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灣生命力/小野著/天下文化出版)
剛到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不久,
我就已經去瀏覽過「小野家族」新聞台。
那是小野一家人(四人都出過書.....)的網路遊樂園,
也是小野的好友吳念真和弟弟近人等歐吉桑會來回出沒的地點。
暌違一年多,這幾天重新回到小野家族蓋下第一張魚拓,
我突然想起大學時候看的「尋找台灣生命力」。
那本來是在華視頻道播出一系列的影片,
後來將電視旁白集結成書,
記得小野在序言裡有一段這麼寫著:
---------------------------------------------
第一個朋友用傳真機安慰我說:
「雖然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收視率,
可是這百分之十五代表台灣尚未絕望,
涓涓的清流會匯集成一瀉千里的滾滾大河!」
---------------------------------------------
十五個百分點的收視率,
在今天台灣有線電視如此發達的時代,
簡直是個遙不可及的超高數字,
足以讓所有電視節目製作人發出一千萬紅包歡天喜地慶賀,
但在當年新聞收視率動輒超過三十個百分點的情況,
可以想見「那樣的企圖心,這樣的數字」,
的確會讓主事者不免有些挫折。
我其實只看到其中兩、三集的影片,
卻是偶然看到報紙介紹才晃到書店去買書的,
而且我還順便買了陳揚製作的影集原聲帶。
基於我「聽歌比看書」動力強的老習慣,
我先把小野和陳揚共同創作的錄音帶放進床頭音響裡,
打開裡頭附的歌詞本,邊看邊聽。
那個晚上,還在唸大學的我,
整夜聽著歌,看著書,
感受著「創作人和台灣人的生命力」,
直到日出才捨得入眠。
那是我上大學後,
第一本非常用心看完的課外書(漫畫小說除外),
那捲影集原聲錄音帶,
則是極少數能產生「強烈撞擊而讓我數次落淚」的專輯。
得要老實承認,書我只看完一遍就擱著了,
專輯倒是在大學不同年級的階段聽了好幾遍,
也就此對陳揚這個音樂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他寫的歌詞,
不管是「十七年蟬」或「你來自何方」,
都像極一首首感傷和歌詠生命的詩。
---------------------------------------------------------
十二年後的今天,我因為逛到小野的網站,
再度想起了「尋找台灣生命力」這本我只看過一遍的書。
書中的字句和章節早已模糊,
心中的記憶和感動卻未曾淡去。
就像小野在序言第一段提起他和陳揚一起完成的歌:
*********************************
我的記憶從來不曾如此清晰
流過的汗水走過的道路
在大海中一直延伸……
*********************************
在還沒睡、天已亮的2003/1/11凌晨,
我想對小野、陳揚,
以及所有參與「尋找台灣生命力」的工作人員說:
「多年前你們認真播下的種子,
在一個叫『關魚』的女孩心中,
已經開滿一整座美麗的花園,
每一朵花都充滿對台灣的情感,
都充滿對台灣善良人民的感謝。」
真的,非常謝謝小野,謝謝陳揚,謝謝你們。
從今年一月起,
我將把這份感謝和感動,
化為「關於台灣」書寫計畫,
邀請更多深愛台灣的人,
一起來對華文世界播種。
關魚,2003/1/11
批ㄟ司
2003/1/12因小野本人的回應和提示,
對之前寫的內文作了少許修改。
小野家族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dam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