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05 16:56:13| 人氣3,3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0張不聽可惜的唱片-豬頭翔版(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1963年版)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管絃樂團
DG 429 036-2(環球)

別說要選出一套能說服大部份樂迷的最好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有多難,就算把這個任務簡化成只要說服選出的人自己,恐怕也並非易事。原因是貝多芬這套交響曲橫跨了兩個音樂時期──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而在第三號之後的作品每首更是各有不同的個性和特色,我們實在很難期待有任何一個指揮家,能夠在每一種風格的展現上,都超越其他人。
不過劉名振主編給的題目是「不聽會終身遺憾」,我認為一輩子不擁有一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確實會終身遺憾,所以硬著頭皮選出了這套卡拉揚在1963年於DG和柏林愛樂子弟兵合作的作品。1908出生的卡拉楊,在錄製這套作品的時候,正處自己音樂生涯的最高峰,而且一直到過世,都不曾離開這個高峰。
和卡拉揚之後的兩套貝多芬全集錄「音」(皆為DG出版,之前還有與愛樂於EMI錄過一次,製作人是鼎鼎大名的李格,卡拉揚80年代末期還曾經於SONY留下貝多芬全集的錄影作品)比較起來,63年的卡拉揚更加雄氣勃勃,不像逝世前的他那麼沉溺雕琢,儘管如此,在管弦樂的音色華麗度上,也已經是眾指揮中名列前矛的一人了。
神奇的是這次的錄音效果是三次中最好的(至少我這麼覺得啦!),尤其是其中的第九號,當DG以大花版系列重發時,曾經有好陣子被音響論壇的眾主筆拿來當測試器材動態、管弦樂的測試片。
雖然缺乏一些傳奇色彩(例如福特萬格勒的拜魯特音樂節重現或是希特勒御前演奏)或是噱頭(例如近十年屢屢以古樂演奏為號召的版本),不過這套詮釋、演奏和錄音均優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確實很直得當成第一套或唯一一套「貝九」。

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
肯納佩茲布許指揮慕尼黑管弦樂團
MCA MCD80089(環球)

缺乏如同福特萬格勒充滿戲劇性的一生可供人談述,也沒有卡拉揚宰制黃金錄音年代的帝王權力,樂迷們只能從極少的唱片中(這極少記錄中還有多數是單聲道唱片,甚至是錄音效果極差的側錄片),去接觸德籍指揮大師肯納佩茲布許偉大音樂事業的冰山一角,而這套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另有三首華格納作品補白),就是他所留下最珍貴的遺產之一。
要形容這套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一個字──慢。對於一般人印象中較為冗長沉悶的布魯納克交響曲(尤其是其中最長的第八號),在以比一般指揮更慢的速度去詮釋,會不會讓人昏沉欲睡,無法忍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喜歡布魯克納的交響曲,應該可以充分感受到肯納佩茲布許在音樂中製造的張力。比起美得無倫的卡拉揚,肯納佩茲布許的詮釋有著更強的戲劇效果,在較緩慢的步伐中,不斷牽引樂迷的情緒,一直到曲完,才讓你不得不深喘一口氣而大呼過癮。
當然這是首很長的曲子,你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熟悉曲子的旋律,但是筆者可以保證,如果你願意多付出一點努力,這套唱片絕對會帶給你無比的感動。
光是錄音效果不錯的肯納佩茲布許作品這理由,就讓這套唱片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在加上曲目又是演奏者最拿手的,以及水準也是一流的補白曲目(也是肯納佩茲布許非常拿手的華格納,順帶一提,他在飛利浦錄製的帕西法爾評價極高,但是就曲目而言只怕比本片還更不容易讓人接受),除非你真的很…很…不喜歡布魯克納(這可能也不是一張可以讓不喜歡布魯克納作品的人喜歡它的入門唱片),不然請別錯過認識這位你該認識大師的最好機會。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
拉森、葛札娃演唱,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慶管絃樂團
DG 00289 477 5082(環球)

