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夜晚,強片環伺之中,戲院裡仍坐著約七成滿的觀眾。
一個禮拜內看了兩次,第一次的視野焦點在既遙遠又熟悉的台灣黑熊,第二次則聚焦在追熊人與拍熊人的故事,絕妙的是每次看總會有不同的觸動與發現。
《黑熊來了》講的不只是黑熊的故事,更是真切紀錄了追熊人上山下海、跋山涉水的種種軌跡,以及追熊人反拍拍熊人的反轉畫面。於是,在片中看到各種視角的拍攝。
有人說,這是兩個傻子的紀錄片,的確如此。
一個是前無古人台灣第一人上山做台灣黑熊研究,一做就持續了23年;一個是從2008年開始以影像記錄這群追熊人,一跟拍就持續了11年。當中投入的時間、財力、心力不計其數。默想如此漫長的歲月,在120分鐘的影像紀錄中談笑間輕盈而過。即便面對極其沉重的瀕臨絕種黑熊保育議題,這部紀錄片仍有著許多詼諧、溫暖的視角。有屢屢破解陷阱,令黑熊研究團隊人仰馬翻,具有超高智商、天生神力的公熊熊吉拉;有十天內兩次光顧陷阱,只為求得牙疼一醫的大雪山母熊;有才三個月大與熊媽媽走散,歷經九個月的人工照養野放的南安小熊,佐以各種珍奇動物的入鏡,山羌、水鹿、黃喉貂、藍腹鷴...,以及令人莞爾逗趣的獼猴,是絕佳的生態紀錄片。
過去對台灣黑熊的印象,僅僅停留在動物園、電視、書本....遙遠模糊又令人畏懼的想像中,當台灣黑熊活脫脫地從黃美秀老師的《尋熊記》、《小熊回家》書中躍然於眼前,記錄片裡台灣黑熊鮮活地跳躍奔跑爬樹,台灣黑熊不再只是吉祥物的代名詞,凝聚觀者的是如同家犬般投注的關心與情感,是台灣這塊島嶼上真心守護珍視的物種,是台灣島上共同的黑毛小孩。
與其說是拍熊,其實更是拍攝追熊人的故事。
片頭開始不久,黃美秀老師說:「我不知道是我選擇了黑熊,還是黑熊選擇了我!」對這句話特別有感,是個人選擇抑或是冥冥中的緣分(山神指定?),讓黑熊從此在生命裡生根...當2016年第一隻捕捉繫放的母熊又是斷趾時,她說:「看到熊斷掌,我就是會難過。」鏡頭帶到她的側臉,悲傷、靜默、憤怒....各種雜陳的情緒,跟著揪心起來。
陳綺貞的輕柔溫暖女聲訴說一個本質溫暖的故事,是兩個傻子帶著一群傻子不計得失保護珍愛屬於台灣的特有物種。跟著聲音裡的起伏與抑揚頓挫,沿著影片的開展,打動心底。
於是可以很真切地說,《黑熊來了》不是「MIT台灣誌」,早已超越電視製作的格局與視角。從遠古冰封大地,娓娓道來台灣原生物種的起源與來去,再到台灣黑熊捕捉繫放的種種研究,更有第一起野生黑熊治傷野放的詳實記錄,以及台灣島上第一起野生小熊照養野放的故事,再推及到馬來熊的復育、北極熊面臨的種種困境。
影像不一定要尖銳,紀錄片記載著真實與意涵,是紀錄片特別懾人之因。
在《看見台灣》之後,《黑熊來了》不只記錄了台灣島的美麗,更記錄了屬於這島上如此美麗的原生物種。走出戲院之後,步伐既輕盈卻也沉重。
值得一看再看的《黑熊來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