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6-21 09:46:43| 人氣2,0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扭轉乾坤的人 ●「漫畫推手」張武順 【周浩正專欄】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武順,1989。

【人生畢旅/光芒之源18】

扭轉乾坤的

●「漫畫推手」張武順


        「漫畫的發展,若少了張武順,或將延後十年!」

        「歷史,就是一件又一件混帳事。」
        (出自英國舊片《歷史男孩》;History is one fucking thing after another.)
                                            ——張讓〈一件又一件;《壣合副刊/2022/6/27》〉

時間:往事
地點:台中一北京

1. 從「遺落的夢」說起

      八七,是張武順先生(上圖)的別名,因為他身高187公分,站在眾人之間,昂然而立,想不正視他也難,所以朋友與同事都暱稱他「八七」而不名。

      我已經不記得怎麼認得八七的,依我人際關係網推測,多半出自詹宏志的引薦。總之,和他第一次結緣,應該是我主編《臺灣時報》副刊的時候,大約在1981年前後。

      有一天,辦公室突然來了一位年輕活潑的漂亮小女孩,她落落大方地開口說:
      「我叫Angel(化名),是來投稿的。」
      我立刻起身,引她落座。在隨後的交談中,了解她就讀某女中,還是個高中生,手裡拿著她十三歲時出版的著作和新作,自我推薦。她從小愛閱讀,心裡永遠有說不完的夢。她說在下課休閒時間,同學們會簇擁她上講台,聽她描繪小女孩藏在心中甜美的無數幻想。
      我留下她的書和稿件,連夜拜讀,大為驚艷!我似乎看到了即將分食瓊瑤天下的一顆明亮的新星,在眼前緩緩上升!我深切知道,只要處置正確,她一定會「紅」,而且會「大紅特紅」。不過,她竟然棄兩大報於不顧,獨獨垂青於小小地方報,她考量的是什麼?
      我想了又想, 若由我們《臺灣時報》副刊來經營她,雖能「小紅」,但會不會反而耽擱了她的「偉大前程」?等待了數十年才出現這麼一位稀有、潛在的明星,應該在最短時間內,讓她成為眾所囑目的新偶像。
      心裡有一個聲音在提醒:
      「面對抱持夢想的稀有才,千萬不可以自私。」
      號稱三十萬份印量的《臺灣時報》,或可助她小成,但號稱百萬報份印量的《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所擁有的實力就不一樣了,一旦由他們推動,她會迅即暴紅。思考再三,在兩大報中,我選擇了《中國時報》,也避開了正規的副刊,因為擔心遵循純文學路線的副刊,背負太多不同的考量。
      我毫不遲疑地連絡了《中國時報》「生活版」主編張武順(八七)。一因是詹宏志告知,八七犖犖大才,才學出眾,能力極強,是個大開大闔的幹才(他倆是「台中一中」同班同學,八七是交大畢業);二因他年輕,剛接任主編不久,必然亟思突破,期待走出自己的路。
      果然,他從電話中聽到我簡要的陳述,大喜。立即奔來,取走所有資料。不出一週,便來電告知最終決定,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浩正兄(我的年紀大他十五、六歲),我讀完了她的作品,這女孩說故事的能力不輸瓊瑤,確是難得一見的奇才。重要的是,她還不滿二十歲,可塑性強,未來指日可待。我已經和她見了面,留給我的印象極好。人長得秀秀氣氣的,談吐高雅,一副聰明樣,而她『Angel』這名字,一見難忘。我已想好如何經營她,我會全力以赴!」
      事情發展至此,想必他們魚幫水,水幫魚,合作必成。

      一個多月後,八七突然來電:
      「浩正兄,Angel不見了,完全連絡不上,你知不知道她去哪兒了?我們一直談得很好,一直按照計劃進行,突然之間,怎麼都連絡不上了!」
      Angel跟我只有「一面之緣」,前後不到半小時,有關她的事,我知道的肯定比他少,我愛莫能助。
      總之,就如此這般、她毫無緣由消失了,事前一點徵兆都沒有。
      八七非常失望,雙方都錯過了一次攪動文壇的機緣。

