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利先"Tsa-risen"的傳說之地有著神秘般地迷人- 茂林谷)
*雲豹傳人、百合故鄉 - 認識魯凱族*
一、魯凱族的來源傳說
幾乎,所有的土著民族(aboriginal)都有其獨特且動人的傳說故事(legend)來支撐他們的文化,並合理化他們存在的事實。因而傳說可以視為原住民文化最重要的部分.神話對原住民的重要性,就好比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從父母或者親友長輩那兒聽到我們所來的講述,這對一個人的心理成長其社會化過程有著首要的影響,那就是「認同」。認同自己所來、認同自己的群體,從這樣的認同之中取得一種歸屬的感覺以及一種群體所給予依靠的安全感。
而任一族群的傳說通常也會藉由某種特定的圖騰(Totem)來具象化,或者說是物化。因此,所謂的雲豹傳人或者百合故鄉,這兩者都是魯凱族人將其傳說故事予以具象化以做為他們的文化象徵。除了雲豹、百合之外,百步蛇、蝴蝶、陶壺也各有魯凱族文化中所寄予的美麗傳說故事。在此我要以芭嫩與蛇郎的傳說故事,同時這也是魯凱族人最喜愛的傳說故事,來讓朋友們認識這個台灣的原住民族。
在很久以前,在中央山脈的南段,在終年雲霧與蒼鬱林木的圍繞下,散布著大小羅列的湖泊群。這些湖泊包括大鬼湖、小鬼湖、紅鬼湖、藍湖、以及萬山神池,這其中以大、小鬼湖最為魯凱族人所敬畏。在達羅巴令湖(大鬼湖),住著一位湖神愛迪丁嘎,傳說他就是魯凱族的共同祖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他邂逅了阿禮社頭目的女兒芭嫩,芭嫩清澈的眼眸與迷人的身影,深深地讓湖神為之傾心。
為了博取芭嫩的歡心,湖神吹著口笛來訴說他的愛慕,婉約悅耳的笛音打動了芭嫩的心。某日,當湖神來到芭嫩,也就是頭目的家提親;
芭嫩向家人說:「湖神今晚要在我們家住宿,請大家不要太早起來。」
此語引起頭目心中狐疑,他決定起個大早看個究竟。於是,在天未亮時頭目點了根柴火來察看原委。赫然,他發現女兒的身上纏繞著一條巨大的百步蛇。頭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湖神就是傳說中,族人所最敬畏的百步蛇。
後來他們結婚了,當迎親隊伍來到達羅巴令湖,芭嫩對送行的父母及村民話別之後便走入湖中,此時湖水泛起了陣陣漣漪,映出了百步蛇的花紋…….!
芭嫩與百步蛇郎的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在魯凱族人的傳唱之中,它的歌詞如下:
"再見,
我最親愛的芭嫩,
妳即將要離開我們,
翻山越嶺,
再也見不到我們的故鄉,
要嫁到達羅巴令湖。
再見,
我的故鄉,
即將成為我永恆的回憶。
再見了!
