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6 16:58:55| 人氣2,64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29(四)英國天文學家哈雷生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中古典音樂台FM97.7【古典啟示錄】線上收聽

http://www.family977.com.tw/Reprogress_00.asp?strDay=20091029

 

第一段節目(長度26分鐘)

    

 音樂0@@曲名:「第一號夢孩童,作品43第1號」/ -3'40"【CD-TK2】

**作曲家:艾爾加

**演奏者:巴畢羅里指揮哈雷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EMI

**CD編號:CDM 5 663992

**專輯名稱:艾爾加「安樂鄉」、「第一號夢孩童」「第二號交響曲」

 

OS1(各位愛樂的朋友晚安,這裡是FM97.7古典音樂台,我是喜歡跟您分享音樂的老朋友歐頭,歡迎收聽今晚的「古典啟示錄」,不知道收音機旁的您,今天過得好嗎?

今晚我們進行「壽星藝術家」的單元,要在空中、用音樂,幫10月29日長尾巴,星座天蠍座座的名人慶生,一起分享跟他們有關聯的音樂。

10月29日 創意者

宮位:天蠍座 5-7

天蠍座 二

本位的 風像

1656年10月29日哈雷誕生,英國天文學家

哈雷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商人家庭。他從小就熱愛天文學,上中學時曾測出了倫敦磁鍼的變化為2°20’W;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他設計了測定行星軌道單元的新方法。他從牛津大學畢業以後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去南大西洋荒僻的聖赫勒拿島建立了南半球第一座天文臺。後來,著手編制南天星表。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出版了第一個南天星表,列出了341顆恒星的方位。以後哈雷又為解決海上經度的確定問題,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觀測。他為了觀測地磁的變化,考察英吉利海峽的潮汐和對海岸進行了連年的探險工作。在他22歲的時候,就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1680年起,哈雷開始研究彗星。彗星,又叫孛星,俗稱“掃帚星”。在天體當中形狀最特殊,頭部尖尖,尾部散開,像一把大掃帚,沿著扁長軌道繞太陽運行。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裡,這種出沒無常,形態怪異的星體,常引起人們極大的恐懼。人們常常把彗星和天災聯繫起來,認為它是災禍的前兆。哈雷卻不這樣認為。他猜測,彗星的運動也是有規律的,人們如果掌握了這一規律,就可以預測彗星出現的時間。經過觀察和查閱資料,哈雷發現1531年曾出現過一顆大彗星,1607年又出現了一顆大彗星,這兩次出現的彗星與1682年出現的彗星的運行軌道十分相似。因此,他大膽地推測這三次出現的大彗星實際是同一顆彗星,它以約76年為週期繞日運行。哈雷還預言,這顆彗星在76年之後即1758年底或1759年初還會再次出現。

音樂1@@曲名:曲名:「安樂鄉(在倫敦城)音樂會序曲,作品40」/ -13'38"【CD-TK1】

**作曲家:艾爾加

**演奏者:巴畢羅里指揮哈雷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EMI

**CD編號:CDM 5 663992

**專輯名稱:艾爾加「安樂鄉」、「第一號夢孩童」「第二號交響曲」

 

OS21758年12月,歐洲各地的天文臺都忙碌起來了。人們議論紛紛,話題集中在哈雷的預言是否準確上。人們焦急地等待著,看彗星是否按時出現。奇跡終於發生了,這顆大彗星果然出現在哈雷推算的時間和位置上。可惜哈雷本人已於16年前去世了,未能親眼看見自己的科學預言成為現實。彗星如期出現的消息轟動了全世界,大家公認對這顆大彗星的計算和預言成功,是天文學史上一個驚人的成就。為了紀念哈雷的偉大功績,人們將這顆大彗星定名為“哈雷彗星”。
人們講起哈雷彗星,就會想起哈雷這位英國天文學家,他曾為牛津大學教授、皇家天文學家,並擔任格林威治天文臺台長。他的名字與“哈雷彗星”一志永遠載入史冊。