      再聽到Angel的名字,至少隔了六、七年了。
      某次在一次聚會中巧遇「文經社」吳榮斌社長,他忽然問道:
      「你認識Angel嗎?」
      ——認識?我認識嗎?
      坦白說,只一面之緣,哪敢妄言認識,我把以上緣由向他細說了一遍,他告訴我:
      「她來公司應徵,說認識你,面談之後,非常欣賞她的才華,就錄用了。可惜的是,她志向很大,我們廟小,最後沒留住她。」
      「現在呢?去了哪裡?」我問。
      「不清楚。好像換了跑道,去了影劇圈發展。她是高手,寫了不少劇本,還入圍『金鐘獎』呢!」

    【插曲】:
      大約二年多前,我已停用的《臉書》上,倏地跳出一則訊息:
      「我是Angel,還記得嗎?很高興在《臉書》上找到您的名字,很久很久沒見到您了,心裡一直很感念,想來拜訪。我現在經營一家生化藥物公司,想送您一些適合老年人食用的健康產品。」(大意)
      已年屆八旬的我,每天吃的類似之物,多到頭昏眼花,所以有充份理由婉拒了她的善意。

      回想八七當年往事時,居然想起這段未竟之「緣」。
      倘若當年大事成真,在張武順豪氣萬千、全力推動下,整個文壇將會掀起怎樣的風浪?遺憾的是,當初攪黃好事的「謎」是什麼?已經沒有機會解開了。
      我終於明白:世事如夢,一啄一飲,自有定數。

2. 八七與我,再次結緣
   

      之後,再和八七相會,是在《中國時報》。那時,正值《中國時報》雄心萬丈,準備登陸美國,籌辦「美洲版《中國時報》」。
我很榮幸,在詹宏志和吳心健(他離開報社後,自行創業,成立了「時英出版社」和書店)推薦下,加入了籌辦小組,我主要負責副刊部份(包括「小說版」和「兒童版」)。
      創刊前,我們被要求密集「試版」,製作未來「美洲版」創刊後的實體樣貌,以便了解新組成團隊的實力,以及是否能通過報社內部的評估。


    「試版」進行得非常順利,通過了考驗。
      有一天,八七前來找我,故弄玄虛地對我說:
      「浩正兄,這些日子,我很仔細看了你們的『試版』,只一個字:『讚』!其中你們有一次的試版,我特別感動,你知道是什麼嗎?」
      試版了這麼多次,我哪知道?他笑了,笑得很邪氣,拍拍我的肩膀,說道:
      「是老瓊(下圖)的四格漫畫《木頭嫂》。這個用漫畫活潑版面的構想,我太喜歡了!」
他開心得手舞足蹈,側著頭,微閉著眼,悄聲說:
      「希望你別在意,我特地來告訴你,我決定『偷』了!」
偷? !
      老瓊是獨立創作者,不屬於任何人或任何單位,誰都有權向她邀稿呀!我嚴正表達立場。八七搖搖手,笑道:
      「不!我不找老瓊,她的畫風,不是我想要的。我另有考量,以後你就明白了。」



      隔了好幾個月之後(那時我已離開報社,接下《新書月刊》編務),答案揭曉:他打破傳統,在篇幅不到半版的「生活版」珍貴的版面,刊登「漫畫」,推出了敖幼祥的四格漫畫「烏龍院」,每天一則。                    


•敖幼祥其人其畫

      這下子,不得了!報社內部像一鍋煮沸的水,各種批評和赤裸裸的攻擊,如潮水般湧現。
      ——敖幼祥?他是誰啊!
      ——什麼「烏龍院」!狗屁不通!畫出來的角色,怎麼都「醜」成這樣!
      ——刊登這種沒水準的漫畫,太有損報格了,快停下來,不要再登了!
      ——爛透了!噁心!
      ………。

      罵聲,排山倒海而來,只剩下八七獨自一人孤身奮戰,他認為這些人太保守,不了解讀者心理。他,決定豁出去了——以自己的去留,背水一戰。
      說也奇妙,怪事發生了。
      報社方面可能迫於內部壓力或特殊考量,「烏龍院」沒有預警,便停止刊出。沒料到,才停一天,當成千上萬的讀者,打開報紙發現沒了「烏龍院」,抗議電話鋪天蓋地擁來,不分白天晚上,不分老少,要求立刻恢復刊載。
      報社總機為之全面癱瘓,無法正常運作,幾乎讓報社陷入危機。
      讀者瘋狂的抗議聲,使得「烏龍院」得到全面肯定,「生活版」揚眉吐氣,八七一躍為天之驕子,從此在報社站穩腳跟,再也沒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敖幼祥一舉成名,紅遍海內外,「烏龍院」的爆紅,成為當年獨特的文化符號,並被改編成電影,屢創市場佳績,熱度炙人。
      這時,競爭對手《聯合報》已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一個「烏龍院」,竟衝擊到報份的消長,已觸及到生存問題。但,《聯合報》反應極快,立刻找來老瓊,推出「蔡田開門」四格漫畫(下圖)在「萬象版」刊出,兩大報正式展開肉搏戰。
有趣的是,最後出現的贏家,卻是「漫畫」,它從沉睡中,甦醒了。
      八七和漫畫結緣,自此始。




