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05 21:28:23| 人氣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課堂講義四之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另一個主題
〈刺客列傳〉中所欲彰顯「知遇」的主題不言自明,但是另一個較隱微的主題則不易發覺,即「死亡」的主題。「死亡」的主題又與人物的意志力有關,也是〈刺客列傳〉中亟欲凸顯的另一個主題。「死」在〈刺客列傳〉中幾乎隨處可見,也是「刺客」們基本、最終的下場,但是如何死?為何而死?死了以後的情形?則不是沒有呼吸或只是心臟的停止跳動所能簡單的表示出來。曹沬沒有死,不必論。專諸的死死得極為乾脆,被王僚左右圍攻而死,但是他的死幫助闔閭奪得王位,死後子孫也受庇蔭,封為上卿。死的很值得。豫讓的死則較為慘烈,有一個緩慢的過程,漆身吞炭的肉體折磨,行乞於市的精神折磨,最終仍不達其所欲,他的死就結果而言,意義不大,反而他的死彰顯了中間種種折磨的過程,這種折磨比死的衝擊力更大。聶政的死有一個曲折,他可以選擇活下來,逃到天邊海角,但是顧及親情而選擇先毀容再結束生命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顯然失效,被聶榮得知,破壞了聶政的死。相反的,聶榮也以「死」來完成聶政的死,保有烈士的美名。荊軻呢?在〈荊軻傳〉荊軻不只是被殺者,也是殺人者。樊於期的死是荊軻直接造成的,田光的死則與荊軻有關。荊軻的死也有一漫長的過程(包括心理的與歷史的時間),但是荊軻的死之所以較前面諸種死法更悲壯,是因為他所面對的、對抗的歷史現實比前者更複雜而龐大,歷史的現實已經為他的命運安排了結局,他只是一步步的按照這個現實走向死亡的懷抱。
這裡還有一種死值得注意,即「自殺」。就西方的觀點而言,自殺是一種最高意志力的表現,是一種對上帝存在的質疑。 不論我們相不相信上帝,也不論自殺的理由、形式有多少種,都不能否定一點,即意志力的作用。是什麼原因主導人的意志力,讓人走向最極端的終點?信念。意志力依據信念,將意志力推到最極端(自殺),這個極端(自殺)又反過來將信念推到極端。信念成了自殺的根據和目的。事實上,正是信念為個體提供了世界的某種價值意義。
這些自殺的人們,他們的信念為何?聶政不止持有報答知遇之情的信念,更涉及倫理的考量;聶榮為了不使聶政的烈士之名湮滅而死,維護感遇而能報的信念;田光的自殺則表現出他「重信義」的信念,也反映出他貞潔的信念不容質疑的感情;樊於期則抱有感恩無以回報的心情,表現知恩圖報的信念而自殺。其他刺客雖然不是自殺,但是他們表現出總總的行為無異於自殺,抱著必死的決心行刺,都表現出極強的意志力,這意志力背後的信念,除了回報知遇的感謝之情外,還有一種價值觀,即(信)義。
〈刺客列傳〉表現出的「義」當然不是儒家思想中的「義」,他是建立在血肉的死亡之上的(信)義。從「死亡的主題」看,我們可以看出刺客們(除了曹沬)都是殺人的人,也是被殺的人(自殺雖非他殺,但是自殺的刺客本身就預設了必死的立場)。而信義就表現在一場場一幕幕的死亡之中,只有殺死某一個人(不管結果是否成功)才能報答對另一個人的知遇之恩,也只有透過殺人這一行為才能表現出刺客對這個知遇者的信義。因此,我們無法也不能以儒家那一套道德仁義觀點來解釋這裡的「義」, 因為基本上這種以死亡所構建起來的(信)義,血腥味太重,無法被儒家接受,而且也偏激。
如果要追究〈刺客列傳〉中所表現出的激情,應當與史遷所處的文化環境,受的文化教育有關。李長之透過考證史遷的生活時代與文化背景,認為漢的文化直接承自楚、齊。不管語言、風俗習慣、所唱歌舞與音樂、藝術上等等,楚人的文化影子無處不在,楚文化實在是漢人的精神骨子。齊人的文化也是,而齊楚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浪漫精神, 〈刺客列傳〉裡的激情正屬浪漫精神最佳的表現。
參、結語
回到文章最初的修辭觀點,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可以看出我們對某些事物的認知,及所採取的觀點、角度和背後含藏的價值觀、意識型態。讓我們先考慮是否真有「刺客」這一個身份特殊的團體?顯然是否定的,「刺客」是史遷造就出來的一群人,是他總結之前的歷史,找出相同類型的一群人,然後冠以「刺客」這個名詞來稱呼他們。但是這個事實卻不能否定另外一個事實,歷史上的確存在著這樣的人,對自己有知遇之情的人,能以血肉之軀回報,重信而且以殺身完成這種「義」,是另一種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史遷所以突出這一類人,為他們立傳,就是注重他們以血肉所構築的(信)義,以及驅使他們走向死亡的堅強意志。故于傳末嘆云:「自曹沬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台長: 阿布拉犬
人氣(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