http://www.runmars.cn/html/tianwenxuejiadegushi/2008/1227/55.html

      同大多數彗星一樣,哈雷彗星主要由冰和其他冰物質、岩石物質組成。它的品質很小,僅是地球品質的6億分之一,因此對地球的引力很弱,不會改變地球的軌道。哈雷彗星的彗尾極其稀薄,密度只有地球表面空氣密度的10億億分之一,當它掃過地球時,人們當然平安無恙了。
到1982年底為止,人類記錄到的彗星共有1700多顆,其中710顆的運行軌道已被推算出來。儘管哈雷彗星的週期是哈雷計算出的,但是在史書中最早記錄彗星的國家應數中國。據初統計,從殷商時期到清末,我國有不下360次的彗星記錄。不僅記載了彗星的形狀、顏色、出現時間、位置和運行路線,而且記載了罕見的彗星分裂現象,為研究彗星的週期、軌道和太陽系的演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春秋》一書記載著魯文公十四年(西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即彗星)入於北斗”。這是世界公認的有關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對哈雷彗星的記錄早了幾百年。從春秋戰國時期直到清末,哈雷彗星共出現31次,我國都有記載,是世界上對哈雷彗星記錄最完整的國家。關於彗星本身沒有光,只是在它接近太陽的時候,靠著反射太陽光才發出光來的認識,早在1300多年前的《晉書》中就有記載。這種認識直到16世紀才在歐洲形成。此外,在我國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一幅帛畫上,就繪有29顆形狀各異的彗星圖像,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圖。

音樂2@@曲名:「降E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作品63」第三樂章/ -7'48"【CD-TK5】

**作曲家:艾爾加

**演奏者:巴畢羅里指揮哈雷管弦樂團

**唱片公司:EMI

**CD編號:CDM 5 663992

**專輯名稱:艾爾加「安樂鄉」、「第一號夢孩童」「第二號交響曲」

【廣告1】

 

第二段節目(長度26分鐘)

OS3這裡是FM97.7古典音樂台 歡迎回到【古典啟示錄】禮拜四「壽星藝術家」下半段的時間,我是OTTO…,我們繼續來聊10月29日生日的壽星名人。

還有以下名人生日,冰島總理博森。英國貓王克裡夫李察德。以「再見女郎」奪奧斯卡影帝李察德瑞福斯。音樂創作者陳昇。林熙蕾。陶晶瑩。楚謹。高鳩政伸的哥哥--以日劇「百貨公司物語」聞名 高鳩政宏。理查·德萊弗斯。本·福斯特。薇諾娜·瑞德。

 

18871029日林茂生18871947誕生,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時的林茂生。