3. 第三次結緣

      1985年,我在《新書月刊》工作,已近兩年。
      當初,因《新書月刊》由政府核准的出版執照,有效期已近,若不在期限前創刊,將被注銷。我臨危受命,接受被出版界尊稱「師父」的創辦人劉紹唐先生邀約,接下任務,並說好以半年為限,請他盡快找到新的編輯接替。
      沒想到「師父」老謀深算,故意不找替手,利用我對自己孕生孩子的不捨之情,一個月接一個月拖著。這個期間,不幸的是,老母生病住院,突生需用,薪資微薄,我苦在心裡。
      有一天,突接八七電話:
      「浩正兄,向你透露一個消息,我已被任命為『時報出版公司』的總經理了。」
      「太好了,恭喜你!」
      「不過,我想請你來負責整個編務。薪水嘛,月薪……,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八七真是大氣魄,一出手就讓我啞口無言,因為這薪水數字比我現在領取的,足足高出三倍。
      「你若走,我就關。」師父拿著我的辭職信,告誡我說。
      結果很順利,《新書月刊》兩週年時,師父要我親自劃下句點。
      我, 成為「時報出版公司」一員。
      當年,八七難捨漫畫,決心將漫畫列為「出版公司」新的經營重心之一,並正式成立《歡樂漫畫半月刊》,由許正芳主其事。
      提到漫畫,必須先交代當時的政治大環境,才能明白文章後面提到八七的貢獻和不易。是他,揮筆寫下漫畫史上最重要一頁。



4. 開創台灣「漫畫盛世」

      古早時期,台灣漫畫一片空白,根本不成氣候,所以無人重視。
     直到上個世紀五○年代,我讀初中時,有一本民營少年雜誌《學友》創刊(1953),居然席捲市場,供不應求(據說每期印量達五萬本以上),我記得每月出版之日,書店會掛出布製市招,飄揚街道,中小學生趨之若鶩。《學友》內容饒富趣味,尤其是漫畫部份,特別吸睛。在地漫畫家開始一個接一個誕生。其中羊鳴(本名陳光熙,1920~1996,曾任「臺北市商」校長)的漫畫《小八爺》,風靡全省。
      後來,《東方少年》、《新學友》……等,也以類似風格崛起,漫畫成了書市最受歡迎的文化產品。
這時,有些衛道之士認為漫畫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提出嚴厲的批評,迫使政府以「行政手腕」解決──雜誌裡最受歡迎的漫畫,必須「先審後刊」(後來用行政命令規範,出版任何漫畫作品,必須先送「國立編譯館」漫畫審核小組,取得發印許可後,才准印行)。
      從此以後,漫畫家紛紛封筆,因而扼殺了漫畫生機,漫畫界像不設防的城市,盜版的日本漫畫則趁虛而入,鯨吞了全部市場。
      八七大手筆投資漫畫,面對的就是這個背景。

      話說《歡樂漫畫半月刊》積極籌備創刊時,因內容必須先行送審,但被「國立編譯館」承辨漫畫審查部門處處刁難,極不順利,再拖延下去,眼看無法如期創刊。於是,八七親自上陣,帶著許主編和我前往。到達之後,由許主編與承辦人面對面商榷審核方面認為不妥之處。
      不去不知道,一去才發現:所有所謂的缺點,令人發噱。審查單位居然印了一本規範內容的小冊子。例如,咳嗽聲,玻璃破碎聲、跌倒聲……,都有規定,一般內容更詳列必須遵守的條例,鉅細靡遺,嘆為觀止。眼看許主編跟對方就一條條列舉的所謂錯失,據理力爭,雙方吵得面紅耳赤,在我看來,那些挑刺,根本是無理取鬧,若按他們的規定去做,漫畫家那枝筆還能畫下去嗎?站在一旁本該冷觀的我,早已義憤填膺,被他倆尖銳的對話,刺激到了忍耐的極限。
      終於……,我那平時苦苦壓抑、軍人暴烈性格的一面,被激醒了。
      我暴喝一聲,一拳重擊桌面,準備好好修理這蠢貨了。整個辦公室頓時鴉雀無聲,對方也被嚇到了,那見過這種陣仗,一時手足失措,臉色泛白。
      說時遲,那時快!八七反手一把抓住我的手臂,不發一語,拖著我和許主編往外走。三個人一路無語,鐵青著臉,回到公司。

