未得以昭雪,乃因其前世之惡業未清,業清則福自臨也。

 

 

各教修行者何以平時即要『修心煉性』呢?

祖師:修行者在世雖能行功立德,代天理物,但若後天脾氣剛強暴躁,任性自是,才高氣旺,欺藐先賢,目無尊長者;或過於強橫,未能隨緣而變,成攪擾同修之果者;或優柔寡斷,不能當機扼制歪偏,以致姑息養奸,敗壞正規者;皆需送入天界之『化氣關』接受矯正,務必使其懺悔歸正而後已,令其氣質臻全真全聖之境,來合其果位也

 

 

◆何謂『修心養性』呢?

濟佛曰:動一毫妄念,心內就短少一分真氣,一事入心,便添一種魔障。修心之道,儒曰『正心』,佛云『明心』,道名『煉心』,心皆一心,法皆一法,無有別也;修持或各有小異,證果則無不同歸。而聖仙神佛即是此心『圓滿至善』之別稱也,從心起修,則一真一切真,一證一切證矣!天命從天性之光輝而來,大道亦是率性〈乃順着本性,指平素的性情,即乾脆、自然〉而行,修子各俱良知良能,雖然累世習性隨身而在,但人人良知猶然絲毫不減。修心養性,就是在訓練『良心』能不被習性所蔽,而由迷返覺,由覺而行,由行而證,證者無他,一切皆合於『天良』而已矣!

 

 

何謂赤子心自性佛呢?

大帝:赤子之心即是天真無邪之自性佛,亦即『平常心』也。赤子之心非識、非知、非欲、無憎愛、無分別、不造作、不執著、天真純潔、餓來吃飯、睏來眠、於事無心、無心於事。一切順乎天然之流露,修子若是能入此含意,時時懷抱著一顆赤子之心,二六時中與赤子之心合,與赤子之心同,隨緣而化,興慈佈道,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何患道果不能成熟?

 

 

往生各淨土洞天之要件

祖師:皈依淨土洞天,三者有餘方可赴之:一者三世因果必清,二者品行必端,三者濟世渡眾行功立德;三者若就,則淨土隨願各皈

 

 

◎世人如何修至『全真』證道呢?

濟佛:修道、證道貴在乎天真流露,平常行事一切遵理,合於中和,只要不犯執理強橫,時能克己復禮,即是一個活佛全真之人,再說,上蒼不許尚存後天習性【如:剛愎自用〈指性情倔強,自以為是,乃任性、固執也。愎發音必〉、優柔寡斷、矜躁褊急〈乃驕傲自大,度量狹小,氣量狹隘,性情急躁。矜發音金,褊發音貶〉,等等...者登上一塵不染之蓮台,有云:『心淨即佛土淨』,故欲登各「洞天淨土」或「天佛院」者,必先去其後天習氣。如果修子能上不愧天,下不〈發音做,乃慚愧也〉民,內不虧心,外無背理,自然海闊天空,逍遙自在,此種『心覺』方是極樂。若是需靠外來刺激,聲色犬馬之麻醉方覺快樂,是為物所役;此種認賊作父之誤解,終究只是暫時性之虛幻,隨後而來之空虛與罪惡感,更加深良心不安愧疚,如此惡性循環,以追求快樂始,終究黑暗痛苦終。

 

 

何謂障道之罪呢?

濟佛:世人皆渴望過幸福之生活,修道者亦希望步上幸福光明之大道,真正之幸福,不在於有形物質之佔有,乃依於無形心靈之感受(覺悟),即是剎那亦屬永恒。近來人間法盛,學佛修道者眾,成為時尚,蔚為風氣,然法興弊生,人眾則濫,故宗派每見鬩牆,真理且多訛傳,致合修者如入五里霧中。有盲修瞎煉誤入歧途者;有背離正道釀成不幸者;有家庭失和人道有虧者;有愩高自大傲慢凌人者;有門戶深築大道不通者;有真理不悟妄求形相者;有妄自尊大自稱人師者。凡此偏私之情不勝枚舉,令大乘心法懸絲欲斷,先天妙道落人非議,此皆障道之罪也

 

 

★修道修行如何方能通過上天之考核呢?

祖師:在世無論皈依任何教門之修士,均有其必需遵循之規戒,雖然各教門戒條不盡相同,但歸納之不外三點:心清、身清、行清;三者皆清,方可通過上天之考核。(一)所謂「心不清」者,口齋心不齋者是也。心中匿藏貪、嗔、痴之邪妄,不符中道思想,或偏激消極,狂熱衝動,迷痴執著,對待分別者,皆屬之也。附帶說明:口齋非專指茹素而言,如花言巧語、搬是弄非,以訛傳訛,天機惑眾、惡言傷人、綺言騙人,或抽煙、飲酒、嚼食檳榔,皆屬口不齋之行為,若是心齋口不齋,會陷『身』入於不清之境。是故心清者,乃指口齋心亦齋也。(二)所謂「身不清」者,乃指舉止非禮,足涉不正當場所,身行離道之事。如不淨身焚香禮佛;或衣冠不整、赤身擅入寺觀廟堂、佛壇;或神聖臨壇時,嘻笑喧嘩、走動亂禮者;或乾坤混淆,破壞聖地之莊嚴;或焚香叩首,拍墊邪眼,流於形式者,皆屬之也。(三)所謂「行不清」者,乃指呵風罵雨,怨天尤人、慢待尊長、污染江河,露恥日月【露恥即羞辱,乃不敬之意;露恥日月即咒罵毀謗不敬天地神佛日月星辰等或污染日月,如在日〈白天〉〈露天之月光〉下行淫或手指日月星辰神佛像等而對其冒瀆不敬也】,藉善騙財、設計陷人、驕侈荒淫、偷盜搶奪、妄用功德金等一切違背道德之行為皆屬之也

 

 

※何謂『真理』呢?

濟佛曰:修道在乎真修,真修在乎遵循真理,而真理乃是建立在圓滿、平等、至善、至真、至美之上;修子依此而平心境,自然在麈而不染塵也

 

 

◆修道修行應如何行之才不會入偏斜而自毀呢?

濟佛曰:修道原在真功實善,不在外表虛名;在腳踏實地,不在浮誇清談,故形相外在非真修者所應執著。上乘無為妙道不假外求,而在能迴光返照,多多觀省自心顯隱之變化是否『合理』也。有云:『行遠自遐〈發音爾,乃近處、眼前也〉,登高必自〈乃低下也〉』,實乃修道至貴之箴言也。昔今修子之成敗,其理並無二致,果能誠恒不變道志,任勞任怨,真參實證,則不難道成天上名芳萬世。若是假道求名,徒混度日,遇事生心,功課不專,稍歷天考人驗,便生退悔之心,結果遺恨千古,輪迴難脫也。

故修道若無實在之「成績」,豈有果位之「文憑」?修子當在平時「功課」認真,力求進步,務必使各科平均發展,樣樣及格,否則易入偏斜,乃至自誤毀人矣!『品格』乃修士之首要功程,修道者若『人格高尚』,必獲大眾之尊敬與認同。若每個人皆能確實改毛病、去脾氣,謙恭和藹,低心下氣,孝順父母,忠愛國家,友悌兄弟,信義交友,貧無諂媚,富不驕凌,培養出高尚之人格情操,必使人人敬佩而引為模範,則度人勸世定獲如意。

『功德』為成聖成賢之要件,有云:『天上無弗功德之神,人間無不忠孝之聖』。古今聖賢皆以利人立德為事,德立則冤孽可消,業債不清,必召魔考。故曰:『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修道之人豈可只求獨善其身,而不兼善天下呢?故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勤行,積沙成塔,何患功德之不圓滿?

『火候』是養性之主要工夫,倘若品格佳、功德多,然而缺欠火候,則遇事易於半途而廢。蓋火候不足則定力必亦不足,往往經不起考驗,例如:受人毀謗即生嗔心;受名利引誘即生貪心;受凡業纏煩即生怠心,等等...。歷種種境即生種種心,漸漸為境所牽引而離正道,竟至前功盡棄,實為可嘆!《修道修行應日日時時常保永保『正心善念』為佳,也才不會入偏斜而入魔道阿修羅道》

 

 

何謂『外功內果』呢?