(摘錄自李筱峰,1990,《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林茂生,字維屏,號耕南,1887年生於台南府城。林茂生的父親林燕臣是一位前清秀才,幼年時從台南市舉人郭老爺讀漢文,郭老爺十分賞識林燕臣的才華,後來便將女兒郭寬許配給他。1898年,林燕臣受基督長老教會之聘,在台南新樓擔任英國傳教師的漢文老師(教福佬話)。教習之間,逐漸傾心於基督教義,由著名的牧師巴克禮施洗入教。後來,自身又走上宣教,從事神職工作及神學教育的道路,先後歷任台南長老中學教務長、太平境教會長老、高雄州東港教會牧師,基督長老教會台灣大會議員及議長,並於1925年受聘為台南神學院教授,歷時10年。
林茂生外祖父郭景澄,飽讀詩書,所以林茂生3歲時便追隨祖父,接受薰陶,奠下深厚的漢學基礎。1896年,曾隨同日本曹洞宗和尚學習日文,1899年左右,因乃父與教會的關係,林茂生進入其父執教的長老教中學求學,由於他在漢文方面已有相當的程度,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於是受校長之命,教授其他學生,因此他在中學裡是半教半讀,人家都稱他「半仙的」。當時,有一位英國小姐也請林茂生教她漢文,林茂生與她交換條件,要她教他英文,這時,林茂生也從英國傳教師學習彈奏鋼琴和風琴。
4
年後,由於成績優異,受教會保送赴日讀書,先在京都同志社中學研讀日文一年,隨後考入京都第三高等學校的文科,英國教授即發現他的英文程度很好,因而事後請他代為抄寫該老教授正在撰寫的著作,並付以雙倍的薪資。京都第三高等學校畢業後,順利考上東京帝國大學,主修東方哲學,尤其對陽明學說,更為專擅。林茂生留學東京時期,頗受台灣留日學生歡迎,1915年擔任「高砂青年會」首屆會長(以後接任會長的有蔡式穀、陳炘等人)。高砂青年會,係由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所組成,以揭櫫「涵養愛鄉心情,發揮自覺精神,促進台灣文化的開發」為宗旨,後來易名為「東京台灣青年會」,這個組織可說是日後林獻堂、蔡惠如在東京糾合台灣青年推動民族運動的一個胚胎。1916年,林茂生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東京帝國大學的文學士學位,成為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的第一個文學士。
返台後,擔任長榮中學(原長老教中學)教務主任,並教授英文。兩年後在台南師範學校兼職。1920年,轉任台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同時辭去長榮中學教職,改任該校理事長)。當時是台灣民族運動蓬勃發展的年代,蔣渭水與林獻堂所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島內民族運動與文化啟蒙的核心組織。該會於19211017日成立,會員總數達1千餘名,林茂生被推為該會評議員之一。1923年起,台灣文化協會開始在台北、台南等地舉辦各種講習會。19247月,預定請正林茂生講演西洋史,為期兩週,卻遭台北市役所(市政府)駁回而作罷。同年1020日起,台南的「文協」幹部利用基督教青年會名義舉辦講習會,每週六以林茂生為講師,舉辦西洋歷史講習會,一連講了9次,日本便衣警混於聽眾之中監聽,林茂生以台灣話演說,照講不誤。
文化協會所舉辦的夏季學校,是文協眾多文化活動中一項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1924年起,連續3年在霧峰林家花園舉辦為期2週的夏季講習,延聘當時之名飽學之士為講師。第1年,他主講倫理學,第23年,則講授西洋文明史。根據《台灣民報》69號(1925.08.16)有關第二次夏季學校開學式的報導,引述林茂生講述開辦夏季學校意義的一段話:「休暇非休止活動,大自然的活動是在暑天,若將夏天扣除,台人就無時間可做事,故變化就是休息!」
日本人為了掌握教育,勵行其殖民地政策,台灣總督府於1919年頒布台灣教育令,認為同化政策應是教育的指導方針,所以不容許台灣人自辦學校。之後日本又頒布一些法令來阻止台灣人辦理學校;其中即私立學校需要10萬元基金才可以正式立案。
