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30 23:49:47| 人氣1,7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克華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盛浩偉】老實說,看到陳克華的發言,並不是很意外。若曾仔細閱讀過他的詩集,或者稍稍留意他過往的言論與新聞,就知道他一直以來都是崇尚陽剛且男性中心,也因而帶有厭女傾向,只不過不像現在暴露得這樣直白、明顯,且低下。

說「不意外」,並不是說「大家不需要意外」、「你們在意外什麼」;主要是,已經麻木了。像陳克華這樣的作家在台灣並不少:身份是中產(甚至階級比中產更高)、菁英、主流,然後歧視女性,或者反對同性戀,或者看不起社會底層、貶低感染者、輕蔑大眾文化,乃至於中華文化中心並歧視方言、容不下非同黨者云云,所在多有。

以前會意外,會憤慨,會想批評,現在則覺得,只想嘆氣。怎麼說呢,一方面是,即使批評,其實當事人也不會改變或反省,只會將那種歧見轉換為更奸巧的形式。文學確有其巧言令色的部分。另一方面,真正令人麻木的是,在某些演講場合,當這些作家講出完全經不起檢驗也近乎反智的話語時,底下的聽眾常常來不及反應,只會隨著那些話語發笑,好像那真的是很好笑很諷刺的事情的時候,只會覺得,心裡一片寒。寒的是,我以為自己的底線已經沒有那麼嚴格了,沒想到有這麼多人連底線都沒有。(還曾經和朋友開玩笑說:等我開一份名單給你,以後看到上頭這些人在哪方面說些什麼,都千萬別驚訝。)

所以看到今天網路上是這種反應,倒還覺得有點振奮。並不是說群起而攻之是好的,而是,至少愈來愈多的人可以摒除外在的因素去看待那樣的話語本身。可話又說回來,攻擊陳克華一個人也未必真能改善整個歧視的處境,因為也許只是那樣的話語太過低下、太過便於抨擊罷了。

文學確有其巧言令色的部分;但是和巧言令色共謀的,是感動至上的鑑賞觀。在創作中追求感動或共鳴沒有什麼不好,可是「只有」或是「只能」訴求感動,才讓欺騙有機可乘;畢竟欺騙的前提不就是感動嗎?不讓人感動是騙不到人的。排斥智性與分析、抗拒評論、一味強調真誠或所謂抒情,乃至於複製種種神話迷私或訴諸權威,久了才會發現,正是這些看似人畜無害的對待文學的態度——無論是創作者對待自身創作的態度,或是讀者對待作品的態度——豢養了難以排解的沉痾。(也不只是文學,各種創作領域都是如此吧。)

但在出版環境日益惡化的現實之下,這樣的問題,也很難有解。或者說,我們也不是真正願意付出成本去改善些什麼。遂只能自嘲了:反正台灣社會對作家的想像或期待,也並不那麼高,是故縱使文學好的部分無法帶來什麼可能,但文學壞的部分也不會真的造成那麼深刻的傷害,如陳克華的言論,視之為張菲或館長之流,亦無不可、亦無甚損失。


台長: 何必生
人氣(1,73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雜摭 |
此分類下一篇:各種中國
此分類上一篇:中華民國斷交史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