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21 03:07:58| 人氣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評《The Hour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時刻刻」發想自英國女性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所著《戴洛維夫人》一書,電影描述三個不同時代的女性分別創作、閱讀、及實踐這部小說過程中的心境轉折,她們身處三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二零年代英國倫敦、五零年代的洛杉磯、與今日紐約,令人驚奇的是命運的將她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讓她們能夠心有靈犀選擇同樣的生活態度。

五零年代的布朗夫人(茱莉安摩爾)是個傳統的家庭主婦,認為服侍丈夫天經地義,她教育兒子做蛋糕是表示對父親敬愛的方式,直到閱讀了《戴洛維夫人》這本書才終於啟蒙了她,讓她的人生觀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由於她敏感、多疑的個性使她無法承受壓力而崩潰,她說:「當妳沒有選擇時,後悔有什麼意義?」

2000年紐約的戴洛維夫人(梅莉史翠普),被往日青梅竹馬男友(艾德哈里斯)暱稱為戴洛維夫人,可想而知她和書中主角有相似之處,世紀初女作家超人一等的思維終於在世紀末被賦予真實生命,她敢愛敢恨與同性友人同居,但回首往事仍不免黯然神傷,少年時期的浪漫情懷已逐漸被每天的例行公事給淹沒,才發現快樂原來就在剎那之間。

對於她們在片中紛紛出現若有似無的同性戀情節,我把它視為真正擺脫世俗成見追逐自我享樂的宣示,這樣的安排並不會困擾我,因為如果不這麼演,似乎很難表達出這層重要訊息。

上述兩個女人璀璨生命的始作俑者,也就是《戴洛維夫人》一書的作者吳爾芙夫人(妮可基嫚),卻在壓抑的二零年代英國倫敦悶悶不樂,唯有遨遊於自己的幻想世界,將情感以文字方式舒發,才令她得到一絲寬慰。她曾被診斷出罹患精神疾病,屢次自殺未遂,我們知道偉大的創作、發明常是在作者發狂的狀態下完成,例如熟知的畫家梵谷、「美麗境界」"約翰納許"等人都是,因為情緒激昂才是創作的動力,用理智反而是難以分析出來的,這也是為何影評人不拍電影的原因。

「時時刻刻」引人入勝之處在於觀察一本書的魔力如何影響後世,同時回頭審視作者的創作過程,看她是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才會迸發出如此驚人的生命力?原來現實和夢想往往是背道而馳,當你快樂時你不會想辦法寫出活力四射的文章,快樂的源頭是從苦悶中升起的希望。於是活在眾目睽睽監視包圍之下的吳爾芙夫人寫成了《戴洛維夫人》一書道盡一切;活在傳統束縛下的家庭主婦一夕之間烏雲散盡天地開闊;一生敢愛敢恨無怨無悔的時尚女性,道頭來也不免要感慨幸福難求。

除了三名女主角外,劇中的每名配角也都是費盡心思刻畫,每段脫口而出的對話都富含人生哲理:愛滋病患作家(艾德哈里斯)在慶祝大會前夕卻臨陣退縮,擔心自己不足以勝任大獎,擔心派對後的落寞空虛;吳爾芙的先生(史蒂芬迪藍)對她呵護備至,讓她專心寫作分散尋死的注意力,然而用理性的判斷模式卻無法取悅病人,令他無所適從;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兒(克萊兒丹絲)正是母親年輕時代的翻版,熱力四射並不在意世俗的眼光等,這些角色都像真實活在你面前般栩栩如生。

「時時刻刻」把三段故事重整的精妙無比,處處充滿關聯性、可能性,以及對各各角色行為背後動機的解讀,給人事後反覆玩味探討的空間,不用擔心時代與時代之間會格格不入,你會發現生命中點點滴滴以及跨越時空的思維竟是緊密相連互相影響著彼此。結論可以是親人的關愛與負擔是一體兩面,或是看清生命的本質才不枉此生,無論如何唯有親眼目睹,才能體會到「時時刻刻」所帶來分秒直擊人心深處的美妙。
http://www.truemovie.com/2002review/Hours.htm

台長: 雲 。夢。飛
人氣(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