規定私立學校需要10萬元的基金,始能正式立案。這項新規定,對身為長榮中學理事長的林茂生而言,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於是,自1925年春天起,林茂生奔走全島,深入民間,高聲疾呼,喚起台灣人對日本奴化教育的認識,指出台灣人欲有機會在自由環境下接受新式教育而不受歧視,唯一的辦法便是資助已形成的教會學校。經過林茂生的奔走募款,到了1926年夏,募來的經費已遠遠超過所需基金10萬元。當時,日本當局在台灣實施的教育,是不平等的雙軌教育,對國民基本教育,設有兩種不同學校,一種叫小學校,另一種叫公學校。前者專供日本子弟及台人中地位顯貴者的子弟就學,後者為一般台人子弟而設。兩種學校的設備、教學、待遇皆有極大的差異。以當時林茂生的社會地位,子女上小學校,當無問題,但他堅決讓自己的子女上台灣人子弟唸的公學校。
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除了遭歧視之外,與日本人也享有不平等的待遇,對此,林茂生曾經向葉榮鐘感慨道:「我每次拿到月給袋(日本官吏核發薪俸時將每人應得金額用現鈔盛在紙袋裡分發)時,便會痛感自己被歧視而憤恨不平。日本人有六成加俸,又有家族津貼,兩項合計和薪俸相捋,總額日本人倍於省人。」有時林茂生也會藉機諷刺,例如,他喜歡抽水煙,即使後來身為大學教授,他也經常怡然自得在公共場所吸吮台灣式的水煙,日本同事看了,頗不以為然,責他「堂堂大學教授,不用香煙,卻吸那種鄉下人的水煙」,林茂生聞之,泰然答道:「君等有六成家俸,我輩無此特權,自難與諸君同日而語。」
儘管在職務上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但是林茂生的才學,卻不能不受到日本當局的肯定,1927年,林茂生被遴選為「在外研究員」,公費赴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進入該校著名的Teacher’s College ,投入當時著名的教育哲學泰斗杜威(John Dewey)與門羅兩教授的門下。翌年,4月,順利獲得哥大的文學碩士學位。在哥大第二年,因台灣總督府資助期限已屆,後來幸得哥大校方與台灣總督府同意各負擔獎學金若干,其不足部分由林妻在台灣舉債,使得林茂生得以繼續完成博士學位(那筆債務,直到大戰結束後,林茂生的次子林宗義任教台大醫院時,還在替他償付利息,後來多虧當時惡性通貨膨脹之賜,才使全部債務於1946年全部償清,只可惜隔年林茂生於228事件中慘遭不測)
1929
11月,林茂生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哥大哲學博士學位,是台灣人獲得哲學博士的第一人。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日本行政體制下台灣的學校教育》,論文中共計9章,除了在導論中介紹台灣這個島嶼的地理位置與人文景觀之外,重點在於敘述自荷蘭據台以來,歷經鄭氏王朝與大清帝國,一直到1920年代日本統治時期的教育理念與制度的發展過程。特別在最後兩章,分為理論與實際兩部分,提出近代民主主義的教育理念,檢討日據時代同化教育的缺失,指其違反人類學習與成長所必須遵守的個體自由原理與社會進化原理。
哥大因林茂生成績優異,以金鑰匙一枚贈送給他。而門羅、杜威兩位教授亦有意挽留他留校任教,但林茂生婉謝道:「做為一個學者,留在哥大,當可償平生夙志,但是每念及台灣家鄉的那群羔羊,我實在非回去不可。」
哥大雖然挽留不住這位歸鄉情切的優秀學人,但是哥大的校園內則留有這位「台灣才子」的筆跡。林茂生在哥大住在國際學舍,與來自各國的學生齊聚一堂,當時,位於國際學舍(International House )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正由美國鉅富洛克斐勒出資建造,該教堂上有一面彩色的玻璃窗,上面用各國語文寫著「上帝是愛」,其中漢文,即出自林茂生的手筆。林冒升學成返台前,曾旅遊歐洲考察。在德國柏林大學時,曾以德語向該市市長、柏林大學校長以及該校教授學者演講東西文化之異同,舉李白和歌德的詩為例比較描述。
1930
年元月,返回台灣,翌年,擔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成為應與德語科的主任,兼圖書館館長。他的職位是正五位(大約是目前的薦任官),一方面他仍繼續為長榮中學服務,擔任理事。日本當局為了對對這位台灣的菁英加以懷柔拉攏,曾贈勳三等,加以表揚。林茂生心裡明白,這不過是日本當局的懷柔政策,實際對台灣人的地位的提昇,並無半點誠意。在林茂生內心的最底層的思想,決不是日本統治階級所能容忍,當時日本在台大力推展「皇民化運動」,更是對林茂生內心的一種煎熬,和其他的台籍社會領導人物一樣,林茂生也被強拉參加「皇民奉公會」,擔任文化部長。日本文學家池田敏雄也有這一的敘述:「台灣第一號文學士林茂生教授則被拉出來當文化部長」,在當時戰時的權威氣氛下,從也得從,不從也得從。此外,日本當局也要求台灣人每一家準備神棚、紅日旗和榻榻米三樣「神器」,並改姓名,實行「國語家庭」。林茂生雖然被迫徵召為皇民奉公會文化部長,但他始終為改漢姓,與家人也以台語交談,不講日語。
