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金庸「連城訣」影視歌曲配樂——202202更新
https://mypaper.pchome.com.tw/gbg8/post/1380929318
歷代金庸全部影視歌曲配樂——202202持續更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msPM5YpLo
https://mypaper.pchome.com.tw/gbg8/post/13809052
《音樂創作》俠曲110(for長工和生【連城訣】)
我創作的金庸武俠音樂
歡迎聽聽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最初於1963年刊載於《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的《東南亞週刊》。
倪匡論金庸
《連城訣》是金庸作品中最獨特的一部。初次發表時的篇名是《素心劍》,修訂改正後,用現名。如果說,《神雕俠侶》是一部“情書”,那麼,《連城訣》是一部“壞書”。“情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壞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壞”。人性的醜惡在《連城訣》,被描寫得如此之徹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飯不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電影
1980連城訣
《連城訣》是卲氏兄弟公司出品的改編自金庸同名武俠小說的電影作品,由牟敦芾導演,白彪、施思、吳元俊、岳華、廖麗玲主演。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廣播劇
1981香港電臺
連城訣
演出/李學斌、楊麗仙
主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Nh8hsz0Es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Nzc1Njk2.html
連城訣
詞/盧國沾--曲/顧嘉煇--唱/鄭少秋
英雄 , 逝去未知幾許 ,
可曾 , 宏願己遂!
幾人 , 共有一聲歎息,
只怨無敵 , 只因夢碎.
亂世出英雄 , 全憑怒火高舉!
他年 , 我主興衰!
心頭 , 剩有一絲痛楚,
真心良伴不相隨 .
英雄 , 逝去未知幾許,
可曾 , 宏願己遂!
幾人 , 共有一聲歎息,
只怨無敵 , 只因夢碎.
亂世出英雄 , 全憑怒火高舉!
他年 , 我主興衰!
心頭 , 剩有一絲痛楚,
真心良伴不相隨 .
真心良伴不相隨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電視劇
1988香港TVB
連城訣
演出/郭晉安、黎美嫻、謝寧、林文龍、吳鎮宇、曾江、陳美琪
主題曲
http://my.tv.sohu.com/us/63270148/53365370.shtml
珍惜這一刻
詞/黃霑--曲/黎小田--唱/呂方、鄭秀文
女:浮生中幾次風波
男:塵世裏幾番福禍
女:誰可躲歎一切隨緣
男:不知道未來有什麼
女:無謂去推測結果
男:無謂記花放花墮
女:珍惜這一刻
投入美夢中
合:唱盡歡笑歌 無謂記住苦楚
金庸形容淩霜華人淡如菊
丁典和淩霜華的初識也是結緣於菊花
是金庸小說裏最慘的一對情侶
這歌也是最悲傷的一首
讓人不忍
是少數插曲比主題曲更經典之作
插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xOTAzMjI0.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1bwNn5iV7o
菊花淚
詞/陳美琪--曲/黎小田--唱/呂方、鄭秀文
心曲低訴不休
月明花滿小樓
曲曲相應心事倆相串
笛琴和應風中留
菊花深知我心
菊花偏牽我恨
既得遇見再得相牽
終生不要分
生生不要分
依戀往日情
未改癡癡一片心
今天見未能
熱愛不變心裏贈
他朝再會難
亦會甘心一再等
寧願化蝶亦無怨恨
寧願化蝶亦無怨恨
寧願化蝶也甘心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04王新民
連城訣
演出/吳樾、舒暢、何美鈿、六小齡童、杜志國
片頭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WtUPUm2o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5NDI2NTk4NA==
.我們站在雨裏
詞/梁芒--曲/賽夫--唱/韓磊
把雙眼緊閉 劍要往哪裏刺去
誰說秋風最能懂落葉的思緒
致命的一擊 真的對手是自己
只剩下了無聲的歎息
酒逢知己 千杯也難盡興
英雄醉了也一樣的慢慢倒下去
望星辰轉移 江湖又下起暴雨
我們都站在雨裏
穿過刀光劍影之後我還是那個我
只是把受傷的心獨自對著明月說
天涯的盡頭有沒有一處安靜的角落
讓浪跡的人在走累的時候躲一躲
片尾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2wIypBjiA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5NTU2MTE4MA==.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馬不停蹄
詞/梁芒--曲/賽夫--唱/付笛聲、任靜
(男)茫茫人海裏
緣來緣又去
