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16 07:00:02| 人氣6,0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310 現在之法無完善者,故不致到怯弱自輕之地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10  309頁末行-3106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土三、宣說生起怯弱之因

生此怯弱,是由善知諸佛功德無有邊際,果隨因行,故修道時,須無量門引發功德,及無量門滅除過失,次觀自身而生怯弱。

果隨因行:果是隨著因走,因怎麼樣,果就怎麼樣。所以,要得到圓滿的果,因地就一定要圓滿。

生起這種怯弱心,是因為瞭解到佛的功德無邊無際,果又唯一隨因而行,故因地修道時,必須通過無量途徑引發功德、滅除過失,所以再反觀自己的身心狀況時,連斷一分過、集一分德都沒有,於是覺得怯弱、害怕。

日常法師開示

為什麼會產生前面所講的怯弱呢?因為已經正確的了解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既然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就要集無量無邊的因,看見要做這麼多的事情,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連斷一分過、集一分德都沒有,於是害怕了。這是常有的現象,我們要了解,從這個地方去破除,就有希望了。

若謂諸佛無量功德,於修行時,僅由專懇修學一分微少功德即能成就,於道生此顛倒瞭解,則於現在全無所怯。

上面那一類是看見成佛那麼困難而害怕,另外有一類他不怕,他認為只要專心至誠懇切的學一種法門就能成就,於是他一點都不怕。

然此非是賢善之相,是於修道之理未獲定解,或雖少有散渙瞭解,然皆未曾親切修持,總覺容易障覆所致。

然此非是賢善之相:然而那並不是勝妙之相。

是於修道之理未獲定解:是對於道持的道理沒有獲得定解。

或雖少有散渙了解,然皆未曾親切修持:或者雖然有一點不粗略的了解,但是完全不曾親自確切地修持。

總覺容易障覆所致:那種全無所怯的心是由於「總覺得修行很容易」的心態所障礙。

若至實行,雖略顯示道之首尾粗概次第滿分之體,生恐懼云若須如是,誰復能修而捨棄故。

道之首尾,即菩提道從最初一步到最後一步。粗概次第滿分之體,即大概的、次第完整的道體。

彼等到了實修時,雖然只是粗略顯示菩提道從頭到尾大概的次第、支分圓滿的體性時(性相),他也會立即心生恐懼說:如果必須這樣,誰還能修?由此而捨棄(剛剛見到一些基本的修習軌理,因害怕修行艱苦而退縮)

霞惹瓦亦云:未曾實行諸菩薩行,如看射箭,總覺甚易,全無怯弱。現在之法無完善者,故不致到怯弱自輕之地;若善圓滿,恐必多起怯懼自輕。

霞惹瓦尊者也說:沒有實踐過菩薩行的人,就像在一旁觀看射箭,總覺得很容易,心裏一點也不怯弱。現在所學的法還不完善,所以不至於到怯弱自輕的地步;如果法完善圓滿,多數人恐怕會生起怯弱、自輕的心。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佛法如果只是泛泛而談,或者只是片面瞭解,一般人都會自命不凡,認為修行很容易。然而,一旦要具體落實在修行上,嚴格要求每一步修心所應達到的量,這時再將自己的身心狀態一一對照前後完整的修心次第,恐怕一般人的英雄氣概立即會蕩然無存。

即便是一般善人的標準,若具體嚴格地制定出來,多數人都會認為要求太高,根本做不到,何況是要實踐菩薩行,事事都要捨己為人,這件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沒有承擔責任時,誰都說得輕飄,但真正要負責時,姑且不說為了無量眾生而長劫修行,即便只是付出一個月,也不一定願意。

此言極實。

宗大師說:霞惹瓦這番話說得非常真切實在。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