1945
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光復」,林茂生雀躍的心情,不可言喻,他舉家遷居台北,並擔任國立台灣大學先修班主任,過一段時間,又接任文學院院長,同時,台灣省政府教育處處長范壽康組成教員甄選委員會,他也被網羅其中,成為12位委員之一。
除了授課之外,林茂生對於台灣能脫離日本的統治給予相當高的期望,有感於台灣淪日半世紀,與祖國文化隔閡甚深,決心辦報啟迪民智,且可為台民喉舌;於是與一群由前《興南新聞》的台籍新聞從業人員,創辦了《民報》,並擔任社長。
終戰後,台灣同胞歡欣鼓舞,熱烈歡迎祖國的來臨,但國府接收台灣之後,新來的陳儀政府表現在政治上的貪污腐敗,林茂生主持的《民報》都勇於揭露當時政治社會的黑暗,一一提出忠實的報導,以及諤諤的諫言,使得《民報》的銷路扶搖直上。19461月底到2月上旬,短短10餘天之內,《民報》就揭露6則貪污的新聞,平均幾乎兩天1則。就是由於它對於權勢當局,毫不客氣加以指責批評,因而得罪當道,埋下厄運的種子。
林茂生雖然抨擊政治上的貪污腐敗,但他並沒有「省籍」歧視與偏見。終戰之初,他結交了不少大陸來的朋友。他參加台灣文藝社,擔任理事,與另一位江西籍的理事曾經過從甚密。
 1946
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接奉行政院713日的明令,辦理國民參政員台灣省代表的補選,限1個月內辦竣。此次有意參選的人士,共有40人左右,林茂生也參加競選,投票結果,台中縣的林忠獲最高票(22票),其次是林宗賢(18票)、羅萬俥(16票)、林獻堂(14票),以上4人賭定當選,但第5高票的廖文毅原來獲13票,卻因為其中有1張選票的「廖」字墨跡未乾而弄髒模糊了,以致是否有效,造成疑義。其後,獲12票同票的有5人,他們是林茂生、杜聰明、陳逸松、吳鴻森、楊肇嘉。但其中楊肇嘉的12張選票中,也有1張的「肇」字筆畫多了一橫,是否有效,也引起疑義。這些疑義的選票,後來經過中央裁定,均屬無效,於是造成楊肇嘉篤定落選,而廖文毅必須與其他同獲12票的4人抽籤決定當選名單。
這件原本極容易辨認選票誰屬的事,經過承辦官員刻意地小題大作,引起林茂生相當不悅,在抽籤決定當選名單的前夕,個性剛直的林茂生向參議會秘書處提出聲明書,聲明自動放棄參加抽籤權利,省參議會秘書長連震東頗為震驚,亦感為難,第二天清晨造訪,把文書退回,苦勸林茂生不要辭退。但是該天《民報》的晨刊的第3欄已刊出林茂生棄權的消息。然而,當局仍以此為手續不完備,不予考慮,仍照預定舉行抽籤。當時有人懷疑陳儀及民政處長周一鶚的這一招是針對楊肇嘉和廖文毅而來,因此不欲林茂生辭職。96日,抽籤結果,當選的4名是:林茂生、杜聰明、吳鴻森、陳逸松。然而,林茂生於6日晚上,在當選的參政員假中華大酒家宴請省議員時,忽然在席間鄭重宣布辭退國民參政員之職。98日《民報》上,也發表了辭職聲明書。
 1947
227日因專賣局緝察私煙人員施暴,引發翌日群眾暴動。事態擴展開來之後,林茂生憂心忡忡,感慨地說:「局勢不好了!看樣子,台灣人將要更加艱苦了!」後來有電台廣播,請他出面磋商處理的方法,他認為一個學者對實際政治無從參與,也就沒有積極參與,只有在34日時去了一下處理委員會,發表了簡短的意見,督促他們要公平,要有建設性,以後就沒有出面了。後來有人勸他走避,免遭不測,他卻天真地說:「他們知道我林茂生並沒有做什麼,能對我怎麼呢?」然而情勢的發展,有惡化的傾向,林茂生才在次子林宗義的苦勸下,到次子住的地方住幾天。
林宗義回憶當時的情形說:「他帶來一些書、棋子棋盤,到了第3天,棋子下膩了,書也看完了,那天正好是310日南京政府援軍在基隆上陸,他說他要回去拿幾本書就過來,哪知道,因事絆住了,當晚他並沒有再到我那邊去。隔日早晨9點許,我家佣人跑來告訴我說:昨晚老先生被帶走了,情形不好,老太太十分擔心,吩咐你小心,切不要出門。到了那下午,我實在忍不住了,便到我家母處,當時家祖母尚健在,家母才告訴我:昨夜有8個人乘一輛北一汽車,先把房子圍住再敲門,闖了進來,就出示手槍,對著你父親說:『陳長官請你去說話。』你父親說:『我的意見他都已知道啦!』但是無法抗拒,掏出身上的鑰匙交給我,就被他們帶走了。」
從此,這位台灣難得的社會菁英,一去不返。這一年,林茂生正好60歲,他的學生們正在議論著要為他做60大壽。林茂生是如何遇害?至今無人知道。有人傳說,他被裝在蔴布袋內,丟入淡水河裡。

