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26 14:10:57| 人氣32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果基隆火車站旁拿來作鐵道藝術村一定很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基隆市鄰近台北,且有非常方便的交通往返台北,除了原有唯一的鐵路交通外,再加上中山高速公路,原本就非常的便利的交通, 五年前又新增加了北二高,但基隆市的發展卻一直都是全台各縣市中倒數。 姑且不論其他的民生問題,單就藝術圈的發展於基隆則是一直停留的狀態,就交通的方便快速性而言理當會促進基隆地區的發展,但事實上卻然。面對這個疑問除了是身為基隆人之外也關基隆市區營造以及藝術發展在基隆的問題。

從速度的美學一書談起,對於兩地之間從距離的遠近跟兩地發展一直都是成正比呈現,意指當你的兩地距離越近則發展會更為密切,但這個原則在基隆相對於台北卻是違背的。這個問題尤其是為何距離台北如此相近的基隆卻沒辦法看見台北當代藝術的影響,在書裡面也提到兩地間的交通從距離遠近變成往返時間的長短,雖然兩地間距離因為交通縮短了彼此的差距,但也因此限制了某地的擴大發展,就像建了高架橋聯絡兩地卻會犧牲了橋下的居民,最好的例子是雪山隧道,雖然加快了台北宜蘭之間的往返時間,但從原本的唯一濱海道路卻因為通車而逐漸落寞,基隆市也有類似的問題,交通便捷反而讓人口甚至人才外移,而使的基隆數十年如一日,依附在台北旁的孤兒一般。而我迫切想知道真正原因為何?而對於已經越趨成熟的當代藝術發展在台北的經驗對於基隆是否有借鏡的地方以及增進實際效益的途徑?

*台北當代藝術在當代藝術館的發展

如果要在台北市指出一個館方或者是政府機關成立的當代藝術展覽空間,許多人應該會馬上聯想到當代藝術館。那麼會有人質疑那台北美術館不是個空嗎?這個是個值得討論的方向,尤其是在北美館美兩年固定舉辦大型的國際雙年展而言,他不是個優先被提出來最具代表性的空間嗎?其實很多人應該都會贊成北美館並非個好的當代藝術空間,除了內部建築的關係以及更為牽一髮動全身的行政制度外,北美館一直都是扮演著政府對民眾宣導的角色,但政府本身並非積極推動當代藝術的成長,雖說有雙年展的固定演出,但充其量也常被人譏為做做樣子,打著國際交流卻不過是表面虛應,要知道雙年展的經費有限,尤其在政府支持卻漠視視為無用藝術之時,也只能靠著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努力和犧牲才能有所發表。相對於國際威尼斯雙年展相比則是遜色,但我還是肯定多方的努力。雖然台灣藝術的發展常會被冠上政治正不正確?或者是從哪些流派或各藝大及學院去分好壞。甚至明是怪力亂神的作品卻因方向正確或裙帶關係而被拱上了天。這類的情形不禁讓我想到日據時期結束後台灣舉辦的大型美展一樣,嚴然大型的造神運動,不依循者則為排斥。然而當代館的創立使的台灣原本的藝術走向從日據時代美術走向較為近代的改變,當代館就是一個近代藝術展視場,與一般的美術館,例如北美館等教會平面繪畫為主的官方展場則有很大的分野。當然台北的華山展場也有類似的空間,但他也沒有當代來的嚴謹,華山變的較像為學生作品展場。當代的優勢在於他雖非民營的非政府單位,但它的後盾來源卻是市政府以及在台北的藝術大學或學院支撐起來,它有很完善的展演制度和宣傳,可以很清楚的分開學生作品和展演作品的不同。優秀的制度和宣傳教育才不至於讓民眾甚至想接觸的人們不致有霧裡看花的感覺。

而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它則為市定古蹟的台北舊市府,活化再利用後而成立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在國內藝術界長期的關注之下,於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六日璀璨開幕,儼然成為台北人文地上的新地標。台北市這幾年來積極讓市內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空間以不同的變貌走進市民生活,進而帶動街區藝術再造,台北當代藝術館是一個實際的例子。

