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30 16:28:49| 人氣2,8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大的上山打游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唐澄(日韋)台北報導】

「都市裡出現文字並不稀奇。」台大城鄉所副教授畢恆達看著「上山打游擊」的噴漆塗鴉照片說。確實,在公共空間中到處都塗滿各種圖像和文字,只是通常我們叫它們廣告或標示,不僅不會大加撻伐,甚至還會揣測或遵守它們的象徵意義。

研究人與環境的關係,著有《空間就是權力》的畢恆達,對於城市裡的塗鴉文化也有濃厚興趣。他表示,都市裡其實有很多公共空間都合法地被文字圖像所佔據,一種是由商業所主導的各種廣告,一種是所謂的「官方塗鴉」,例如牆壁上的政令宣導標語。「一般人沒有辦法在公共空間書寫,除非你能進入政府的體制,或是你很有錢。」畢恆達說。因此,一群發覺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往上爬,成為明星、模特兒或是名人的都市窮小孩,找到了一種可以讓自己在公共空間「簽名」的方式,就是196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在紐約地下鐵的塗鴉。這種塗鴉以文字藝術的發揮為主體,每一個製作塗鴉團體的文字都有強烈的風格,而形成一種簽名,「就像許多商業大樓的命名,也非常講究字體風格。」

經過70至80年代的發展,這種塗鴉藝術在80年代末期因紐約市的大力清除,而開始從地鐵轉移至街道、建築物的牆壁、廣告看板,還藉著噴在火車和大貨車上,而從紐約逐步往各州蔓延,而在美國各大都市出現。同時,藉著書籍和錄影帶的傳播力量,也將塗鴉的風潮帶往西歐、北歐等地。

至於台灣出現的塗鴉,畢恆達目前還未正式開始研究,但估計「可能從10幾年前開始」。他表示,台灣的塗鴉伴隨著來自美國的Hip Hop文化,像是最早的LA BOYZ、VJ、滑板等一起出現,也透過網路、雜誌、書籍來學習。但在畢恆達眼中,這種塗鴉「比較像是形式上、風格上的模仿,往往和原來的文化脈絡都已經脫節了」。

舶來品難本土化

但若要將移植的文化發展自己的特色,「台灣比較困難」,畢恆達表示,「紐約的這種塗鴉以英文文字為主體,若是用中文的話,文字的組成結構並不容易使用。」畢恆達也曾接觸一些街頭的塗鴉者,他們大多表示中文字要做圖案比較困難,「再加上英文是他們(紐約人)的母語,而歐洲國家基本上也是,但相對台灣先天就比不上他們,因此在形式上也還需要更多努力。」

那麼「上山打游擊」是否像許多政大的網友所言,「水準根本比不上真正的塗鴉」呢?「這個『上山打游擊』是屬於孔版塗鴉」,畢恆達表示,這種用版子挖孔噴漆的塗鴉「受到紐約塗鴉的影響,但脈絡還是略有不同。好處是可以大量複製,往往帶有無政府主義,用來打破體制,測試法律或體系的底限在哪裡。」畢恆達認為上山打游擊「和文字為主體的塗鴉形式本來就不同,不同畫風不能做比較」,但「就以孔版塗鴉來說,水準還不錯,感覺不是沒有受過藝術訓練的人。」

塗鴉不能論是非

但這樣的作品,為什麼一定要噴在會違反校規的公共空間?不能專門規劃一塊地方讓大家合法地塗鴉嗎?「有些公共藝術,或是行動藝術,只有在其存在的那個環境空間才能發揮意義。如果不在那邊,就失去了原本的脈絡。」畢恆達表示,「上山打游擊」的塗鴉「不要簡略以合法非法來看」,當官方或有錢的人可以隨意在公共空間書寫時,「一般人應該跳出來問,為什麼它們就可以在公共空間做這些事?為何在捷運裡有那麼多廣告?這些醜的東西為什麼要我們天天看?」而「上山打游擊」正在挑戰的,就是這些規則從誰而定的問題,「不可能用合法的方式討論法的定義。如果只從合法非法的判斷,來決定把這些塗鴉都清掉的話,大家就完全沒有機會來討論他們想說的事情了。」

「而且塗鴉未必是問題本身」,畢恆達以紐約的塗鴉為例,「政府的想法裡,總想維護乾淨、秩序的市容,而塗鴉對政府是一種失敗的象徵。但清除塗鴉問題只是一種推託,把塗鴉當成代罪羔羊,其實代表城市裡有更嚴重的問題很難解決,而清除塗鴉維持乾淨比起解決真正的問題就簡單多了。」


引自:立報,台大教授話塗鴉 剖析另類民意
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5/10/19/05e10181/index.html

台長: hdbih
人氣(2,8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