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6 23:28:28|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之我見(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過去的罪疚

馬正濤之死除了前述因由之外,尚與他揹負的過去罪疚有關。馬正濤一生只為自身的利益而活,前後奉侍多主,為迎合上意,盡忠職守,他毫不倦怠的捕捉叛賊拷打問訊,多少條無辜的生命葬送在他手中。國共內戰時期,東北失勢,馬正濤為共黨所擒,為求自保,他甘願作「餌」,引誘不少「前同路人」自投羅網。後來為了逃命,他又暗算了分給他麵餅充飢的劉立德。這段醜陋的過去一直被他封鎖在厚重的記憶之門後,可是這扇門現在卻有點鬆動了,從中溢瀉出來的黑色記憶像一張無形的網,從四面八方將他圍困在內。林標又何嘗不是呢。作為皇軍的一員,他遠赴前線征戰,雖然未曾親身參與殺戮,卻是一路觀看殺戮、血腥的見證者。這段回憶顯然也隱遁到他內心私密處去了。

經歷過無數恐怖、殘暴、駭人聽聞的際遇之後,這些人依舊活得好好的,出沒在你我身旁。然而歷史層積的重量會放過他們嗎?不會的。這段際遇終究變成一種負擔,沉沉地壓在他們心頭上。於是,林標與馬正濤終生得揹負過去的罪疚,沒有救贖的一天。這段歷史未曾清算,沒有反省,就這樣潛藏在人心底層。待時光移轉,老舊凋零,過去的罪疚就此隨風飄散。我不知道這對整個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只是,沒有反省力的社會是堪慮的。

四、忠孝兩全乎?

古人說:「移孝作忠」,忠是孝的推衍。在<忠>文裡,敘及孝的成分遠比忠要來得少,顯然作者的重心是放在對忠的辯證。然而作者並未完全偏廢對孝的闡述。林標有子欣木,央父變賣田產,前往台北「掏金」,無奈發財夢易醒,欣木與友人合營的工廠倒閉,妻離女散,窮困潦倒,變成居無定所的遊民。欣木之女月枝,十七歲時偕同一理髮師私奔,捨下疼惜他的阿公林標,後來真相大白,月枝決定私奔的理由一大半是因為那理髮師承諾帶她去台北尋父。而後,月枝南北奔波尋父兼營生,她一心所繫念皆為覓得父親全家團聚。與為了聲討「恩給」而四處走闖的林標對照,林標盲目求「忠」(國家認同),月枝意堅尋「孝」(家庭團圓),林標與月枝祖孫對忠孝的企求不同,明顯出現世代斷層。不知這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亦或僅是我個人的臆斷猜測。

另一位主角馬正濤畢生「忠君無數」,唯獨對李漢笙一人盡忠到底。馬正濤對李漢笙言計聽從,李漢笙死後,馬正濤按時上墳祭祀,待之比親爹還好。這忠、孝之間的界線已趨消弭,馬正濤對李漢笙的「孝」更是間接諷刺他畢生表現的「忠」。

由此,若問:忠孝兩全乎?答曰:視情況而定。

五、結語

在《聯合文學》第二O一期中刊載的「陳映真訪談錄」中,陳映真說:「現實主義的精神在塑造時代的典型人物和環境,來表現社會存在的具體矛盾,從而促使人們產生改革或是改造的慾望」。我想,這段話可作為<忠孝公園>一文最好的註解。陳映真筆下的小人物活得既真實又深刻,充分將當前台灣社會的某些困境精確反映出來。在<忠>文裡,歷史與命運不時地戲弄人們,林標與馬正濤是時代的產物,他們表現出來的掙扎、錯亂、荒謬、醜陋、顢頇,不僅不令人厭惡,還讓人心生同情。同時,時間與政治現實的無情也在<忠>文歷歷可見。時間的流逝迅速把人們的記憶剝除,於是林標對日本追憶的慷慨激昂只換得日人阪本一臉狐疑與尷尬,月枝更不知阿公的悲憤為何,對阿公的表現皺眉不已。而林標多年力爭的賠償,卻在新政府需要外交支持的理由之下,被推諉的一乾二淨。時間逐漸讓林標、馬正濤這一輩的人成為「被遺忘的一代」;政權來去無常,唯有利益至上的原則,老百姓僅能默默接受一切,「相忍為國」。讀完<忠孝公園>後,我有一種深層的悲哀,如果,如果我們的社會再沒有反省的能力,缺法改變的勇氣,<忠孝公園>裡呈現的矛盾會不會一再以不同的形貌糾纏著我們呢?

我很擔憂……。

台長: 郭阿B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