藝術、古蹟、科技,台北當代藝術館成為這三者完美的結合,而這個結合的過程,則是由市府、社區、藝術家及企業界共同努力的成果。把創意帶進台北、把藝術帶進社區、把科技媒材帶進歷史建築的新生命裡,見證台北人文變遷的老建築,藉由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運作,台北市民將會繼續與它一起生活著。

*當代館的發展定位與規劃方向

【當代文化的生發激撞在台北的影響 】

當代文化在21世紀的數位化、科技整合的時代潮流之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對話和融合的階段,地域性的文化未來,正繫於如何將「全球化」的趨勢,轉化為異文化間的對話刺激,以深化原本文化母體的自我認知和再定位。80年代以來的藝術潮流,具有將藝術高與低的界限、藝術與其他學科領域、與社會生活疆界打開的全面體現,藝術的多元媒介、多元文化等內涵已將藝術、科學、哲學、生活美學、文化研究等場域的探索匯流。台北當代藝術館本身以古蹟作為展演場域,即具有將文化歷史與當代藝術並置的場域張力,從此定位特質出發,將各展覽、教育活動等工作導向當代多元文化之間的生發激撞和專業學門之間跨領域的現場,無疑更加強此場域的藝術文化的特色。 全球性與跨文化的發展視野在當代社會中,全球化現象已在經濟、文化、科技、信息等領域出現,來自不同地域的異文化往來頻仍,此種跨文化之豐富對話與交流,將有助於拓展視野並啟發具前瞻性的新文化思維,更可為當代城市發動源源不絕的豐沛創意活力。當代城市的創意行銷藝術源自生活,當代社會即是當代藝術的最佳土壤,並且也是創作者、觀賞者、理論研究者、一般民眾之間經驗交流的憑藉。如何將跨越藝術有限藩籬的當代藝術,與社會不同族群互動,使得藝術走出博物館,進入社區生活,改變城市面貌,始終是台北當代藝術館自成立以來逐步開發奠基的方向,未來將發展更為多向度的總體規劃,以藝術作為城市景觀塑造的介面,實驗各種都會景觀的新情境,達成以城市主體特色為全球性對話基礎的前瞻理念。

* 當代館經驗是否能移植基隆市地方?