離開柏林愛樂後的阿巴多選擇了重建瑞士琉森音樂節管絃樂團,作為自己音樂生涯另一階段的開始,而就像他選擇以馬勒交響曲開始自己的柏林愛樂生涯,這次也選擇馬勒交響曲作為琉森節慶管絃樂團重建後的開幕曲之一(這是開幕第三場音樂會的實況)。
和過去錄音、詮釋都有一流評價的維也納4D版比較起來,琉森這個也是現場錄音的版本,有著更熱烈的氣氛,如果你看過DVD的錄影實況版本,那麼你會看到曲子演奏結束後,整個樂團的每位樂手那種欣喜萬分的熱烈表情,好像剛剛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任務,或許筆者看過的實況音樂會太少,但說真的,很少看到樂團演奏完一首曲子後,團員會如此欣喜萬分。
一次能讓樂團團員如此認同的演出,必定有其不凡之處,如果你仔細聆聽這個錄音,會發現重新出發的阿巴多還是一樣的精確冷靜地處理每個音符,讓樂曲自己產生自己的戲劇張力和爆發力;而對強大的統馭能力讓樂團產生的超高級合奏度,將會讓你忘記這是個拼湊而成的臨時樂團。
雖然欣賞有影像的DVD版本,能讓大家更人感受到現場的熱烈氣氛(而且還可以看到許多頂尖的獨奏家擔任這個樂團的首席,能夠聚集這麼多明星級樂手相助,可見阿巴多在樂壇的人氣地位),不過由DG所發行的CD版本多了也很精采的德布西的交響詩「海」(錄於同一系列的音樂會),兩者收藏價值可說各有所長。
如果你不是很喜歡伯恩斯坦過於沉溺深陷的馬勒,那麼你一定要聽聽看阿巴多的演出(在DG發行的三個版本各有各的精采,不過最早的芝加哥交響版錄音稍弱),絕對會讓你對馬勒有不同的觀感。而剛開始要接觸馬勒的樂迷,也推薦阿巴多的版本,伯恩斯坦版雖然經典,但總覺得他自己的風格壓過了馬勒,有點詮釋過度的感覺。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
拉森演唱,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DG 471 502-2(環球)

這是阿巴多於柏林愛樂總監任內,在DG發行的最後一批唱片的其中一張。除了這張馬勒三號外,此批唱片還有馬勒七號、九號以及華格納序曲集,和過去阿巴多的唱片相比,它們顯然都獲得了更多的關注、甚至是過去很少贏得的高評價──不過這些關注顯然和罹患胃癌後復出、以及即將離開柏林愛樂等因素有著極大的關係。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拜這些話題所賜,加上阿巴多在這幾次錄音中確實展現了極佳的指揮水準,確實讓更多人所認識阿巴多不再只是繼任卡拉揚的柏林愛樂音樂總監,或是某些樂評家筆下精確、缺乏個性的指揮家,筆者只是可惜過去因誤解而讓他許多優秀錄音沒有獲得應有的評價。
除了錄音被TAS肯定的馬勒九號,許多樂迷推薦的華格納序曲集,筆者最喜歡的還是這張馬勒三號。面對這首可能是目前史上演奏時間最長的交響曲,阿巴多在這次現場錄音中的詮釋,顯然要比1982年那次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錄音室錄音深刻的多。
讓人很意外的是,剛剛大病的阿巴多並沒有急著在這首敘述生死的交響曲中,加入太多自己的生死體驗,反而用一種極為疏離的方式(但也沒布列茲DG版冷到那種程度就是)巨細靡遺的重現出每一個馬勒寫作的音符,然而在絕佳的統馭能力以及與樂團良好的默契下,表現出來的樂曲卻有著無與倫比的精神凝聚力,幾乎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小宇宙。
千萬別因為這首曲子的長度而停步,否則你將錯過一位偉大指揮對生命的深刻剖析。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三號鋼琴協奏曲
阿胥肯納吉鋼琴,孔德拉辛指揮莫斯科愛樂(第二號);費斯托里指揮倫敦交響(第三號)
Decca 466 375-2(福茂)

收錄在「傳奇再現」系列中的這張唱片,有許多賣點可講,首先,這是阿胥肯納吉演奏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的首次錄音,錄音時阿胥肯納吉還不滿三十歲,詮釋角度當然不會跟後來的錄音相同;其次,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負責伴奏指揮孔德拉辛是正宗俄國出身的名指揮家、演奏樂團莫斯科愛樂則是俄國名團,加上錄音時間1963年正當美俄冷戰時期,錄音地點卻在英國倫敦,當時必定引發了很大的話題;第三,負責錄音的是技藝高超的Decca錄音小組中最被發燒友喜愛的威爾金森(Kenneth Wilkinson),不是說名家出手必為佳作,但這張錄音鐵定不屬於他的失手作品。
老實說,拉赫曼尼諾夫的這兩首協奏曲可以說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鋼琴協奏曲作品,錄音作品滿坑滿谷,名演名版也不計其數,許多20世紀中葉的鋼琴大師,包括霍洛維茲、魯賓斯坦、李希特、范克萊邦都曾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留下極佳錄音。而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在電影《鋼琴師》上映後,幾乎每家唱片公司手下的新進鋼琴家幾乎每人都要錄製此曲,以證明自己的琴藝實力。
至於在這麼多的大師名演中筆者為何挑中本片呢?首先它一次收錄了這兩首著名作品;其次第二號鋼琴伴奏都是純俄國籍搭檔,演奏起俄國音樂家作品有其獨到風味;第三是年輕的阿胥肯納吉演奏如此困難的曲目,表現卻是一流,絲毫不會在前述大師版本面前臉紅;最後是孔德拉辛錄音作品中少數的發燒級錄音。

台長: 豬頭翔
人氣(3,3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樂 |
此分類下一篇:10張不聽可惜的唱片-豬頭翔版(下)
此分類上一篇:(音樂)十八年的距離-談阿巴多馬勒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