音樂3@@曲名:「望你早歸」/ -'"【CD-TK1】

**作曲家:楊三郎

**演奏者:陳芬蘭/演唱,指揮樂團

**唱片公司:吉馬

**CD編號:MCD-9205

**專輯名稱:陳芬蘭「楊三郎台灣民謠交響樂章」

 

OS4翻開音樂家歷史的扉頁,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所排的行列令人怵目驚心。裴哥雷西(Pergolesi, 1710—1736)二十六歲,莫劄特(1756—1791)三十五歲,舒伯特(1797—1828)三十一歲,貝利尼(Bellini,1801—1835)三十四歲,孟德爾松(1809—1874)三十八歲,蕭邦(1810—1849)三十九歲,舒曼(1810—1856)四十六歲,佛斯特(Stephen Foster, 1826—1864)三十八歲,比才(1838—1875)三十七歲等等。在一般人最黃金的時光,他們的身體已經散發出日薄崦崰的昏黃。樂曲是他們離開人世後在地面上拉長的身影。這些作曲家中,浪漫時期占了大多數,和英國文學界裡的濟慈(Keats)、雪萊(Shelley)、拜倫(Byron)等人相呼應。

·1795年10月29日約翰·濟慈誕生,英詩作家

約翰·濟慈[1]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他是傑出的英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著名詩人,世界文學的瑰寶。他享年僅廿五歲,在短短五年創作期間,以絕世才華,嘔心瀝血,寫下許多優美的不朽詩篇;他一生坎坷,但熱愛生命,歌頌美感,充滿明朗、希望的情調。

成長背景

濟慈的父母在其青少年時期相續去世,雖然兩個兄弟和一個姐姐非常照顧他,但那種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著濟慈。在埃菲爾德學校(Enfield School),濟慈接受了傳統正規教育,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濟慈受到師長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勵。年輕的濟慈非常鍾愛維吉爾(Virgil),14歲時,他將維吉爾的長詩《艾涅阿斯紀》(「Aeneid」)翻譯成英語

1810年,濟慈被送去當藥劑師的學徒。五年後濟慈考入倫敦的一所醫學院,但沒有一年,濟慈便放棄了從醫的志願,而專心於寫作詩歌

音樂4-1@@曲名:「好奇的人,D795 No.6」選自「美麗磨坊少女」/ -4'04"【CD-TK4】

音樂4-2@@曲名:「迷孃之歌,D877 No.4」/ -3'19"【CD-TK5】

**作曲家:舒伯特

**演奏者:麥斯基/大提琴,Daria Hovora/鋼琴

**唱片公司:DG

**CD編號:449 817-2

**專輯名稱:舒伯特「無言歌」

 

OS5

創作

濟慈很早就嘗試寫作詩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濟慈的第一本詩集出版。這本詩集受到一些好評,但也有一些極為苛刻的攻擊性評論刊登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上。濟慈沒有被嚇倒,他在來年的春天付印了新詩集《恩底彌翁》(「Endymion」)。

