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20 16:37:50| 人氣6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鄉土與植物行腳- Sakilaya 的狀元紅紅了; 史詩一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首台灣歷史的史詩-話說Kilaibiyan Sakilaya 以及Kalawan
“來自迴瀾的風吹滿了整株的點點的紅,捎來後山的問候訊息;
請問您是來自花蓮的子弟嗎?
來自Kilaibiyan的問候,是否您嗅到了濃濃的鄉愁?
請問您是來自花蓮的子弟嗎?
狀元紅了!紅遍了美崙溪畔的Sakilaya…..
請問您是來自花蓮的子弟嗎?
回家吧!回Kilaibiyan去看看倚門盼望著的老母;
回家吧!到Sakilaya 走一回再嗅一嗅狀元紅紅的氣息!
請問您是來自花蓮的子弟嗎?
Sakilaya的狀元紅了,紅的不只是它的果;也是祖先滴滴鮮紅的血!
是Sakilaya的Amis也是Kavalan的Kalawan
請問您是來自花蓮的子弟嗎?狀元紅紅了………..!”
您是來自後山花蓮的子弟嗎? 我今天要告訴您Sakilaya史詩般的故事…….
“迴瀾”的地名由來是清光緒元年羅大春修北路從蘇澳到奇萊時,登臨眺望海灣(今花蓮港所在)見浪濤每每湧入海灣時總迴旋成一轉向之波瀾因而給予此地一名”迴瀾”,久而久之因語音流傳之變乃成今日之”花蓮”(以台語來讀唸).
而”奇萊”此一地名乃沿用Bantsz語彙(阿美族Amis是漢族對”班查”的稱呼,傳統阿美族人會說我是Bantsz) .
北部Bantsz的祖先(註)將西方所見的第一高山奇萊山做為所居平原的地名.因此Kilaibiyan奇萊畢昂就是花蓮市一帶的平原名稱,所以在清代台灣府誌記載花蓮都以奇萊稱之.而現在的奇萊山即中央山脈由北向南的第五座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
註:阿美族分北 中 南三個群,奇萊一帶是北部阿美的大本營

Sakilaya(撒奇拉雅)是現在花蓮市的國福里美崙溪畔一帶,那兒原本是阿美族竹窩灣社的舊部落所在之地,後來在清道光,咸豐年間從蘭陽平原冬山河一帶的噶瑪蘭族(Kavalan)加禮苑社(Kalawan)的族人遷徙來此而將Sakilaya佔據,所以在這一帶的阿美族與噶瑪蘭族曾經因為歷史時空交會而融合.此地的阿美族人血中有噶瑪蘭人的血液,而噶瑪蘭族也融入許多阿美的文化.
後來在光緒年間,由於噶瑪蘭人反抗清廷而遭致清廷派譴的陳輝煌部隊所圍勦,在屢次戰役中噶瑪蘭人與阿美族人合力抗暴而在Sakilaya一帶染紅了鮮血,這是一段噶瑪蘭人也是阿美族人的史詩故事.事後,清廷採隔離政策將噶瑪蘭人遷移到今天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村,在那兒噶瑪蘭人依舊自稱Kalawan(加禮苑社),就和他們在宜蘭冬山河清水閘門一帶的祖居地名稱一樣,噶瑪蘭人無論流浪到那裡他們都不會忘本!
新社的Kalawan部落可以做為台灣族群融合的一個典範,在那裡依歷史的時間流程,部落內曾經有噶瑪蘭語,阿美族語,閩南語,日語,北京語以及中國各省鄉音同時通行,您能想像那是多麼多元而豐富嗎?!台灣南島語系族群的語言天份比漢族優秀許多!
噶瑪蘭人被牽離之後的Sakilaya又成了阿美族人的生活天地,每年六月是捕魚祭,八月是豐年祭,對許多人而言,這裡是充滿異族情調,是充滿熱鬧歡樂的氣氛的地方。
Sakilaya早年是遍地長滿狀元紅的地方,近年來花蓮市政府努力地在做復育的工作.希望早能早日恢復Sakilaya的美麗景色.

後記:
狀元紅;學名Pyrachantha koidzumii台東火刺木,是原生於花蓮、台東的薔薇科植物.每年三四月開花,五六月結果,十月以後果實轉紅至隔年一月都能看到它的美麗果實.野生的狀元紅是河床砂地與海邊常見的常綠灌木,也是一種能耐乾旱與貧瘠的植物,因為全身長滿了刺而果實成熟後紅豔如火所以被稱為台東火刺木或狀元紅.

花蓮最早為泰雅族稱之為「哆囉滿」。葡人稱之為「里奧特愛魯」。阿美人讚美居住東臺灣之代名為「崇爻」。阿美人又獨其居住之地為「澳奇萊」。後人又稱「奇萊」或「岐萊」。又因花蓮溪東注於海。其水與海濤激盪,迂迴澎湃而稱為「洄瀾」,居住在花蓮的漢人,因語言及口音之轉變,而諧稱為花蓮,因此,「花蓮」之名,一直流傳至今日。我在文章中沒談到「哆囉滿」「崇爻」是因為不想扯太多太遠 怕讀者們看不下去。

圍剿Kilabiyan噶瑪蘭族的陳輝煌是宜蘭歷史名人,其孫為前宜蘭縣長陳進東.在宜蘭流傳有幾句與陳輝煌有關的俗諺,請宜蘭人看一看:
"陳輝種甘藷,倒頭栽嘛也活"
陳輝煌本名陳輝,善武術為鄉里頭人,清同治年間率眾開墾蘭陽溪以南的吧哩沙喃以及阿里史一帶,就是現在宜蘭三星鄉青蔥產地的大本營,陳輝煌開墾之地由於土地極肥沃,甘藷怎麼種就怎麼活,所以當時的鄉民才會有此一俗諺流傳出來.

"陳輝的傢伙 田埂都吃不完 免吃到田底"
形容陳輝煌財產之多。傢伙是指家產。陳輝煌的財富只要田埂邊的稻子就足夠吃喝了,更遑論田裡的農作物。

"陳輝拜孔子-不文不武"
陳輝煌率眾墾殖三星有功而封賜舉人,並協助清廷開闢蘇花古道而授五品軍功,後以駐防蘇沃綏靖地方晉升協鎮,然而因為他並非科舉考試出身,既非文舉人也不是武舉人,當他以此特殊身份祭拜孔子時,鄉人戲謔說他不文不武。

"陳進東嫁得到 恰贏珍珠買一石"
陳進東為陳輝煌之孫,陳家為宜蘭名門望族,陳進東早年留日本長崎醫科大學,學成歸國後於羅東開設大同醫院,當時地方上少女如能嫁給望族、醫生的陳進東要比買到一石珍珠更可貴。註:一石一百台斤

台長: George
人氣(6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鄉土行腳 |
此分類下一篇:植物行腳 –風中紅蓼; 斯人已遠去,依然向他致敬
此分類上一篇:植物行腳 – 蕨類生態的啟示; 當手足同胞那麼難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