祖師:外功、內果本屬一體兩面不可離分。凡練心、守戒、明心、守心,保持良知本覺理智清明之修,皆屬內果。而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眾善奉行等,即是外功也。儒家之『獨善其身,兼善天下』,可謂功果交論最貼切之表明;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可屬內果之範圍;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功之指標也。所以修道有幾層功夫,一克己、二改過、三省察、四佈慈。克己必須有一定之戒律,當然佛之戒律,根本戒除『殺,盜、淫、妄、酒』,亦是克己工夫之表現,修子若能以此時常觀照自心之種種念頭,徹底格去障蔽『良知』之物,則所謂照見五蘊皆空,良知昭然而顯,而達修內之工夫也

 

 

◆何謂三千功八百果及如何修持呢?

祖師:修道之人,立身行道,捨財培德,視善若寶,與世無爭,與人無較,寧靜澹泊,長養正氣,勿躁勿暴,勿驕勿〈發音濘,乃巧辯奉承也〉、勿固勿必、勿我勿執;行住坐臥時時刻刻不離中道,慎獨己身處於塵世,效蓮花之超然清香,脫俗無染,顛沛如是,造次亦復如是,則成道不難也。三千功之『功』者,「三清功」之謂也。「精一清功」,名「玉清」;「氣一清功」名「上清」;「神一清功」名「太清」。精、氣、神三千三清,縱橫自在,逍遙三界之外。八百果之『果』者,成仁之端也。仁者人也,仁中有人,人中有仁,二人為仁,陰陽合璧,日月台明,迴光返照之謂也。三千功八百果者,非指數目而言,現今修子往往障於文字,只在三千條功,八百個果上面打轉,此乃執著文字相,不解其內涵實相。三千者,三千大千世界也,三界也,三曹也。所謂德配天下,道貫古今者,即是指此三千功也,其意義乃指無住相布施行無量功德,廣被蒼生,其功德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無遠弗屆,無微不入。所謂『功德無量,無量功德』,即是在教導吾人功德不可以數計,不可以量取,要之在於『良心』之恢復,『良知』之顯露,『良能』之徹行也。修子理當一隅三反,觸類旁通。八百者亦非指數目而言,乃假借之意,實指內果達於圓滿之境,亦即乾坤定位,八卦歸正也。修子之心不能念念合道,自然卦爻顛倒;反之,必結八卦之果。又八卦若欲歸正,必需達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神愛世人之心境,否則稍有執功執德,自然正果難結;故能修至八百果滿者,皆是立有大願,無相布施之人。但內果不離外功,外功不離內果,相輔相成,內外如一,方能真正達於至善之境,故佛云:「覺行圓滿」,「即心是佛」。依上述之理行之,日久功深,三千功滿,八百果圓,則脫出三界之約束,出入三界而逍遙自在矣!

 

 

助建『寺廟』何以有不可思議、不可思量之功德呢?

濟佛曰:依天律,凡助寺廟道場興建有功者,上天依其助道之金額多寡,皆賜其福、祿、壽,以勉其助道之功,並福蔭兒孫,且可拔渡先人離苦得樂,得成正果,又可助己早日成道,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且寺廟道場廟堂成立之後,後續渡人之功,更是不可計量,故曰後福無窮〈無量之功德〉

 

 

◎『寬恕之心』應如何徹底推行,方不致讓己造罪造業呢?

濟佛曰:『寬恕之道』即在心中處處以他人為念,心心念念都以他人為前題為優先,鮮少先想到自己,能常保此心自然不招怨尤,不惹災愆,過亦無從造也。老納常雲遊四海,見眾生因「無明之火」一起,惡口連連,什麼話都說的出口,只為爭一口怨氣,豈知造罪造業就由此起,哀哉!哀哉!世人若不信,口業之造所引起之過有多重,今後可試試無妨,包你(妳)悔之晚矣

 

 

◆仙佛曰:人千萬不可自殺以免死後其靈被關在地府之『枉死城』受苦,而每日早、晚被鬼差腳鐐手銬扣上,帶至自殺之地,再重新上吊自殺乙次以受其苦。因此不要以為自殺只死一次就可了脫痛苦解決煩惱,其會讓你想不到的就是一天還要再死兩次,那才是真痛苦啊!所以人千萬不可自殺,若遇事煩惱痛苦想不開時,宜速去香火旺盛的正統寺廟〈正神廟〉誠心請該寺廟之神佛助你解開此事為佳,但最好能捐一些錢〈盡己能力愈多愈好,捐愈多愈能速扭轉好之,因神佛會用此功徳為你速解業改好之〉做功德〈如印經典.善書或建廟.放生.濟貧等〉迴向去解之最佳最速,或為其多做義工回報之亦可。此外人若想平時能常保平安順利吉祥亦可常去同一家香火旺盛的正統寺廟〈正神廟〉誠心拜拜祈求該寺廟神佛助祐之來常保安保好之,但別忘了有錢有能力時一定要多多奉獻回報該寺廟才佳,也才好讓其助你平時即不斷常保安保好而永續之。《人在煩惱痛苦心情不好憂鬱想不開時千萬勿去山林溪河海邊以免被捉『猴替』而枉死,應速去香火旺盛的正統寺廟〈正神廟〉誠心拜拜求其助祐解之才佳,此需注意之》

 

 

死人用過的飯菜與一般飯菜有何不同呢?

濟佛曰:死人用過之飯菜,看其人在生之修持狀況如何?若是有修之人,其只鑒納子孫之孝心,並未食用,故飯菜風味不減,可繼續給活人食用無妨。若其人在生之時無修,則再加上造業、造罪滿身,則其靈重濁,因貪著在生之飲食習慣,故會將飯菜之香味一吸而光,甚者飯菜有變黑腐壞之現象。此乃皆因靈重濁之關,此類飯菜則不宜食之,恐有傷身之虞也。若靈之重濁較輕,則飯菜只是香氣被吸,飯菜本身並未變質,可於祭拜後再從新烹調之,即可繼續食用也

 

 

※仙佛說:任何惡業力〈不管定業或不定業〉在未發生未起作用前皆可用『功德力』去迴向化解來消除之(消除那些不好災禍事)使其不起作用發生,倘惡業力已現前發生而再用功德去化解則其功效恐將減半,因此我們宜平時無事時就要多行善多念佛(持咒)多做功德去迴向己之前世累世不好惡業力先消除之來常保己之平安己之常好之才佳

 

 

※曾有善書敘述在『天劫』中受難者之人靈身上會有揷上令旗做為標記,此說法是否正確呢?若屬實,此等令旗有那些顏色呢?又分別代表何等(層次)意義呢?

仙佛聖示:算正確,當然都有印記,但並非個個揷令旗。舉例而言:出生即註劫,則加以標記,或相關牽連如今生造重罪而劃入應劫始揷黑旗,其中,死劫又標紅色印記。若僅病苦或磨難,不致應劫則標青旗。非原始應劫但今生造業劃入者,則加白色印記。當然,其中有些並非造惡,如執行公務遭波及,乃以此災劫為其了結夙世重業今緣熟。此外一般人若造了種種惡業而又無行善積功或念佛〈持咒〉修心養性修行迴向補之解消之,則其頭上身上即會被上天〈天界地府之眾神聖仙佛等〉揷著其所造之業的『無形界之旗幟』而使其受那種之業報,如頭上揷『青色』旗號者因緣成熟時其即會被山岩.土牆或樓宅.車物等炸傷.撞傷.摔傷.壓傷或炸死.撞死.摔死.壓死而依其業力大小報之,若頭上揷『紅色』旗號者其即會被火或熱湯熱開水等燒傷.燙傷或燒死.燙死,若頭上揷『黑色』旗號者其即會生重病〈癌症等〉或病死.或被水溺傷或溺死.或被冰雪埋傷或埋死,若頭上揷『白色』旗號者其即會被刀傷或砍死,以上之種種受報會依各人所造之業力在因緣成熟時,即會被上天〈天界.地府所掌賞罰令之眾神聖仙佛陰兵鬼差等〉依其業依其頭上所揷之旗幟顏色而所受報懲治之使其受苦以了業報之債。倘若人其頭上揷著『黃色』旗號者,則其即是勤行善積徳或有真修行之善人而會被上天〈眾神聖仙佛等〉所護祐著。因此人唯有『今生』多〈勤〉行善積徳利人利眾生並勿造惡做惡且多念佛〈持經咒〉修身修心養性修行並多孝順,如此才能真正的改好命運而常保平安康樂乃至旺運好之。

 

 

冤親債主之討報與祖靈求救有何不同呢?