最後只剩下我還是你
(女)情若起了漣漪
就再難以風平浪靜
每個夢都有你的痕跡
(男)習慣了風雨
刀劍結知己
兩顆心默契竊竊私語
(女)大雁飛入雲海
再也沒有它的蹤影
孤獨的向東還是向西
(合)把愛意藏懷裏
為了你我馬不停蹄
夕陽落明月起
醒來後我是否還是自己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jk2NDA0.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https://music.163.com/#/song?id=27927417&market=baiduqk
誰是英雄
詞/天華、吳樾--曲/天華--唱/吳樾
當歲月的流水唱著悲壯的歌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愛恨因果
人這輩子也許是條平靜的河
能看見的浪花有幾朵
當光陰在你臉上匆匆淌過
你的額頭能寫下多少坎坷
誰不曾一意孤行怒髮衝冠過
怕只怕沒了那份執著
無論是你是他還是我
還不是匆匆的一個過客
愛也好恨也罷來世再說
何必介意那麼多
無論是名是利是誘惑
還不是浮雲一般散落
生也好死也罷今生坦蕩
自有豪情
英雄是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倪匡論金庸
《連城訣》是金庸作品中最獨特的一部。初次發表時的篇名是《素心劍》,修訂改正後,用現名。如果說,《神雕俠侶》是一部“情書”,那麼,《連城訣》是一部“壞書”。“情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壞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壞”。人性的醜惡在《連城訣》,被描寫得如此之徹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怵,茶飯不思。
有心想反駁一下,人真是那麼壞?可是都想不出反駁的詞句來。只好在極不願意的情形下,接受了這個事實:人真是那麼壞!師父教徒弟武功,故意弄錯武功的口訣,壞!為了爭奪女人,設置周密的陷阱,陷害鄉下少年,壞!師兄弟之間勾心鬥角,壞!徒弟殺師,壞!做父親的狠心殺自己的女兒,將女兒活葬在棺材中,壞到不能再壞!將女兒的情人陷在黑獄中,百般折磨,壞!
整部《連城訣》中,充滿了人的各種各樣的惡行。而所有的惡行,為的是一大批寶藏,結果,人人都為寶藏癲狂。金庸在寫盡了人的惡行之後,放了一把火,將這些惡行放在火裏。但人的這種惡行實實在在的存在,火也燒不盡。
當然,《連城訣》中也有美麗的一面。丁典和淩霜華的愛情,如此淒迷動人,在金庸所有作品的愛情描述之中,以此為最。淩霜華也是金庸作品中遭遇最令人同情的一個女人,她是被她財迷心竅的父親害死的。父母害女兒,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為了自己而將女兒送進火坑之中,反倒沾沾自喜的父母,也屢屢可見,難怪有人叫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連城訣》也是最苦的一部小說。書中人物遭遇之苦,簡直有令人掩書不忍卒讀者。 狄雲為了怕被人發現,躲起來,將自己的頭髮,一把一把,剝個精光,夠苦了吧?但那還只不過是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苦,有比這更甚於十倍的。不但是正面人物的精神痛苦,連一直在做壞事的人,精神也處於極度痛苦之中。殺人毀屍滅跡之後,每天半夜,夢遊起來砌磚,是陷在何等的苦痛之中。
《連城訣》中也寫了一個人,面臨死亡時的心理狀態和表現。在武俠小說中,大俠總是不怕死的,視死如歸。但金庸卻來一個突破,一個一直在江湖聞名的大俠,在面臨死亡之際,為了使自己可以活下去,比任何卑污小人更卑污。花鐵幹的所作所為,寫盡了人性的弱點。單單為了活下去,不論活得好,或活得不好,甚至是為了毫無目的的活,人就可以什麼都做得出來。
將人放在一個絕望的環境之中,使人性平時隱藏的一面,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很多小說家喜歡採用的題材,但未有如金庸在《連城訣》中所描述得如此深刻者。還好,最後有水笙的一件用鳥羽織成的衣服,使人還可以鬆一口氣。
金庸在《連城訣》的後記中,譴責了冤獄,這篇後記極動人,用淡淡的感觸記述了童年時所聽到的一件事,沒有激烈的言詞,但是卻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整部《連城訣》,就是這樣。
對《連城訣》中一切惡行,金庸所用的詞句,甚至也不是強烈的,只是淡淡的旁觀,唯其如此,感染力才特別強。口角掛著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齒的痛駡 ,更加有力。
給予思考——
梁元帝留下一批寶藏,一直下落不明。八百年後,真相浮出水面——秘密藏在《連城劍譜》中。有人為了價值連城的寶藏,有人為了精妙絕世的武功,上至武林至尊,下至平民百姓,無數的人為這《連城訣》拼命,癲狂。等到有一天,寶藏找到了。那些為之發瘋的人們,又都死於寶藏上的一層毒藥。
從翻開這本書,到合起它來,不知歎了多少聲,也不知多少次地感到憤憤然。歎人心——愛恨情仇;觀世事——白雲蒼狗;憤無緣——造化弄人……
金銀珠寶,無情無義。愚鈍的人們,為這些無情無義之徒,竟會變得與它們一般無情無義。父親可以活埋女兒,徒弟一起謀殺師父,兄弟不仁不義自相殘殺,朋友不念舊情反目成仇……好想問問淩退思,問問花鐵幹,問問戚長發、萬震山和言達平還有那些為小小劍訣而癡狂的人們:你們的追求都只有這麼低麼?這些死後帶不走的珠光寶氣究竟有什麼意義呢?滿足了一時的虛榮心,你們的下一個目標又在哪裏呢?