基隆的人口近四十萬多人,這理應是個中型都市人口結構卻實質上卻非如此。
在 林翰忠 論文-【人口停滯型都市之社會生態史研究-以基隆市為例-】。研究者觀察基隆市人口都市化現象時﹐發現基隆市之都市人口數﹐自民國五十七年突破三十萬人口後﹐並未再有大幅度的增加﹐民國八十二年﹐僅有 363,037 人 ﹐在人口發展型態上呈現出停滯成長之特殊現象。遂引用人文生態學關注體系與環境間關係之觀點﹐運用至對都市進行分析﹐稱之為社會生態研究﹐在論文中將分析面向區分為「社會生態史之歷史階段性分析」與「社會生態史之營生結構性分析」﹐從而展開對基隆市人口停滯成長現象之研究。研究發現﹐基隆市人口停滯成長之現象﹐乃是由於特殊歷史背景與產業結構所致。今日﹐基隆市人口停滯成長之現象﹐實乃歸因於過去日據時期殖民背景下﹐特殊產業結構之制約作用所致。是故﹐過去殖民主義之歷史背景可視為基隆市人口停滯成長之遠因;而特殊營生結構與營生機能下降可視為近因。而以基隆市靠港口貿易轉而觀光取向為主要收益,其他諸如百貨或者大型商圈卻不見於一個中型都市應有的規模,如不靠文化產業來輔助,還真想不到該如何增進基隆地區的發展,又因地形和氣候的影響造成基隆多雨的特色。諸如此類,煙囪工業並不適於基隆,而該多以人文文化來作訴求。在嘉義有嘉義鐵道村的展演空間,它的性質類似華山,雖沒有華山來的地利卻在鐵路的旁邊,對於一些觀眾或者藝術家都提供了一個縮短距離的展演空間。在高雄市碼頭也有相同的性質展場。而基隆市的地形以及經濟及人口文化素質都比嘉義鐵道村更優,而卻沒有相似空間可供使用,唯一像樣的空間就屬基隆市文化中心。況且基隆距離首善之都台北如此的親密,如能善加使用鄰近的台北資源,那便能使得當代藝術的推廣更為直接而非從頭做起,這昰基隆優於嘉義鐵道村或枋寮藝術村的優勢。就嘉義藝術鐵道村創立的宗旨一言可看出 一個充滿創作分子的場所,需要人的介入,需要環境的互動;而一處令人流連忘返,深刻體會的界域,更需要時間的積累、力量的投入,嘉義鐵道倉庫→直到逐漸蛻變成為嘉義鐵道藝術村的過程,未見較具體成形的狀態,一個具備基本態勢的藝術家聚居處仍然未見。我們期待在困境中尋求一個藝術資源的凝聚,如同鐵道倉庫的繁華落盡,其原本的功能性幾乎降至底端,但藝術的行動力活絡起來後,可以將它當作一個單純的機體,其時間性、功能性語彙先行去除,就只是一處空間,一處無名中間色調的空間,重新詮釋處理,我們期待的,正是一個新希望的呈現,一處新藝術場域的創立。如能在基隆地方成立一個相似的展場,一個不同地方藝術且有新意的空間,勢必會造成影響,姑且不論影響大或小,但都是有效的增進吸引基隆地方的知名度。尤其在基隆地方藝術還停留不前的氛圍下,是該有所作為的去推動它。
在邁向全球化、數位化、高科技化的國際視野中,當代藝術的活絡能提供一種城市交流、文化自我定位的新發展空間。從文化母體既有流動因子的再活化,創造一種未來藝術城市 的新景 觀,無疑更是全球化時代的重要策略。
以基隆位於台灣的獨特位置而言,當代藝術的發展亟待開展都市網絡的自我定位,進行一種生動活潑的文化再塑,同時 以其獨特形象和豐沛型態,實踐各種都會景觀的新情境,達成以城市主體特色為都市對話基礎的前瞻理念。如果基隆鐵道藝術村能予以實現,那麼以它的資源和接近台北的優勢那麼勢必能夠有別於其他藝術村,如果能得到台北當代藝術館推手等支持,那麼基隆鐵道藝術村便不昰個空談而是個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華山的據點。也期待基隆地方能注入一股新的活水。

台長: Leader
人氣(32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Leader
圖片為鐵路和港口集合地的全貌
也是最適合營造藝術村的地點
關於藝術家需不需要政府的補助
有的藝術家持如果接受政府補助昰可恥的
我很贊同他的話
但如果他能以身作則不要拿政府的薪水
而免費替學生上如何成為一個藝術家的課
我會更欣賞他
藝術家單打獨鬥最終只能被時間的洪流所吞
而完整的藝術生態圈不是只有藝術家把作品做出來就結束了
而所謂的完整要靠團體和金錢經營這是先決條件
台北雙年展也是有了經費才能夠連續舉辦
妳以為那些國際大咖是爲了狗屁理想才來台灣佈展嗎
而所謂的不被干涉理想宣揚
就像在現今中國大陸的領土上宣揚 中華民國 這國家是存在的
昰件愚蠢的事
黃海鳴老師在北教大爭取了文化產業所的成立
至少是制度建造裡的一部分嘗試
不去做實際上實務的建立
藝術展演永遠都只會淪落到私人搖頭派對模式
重點不會是在藝術家拿了錢有沒有格的問題
而是你拿了錢能夠做出甚麼樣的鬼東西
問我甚麼作
套句蔣友伯伯的話
先拿錢給我再談
不過我大概會把所有的錢拿來炸掉基隆的山和房子
2007-07-26 14:32: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