冥王曰:冤親債主之討報,定會障礙其人之『福運』或干擾其人之『身心』使其行事不順身心欠安,導致其多災禍、病疾。而祖靈之求救會在其親人或有緣之人的夢中示現其所欠缺之什麼〈某某〉物品等等要人燒給他,這都是欠缺福德之示現。陽世人若有以上感應,可虔誠懺悔,依方便殊法財施,多造功撥轉冥福,以給冤親債主,或是亡故先靈載敘功果。又冤親債主討報,對陽世間人必定影響,非但福運受阻,身心必受干擾,故而需陽世間人,平時就要多行善、修善,多積福累果,才不會受業因、業力牽絆,形成災劫或惡疾。若人有以上之感應時要虔誠懺悔往昔〈前世累世今生〉所造之惡業並速造大功德迴向,以給冤親債主或是亡故先靈載敘功果來解業增福助其早超善道世界,如此才不會受其干擾而使己之身心己之命運變壞。

 

 

◆地府冥旨所頒授給冤親債主討報之『五色令旗』其各不同之憑限分別

冥旨所頒授之『五色令旗』是陰間陰靈請求報復用,此類黑令旗陽間沒有,亦無形體,是東嶽大帝或地藏王菩薩依因果循環,授權陰靈往陽間尋求冤親債主以解彼此糾紛,神明遇此,只能加以勸和度化不可強行干涉阻撓,以免違反天理。冤親債主之討報當中,又可分為『侵體』及『干擾』兩種途徑。

何謂『侵體』呢?即是屬於靈神之牽制或控制,使其受討報之當事者,有異於平時言行舉止的發生。是以故,其人之心智與靈神,皆有反常而難以控制之行為,而當事者本身已無法控制自性靈體,難有清醒之時日,嚴重者甚至會有昏迷半醒之狀況,是為侵體討報之侵襲破壞,此狀若無及時化解冤纏,亦可能受冤親索討至命終也!

又『干擾』:是屬於念力之纏擾的討報,其顯現之狀況,亦有輕重內外之討也!『輕者』在其言語行為中,常有恍惚不濟,神思不定之行為;『重者』即深入心性之中,干擾一切言行舉止。總歸一句話,無論是侵體或干擾者,皆是冤親債主已得冥府旨令,能隨時索回輪廻之中所受之冤屈,而加以憑令追討,是以能在世間作祟陽人也!然,冤親債主所憑之冥令,乃是依憑天律所訂之,其中可分為五種追討令旗,如:『黃、白、青、灰、黑』五色憑令,由輕而重,各依冥府視其冤親債主之案由,及因業深重而頒與討報之冥令。因此,諸天護法、遊巡、司神,自會放行,不予刁難,此冤親債主之因果討報,亦在冥律當中核可,故屬於果報之一環。

1.黃令旗:是屬於較輕之討報,只能干擾當事者,而年限也只在於三年之陽日。

2.白令旗:同屬於輕者之討報,亦只能干擾而已,但時限則為六年之討報期限。

3.青令旗:則是介於輕重之間的討報,亦只能干擾,尚未能侵體,但追討之時限同限於六年之期,若因特殊因業者,即可再延緩追討之期限。

4.灰令旗:則是屬於重業之討報,可干擾或侵體以討報之,然而期限更加長為十二年之討報。

5.黑令旗:此乃因業甚重,是為最嚴厲之索報,可干擾亦能隨時侵體而破壞靈神,嚴重者亦可隨時將之索命,憑令之期限乃自冥令頒與時即刻生效,並無時限所束,可隨其受報之人如影隨形,直至償清為止。

期盼眾生能多造立功徳迴向予憑令之冤親債主,來速獲得和解化消冤怨,以達成消旨繳回冥令,收回追討之怨恨。切勿不明此理而自恃以道術或以神威壯勢而加以干擾,欲強行擊退冤親債主之索討,縱使其短暫被爾化開,但徵結仍未消除,一旦因緣再造就成熟之際,反而更甚為變本加厲之追討乃至傷害,此必需注意之。古佛說:因過業、唯功德可解,因此宜速多多造功去迴向冤親債主以解業,如此才較無後顧之憂而其也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仙佛開示

冤親債主〈業靈〉之討報其等級差別:〈一〉侵體討報:乃屬於業重因果之ㄧ環,是二種靈識侵入一身之狀況,即身體內之靈神〈靈魂〉被業靈入侵牽制或控制而使受討報之當事者有異於平時之言行舉止的發生,而其人之心智與靈神皆會有反常又難以控制之行為出現,且當事者本身亦已無法控制自性靈體而難有清醒之時日,嚴重者甚至會有昏迷半醒之狀況,此即侵體討報之侵襲破壞,此狀若無及時化解冤纏則亦可能受冤親索討至命終,必需注意。如:其人原本膽識大但當被侵體後卻變的十分驚嚇而害怕,又如:其人原本隨和善良但被侵體後卻會變的容易發怒脾氣暴躁等等。

〈二〉干擾討報:是屬於念力之纏擾的討報,其顯現之狀況亦有輕重內外之討報,輕者在其言語行為中常有恍惚不濟神思不定之行為,如常情緒緊張心靈不能安穩,或有莫名思維的念頭在自身心裡發出聲音使其誤以為是外靈之顯示或當作與神靈之溝通,以至於常有自言自語或手舞足蹈若似神明附體之現象發生;而干擾討報重者會深入心性之中去干擾一切言行舉止使其難清醒明悟,此會有如以上之輕擾討報者之症狀外還會加重其疑神疑鬼之心性使其常自覺週遭之人要陷害他而讓其有被害妄想症等等之發生使其整天神經都緊繃。

總之無論是侵體或干擾皆是冤親債主已得冥府旨令能隨時索回輪迴之中所受之冤屈而加以憑令追討欠債者,而冤親債主所憑之令依天律所訂可分為五種追討令旗:1.黃令旗:屬於較輕之討報只能干擾當事者,而年限也只在於三年之陽日。2.白令旗:同屬於較輕之討報亦只能干擾而已,但年限則為六年之討報期限。3.青令旗:則是介於輕重之間的討報亦只能干擾尚未能侵體,但追討之時限同限於六年之期,若因特殊因業者即可再延緩追討之期限。4.灰令旗:則是屬於重業之討報可干擾或侵體以討報之,然而期限更加長為十二年之討報。5.黑令旗:此乃因業甚重,是為最嚴厲之索報,可干擾亦能隨時侵體而破壞靈神,嚴重者亦可隨時將之索命,憑令之期限乃自冥令頒予時即刻生效,並無時限所束,可隨其受報之人如影隨形直至償清為止。

以上冤親債主領何令旗討報乃依冥府〈地府〉視其案由及其因業深重為何而頒與討報之冥令,而要化解此因果業報則可借由今生〈平時〉之多行善積德多念佛持經咒修行,在不好災禍定象未發生前〈即在冤親債主未討報前〉即用此大善功德澤修行力去迴向化解,而由天界.地府來轉化扭轉之使其變好以化除種種不好災禍事之業報降臨;倘若不好之業報已降臨發生則要真誠懺悔與業靈和解,並多行善多造功德多念佛持經咒將所做之功德全迴向業靈,助其早生西方淨土善道世界來解之,但若被地府定案〈定業〉已發生嚴重之討報或積罪深重已形成嚴重之業報〈定業〉已使人身得重惡病,或人生已發生了大厄劫難則定業其業力雖可以如上之法解之,但因事已發生所以其成功復原的機會恐將減半,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先廣行功德善事多念佛持經咒將所做一切功德迴向己之累世今生一切業障,以先解消一切未形成之定業不定業等種種諸業諸障則業障定業亦可轉輕或化無,此必需注意之。

 

 

※文殊師利菩薩聖示:今世若是在其他宗教修持者,必須切記,不可毀謗三寶,破滅佛法,阻止障礙他人親近正統佛寺也,妄言『道降火宅,不在寺廟』,並曲解之,其罪甚大也,何故呢?乃是因為『三寶佛寺』是一切眾生之良福田也,即是承擔一切眾生業力之所,故布施供養,其福甚多,毀謗阻礙,其罪甚大也,希世眾切莫犯之也,若有之,則儘速改之並懺悔也,否則將來審判之時,大多被判入三惡道也。

 

 

修行人是否能養寵物呢?