血刀老祖——壞!但他壞得豪爽,壞得乾脆,也壞得直白。而那些所謂江湖上人人稱道的“俠者”,在金銀面前落下的面具比之血刀老祖,則更加令人噁心!私心與欲念,人皆有之。而虛偽和無義與私慾相比起來,似乎更“勝”一籌。
《連城訣》,反應盡了人性之中的陰暗面,但世間愛恨因果,卻又不全是邪惡的。看《連城訣》,為它反映的人心毒辣感慨,更為它所展現的愛與善之美麗感慨——深夜裏戚芳在燭光中的祈禱;狄雲為自己的大仇人拿出解藥;丁典每天望著窗邊的花守著一份明知得不到的幸福,淩霜華在棺材裏刻下來世做夫妻的心願……縱然傾盡心血,又如何抵得過滄海桑田?
愛也好。恨也罷。或許這便是人生的無常,無常的人生……
後記——
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雲。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莫把金枷套頸,休將玉鎖纏身。清心寡慾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
本書之奇
本書雖然以狄雲為主線,以塑造狄雲為主。但卻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本書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最生動的當是血刀老祖這個反派人物。“別人說我壞,我高興,我以壞為榮”。很多小說中的反派角色都是為了名、利、情而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變得扭曲,人的貪念本就無止境,但像血刀老祖這樣純粹為了壞而壞卻是頭一次。壞的如此純粹,這也是血刀老祖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卻人氣很高的原因,因為他給了讀者一種新奇的感覺,讓我們感覺:喲!原來壞也有種境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連城訣二版後記
兒童時候,我浙江海寧老家有個長工,名叫和生。他是殘廢的,是個駝子,然而只駝了右邊的一半,形相特別顯得古怪。雖說是長工,但並不做什麼粗重工作,只是掃地、抹塵,以及接送孩子們上學堂。我哥哥的同學們見到了他就拍手唱歌︰「和生和生半爿駝,叫他三聲要發怒,再叫三聲翻跟斗,翻轉來象只癱淘籮」。「癱淘籮」是我故鄉土話,指破了的淘米竹籮。
那時候我總是拉著和生的手,叫那些大同學不要唱,有一次還為此哭了起來,所以和生向來待我特別好。下雪、下雨的日子,他總是抱了我上學,因為他的背脊駝了一半,不能背負。那時候他年紀已很老了,我爸爸、媽媽叫他不要抱,免得兩個人都摔跤,但他一定要抱。
有一次,他病得很厲害,我到他的小房裏去瞧他,拿些點心給他吃。他跟我說了他的身世。
他是江蘇丹陽人,家里開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鄰居一個美貌的姑娘對了親。家里積蓄了幾年,就要給他完婚了。這年十二月,一家財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這家財主又開當鋪,又開醬園,家里有座大花園。磨豆腐和磨米粉,工作是差不多的。財主家過年要磨好幾石糯米,磨粉的工夫在財主家後廳上做。這種磨粉的事我見得多了,只磨得幾天,磨子旁地下的青磚上就有一圈淡淡的腳印,那是推磨的人踏出來的。江南各處的風俗都差不多,所以他一說我就懂了。
只為要趕時候,磨米粉的工夫往往要做到晚上十點、十一點鐘。這天他收了工,已經很晚了,正要回家,財主家裏許多人叫了起來︰「有賊!」有人叫他到花園去幫同捉賊。他一奔進花園,就給人幾棍子打倒,說他是「賊骨頭」,好幾個人用棍子打得他遍體鱗傷,還打斷了幾根肋骨,他的半邊駝就是這樣造成的。他頭上吃了幾棍,昏暈了過去,醒轉來時,身邊有許多金銀首飾,說是從他身上搜出來的。又有人在他竹籮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銀和銅錢,於是將他送進知縣衙門。賊贓俱在,他也分辯不來,給打了幾十板,收進了監牢。
