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18 12:49:00| 人氣2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1香港紀行﹝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到香港的第一天已是10/10晚上,在旺角西洋菜街附近閒逛了一下,吃了一客許留山的芒果西米撈,將近午夜回到油麻地的救世軍賓館,轉開電視,正好看到董建華正進行任內第五次﹝也是他任期的最後一次﹞施政報告。這種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竟由官方安排、媒體直播﹝雖然是深夜時段﹞,怎麼都不能不說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這更是連號稱已經如何如何民主的台灣也看不到的做法:你能想像馬英九或謝長廷﹝甚至張俊雄、陳水扁﹞在電視機前明白地向市民大眾報告下年度的施政方針有12345678點嗎?

這節目並不是為政府的政績做宣傳,而是向市民報告,同時的「配套措施」還包括第二天香港市民可在各定點領取以香檳金色印製、厚達數百頁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相關單位如房委會、金融管理局等也立刻公佈配套措施,做這些事情的目的何在非常清楚。姑且不論董建華的施政功過評斷如何,這起碼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做的事情:盡所有可能的方式讓所有人民知道政府決定要做些什麼事,而且明明白白由最高行政首長嘴裡說出來,日後想賴,門都沒有!

但是董建華施政報告的內容卻有幾點值得台灣注意。

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首先承認:香港的經濟已經遭逢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且「困難不會很快過去」,接著便提出八大因應措施,除了負資產可10成轉按、公屋凍租一年免租一月、提高樓息免稅額至15萬、投資6千億﹝港幣!﹞基礎建設以增加4萬個就業機會、19億資助中小企業以及在政府部門內創造3萬個臨時工等,這些遭第二天蘋果日報頭版抨擊嘲諷為「雖無派米但均屬派糖」的措施之外,最重要的我認為是這2項:

1. 取消內地人來港旅遊限額
2. 持續增加對教育的投資

先論「取消內地人來港旅遊限額」。

大陸內地人進入香港若不再有名額限制,固然可以增加觀光收益、刺激消費,香港旅遊局第二天就立刻表示此項措施將使香港每年增加15億港元的收入。但可想而知這對香港社會的衝擊也是難以估計的,特別這跟1966年香港難民潮的衝擊是不同的類型,35年前的大陸移民是短期且暫時性的,大批貧窮的大陸人民湧進香港,香港只是被動的一方;曾幾何時,為了經濟收益,香港竟要主動招攬有錢有閒的大陸內地人自由出入旅遊,「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政治口號言猶在耳,回歸不到五年,便出現如此景況,恐非當初鄧小平所能想像。只是香港與大陸之融合,必然還有一段艱辛路要走,台灣應該密切注意的是:香港在英國政府百年統治之下,究竟累積了多少目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民主法治、自由精神等價值資產,能反向輸入到大陸去?可能因此失去政治的主體性還在其次,那只是一個由政客集體創造出的虛幻符號,重點是整個社會在價值急遽變遷的過程中必然會付出的代價根本無從估計。

如果一國兩制最後仍然是經濟的原始本性加速了政治整合,結果卻是整個社會付出代價,那麼這樣的一國兩制恐怕就不是吾人所樂見的一國兩制了。可惜的是目前台灣朝野的態度不是在政治上扭捏抗拒就是在經濟上倡言開放,卻沒有認真觀察及思索一國兩制在香港施行的社會現實,這是非常不智也令人憂慮的。

其次,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一再強調「提高教育質素是促進經濟轉型的關鍵」,甚至以高昂的語調,宣示港府投資教育的決心:「今後五至十年,無論香港經濟境況如何,政府對教育的投資依然會連年增加。」其激動的口吻,幾乎要令我這個台灣來的外地人感動得無以復加。這個政府五年來整體教育開支大幅提昇了近五成,將近有五百多億港元,而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風暴當中,他們居然信誓旦旦地表示還要加強投資教育,這在台灣根本是令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儘管第二天出刊的港版壹周刊立刻抨擊這是「把銀彈等同質素的教育政策」,是「銀彈亂投」,並且指出香港教育投資持續增加,教育質素卻未見提昇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制,認為「政府管得太死」。但憑良心講,港府在投資教育這點上是絕對正確,教育制度的改革則是另外一個議題,不必一概而論。

至於說到董建華五年任期屆滿是否連任一事,雖然其實際之去留操於中共之手,但香港媒體仍然不遺餘力地展開抨擊,港版壹周刊在當期封面上就直接下了六字標題:「下台吧!董建華」;第一頁「壹觀點」的社論標題則是:「最叫人失望的施政報告」;「壹號頭條」專題則用了7頁的圖文詳細檢討了董建華五年施政的功過,認為這次的施政報告總體而言只是討好中產階級,「明顯是為了贏取掌聲」,並給了他四大罪狀:違背自由市場、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用人最致命、開空頭支票。結論是:「這個CEO徹底不合格。他還是下台吧。」

禮拜三午夜才做完施政報告,禮拜四一早發行的壹周刊已經能以如此篇幅作專題處理,顯見媒體也是有備而來,這才是真正令台灣汗顏之處:港府單單在施政報告及堅決加強投資教育這幾點上已經展現比台灣政府更大的魄力及遠見,我們除了也會「派糖不派米」那幾招以外,政府便只能做出空洞的承諾﹝所謂「8100,台灣啟動」﹞;之後更是明明白白地「撩落去」搞選舉去了,完全看不見任何有遠見的政策;而媒體對政府的抨擊也被解讀為藍綠對抗的意識型態之爭,社會對朝野政黨的分際認知混淆,彷彿變天之後執政黨與政府便具有完全的正當性,不能有絲毫批評,任何批評都是「唱衰台灣」,是「台灣的亂源」;忘記擁有行政資源的執政黨不僅應該任勞任怨,還要能夠「任謗」,尤其是領導人,這種胸襟氣魄在台灣可說完全不曾得見;而沒有行政資源的在野黨本來就應該是那隻「出惡聲的烏鴉」,媒體對政府的大事小事拿來大作文章更是天經地義──媒體不作文章誰作文章?──媒體如果真的亂來自應由自律的組織及獨立的司法力量進行干預或節制,實在不勞執政黨動口動手;如果執政黨及其支持者不能忍受反對勢力及媒體的批評,在野黨也不能提出真正令人信服的論據,進行言之有物的批評或建議政策方向,最後一切都以統獨光譜作為分界標準,那麼台灣社會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民主更不可能會有真正的進步。

10/11晚上,我看完壹周刊和蘋果日報對董建華施政報告的攻擊批判,掩卷嘆息之餘,想去佐敦西貢街吃一客杏花樓的合桃露湯丸,一看時間,卻已經太晚了!


台長: 686
人氣(2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