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07 18:44:40| 人氣1,99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要「北漂」的候選人,也反對矽谷的人才集中化嗎?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精選轉貼 ─ 不要「北漂」的候選人,也反對矽谷的人才集中化

       2018/11/7 本篇原文刊登於 Medium 作者 YingChu Chen

自從 2016 年結束了台灣的對國外招攬人才的政策究後,對於「人口遷徙」這件事感到見怪不怪,如同動物遷徙,水往低處流一樣,人也會往對自身有利的國家所移動,戰爭、氣候變遷、疾病、自然災害、人口減少、經濟或人才招攬福利等,都會造就人口與資金的移動。

然而,近日台灣選卻可以看到候選人去脈絡化的拿「北漂」兩個字作議題、指責政策或是塑造歷史仇恨,卻忽略了全球總體經濟、環境、政策等對台灣現在或未來發展的影響。

人口遷徙的類別與原因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所提供的資料 可以得知,在 2013 年時已有 2.47 億的人口在自己的出生國之外生活,且在之後的十年內,將會因全球化和氣候變遷造成移民人口的壓力。

同時自國際移民組織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rganization) Migration Data Portal網站中所提供的資料,可以知道造成移民或人口移動的原因主要以下八個原因:

1>人口老化和移民 (Older persons and migration):聯合國定義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自其報告中所提供的究趨勢則發現,北半球的已開發國家是大多數國際移民人口的最終目的,而生活在南半球的人民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回到自己的原籍國家。

2>環境因素移民 (Environmental Migration):該原因被定義「由於環境突然或漸進變化而對其生活或生活條件生不利影響的人或人群,有義務離開其慣常住所,或 選擇臨時或永久性 的,以及在國內或國外移動的人」。根據該網站的報告,在 2017 年有 135 個國家,1880 萬人因自己國家內的環境改變而流離失所,南亞和東亞,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3>迫移民或遷徙 (Forced migration or displacement):用我們較熟悉的說法可能是因戰爭、武力脅迫下所造成的難民。自報告中可以得知,自 2007 年至 2017 年這十年來,在原籍國國內或境外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增加了 50% 以上,根據 聯合國難民辦事處  (UN Refugee Agency) 的統計,2017 年全球 68% 的難民主要來自五個國家:利亞、阿富汗、南蘇丹、緬甸、索馬利亞。

4>勞動移民 (Labour migration) 報告中談的是以勞務工作主的國際移民工人,在台灣,我們用「移工」來稱呼這些人。 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的統計數字,2013 年全球估計有 1.503 億移工,其中 1150 萬是移民家庭工人。

5>兒童或未成年移民 (Child migrants):定義「兒童」、「未成年人」,「無人陪伴的兒童」、「無人陪伴的未成年人」和「無人陪伴的移民未成年人」。從 1990 2017 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這類移民略有增加,而歐洲和亞洲的流動兒童比例持續下降,大洋洲國家中此類的移民則相對穩定。

6>非正規移民 (Irregular migration):由於容易受到國家政策或法律的變動而變成非法移民,所以通常指的是未有正式紀錄,如非法入境 (渡、非法跨越邊境)、非法移民 (例如簽證過期滯流、人口販售)、非法雇用。

7>遣返移民 (Return migration):主要可分自願遣返和迫遣返兩種,2016 年前五大的人口外流國家是德國、韓國、西班牙、日本和英國,在亞太地區,自願回返人數在 2017 年則略有增加,而數據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阿富汗。

8>國際學生 (International students):在 2016 年有超過 480 萬名國際學生參與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俄羅斯這六國的育計畫,而中國、印度、德國、韓國、尼日、法國和一些中亞國家則主要的國際學生來源。

Migration Data Portal網站中有許多詳細的圖表、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移民統計,有興趣者可以多究,光是上面取出來的資訊,就已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人口移動並不會那簡易的歸因於台灣政客口中的幾個因素而已,是全球性的人口移動,許多國家也在徵求其他國家的人才至自己的國家協助經濟活動。

如果我們想要其他國家的人才,那又怎麼會認人才的移動是個問題呢?