濟佛曰:修行人最好不要養寵物,原因為何?吾先舉案說明:昔時佛陀前身曾為一修行人,見一失怙的小鹿甚為可愛,於是就收養小鹿,並外出化緣餵養,將小鹿養育長大,一日佛陀的前身去世了,當他自己眼睛睜開時,卻發現自己投胎至鹿腹而轉生成鹿,此時他才覺悟到因為前世收養小鹿,對小鹿產生了很大的執著,心中時時牽掛著,就連打坐時也都是牠的影子,結果命終之後就投胎成鹿身。故修行人不養寵物乃是一、防患對寵物產生情執。二、修行人要將精力放在修行上,不要因養寵物而費心,以致道業不成就。三、多數寵物適合在自然界生活,故若在籠中豢養則有失慈悲心。梵網經云:「長養貓狸豬狗,若故養者,犯輕垢罪。」因此,受菩薩戒之佛子,基於慈悲、精進,不畜養寵物。而且若飼養寵物,故意或因故忘了餵養,乃是造「使眾生饑餓」之業;若是咬人致傷、致死,除寵物會有傷生、殺生之罪業外,養寵物的主人,也難逃共業,因此修行人最好不要養寵物。

 

 

※若是已經有飼養了,那該怎麼辦呢?

濟佛曰:對於家中已經養有寵物者,可以為寵物授三皈依,培訓牠們逐漸習慣素食,如此可引導寵物與佛法結緣,來生有機會接觸菩提正道也。

 

以上轉載自宗教善書

 

 

●欲得好智慧〈大智慧〉當修如下六事:〈一〉常點佛燈。〈二〉禮拜諸佛。〈三〉聽經聞法。〈四〉深入經藏〈多閱經典善書良籍〉。〈五〉常念佛持咒並多靜坐〈靜坐時盡量將心念放空不亂想,或將心念安住在佛號咒語上將萬念歸於一念之佛號或咒語上默默念之,然後再漸入無念之中〉。〈六〉多孝順多行善積德勿做惡〈勿殺生勿造惡勿賭毒勿邪淫尤其勿造五逆重罪〉

一〉常點佛燈:佛於《業報差別經》曰: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佛前供燈十種功德〉1.照世如燈〈即人生光明無苦難〉2.隨所生處眼不壞。3.得於天眼〈即易修得天眼通〉4.於善惡法,得善智慧〈即能得正法成就正知正見而得到好智慧通達事理〉5.除滅大闇〈即能除人之貪、瞋、痴、慢、疑、嫉妒、邪見,等諸毒諸惱〉6.得智慧明〈即能智慧通明了悟真理妙法〉7.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闇之處〈即不墮惡道或生無佛法處〉8.具大福報。9.命終生天。10.速證涅槃。又佛於《佛說施燈功德經》曰:燃燈供佛塔寺最勝功德利益,點燈供佛有七種無量功德:1.身無病苦,音聲妙廣。2.眼目清明,能照細物。3.相好莊嚴,意無垢染。4.衣食豐足,無有恐懼。5.隨緣自在,善財積聚。6.忍辱柔和,成就善事。7.佛光普照,永斷無明。

〈二〉禮拜諸佛佛於《業報差別經》曰:若有眾生禮拜諸佛得十種功德:一者.得妙色好聲。二者.有所發言,人皆信服。三者.處眾無畏。四者.天人愛護。五者.具足威勢。六者.威勢眾生,皆來親附。七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三〉聽經聞法:佛於《正法念處經》曰:聽經聞法可得三十二種的功德:1.種諸善根。2.通達經義。3.調伏善心。4.戒施智慧。5.滅生死罪。6.令他成器。7.不退道心。8.離於憍慢。9.得滅眾苦。10.成就善根。11.解脫煩惱。12.能捨邪見。13.斷除惡念。14.滅不善覺。15.善心增長。16.避不善因。17.行不放逸。18.親近善友。19.斷奸嫉心。20.當行孝順。21.不樂異法。22.增長壽命。23.眾人所欽。24.諸天護念。25.成就憶念。26.財物富樂。27.增長智慧。28.知恩報恩。29.修行念死。30.死時不悔。31.增長淨心。32.速證涅槃。又佛曰:好心善意者,聽聞佛法片刻即可得大福報智慧通達,多聽經聞法可以增長壽命,增加記憶力,可以得金銀財寶且豐富又快樂的使用,還可以增長智慧等等不可思議之功德。

〈四〉深入經藏〈多閱經典善書良籍〉佛於《正法念處經》曰:若人能於經典中讀誦抄寫,常得歡喜,速獲安樂,於未來世當得作佛,又曰: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典若能常誦常讀解經義則可智慧增長而通達。

〈五〉常念佛持咒並多靜坐:此可仰仗佛力咒力及心的清淨力之助而滅罪消業彰顯己之自性佛性智慧〈靜坐時盡量將心念放空不亂想,或將心念安住在佛號咒語上將萬念歸於一念之佛號或咒語上默默念之,然後再漸入無念之中〉

〈六〉多孝順多行善積德勿做惡〈勿殺生勿造惡勿賭毒勿邪淫尤其勿造五逆重罪〉此可借所行所做之大功德善力來滅罪消業增長己之福德功德而心明開慧。

 

 

●虛空藏菩薩所問經《修行菩薩以四十五種魔障覺,故能超度『陰魔.蘊魔.死魔.天魔』此四魔》
爾時佛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如何修行菩薩能伏一切邪魔,而得超度四魔。若修行菩薩以智慧故,見一切諸法喻如幻化,則能超度陰魔。若聞甚深佛法依句披尋,則能超度蘊魔。若悟常樂我淨則能超度死魔。若不離菩提心故則能超度天魔。然此修行菩薩能伏一切魔障,何者魔障菩薩而能摧伏,不令邪魔擾亂,善男子當知,凡有魔障四十五種,障其正行,所謂一者若修行菩薩心樂聲聞,是為魔障。二者不念菩提,是為魔障。三者所施而有分別,是為魔障。四者求生高貴,是為魔障。五者願生端正,是為魔障。六者勤求世事,是為魔障。七者嘗禪定少分欣悅,是為魔障。八者以智輕嫌少分功德,是為魔障。九者不樂世間生死,是為魔障。十者所修功德而不迴向無上菩提,是為魔障。十一者厭見煩惱,是為魔障。十二者覆藏所犯不能懺悔,是為魔障。十三者於修行菩薩起憎嫉心,是為魔障。十四者誹謗佛法,是為魔障。十五者誑惑眾生,是為魔障。十六者不修六波羅蜜,是為魔障。十七者於諸佛法不樂聽聞,是為魔障。十八者慳吝佛法,是為魔障。十九者為利養故宣說佛法,是為魔障。二十者不以方便設化眾生,是為魔障。二十一者不攝受眾生,是為魔障。二十二者於犯戒人憎嫌輕賤,是為魔障。二十三者於持戒精進無敬重心,是為魔障。二十四者修聲聞行,是為魔障。二十五者順獨覺行,是為魔障。二十六者非時意修道業,是為魔障。二十七者捨大慈悲而求涅槃,是為魔障。二十八者樂修無為,是為魔障。二十九者嫌賤有為,是為魔障。三十者不助眾生善行,是為魔障。三十一者我慢愩高,是為魔障。三十二者兩舌鬪亂,是為魔障。三十三者誑惑眾生,妄說是非,是為魔障。三十四者諂曲妄語所愛非真,是為魔障。三十五者於諸眾生無真直心,是為魔障。三十六者心變剛〈發音廣,乃強悍、不馴服之意〉,是為魔障。三十七者心變粗猛,是為魔障。三十八者見造罪人不勸懺悔,是為魔障。三十九者謗法不信,是為魔障。四十者隨自欲樂,是為魔障。四十一者樂行非理,是為魔障。四十二者愛樂非法,是為魔障。四十三者所有業障報障煩惱障纏繞積聚不令散滅,是為魔障。四十四者心垢不除,是為魔障。四十五者與諸俗緣,是為魔障。

 

 

●什麼是宇宙真正的『真實相』呢?