你們大家,
我要走了,
當我的帽冠進入湖面時,
我已經被娶進神殿了,
祝福我,直到永遠 "
二、魯凱族的地理分布
古早以前,魯凱族人自稱為 “澤利先(Tsa-risen)”,其意是「住在山上的人」,而「魯凱」(Rukai),這個名稱則是遲至日據時代才出現並沿用至今,不過Lukai這名稱的由來以及它的涵義卻無從考證。
魯凱族分布於台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魯凱族人的部落一般分布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以500到1000公尺之間的淺山為主要分布地帶。
傳說魯凱族原來是居住在台東大南溪上游右岸的原住民族。其位置就在舊大南部落與和本主山之間,魯凱族人稱此地為Shikipalichi。在西元1340年左右,由於和太麻里的排灣族起了衝突,魯凱族人被壓迫西遷,他們越過大武山定居好茶村。大約三百年之後(17世紀中葉)有一小部分自好茶遷至阿禮村;之後在18世紀中葉又一小部分遷至霧台村。魯凱人的遷移,除了躲避外族的壓迫以外,生活環境的選擇也是重要的原因。
高雄茂林的魯凱族,東邊與台灣延平鄉的布農族相鄰、北邊是阿里山的鄒族、西邊隔著荖濃溪與台灣西部平原的丘陵地帶接壤,茂林魯凱在此一地帶與台灣平埔西拉雅族分支的四社平埔有著密切的互動、其南邊則是與現今屏東縣三地門鄉的排灣為鄰,此一地帶可以說是被排灣的lavarl 以及butsul緊緊圍著。
魯凱族依據他們部落的分布,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的社群:
1. 西魯凱群:又稱隘寮群,以屏東縣霧台鄉為中心,包括屏東縣霧台鄉的霧台
村、好茶村、阿禮村、吉露村、佳暮村、大武村、三地門鄉的青
葉村、德文村相助巷和北巴巷及瑪家鄉的南三和村。
2.東魯凱群:又稱大南群,以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大南部落)為中心,及民國
50年代從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好茶村遷到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
區、正興村、歷坵村。
3. 下三社群:又稱濁口群,以高雄縣茂林鄉為中心,包括高雄縣茂林鄉的茂林
村、萬山村、多納村。
這三個魯凱族分佈在屏東縣、台東縣、高雄縣等三個縣。
屏東縣霧台鄉的魯凱族人口數最多,其次為台東縣卑南鄉,再來是高雄縣茂林鄉及屏東縣三地門鄉。而魯凱族人口總數約為九千多人接近一萬人。
高雄茂林的魯凱族人有其獨特的起源傳說,他們自認為其祖先是發源於所居住的現今茂林鄉所在之地。
由於茂林鄉所在因緊鄰布農、鄒、平埔等異族。因此茂林魯凱族人的文化、語言、生活習俗受到外來的影響頗深。他們與屏東霧台的族人在語言上的差異頗大。
三、魯凱族的文化
自古以來魯凱族和排灣族的拉巴魯亞族(Raval)及布茲魯亞族(Butsul)合稱
「傀儡番」。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勢力比較,排灣無論是在族群人數或者文化上,都是較魯凱強勢的族群,因此魯凱族的文化表現深受排灣的影響。因而在日本據台初期,魯凱族曾被日籍人類學者視為排灣族的一個支系。
魯凱族的社會組織是一種階層分明的氏族社會,其階層制乃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長男繼承的傳承上。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相同,但在嗣承上,魯凱族只有長男可以繼承,而排灣族則長嗣繼承,並不分男女。
*魯凱族的社會階級
魯凱族的社會分為四個等級:
1. 頭目:
是部落的大地主,擁有土地、獵區、河流。代表部落參與外社的公共事務。平日
以收納賦稅為主。
2. 貴族:
為大頭目的近親,又分為二頭目及其他小頭目。可以耕種土地不必納稅,也可以
沿用貴族的名字。
3. 士:
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為有特殊功績的平民或有特殊才能的村民,如雕刻匠、打
鐵匠。頭目會賜予他某些權利如戴羽毛、有階級的花環。
4. 平民:
多為佃農,向大頭目租地耕作。平民有向頭目納稅的義務,納稅的內容不是金錢,
而是自己耕作收成的小米、花生之類的食物;或是狩獵的肉品。魯凱也盛行同階
級聯姻的觀念,不同階級的婚姻關係也產生升降階級的情況。
*會所制度