後期

1818年夏天,濟慈前往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說他的兄弟湯姆得了嚴重的肺結核,濟慈即刻趕回家照顧湯姆。這一年年底,湯姆死了,濟慈搬到一個朋友在漢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現在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濟慈之家。在那裡,濟慈遇見並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疾病與經濟上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濟慈,但他卻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1820年3月,濟慈第一次咳血,之後不久,因為迅速惡化的肺結核,1821年2月23日,濟慈病逝於義大利羅馬。他的書信,手稿等作品主要都收藏於哈佛大學Hughton圖書館,部分收藏於大英圖書館、位於北倫敦的濟慈紀念館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A6%E7%BF%B0%C2%B7%E6%B5%8E%E6%85%88

音樂5@@曲名:「晚安」選自「冬之旅」/ -5'50"【CD-TK1】

**作曲家:舒伯特

**演奏者:皮爾斯/男高音,布列頓/鋼琴

**唱片公司:Decca

**CD編號:417 473-2

**專輯名稱:舒伯特「冬之旅」

 

OS6今晚的節目接近尾聲,最後我們來聽……。OTTO要在「壽星藝術家」□□□的音樂聲中跟您說再會了,明晚「古典啟示錄」我們再一同在空中分享音樂,晚安、掰掰。

音樂6@@曲名:「凍凝之淚」選自「冬之旅」/ -2'11"【CD-TK3】

**作曲家:舒伯特

**演奏者:皮爾斯/男高音,布列頓/鋼琴

**唱片公司:Decca

**CD編號:417 473-2

**專輯名稱:舒伯特「冬之旅」

【廣告2】

台中古典音樂台FM97.7【古典啟示錄】線上收聽

http://www.family977.com.tw/Reprogress_00.asp?strDay=20091029

濟慈 - 夜鶯頌

Ode To A Nightingale
John Keats

My heart aches, and a drowsy numbness pains
My sense, as though of hemlock I had drunk,
Or emptied some dull opiate to the drains
One minute past, and Lethe-wards had sunk
我的心痛,困頓和麻木
毒害了感官,猶如飲過毒鴆,
又似剛把鴉片吞服,
一分鐘的時間,字句在忘川中沉沒

'Tis not through envy of thy happy lot,
But being too happy in thine happiness,--
That thou, light-winged Dryad of the trees
In some melodious plot
Of beechen green, and shadows numberless,
Singest of summer in full-throated ease.
並不是在嫉妒你的幸運,
是為著你的幸運而大感快樂,
你,林間輕翅的精靈,
在山毛櫸綠影下的情結中,
放開了歌喉,歌唱夏季。

O, for a draught of vintage! that hath been
Cool'd a long age in the deep-delved earth,
Tasting of Flora and the country green,
Dance, and Provencal song, and sunburnt mirth!
O for a beaker full of the warm South,
Full of the true, the blushful Hippocrene,
With beaded bubbles winking at the brim,
And purple-stained mouth
That I might drink, and leave the world unseen,
And with thee fade away into the forest dim
哎,一口酒!那冷藏
在地下多年的甘醇,
味如花神、綠土、
舞蹈、戀歌和灼熱的歡樂!
哎,滿滿一杯南方的溫暖,
充滿了鮮紅的靈感之泉,
杯沿閃動著珍珠的泡沫,
和唇邊退去的紫色;
我要一飲以不見塵世,
與你循入森林幽暗的深處

Fade far away, dissolve, and quite forget
What thou among the leaves hast never known,
The weariness, the fever, and the fret
Here, where men sit and hear each other groan;
Where palsy shakes a few, sad, last gray hairs,
Where youth grows pale, and spectre-thin, and dies;
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
And leaden-eyed despairs,
Where Beauty cannot keep her lustrous eyes,
Or new Love pine at them beyond to-morrow.
遠遠的離開,消失,徹底忘記
林中的你從不知道的,
疲憊、熱病和急躁
這裏,人們坐下並聽著彼此的呻吟;
癱瘓搖動了一會兒,悲傷了,最後的几絲白髮,
青春蒼白,古怪的消瘦下去,後來死亡;
鉛色的眼睛絕望著;
美人守不住明眸,
新的戀情過不完明天。