宇宙分有兩種世界,即『無形』的世界與『有形』的世界,而無形的世界又分天上的衆仙賢佛聖菩薩及諸古老高靈聖靈等所居之永恆世界與神聖阿修羅等所居壽命有限之各天界世界及凡塵之鬼靈精怪等所居之短暫世界,而有形的世界除了凡塵的人類外亦有他方各星球之外星人等存在的世界,但此有形世界皆是短暫易逝而無法恆久的,而所有之有形世界的修行不外乎是將己從平凡平淡之身軀鬼靈借由行善積德〈即行諸善斷諸惡〉修身〈即不履邪地,如不去酒家.舞廳等〉修心養性即去除己心之貪、嗔、痴、慢〈即我慢之傲慢心〉、疑、嫉妒、淫欲、執著等一切無明煩惱諸毒諸陋習,並涵養己之如如不動心.清淨心.大慈悲心.無量心.大忍辱心.大願心並多明佛法真義宇宙真理等】來提升自我,使己漸轉凡為聖而至超凡入聖使己之鬼靈變聖靈而清淨無染,乃至成賢成聖成就仙佛菩薩之果位而回歸永恆之天界與宇宙同在而永斷生死輪迴之苦常住永恆。

宇宙〈即天上人間地府三界六道內外一切及西方各淨土佛土等〉其就如一個大社會大國家就同一個國家的放大版一樣,有著各種不同管理階層亦有各種不同運作系統模式,因此其最實在的『真實相』就是不管你是上帝〈乃本銀河系本小宇宙最高之總主宰者,其上還有中宇宙大宇宙之主宰及總宇宙之總主宰總上上帝〉或天公〈即玉皇大帝乃本宇宙天界之權位最高者,其就如人間之總統一樣〉還是佛祖菩薩或仙賢神聖抑是人類鬼靈〈鬼道〉妖魔等,皆要去為自己的當世或來世或生生世世去打拚去行諸善斷諸惡修心〈身〉養性,為自己的好願力、權職〈職位〉、家庭、家族、國土〈國家.淨土.佛土〉或各人之好前途好目標好理想好願望等種種去往好的方面去努力追求邁進實踐,日日精進不懈的奮鬥前進以達其各人之所成所好所需乃至將來〈來世〉往生至更好的環境更好的境地〈如天界之國土、淨土、佛土等〉去;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任何人任何靈任何神聖仙賢佛菩薩天王總統等,皆要時時刻刻去為自己的好前途、權職〈職位〉、崗位〈願力〉、家庭、國土〈國家.淨土.佛土〉、好目標願望等之好理想好願力好目的地〈以上皆宜在自利利他的原則下行之才佳才不會造業而墮落〉等等,去用功邁進〈即行諸善斷諸惡能利人亦利己〉去成就保持其一切的好,此就是〈才是〉宇宙真正的真實相也,盼大家共努力行好之使宇宙生生不息的好下去……阿彌陀佛

 

 

●當世修行成就法《最正確的修行方法》

〈一〉勤行實踐『人道』之圓滿;即多孝順、多慈愛和樂家人親朋並恭敬師長,且盡量將『忠......義』等古倫理道德之『四維〈即禮...耻〉.八徳〈即忠.......平〉.三綱〈即三倫理,乃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信〉』實行圓滿,因為『人道』之修是上天最重視的,『人道』無修無行則『佛道、天道』難成你的修行亦不易成就也;總之在家之修行一定要聖凡兼顧同修,除了去寺廟誠心恆行護持外一定要先把『家庭』顧好,如此你的修行路才會好走也才不會與家人不和而造業且將來也好度其向道而修。而想出家修行者若有家庭小孩一定要把小孩養大成人可以自己謀生後才可出家修,如此才不會有業過也較無後顧之憂而且也才較易修行成就。需知修行中以『人道』之修行最為重要,一生只要能真誠認真徹底的去誠心實行做好人道之實踐並不造大惡,則死後即有可能直超天界去享福消遙了,而做的越精勤越真誠越多項且無惡者更可永脫六道之生死輪迴直了成佛。

〈二〉『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並常清淨己之心念己之心〈可將心念常安住在佛號或咒語或利益眾生上來清淨之〉即多行善勿造惡做惡〈尤其勿造五逆重罪以免天地不赦〉,且要多行多做好此十善【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說謊).不兩舌(不挑唆).不惡口(不語言粗俗).不綺語(不花言巧語).不貪欲(即知足常樂.不妄求).不瞋恚(不發怒生氣不怨恨報復).不邪見(不應該有不正確愚昧的見解,不執非為是)並守諸戒修身〈心〉養性,斷一切酒.....〈即除一切不好不良之脾氣習性等〉、貪〈即貪欲.妄求〉、嗔〈即怨恨.暴怒〉、痴〈表疑心.煩惱.無智慧,亦表執著〉、慢〈即愩高我慢心〉、疑〈即對道理真理不信不理解有疑惑〉、嫉妒、執著等諸毒諸陋習,常靜〈淨〉己心常〈永〉保己之『正心.善念.善行』不亂想亂做,以增福慧莊嚴清淨己之身心靈來積功果得品位。

〈三〉擇一自己所喜之任一正統教派法門『一門深入』的修行,一生精進勤修恆持至老死不退轉【也就是一師一道場一教派一法門一生恆修〈即皈依於自己所喜之任一正統寺廟、教堂.鸞堂.一貫道等修行一生〉即選擇自己所喜歡之任一正統教派〈如一般之正統寺廟.教堂、鸞堂、一貫道等〉法門道場【如入佛教修淨土之念佛、入寺廟教堂効勞、入鸞門修行、入一貫道求道〈得道〉行道等】,一生在其處〈乃在好的正派的寺..道場.教堂.鸞堂.一貫道等〉堅心恆持勤修勤行的修行其法至老死不退轉,也就是在己之一生中不管遇到任何好壞順逆等諸境,皆能在其處其教認真修持其法恆心不退轉到老死。

以上三點一生盡己力勤行恆行若能實踐做的越多越好,且心量要修至越大越慈柔謙卑越能忍辱包容廣大如虛空般則越佳〈即修至無私.無我.無執.無相.無住等高層次之境界〉,則你將來成道證道的成就必越大,且果位必越高越能永斷六道之生死輪迴而早成仙賢佛聖。

 

 

人生是一個考驗場修練所,考的是各人一生之『善惡』行為(是否行善積徳無造惡做惡)及『心地』之好壞善良否【是否修身(即不履邪地.不去色情場所.不看色情影片.不惡口.不做壞事等)修心養性《即去除己心之貪、嗔、痴、慢(即我慢之傲慢心)、疑、嫉妒、淫欲、執著等一切無明煩惱諸毒諸陋習,並涵養己之大心量煉就己之『如如不動心.清淨心.忍辱心.金剛心.慈悲心.大愛心.無量心.大願心』等,也就是要心量『廣大慈悲』如虛空般對一切無有分別》,如行一生之『慈悲、博愛、善良、純潔、孝順、倫理、道德、公平、公正、公理、公義、正理、正義、品性、品德、心量、無私、濟世(利益眾生)、無執、忍辱、謙卑』等等】,與其是否有緣入教門修行成就就看你一生的所做所行之好壞善惡多寡及其修行為何,死後之成績能得幾分,是上天界(天堂.淨土.佛土)享福消遙還是再當人或是轉當畜牲(胎...化四生動物等)或下地府(地獄)受苦呢?若其一生道德倫理做的好或有緣入教門修行成就,則其當世命終後即有緣往生天界(天堂.淨土.佛土)而離苦得樂逍遙自在

 

 

投生『六道』之條件原因:

修身(心)行善利益眾生如行上品〈即廣行功徳善事行大善做好做滿而外功內果圓滿〉且修十善業【即從行為上遠離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從語言上遠離而不妄語(不說謊)、不兩舌(不挑唆)、不惡口(不語言粗俗)、不綺語(不花言巧語);從思想上遠離而不貪欲(慾)、不瞋恚、不邪見不應該有不正確、愚昧的見解,不執非為是;此稱之為十善。】,則生天道【即天地宇宙運作系統之大道,其就如國家之運作系統大道一樣,天道乃指天界之一切國土、佛土、淨土及十方一切萬事萬物,即本宇宙所有三界內外十方之一切有形無形之動植物人〈含外星人外星動物等〉神佛魔鬼怪山河大地星球等等萬事萬物皆屬本天道之系統,而上層高層之天道系統皆有上聖高真金仙古佛諸聖靈高靈常住,及許多已永脫輪迴但有職司之諸佛菩薩眾仙賢真聖在此辦公,以廣利三界內外十方一切聖賢群生等,故此上層高層之天道系統是永生不滅無有輪迴的,只有中下層之天道系統才有輪迴,此不可不知;又天道也稱菩薩道,因其乃眾神聖仙賢佛菩薩高真等下凡利眾度眾人我兩利的道路故;而西方淨土則專屬佛道,因其乃眾人諸菩薩等精進修行邁向成佛的場所道路也。;如行中品修十善業(中善),則生阿修羅道〈即神道〉;如行下品修十善業(小善),則生人道。造惡做惡損害眾生如行上品〈即廣造諸惡行大惡做壞做滿〉且造十惡業【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說謊)、兩舌(挑唆)、惡口(語言粗俗)、綺語(花言巧語)、貪欲(慾)、瞋恚、邪見(不正確、愚昧的見解,執非為是);此稱之為十惡。】,則生地獄道;如行中品造十惡業(中惡),則生餓鬼道;如行下品造十惡業(小惡),則生畜生道。