會所幾乎是所有原住民族其部落的政治與經濟中心所在。簡單地說,在遊耕狩獵或者採集園藝的耕作時代。一切部落的公共事物都是在一個具有權威象徵的地點來討論、議決。通常在原住民部落裡,這樣的地方我們稱之為「會所」。
傳統上,魯凱每年一度的小米祭、獵手祭、年齡階級的晉級儀式、成年禮儀式都是在會所舉行,會所也是部落的經濟中心,會所及附屬的山林田地、魚場獵區,都是部落公有的財產。目前,魯凱族聚落的會所建築僅存極少,貴族階級亦漸漸式微。會所文化的式微也象徵原住民族其文化傳承的極大失落,原住民民族若要爭取自治,首先就必須先恢復其「會所制度」。
*歲祀祭儀
每年國曆8月15所舉行的豐年祭是魯凱族最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其主要的意
義為每年農作物收成後,山中各部落的居民會舉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來祈求感
謝上天帶來農作物的豐收,並順道祈求上天賜予平安,是屬於一種綜合性的祭
典。關於豐年祭的內容,其實並不單是只為小米舉行,除了祈求小米豐收外,也
祈求其他的農作物如芋頭、甘藷等豐收另外的戰爭、打獵、財富、禱文、謝天
並 祈求來年豐收與平安後,祭場中央燃起火堆,族中勇士紛紛跳過,象徵驅除
邪魔 妖靈。開幕式後,接著上場的是山地歌舞表演、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百
米賽跑、 競爭與聯歡晚會等節目一直到入夜後,才慢慢結束,其中,最受矚目
的便是傳達 男女情意的盪鞦韆大賽。「盪鞦韆」是魯凱族人的傳統民族遊戲,比
賽當中,男士一牽一將少女盪高,當少女盪到最高點時,狀如空中飛人,看來驚
心動魄。
當選手在場上競技的時候,其餘的人就在四周圍成一個圓圈,以傳統歌舞替場中
人加油當少女盪到愈高處,歌舞便愈高亢,由於此項遊戲需一男一女合作無間,
所以現已演變為男女互相認識,傳達情意的活動。
*工藝與藝術的表現
魯凱族人的藝術表現非常優秀與細緻。女人的織布與編籃、男人的木雕,尤其是
木雕優異的匠人,在部落中最受人尊重與愛戴。
琉璃珠是他們重要的飾物,而靈甕(陶壺)是他們重要的傳承器物,代表地位象
徵。但是很奇怪地,魯凱人並不會製作陶壺,傳說陶壺是祖先所留下來的,所以
他們很注重和禮戴這些器物。
魯凱族人的傳說,其祖先是由百步蛇所繁衍而來,所以魯凱族將百步蛇的圖騰視
為祖靈的象徵。他們將此一圖騰運用在家屋的祖靈柱、簷桁、門扉等木雕上。同
時也將百步蛇圖騰用於身體的刺青、衣服的刺繡、以及其他的生活器物上。
魯凱族的另一個圖騰是百合花。百合花象徵著女子的純潔與男子的狩獵豐碩。如
果魯凱女子在婚前有性行為,則該女子就沒有資格配戴百合花。一般平民只能將
百合花只能側戴,只有頭目階級才能將百合花置於頭冠中央。
至於蝴蝶圖騰,雖然在傳統上並不若百步蛇以及百合花那般受到魯凱族的重視,
但是它一樣是代表魯凱文化的尊貴徵,蝴蝶圖騰也只有貴族才能使用。由於時代
的變遷,從生態的觀點來看,紫斑蝶以及紫蝶幽谷的存在,未來可能是茂林的下
三社魯凱族人的另一發展契機。
*傳統住居 - 美麗的石板屋
魯凱族的傳統住屋是相當具有原民文化特色的「石板屋」,由於魯凱族部落所在的地質構造是屬於中央山脈西邊的黏板岩地質區。因此魯凱族傳統的屋宇建成材料係充分運用環境資材。他們所用的石材,係以當地出產之黑灰板岩及頁岩,先經簡易加工使之成為規則片狀之石板,然後再依石板的性質、硬度、大小等,分成柱子、牆面、地板、屋頂等材料。建築時不使用任何鐵材,也不用任何灰泥黏合,即可建造出獨特又堅固的石板屋。
一般而言,魯凱族平民居住的石板屋,施工天數在一個月之內即可完工,而貴族居住的石板屋,因為比較講究,除了住屋以外,還須考慮族人的聚會廣場,並且也必須增設屋頂上的木雕裝飾,因而其施工就較為耗時。茂林地區的石板屋,其石材是從溫泉溪採集而來的。
魯凱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中,人數僅多於邵族、達悟族、賽夏族的族群,其文化特色與所居之地,讓魯凱族可以說是一個小而美,並且也是一個和善的族群。如果有機會去到茂林探索紫蝶的美麗幻影,不妨也深入魯凱族人所居住的村落去探訪生活在青山綠野中的魯凱族人。
認識魯凱族的參考網站:
1.
http://www.tacp.gov.tw/intro/nine/rukai/rukai1.htm
2.
http://www.ml.ks.edu.tw/
3.
http://vm.nthu.edu.tw/abor/mountain.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