Away! away! for I will fly to thee,
Not charioted by Bacchus and his pards,
But on the viewless wings of Poesy,
Though the dull brain perplexes and retards
Already with thee! tender is the night,
And haply the Queen-Moon is on her throne,
Cluster'd around by all her starry Fays;
But here there is no light,
Save what from heaven is with the breezes blown
Through verdurous glooms and winding mossy ways.
去吧!去吧!我要飛向你,
不用酒神的車輾和他的隨從,
而是乘著詩歌無形的翅膀,
儘管這混沌的頭腦早已跟隨你,
夜色溫柔,而月之女皇
正登上她的寶座,
周圍是她所有的星星仙子,
但這處那處都沒有光,
一些天光被微風吹入幽綠,
和青苔的曲徑。

I cannot see what flowers are at my feet,
Nor what soft incense hangs upon the boughs,
But, in embalmed darkness, guess each sweet
Wherewith the seasonable month endows
The grass, the thicket, and the fruit-tree wild;
White hawthorn, and the pastoral eglantine;
Fast fading violets cover'd up in leaves;
And mid-May's eldest child,
The coming musk-rose, full of dewy wine,
The murmurous haunt of flies on summer eves.
我看不清是哪些花在我的腳旁,
又何種軟香懸於高枝,
但在溫馨的暗處,猜測每一種甜蜜
以其時令的贈與
青草地、灌木叢、野果樹
白山楂和田園玫瑰;
葉堆中易謝的紫羅蘭;
還有五月中旬的首出,
這沾滿了如酒般的露水,即將綻開帶有麝香的玫瑰,
夏夜蠅蟲嗡嗡的盤旋其中。

Darkling I listen; and, for many a time
I have been half in love with easeful Death,
Call'd him soft names in many a mused rhyme,
To take into the air my quiet breath;
Now more than ever seems it rich to die,
To cease upon the midnight with no pain,
While thou art pouring forth thy soul abroad
In such an ecstasy!
Still wouldst thou sing, and I have ears in vain--
To thy high requiem become a sod.
我傾聽黑夜,多少次
我幾乎愛上了逸謐的死亡,
在如此多的沉思之韻中呼喚她輕柔的名,
編織成歌,我無聲的呼吸;
現在她更加華麗的死去,
在午夜不帶悲傷的飛升,
當你正向外傾瀉靈魂
這般的迷狂!
你仍唱著,而我聽不見,
你那高昂的安魂曲對著一搓泥土。

Thou wast not born for death, immortal Bird!
No hungry generations tread thee down;
The voice I hear this passing night was heard
In ancient days by emperor and clown:
Perhaps the self-same song that found a path
Through the sad heart of Ruth, when, sick for home,
She stood in tears amid the alien corn;
The same that oft-times hath
Charm'd magic casements, opening on the foam
Of perilous seas, in faery lands forlorn.
Forlorn! the very word is like a bell
To toll me back from thee to my sole self!
Adieu! the fancy cannot cheat so well
As she is fam'd to do, deceiving elf.
Adieu! adieu! thy plaintive anthem fades
Past the near meadows, over the still stream,
Up the hill-side; and now 'tis buried deep
In the next valley-glades:
Was it a vision, or a waking dream?
Fled is that music:--Do I wake or sleep?
永生的鳥啊!你不為了死亡出生!
飢餓的時代無法把你蹂躪;
這逝去的夜晚里我所聽見的
在那遠古的日子也曾為帝王和小丑聽見;
可能相同的歌在露絲那顆憂愁的心中
找到了一條路徑,當她思念故鄉,
站在異邦的谷田中落淚;
這聲音常常
在遺失的仙城中震動了窗扉
望向泡沫浪花
遺失!這個字如同一聲鐘響
把我從你處帶會我單獨自我!
別了!幻想無法繼續欺騙
當她不再能夠,
別了!別了!你哀傷的聖歌
退入了後面的草地,流過溪水,
湧上山坡;而此時,它正深深
埋在下一個山谷的陰影中:
是幻覺,還是夢寐?
那歌聲去了:我醒了?我睡著?

台長: 歐頭
人氣(2,64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2009壽星藝術家(週四) |
此分類下一篇:2009-1105(四)法國鋼琴家季雪金生日
此分類上一篇:2009-1022(四)作曲家李斯特生日

蘇重
靠,你現在搞很大!
2009-10-29 18:00: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