 

◎濟佛說:『知足』即是福,『清心』即是祿,『寡慾』即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慾,就能得到『福祿壽』了,但是如果能時時記住『念佛〈持咒〉』,這種才是大福,大祿,大壽。

 

●修行座右銘:

『放下』愈多則自在〈輕鬆〉愈多、無礙愈多、離苦愈多、清淨愈多

『執著』愈多則束縛愈多、憂惱愈多、障礙愈多、痛苦〈心苦.勞苦〉愈多……

『念佛〈持咒〉愈多則消業愈多、除障愈多、喜樂愈多、功德〈功果〉愈多……

『行善』愈多則康壽愈多、去災愈多、安和愈多、富貴愈多、福德〈福報〉愈多、果位〈神品道果〉愈高等……

 

●修行或為人處事皆宜如高僧大德所云之:『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去行之才佳也較能圓滿一切。

 

※菩薩說:各人之『果位』乃修行累積之成果,當修行至某一位階時,其靈體便會自動晉升或形成該位階之形象

 

●人一起『惡心、惡念』便有業過必需慎之,宜時時常〈永〉保『正心善念善行』為佳也才較無業過……

 

 

★修行者不管修何教何派何道,在世若能多孝順多行善守諸戒勿造惡做惡廣行功徳善事利益群生萬物,並將心性修至無私〈乃沒有私心,即公正無偏私〉無我〈即無自我,乃以眾生之利益為要不自慮自益,無我亦是『清淨空寂.寂靜涅槃』之心性〉無執〈乃對一切皆能看開放下而不執著〉無住〈即心不停留不掛礙於某處使心惱苦〉無念〈即不隨各境起心動念能常住在定靜喜悅中〉無相〈即不住不執於各種境相境遇中〉無有分別等而色空一如淨穢同等,能謙卑博愛心量廣大如虛空般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之上乘境界,則其死後不管是往生天道還是淨土其是皆無輪迴而消遙自在的。

 

 

念佛持咒時若用『鳳眼菩提子』之念珠來念佛持咒最殊勝而其功徳法益也最大……

 

※敬請日日時時『一心專念』勤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以消災解厄速增福增慧得『福慧無量』使一切重罪諸業悉解脫!

 

 

●笑口常開六句偈: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跑』,五笑『永不老』,六笑『樂逍遙』。若人遇諸事起煩惱時何不一笑置之呢

 

 

※每個人其體內之『元神』的功用作用:1.其會常配合上天〈天界.地府〉之衆神聖仙佛等依其各人累世今生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業力在其功過相抵後,視其所剩之功多還是過多後再去調整其人平時命運該如何去運行改好或改壞之。2.其會依各人之累世今生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業力而造就調整其人身體之好壞美醜體健高大矮小病弱殘缺等。3.其會依各人之累世今生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業力而依狀況調整其人之靈體智慧高低聰愚痴笨等。4.其會依各人之累世今生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業力而令其能否修行乃至可修行成就否。5.其一生都會時時監察記錄你每天二十四小時中的所做所行之好壞善惡行為思想等而上報天界備存你的檔案,以做為你晚年或來世之福報的好壞及你來世往生〈投生〉何處的依據。6.其會依各人之累世今生所造所做之好壞善惡業力或修行而與神聖仙佛等適時或隨時護佑你的靈體身心等。總之各人體內之『元神』其常會依各人累世『今生』所做之一切好壞善惡業力大小多寡如何,在其好壞之善惡業力相互平衡後依其現今所剩的好或壞之業力大小如何,而適時調整造就你今生今世平時日常中的種種一切,看要幫助你或傷害你或轉化變化你身體的好壞與外相使人緣好或壞甚至令你死亡等等,因此唯有今生今世多孝順多行善多修身修心養性多〈勤〉念佛修行多利益群生萬物,多廣行功徳善事勿造惡並善待一切使自己純善無惡越『德高望重』越好,讓己今生今世所做的〈大〉善功德能夠償還壓過己前世累世所造做的惡,如此方可常保己之元神對你護好之善助之成就之富旺之等等,而使你今生今世過的平安順利吉祥乃至和樂興旺等〈其會依各人目前所剩所存之善功多寡如何而與衆神聖配合使你達到那種程度的好〉

 

 

成功不敗.修行不退轉.願力成就之法:1.勿造諸惡〈時時勿起惡念〉.勤行廣行功徳善事〈此法若能一生常行恆行無退則即可得衆神聖等之常護持而助你一切安好順利之乃至興旺〉。2.物美價廉技術好口味佳服務好誠信禮善和待衆人以得好人緣善緣使人常歡喜光臨。3.涵養己心己徳好善徳善待一切勿與群生萬物或任何人結怨。4.擇一處人較多的辦公區或住宅較密集人住較多之處或日夜較多人來往出入多的地方去『設店』。5.勿做『殺生』或『色情』等不良不好的行業,以免先前風光將來〈晚年〉病苦〈痛苦〉淒涼。6.擇一最穩最速最方便的當世即可修行成就之『念佛淨土法門』〈修此法門不一定要皈依人人皆可念可修,不分任何教派或任何人〉,來做為己一生〈當世〉最穩當最快速成就果位往生淨土的修行方法;日日時時常念勤念『南無阿彌陀佛』之佛號並『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且平時日常中要多孝順多和樂家人親朋等,並多行善多利益眾生善待一切使己能常保『正心善念淨念』而念佛,令己能純善無惡使佛光常住頭頂護身而不會退轉,並將己一生所念佛行善等之所有功徳全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發願往生,以助己將來命終後即得以往生〈直超〉西方極樂世界永斷六道生死輪迴之苦。7.以上之修『念佛淨土法門』亦可擇一自己所喜歡之任一正統寺廟道場等一生在其處『念佛修行』,並真誠虔誠恆持的在其處認真勤行護持効勞奉獻一生堅心恆行勿退,如此不僅可蒙該寺廟神佛等之助使己修行不退轉外,亦可得其所助而使己平安順利乃至家和運興事業旺等〈此會在你功多無什大惡下神佛自會視你的誠心你的情況而看要助你達到何種程度為止,因此平時就要認真勤奮護持忠於該寺廟不要報怨或妄求,要常保己之『純善無惡』以得其之助而常保己之成己之好才佳〉,倘在其處真心精誠勤護持久之無退甚至亦可得該寺廟神佛之助而漸使己之願力成就,若能一生精進勤持恆行無退將來命終亦可借該神佛之力助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斷生死之苦。8.想發大願『利衆.度眾』者最好擇一人多香火旺自己喜歡的正統寺廟道場〈教堂〉去皈依修行為佳,然後於該寺廟道場〈教堂〉之神佛像前真誠認真的對其發〈說出〉己之『善願.大願』〈勿發自己今生做不到的大願以免被己之願力所縛而無法解脫,除非你有觀世音菩薩或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力精神除外〉三遍,如此即會神佛前備案,此外也可將己要發的『善願.大願』寫疏文上呈神佛前備案亦可,且發願後要日日時時都要常記常念著你的『善願.大願』之實行,並真誠認真的日日時時堅心恆持去奉行去依願勤行你的利衆度眾願力,且過程中不管你遇到任何好壞順逆阻礙等種種諸境〈因其乃在磨練強化你的道心恆心毅力忍辱力.提升你的智慧反應力.消除你的業力等之故,遇此亦可多做功德去迴向解之來速提升己之福慧強化己之一切能力好應對一切之變〉,皆要繼續努力恆持利衆度眾堅心勤持恆行不退,千萬不可中途退志要有一生忠於該寺廟道場〈教堂〉利衆度眾『永不退志』的決心,如此久久行持道心無退願力恆行必能得到該寺廟道場〈教堂〉的神佛之助而漸願力成就廣益群生萬物,也可助己靈清智慧明早悟道早明真理而早證果位;千萬不可中途〈常〉遇到阻礙不順或生病等即退失道心而不管不做或跑到別的寺廟道場〈教堂〉去修,如此恐會引起神魔或業障等更大的障礙而使自己更難修行更難達其所願甚至退失道心而無法修行,此不可不注意之9.不想〈無緣〉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者平時亦可擇己最喜歡的正統正派之任一宗教任一寺廟道場〈教堂〉去皈依修行,然後依如上所述之法一生在其處勤修恆行護持之至老死不退轉,則其對你的人生一生還是會有很大的助益的,且將來己命終或許亦可蒙其之助而往生天界國土斷生死。10.今生今世若不想修行者則恐會白來人生走一回而太可惜了,以致會錯過人生最重要的『修行解脫生死輪迴』之機,因此就算你不想修行還是要奉勸你平時要多孝順多行善多廣積徳勿造惡做惡,如此你的人生才能過的平安而來世『己之靈魂』也較不會墮入惡道受苦,此必需注意之。但最好能修行為佳若你能修行成就得證果位,則不僅上可蔭己之祖先超升下亦可庇佑己之子孫平安吉祥。期盼人人皆能早修行早悟道早脫輪迴之苦