      翌日,我一如往日正常上班,心想:今天必須和八七好好商量對策。
      直到快近中午,八七才出現在公司,他找了許主編和我,笑瞇瞇的說:
      「整個事情的經過,我已經向余先生(時報大家長余紀忠先生)報告了,也把我昨夜思索的處理對策,向他做了詳細說明,余先生特別交代:我們不惹事,也不怕事;該做的事,勇敢去做。」
      八七自信滿滿、胸有成竹地,告訴我們最終的決定,他說:
      「首先,我認為我們站穩了大是大非的基本立場。
      戒嚴時代既已結束,漫畫審查就是違憲。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所有漫畫不再送審,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余先生表示完全同意並支持到底。
      當然,我也已經和重要出版社以及專業經營漫畫的出版社連繫過了,大家願意團結一心,做我們後盾,共同抵制惡法,從此都不再送審,有事就由我們『時報』一肩扛。不過,原來握有權力的人,一定不會甘心,一定會全力反撲,大家要做好因應措施。」
      果然,連續一兩週,「漫畫審查小組」再也沒有收到送審稿件。他們慌了,稍一打聽,便知是八七在暗中串連對抗。
      某日,不出八七妙算,他們糾集人手,會同警政單位,浩浩蕩蕩一行人,直衝時報出版社倉庫,想扣押《歡樂漫畫半月刊》的創刊號。
      結果呢?當然撲了空!
      《歡樂漫畫半月刊》創刊號成品,老早就被移走了。
      這次搜查大行動,惹怒了余先生,他在國民黨最高決策機構「中常會」(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痛責相關權力單位。這條惡法就此無疾而終,而違憲的「漫畫審查小組」,沒聲沒息地解散了。
      張武順,是讓台灣漫畫界重生的關鍵人物,可惜這段史實,如今淹沒在出版史中,無人知曉了。
      他創辦的《歡樂漫畫半月刊》,沒賺到大錢,但卻發掘了無數人才。當代一些大家,如蔡志忠、鄭問、蕭言中、敖幼祥、朱德庸、阿推、Co.Co.、傑利小子……等,都和八七有著牽絲扳藤的關連。
      他主持「時報出版公司」期間,打造出台灣罕見的「漫畫盛世」。
      例如,他請來蔡志忠(如圖),繪製一套《漫畫中國25史》。蔡志忠開了頭,但沒繼續下去。反而對張武順的備案《中國歷代經典.漫畫版》表達興趣。結果,《莊子說》應運而生,蔡志忠這一系列作品,成為時報出版鎮山寶典之一,連續霸佔「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達十個月之久,創製出神奇的「蔡志忠旋風」。



5. 尾聲:又一次伸出結緣手

      他和我之間,還真牽扯不斷。
      我已記不清詳細的時間了,那時我是「遠流」成員之一。
      某個週日,我在台中家裡,他突然來訪(他是台中人,我們兩家相距不遠),一進門就說明來意:
      「我馬上要離開『時報出版公司』,調回『總管理處』了,余先生要我代表他,請你回來。」
      我嚇了一跳,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愣住了。
      「浩正兄,余先生請你在『時報出版公司』和『xx』中,選擇一個喜歡的工作。我個人當然希望你接我的位置,依你的能力,應該大有發揮。」
      我很感動,但人還算清醒,當場婉拒了盛情。
      事後,我推斷應該是八七舉薦了我。

      後來,他到北京追尋漫畫大夢,每年三節都會回家探視家人,也會約我見面。最近幾年卻未見蹤影,失了連繫。
      八七啊!久久未見,一切可好?
      願你健康快樂!事事如意!                                                             (2025/6/14)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