關於台灣的人口移動數字

今天花了一些時間去找台灣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內政部本身有提供「全國人口資料統計地圖」:


我再去找內政部的 統計通報 ,找到了較完整、2018 本年度的統計資料。簡單的說,從整體看起來,遷入台灣的人口數在 2018 9 來說,不論任何原因,台灣整體是增加了 3,892 人。

從國外遷入台灣有 26,557 人,從台灣遷出至其他國家有 35,119 人;自其他國家遷入最多戶籍臺北市,有 5,888 人,移往其他國家最多的人口也是臺北市,有 10,392 人。

未來科技對人類的影響

這陣子用一點空閒的時間閱讀 Yuval Noah Harari的新書《21 世紀的 21 堂課》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在前兩堂課裡,作者提到了未來人工智慧 (AI ) 取代人力的最大問題:

科技革命很快就會讓數十億人失業,並創造出一種人數眾多的新無用階級,帶來現有意識型態無法處理的社會矛盾與社會動盪。

往昔工業革命時代讓機器代替人類進行重複性高的勞動工作,雖然減少了許多工作機會,也開了一些新的工作機會,例如人類學習如何操作機械,和機械手搭配一起工作。在電腦普及化之前,有許多人工的文書作業,在電腦文書軟體變普及之後,這些人工作業完前被電腦取代。

上週在 Internet Society的課程討論區裡,談到了數位落差 (Digital Divide),我則想起了在 2000 年之前,我還擔任過辦公室應用軟體課程的助一群中年人如何操作電腦、使用 WordExcel PowerPoint 來完成文件或統計數。那時有許多的補習班在幫人們上課,也有師資培訓班,的就是快速的讓軟體應用普及。當時的電腦化,減少了部工作機會,也增加了許多工作機會。

到了現在,2018 年底,即將進入 2019 年,操作電腦、和辦公室應用軟體已經是我這個年齡層在就業時的基本條件,如果不會這些軟體,可能就喪失就業機會。更年輕的族群,較我年輕十歲、二十歲的族群都已在職場上就業,他們更得如何操作手機或其他行動載具上的應用程式,更熟悉網路文化與操作手段,但卻不熟悉電腦操作。

世界的趨勢、台灣的政府政策皆則在討論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發展。在未來的人類可能會被未來的機械取代,因這些機械可比人類的學習能力更高、反應更快,就算需要人類去操作,人類不是無法短時間就能學會操作機械,就是隨時都要不斷的「更新自己」,已經不像以往可以再去補習班學習,也來不及再去學習了,機械學習的速度比人類更快。

人類將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但機械呢?沒有所謂的心理壓力,以往是機械搭配人類,未來可能是人類被機械捨棄。作者在書中就提到了:

到了 2025 年,「無用階級」的出現可能不只是因找不到工作、沒受過相關育,還因精神上的力量不足。

結論

這幾年裡各種大大小小的選,不意外的,在媒體上出現的候選人們,都沒有令人耳目一亮的政策或是究及分析數據背後原因,再提出政策建議。

許多提出數據的候選人,可能目的只是在吸引群眾注意,但也沒有讓數據支撐他們自己提出的政策,習慣用激情、音樂、文字、媒體操弄來煽動群眾的情感,分化或利用各種社會議題造成人民之間的對立。

對於新科技的發展上,看到的是經濟數字、經濟價,卻未對「人類、整體社會發展」的政策建議,甚至是能銜接國際發展的政策,或只局限在少部利益團體裡。

同樣也是在《21 世紀的 21 堂課》裡,讓我十分感慨的文字:

過去推動俄國、中國和古巴革命的,是一群對經濟至關重要但缺乏政治權力的人;而 2016 年支持川普和英國脫歐的,卻是一群 雖然還想有政治權力、卻擔心失去經濟價的人 

就算不放大到國際上來看,每當我看著新聞上或其他談話節目上的名嘴們在討論內容或是台灣某些政客們的彼此攻訐、宣言,其實多屬於口號性的內容,都看不到實質上的作法或分析,而他們的言行就是「雖然還想有政治權力、卻擔心失去經濟價的人」。

人口遷徙,其實是國際間關注的議題,不止包括人才的國際移動,更包含了國際資金的流向、一國在國際間的經濟發展或新科技的發。

台灣的政客、急著想吸引注目的媒體,卻把這個議題縮小、塑造出了台灣東西基礎建設、南北經濟發展的對立情與言論、拉政黨的政治利益資源分配,任由政客或有心人士分化國家內部人民的情感、互後腿。

我也只能默默的讀著自己的書,台灣祈禱好運

“矽谷的人才”的图片搜索结果

台長: 悠閒
人氣(1,993) | 回應(1)| 推薦 (1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生活 |
此分類上一篇:※科學家在人體內的一些新發現......

愛馬氏
北漂只是在講高雄經濟問題
問題是經濟不是東西南北飄
2018-11-10 21:21:07
版主回應
台灣選情本來就東西南北飄啊
2018-11-14 20:38: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