 

●念佛持咒『一心不亂』之法:須知念佛.持咒是攝萬念於『一念』,亦即把所有的妄念,胡思亂想放下來,內心集中在一句佛號或咒語上,放下一切專心念佛號或持咒,走路時要念,坐下來也念,躺下來也念〈可默念〉,上廁所也念〈可默念〉,睡覺時更須念〈可默念〉,念到自然睡著,亦即念到習慣成自然而每天能時時想著佛號或咒語憶念著佛號或咒語,心中不起任何雜念,久之即可漸入『一心不亂』之境。

 

諸功德中布施最易行,欲消災解孽以布施為捷徑。

◎諸福報中布施最厚大,欲祈求如願以布施易靈驗。

●諸感應中布施最迅速,欲延年益壽以布施得感應

 

※刹那往生法

若人突然面臨地震、水災、火災等滅頂時,要記住如下這一點『刹那往生法』!切記!切記!

蓮花生大士的『大悲續』和喬美仁波切的教言中都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中陰(大善大惡者除外),最好在沒有死的時候,於法身位或報身位元時認識心的本性,生前就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是橫死的話,蓮花生大士在『六中陰』竅訣裏傳授了一種『刹那往生法』:若遭遇被水淹死、墜崖摔死、被雷劈死、中彈而死等諸如此類的橫死,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來不及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極樂世界的莊嚴、或佛光是什麼顏色等,第一個念頭必須要想自己的心識往上方(天界)去。若能觀想上面(上方)是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的上師,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這樣,也一定要觀想心識往上方(天界)去,有了這種意念,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力,一定不會墮落而獲得解脫。這是蓮花生大士和喬美仁波切非常殊勝的竅訣教言,大家應該隨時做好準備!

 

緊急時助人速往生(西方淨土)法:若有人〈如親友師長等〉剛要往生而又往生困難時可依如下之法速助他:〈一〉為其速造大功德〈如多印經典善書或多供養護持三寶慈善團體等〉迴向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及為其速虔誦『阿彌陀佛根本真言』一千遍以上乃至一萬遍〈愈多愈好〉迴向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請阿彌陀佛速來接引他。〈二〉用右手之中指(即中指向下其他各指皆伸直)在其(臨終者)左手掌心上重疊書寫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彌吽,七遍,並請其一心不斷恭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請其要放下世間的一切一切,一心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以助其速生西方極樂淨土世界。以上兩法能為其同實行者必可助其速超西方極樂世界斷生死。

 

 

※成大事修行成佛必備要件:痛到腸斷能忍得過,苦到舌根能吃得消,煩到心亂能耐得住,困到望絕能行得通,屈到氣憤能受得起,怒到髮指能息得平,恨到齒切能消得散,急到眉燃能定得安,喜到意滿能沉得下,話到唇邊能停得來,財到眼前能看得淡,色到情動能脫得開,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可以任大事

 

★正道〈正師〉-→順天理、合人群、不自欺、不自慢、正直坦率、剛貞堅毅、常正心善念正義正理、能遵行倫理慈柔善待一切、有良善道徳心勤行正法、能無私利眾大公無我謙卑博愛。

◆邪道〈邪師〉-→逆天理、拂人情、悖倫理、乖道義、常傲慢脾氣暴躁、多邪心妄想、多貪愛執著嫉妒、為利益常行邪法、無道徳心不正義正理、常私心利己不行善徳自私自利剛愎自用

 

魔一線間、『心善』是佛、『心邪』是魔………

 

※準提佛母開示:密宗之男女雙修法必需是『夫妻』才能修,縱使是師徒或情侶亦不能修,否則即是邪即是魔也.....《這也是密宗之『法王』會結婚的原因》

 

※細心是成功的褓母,粗心是失敗的同……

 

●天官曰:一個人『悟道』之時間會因種福田、結善緣、行功德而加快。反之,亦會因造惡業、棄道心而延長。

 

◎仙佛曰:各人修行所做所累積之福慧資糧功德,除非『自己發心迴向』,才能將此功德轉移到他處,否則縱然是古佛、菩薩、大羅金仙、神聖仙賢等亦無權動用他人之福慧功德,除非其〈你〉有為人發願祈求則例外,因為無形中你的福報功德會被神佛拿去轉移給那人成願成就之。此必需注意之。

 

※仙佛曰:大道非至德不凝。故修之者,勿以一味禪坐而獨善其身,除身受師點化指導功程外,尚要內外兼顧,行善積德,二六參禪,率性不亂,方能臻九品蓮台之果也。人之善惡功過,自顯清氣或濁氣於頭上,功德厚重者,氣清潔淨而光輝;善小德薄者,自然氣散而濁,故『善有善氣,惡有惡氣』,而善念愈深,功德愈多,則善氣愈清,善光越強。故佛云:『心可做天堂,心可做地獄』,三界唯心,全憑一念善惡之分別也。

 

★濟佛曰:人有時處在不如意之環境中,心情難免煩躁、消極、悲傷,但切不可亂發脾氣、怨天尤人;而應任勞任怨,不變道志,保持心情之平穩,對於自作自受之逆考,更應發揮毅力勇氣加以克服,如是方能達到琢玉鍊鋼之效果。

 

以戒為師依法【正法〈修身修心性證涅槃空性之佛法宇宙真理〉.善法〈利益群生萬物〉不依人,『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造功各人得、各人生死各人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凡做過走過無形中〈時空法界中〉必留下痕跡,行善做惡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當累世今生所造之善惡其『福盈〈乃行諸善無造惡損徳所累積而來〉.惡滿〈乃造諸惡無行善積功所導致〉』因緣時辰到時,必有好壞之『善惡報應』速臨其身而報之……

 

行盡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誤人……

 

※對己之父母.長輩或高僧〈出家人或神聖仙賢佛菩薩聖人偉人等聖像〉大徳〈修行有成或德高望重者〉.師長.恩人乃至好上司,若對其傲慢無禮不謙卑則無形中即會被上天〈監察人類之眾神聖仙賢等〉削福減壽,此必需注意之。

 

●佛陀說:人若妥善照顧父母,可以得到功德……

 

發大願菩提心利眾可消己之無量業、拔己之無量苦。

 

★心中無求、一切放下,才能解放『心靈』,才能心通法通漸而了然『道』通。若能『萬緣放下、諸法皆空』,則諸幻能離、諸苦皆無,『處處皆淨土』。

 

『留錢給子孫、不如留徳給子孫』,因留錢給子孫其若不善則錢多反害其造諸惡業而墮落,甚至禍殃父母祖先及子孫;而留『徳』給子孫卻可蒙眾神聖之護持庇祐,使其常行正路正道而平安順利吉祥乃至利益群生,甚至有緣修行成就而上蔭祖先下佑其之子孫;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宜『多修養心性多行善廣行功徳廣益群生』的勤修行並勿造惡要多孝順,如此『行孝廣積功徳無諸惡的利益群生萬物並善待一切』即是留『徳』予子孫亦是修成正果之要也

 

●濟佛曰:只知布施、建廟、助印善書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勝、傲慢、瞋恨才是『天德』,所以要成就大道天道需有『天福』還有『天德』。