本來就算是作賊,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名,但他給關了兩年多才放出來。在這段時期中,他父親、母親都氣死了,他的未婚妻給財主少爺娶了去做繼室。
他從牢裏出來之後,知道這一切都是那財主少爺陷害。有一天在街上撞到,他取出一直藏在身邊的尖刀,在那財主少爺身上刺了幾刀。他也不逃走,任由差役捉了去。那財主少爺只是受了重傷,卻沒有死。但財主家不斷賄賂縣官、師爺和獄卒,想將他在獄中害死,以免他出來後再尋仇。
他說︰「真是菩薩保佑,不到一年,老爺來做丹陽縣正堂,他老人家救了我命。」
他說的老爺,是我祖父。
我祖父文清公(他本來是「美」字輩,但進學和應考時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滄珊,故鄉的父老們稱他為「滄珊先生」。他於光緒乙酉年中舉,丙戍年中進士,隨即派去丹陽做知縣,做知縣有成績,加了同知銜。不久就發生了著名的「丹陽教案」。
鄧之誠先生的「中華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了這件事︰
「天津條約許外人傳教,於是教徒之足跡遍中國。莠民入教,輒恃外人為護符,不受官吏鈐束。人民既憤教士之驕橫,又怪其行動詭秘,推測附會,爭端遂起。教民或有死傷,外籍教士即借口要挾,勒索巨款,甚至歸罪官吏,脅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須革職永不敘用。內政由人干涉,國已不國矣。教案以千萬計,茲舉其大者︰
「……丹陽教案。光緒十七年八月……劉坤一、剛毅奏,本年……江蘇之丹陽、金匱、無錫、陽湖、江陰、如皋各屬教堂,接踵被焚毀,派員前往查辦……蘇屬案,系由丹陽首先滋事,將該縣查文清甄別參革……「(光緒東華錄卷一O五)
我祖父被參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將為首燒教堂的兩人斬首示眾,以便向外國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燒教堂的人民,通知為首的兩人逃走,回報上司︰此事是由外國教士欺壓良民而引起公憤,數百人一涌而上,焚毀教堂,並無為首之人。跟著他就辭官,朝廷定了「革職」處分。
我祖父此後便在故鄉閑居,讀書做詩自娛,也做了很多公益事業。他編了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後來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出喪之時,丹陽推了十幾位紳士來吊祭。當時領頭燒教堂的兩人一路哭拜而來。據我伯父、父親們的說法,那兩人走一里路,磕一個頭,從丹陽直磕到我故鄉。對這個說法,現在我不大相信了,小時候自然信之不疑。不過那兩個人十分感激,最後幾里路磕頭而來當然是很可能的。
前些時候到台灣,見到了我表哥蔣復聰先生。他是故宮博物院院長,此前和我二伯父在北京大學是同班同學。他跟我說了些我祖父的事,言下很是贊揚。那都是我本來不知道的。
和生說,我祖父接任做丹陽知縣後,就重審獄中每一個囚犯,得知了和生的冤屈。可是他刺人行凶,確是事實,也不便擅放。我祖父辭官回家時,索性悄悄將他帶了來,就養在我家裏。
和生直到抗戰時才病死。他的事跡,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跟人說。和生跟我說的時候,以為他那次的病不會好了,也沒叮囑我不可說出來。
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裏。「連城訣」是在這件真事上發展出來的,紀念在我幼小時對我很親切的一個老人。和生到底姓什麼,我始終不知道,和生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當然不會武功。我只記得他常常一兩天不說一句話。我爸爸媽媽對他很客氣,從來不差他做什麼事。
這部小說寫於一九六三年,那時「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一本隨報附送的「東南亞周刊」,這篇小說是為那周刊而寫的,書名本來叫做「素心劍」。
一九七七-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