 

●行善無惡積德利眾〈財寶如意〉、修身修心養性護生放生〈無病延壽慈柔忍辱和氣善待一切〈納福吉祥〉、念佛持咒常保正心善念〈消災解業增福慧〉……

 

●古佛說:因果業,唯有『功德』可解之……

 

※生命〈靈性.靈魂之命〉是『永恆的』永無止盡的,因此要多『行善利衆』時時勤奮認真且勿造惡勿忤逆不孝,要遵行忠.....悌等古倫理道徳之實踐;要『誠...愛』善待一切,要『純善無惡』恆住善心廣益群生萬物,要精進恆持『永遠不倒』以助己早成聖賢佛果……

 

●能付出愛心利眾生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心清淨就是『慧』……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請看看你今日所做的一切,今天你所做的一切,將會是日後的際遇……

 

◎能忍『風雪』成巨木、能忍『忤逆』成巨人、能忍『苦磨』成巨業、能忍『辱罵』成巨匠……

 

●一個人名利權勢成就越大越有名氣越富貴發達時,越要顧好己之徳行道徳並『多行善』,切勿邪淫、不孝、做惡,否則你的那些福報很快便會被上天收回而毀了,此必需注意之。

 

※佛說:不要將自己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不要被外在的環境動搖你,如此你的心才不會被外界所控制而產生煩惱痛苦或憤怒恐懼不安等。

 

◎做對(如為正義、公理、道德、正法真理等)的事,若遇到障礙阻逆時要『謙虛、安忍、堅持』去恆行之如此才能成功成好之。

 

●仁者無敵:乃是仁者『慈悲善待』面對一切,普天之下不與『任何人』任何群生萬物結怨,所以『無有敵人』也。

 

●為人處世做人要『誠信老實、要感恩報恩、要孝順和樂家人並尊敬師長』、要多行善利益眾生且善待一切,並勿造惡做惡〈尤其勿造五逆重罪以免天地不赦〉勿與人結怨結仇〈以免被報復傷害〉,如此一生常行恆持不退即可蒙上天〈眾神聖佛菩薩〉之助而使你成功成就乃至修成正果。

 

●濟佛說:只須放開『心懷』,即是故家佛國;只要收取『妄念』即刻就是如來,這是最佳的『心性理天』。

 

※古佛說:對任何一切人事物(萬物眾生)不起『嗔恨』之心,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

 

※一個人『心念』變好了,『德行』就變好了,德行變好了,『氣場』就變好了,氣場變好了,『運氣』就變好了,運氣變好了,『命運』就變好了,所以改好命運要靠自己的正能量,『念善.心善.言善.行善』,多孝順多行善積德善待一切勿造惡做惡以『厚德載物』必可漸改好命運之。

 

※佛說:不要將自己『內心』的平靜交給別人,不要被『外在』的環境動搖你,如此你的心才不會被外界所控制而產生煩惱痛苦或憤怒恐懼不安等。

 

●凡事〈對一切人事物等〉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你的好壞『心態行為』會影響到別人之好壞,也會影響而改變周遭環境事情(人事物)之好壞變化,因為心招感世界,心態改變事情就改變了,需慎行之,去多行好之。

 

●修行或為人處事皆宜如高僧大德所云之:『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去行之才佳也較能圓滿一切。

 

◎『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造功各人得』,請勿隨便批判〈毀謗〉他人以免與其產生共業,而為其承擔業力或與其結惡緣。

 

●茹素〈吃素食〉戒殺多放生且多行善多孝順莫造惡做惡,可結善緣消夙業除災劫去橫禍祛病健身增壽延年,能祥和家庭助旺好運改好命運得好子女好子孫。

 

仙佛曰:若『發願茹素』,則吃一餐素食上天則錄記『三大功』,此功德屬於「持茹素戒」的功德。上天於每一素食館皆會派有一位『護法神』駐守,以記錄所有來吃素食者之食素次數以便為其消災業及記錄開素食館者其之服務態度與衛生情況好壞等,然後於年終大結算其之好壞功過再呈上天於來年為其消災或賜福祿等,所以常人要多吃素食不但可養身又可消災業,而開素食館者宜態度佳衛生好如此才能消業得福也才有真功德。

 

●海愈深,其折射散射愈多,故海愈藍。修道涵養智慧愈高,其反省迴向愈多,故愈完美。是以,修道之人先要有迴向心,然後才有定心,有定心才會產生慧心與信心,以及更上一步的精進心。修子謹記!殺生食肉乃是犯了「五罪心」,即是:殘忍心、自私心、殺害心、貪昧心、欺弱心。放生素食乃是增長「五善心」,即是:同情心、憐憫心、愛護心、慈悲心、平等心。《轉載宗教雜誌》

 

★仙佛曰:世人慈心茹素有五好處:一則不欠眾生債。二則不會血管梗塞、中風。三則較不會有口臭且能齒頰留香。四則可改變急躁的個性。五則可趁機以修心養性也。

 

※佛說放生7條生命可脫己之地獄苦,放生21條生命可消己之一世業債。

 

地藏王菩薩說:修行者若能常(永)保『正心善念』就不會走火入魔了。

 

◆吸食毒品者之功過簿如何錄記呢?

福神曰:每吸食迷幻藥、安非他命者扣減伍佰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千分之一,註籍衰耗籍(身體日漸衰弱、錢財日漸耗散),再犯則加倍扣除;若吸食大麻者,則扣減一仟大功、削減人生福祿總量之千分之五,註籍衰耗籍及地獄黑籍!

 

●要『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就會消失而變成朋友……

 

●多孝順〈勿忤逆,以免被上天削福〉、多行善利眾、莫造惡做惡〈勿殺生勿賭毒邪淫等,以免被上天削福減壽〉,常保己心己念之清淨〈如念佛持咒或利益眾生之念〉〈永〉住『正心善念』,此乃改好己命運最快速之法而修行亦可不入魔矣。

 

●『心念』要越單純越好,才不會亂想而多煩惱;『生活』要越簡單越好,才不會多壓力而造業。

 

※自己有能力時一定要去多多幫助他人《不一定要很有錢,有心最重要,且勿造惡要多孝順》,要有『大公無私』之心、心量要廣大,這樣你的一切行事才會比較平安順利如意乃至興旺和樂。

 

●人為善,福雖未至,而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但福已遠離……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先必有餘殃,殃盡必昌;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先必有餘德,德盡必滅;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人之『起心動念』若無恆住在佛號咒語或利眾〈如為他人想等〉上,則你皆有可能是在造業了…必須注意。

 

●生活佛法化:用『菩提心〈清淨心〉』契道,生活沒煩惱。信仰正覺化:用『無住心』修持,信仰能提昇。處事平和化:用『慚愧心』反省,處事沒紛爭。修行日常化:用『平常心』生活,修行能持久。

 

●要遠離『惡友、惡人、脾氣習性粗暴之人、邪師、不正派之寺...堂』等,才不會被其惡業所波及傷害而產生病苦或厄運;尤其修行很好者更需速離,以免其所積之惡業惡靈業靈纏上你而為其擔業拖累,以致損傷自己又毀了你的修行功果,此必需注意之。

 

※宇宙凡塵中之任何事物皆有『靈性』,只要你能對其『說好話』以鼓舞或讚美之,必可使其以較好之狀態呈現。

 

濟佛曰:不起任何分別、執著、妄想,自然心清淨,不染污;能『放下萬緣』,不執有,不執無,連『中道』亦不立,一切都不存於心,心安住於『清淨』,妄心不起,常住『一真法界』,自然跳脫十法界而出六道輪迴矣!

 

●唯有『徹底放下』一切名、利、恩愛、權勢、情仇、稱、譏、毀、譽等等,你(心)才能真正的解脫自在逍遙無礙無憂無惱,而「放下」乃一切皆『不執著』之意也。

 

◎包容異己、接受無奈……可無惱矣……

 

對任何境遇好壞事都要看開放下『一切不執』,此即無量之覺悟乃『大行者』所必備之要件。

 

※修行人〈一般人〉常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於,沒有試著用佛〈慈柔〉的眼光去觀察世人〈別人〉,沒有用佛〈善心〉的慈悲去憐憫世人〈別人〉,沒有用佛〈善巧〉的智慧去包容善待世人〈別人〉等,所以才無法謙卑慈柔包容別人而產生種種煩惱諸苦諸業過。

台長: 人人好網站
人氣(5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