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17 23:55:26| 人氣2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業者自己不敢吃的保健食品

業者自己不敢吃的保健食品

847期封面故事摘要
 
撰文 / 燕珍宜
出處 / 今周刊   847期
                     
  • 業者自己不敢吃的保健食品

業者自己不敢吃的保健食品

1

保健食品吃補變吃毒 養生變傷身 小心!吃進陷阱本刊調查高達92.5%民眾吃過保健食品,一年吃出千億元市場,但黑心原料、假貨充斥市場,健康食品認證寬鬆,你究竟是吃出健康?還是吃進毒害?我們先來看一位保健食品從業人員的良心告白。

本刊調查高達92.5%民眾吃過保健食品,一年吃出千億元市場,但黑心原料、假貨充斥市場,健康食品認證寬鬆,你究竟是吃出健康?還是吃進毒害?

我們先來看一位保健食品從業人員的良心告白。

我(王聖寧)在保健食品業界十二年,前前後後待過五家公司,有原料廠、加工廠、也有排名百大的藥廠,上中下游都做過。

但是,市面上的保健食品,我幾乎沒買過,我都是去找自己信賴的原料,然後送去工廠,請他們用小量生產的方式做給我。有做過藍藻、Q10什麼的,家裡十幾個人吃就夠了。麻煩歸麻煩,但這樣我比較放心啦!

像我之前在原料廠工作,公司就是西班牙原料進十公斤,又同時進口大陸的原料五十公斤,然後給你看西班牙的檢驗與進口證明。你下游廠就買回去了,你如果沒有作檢驗,就根本不知道他把原料掉包了,用大陸的原料給你。

又或者,有些廠商會讓大陸次級原料坐船旅行到日本,然後宣稱是「日本進口」,有時候他們還會在日本、美國設立紙上公司,你根本也查不出來。

從美國跟大陸進的價格差那麼多,你想想看,怎麼有辦法去買到全部都是進口的原料。就跟塑化劑一樣,天然的與合成的,價格差這麼多,但是大家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那麼便宜的價格去買。

下游大廠跟上游原料廠進貨時,一開始合作,品質可能都OK。但是當配合一段時間、數量愈來愈大時,大廠會跟原料廠殺價,原料廠不敢說不,於是,可能接下來原料濃度就沒有這麼純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品管單位,所以我對品質非常在乎,而且我本身就是使用保健食品的族群,結果到了每個工作,卻發現不是這樣,品質常常被犧牲。

 



我不大敢吃國內的保健食品,因為從上游到下游,有原料廠、半成品廠、成品廠等,可能出錯的環節非常多。我在某家公司上班時,老闆要我開發日本的珊瑚鈣去電視台賣,但第四台抽很凶,利潤非常少,因此成本要壓到非常低。我們用了很便宜、一公斤只要四十塊錢的碳酸鈣,再加上一些染色、色素、有的沒的東西進去,弄一弄湊成很像珊瑚鈣的東西,其實根本不是珊瑚鈣。

那時為了表現平衡酸鹼值,老闆還叫我在產品裡面加了胃藥!當時我真的面臨是要馬上辭職還是怎樣。沒想到這產品竟然還熱銷了好幾個檔期!

老實講,我昧著良心做,罪惡感很重!我想到買的那些人吃下去,他有健康需要,結果我卻讓他吃胃藥!我真的沒想到我居然成為那隻黑手!最後我還是受不了,離職了!

王聖寧的離開,並無法改變他的黑心老闆。保健食品這塊誘人的大餅,究竟暗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黑心陷阱?

「早上一杯精力湯,中午一顆綜合維他命,晚上熬夜加班時又一瓶雞精。」這是設計工作者徐蕙蕙的例行公事,「有時候工作忙起來,飲食常常不正常,怕體力、營養不夠,保健食品是最方便的選擇。」

每年近千億元市場幾成全民運動

徐蕙蕙依賴保健食品的習慣不是特例,而是現今很多台灣人的生活縮影。根據《今周刊》保健食品調查,高達九二.五%的民眾吃過保健食品,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並且有著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三十歲以下的民眾,高達四三.四%吃過保健食品。

這麼愛吃,吃出了近千億元的市場。根據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針對保健食品市場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保健食品銷售額二○一一年高達八九六億元,再加上從國外購入的,市場規模可能上看千億元,幾占全民健保總金額的四分之一;並且平均每年以一○%的速度在成長。如此昂貴的投資,究竟是吃出了健康?或只是吃進了安慰劑?甚至吃成傷害而不自知?

4大黑心陷阱吃進傷害不自知

陷阱1 檢驗大漏洞、吃補變吃毒
綠藻、魚油、魚肝油檢驗出戴奧辛、DDT、重金屬;紅麴含橘黴素。

陷阱2 黑心保健食品,養身變傷身
壯陽保健食品含威而鋼;鈣片加胃藥;大陸次級原料高價賣;80%的紅麴原料來自大陸,橘黴素恐怕吃下肚。

陷阱3 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最健康?
優酪乳等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糖分、熱量卻過高,健康食品反而不健康。

陷阱4 偷工減料、含量不足,功效大打折
兒茶素含量只有標示的三分之一,大豆異黃酮更只有不到20%,功效大打折扣。

陷阱一:檢驗大漏洞?

「血液變成綠色!」並不是動畫故事裡天馬行空的創意,而是真實發生在台灣肝病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許金川的病人身上。

許金川對外表示,這名中年男子為了補身,每天都吃號稱可以調節血脂,改善腸胃功能的綠藻營養補充品,三個月後檢查發現肝、腎都出問題,洗腎時甚至洗出綠色血液。經檢驗發現,該綠藻含有大量重金屬。男子花錢買健康,結果不但沒補到身,還換來終身洗腎。

類似的情節,國內外皆然。

一○年,美國環保團體「瑪蒂爾環境司法基金會」(Mateel 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針對美國十多家魚油公司提出訴訟,指十種廠牌的魚油、魚肝油、鯊魚油或鯊魚肝油等營養補充品,含有有毒的工業化合物「多氯聯苯」,其中竟有保健食品大廠GNC與Nature Made。○七年,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也抽查發現美國最大的魚油製造公司 Omega Protein所生產的魚油,竟然含有農藥DDT及多氯聯苯。

○六年,國內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化學系綠色質譜實驗室,針對國內九種市售品牌魚油進行檢驗分析,均發現微量戴奧辛。其中價格最高、每瓶售價一二○○元,從加拿大進口的金鮫鯊魚肝油膠囊,戴奧辛高達二.五四皮克–TEQ/克脂肪,超過歐盟及我國管制標準。

綠色質譜實驗室主持人、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魚油類產品原料多來自長年生的大型深海魚類,因為位於食物鏈的最末端,體內最容易囤積環境中的戴奧辛、重金屬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於是,許多人因此改吃起海狗油,「驗都不用驗,閉著眼睛都知道一定含有重金屬。」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搖搖頭說道。「海狗在食物鏈當中位於魚類的更上層,重金屬汙染只會更多;並且科學家也已經在北極熊身上驗出這些毒物,北極熊的食物來源就是海狗,海狗怎麼可能沒有毒?」

檢驗制度有漏洞可鑽吃補變吃毒

「為何檢驗會有漏洞?」食品工業研究所檢驗中心副主任張惠淑表示,可能是樣品不同批,所導致的抽樣誤差;或因檢測物質含量低,由於偵測極限,當檢驗方法不同時,檢測結果也就不一樣。

「有時候檢驗證明可以『補考』,」台大生化科技系教授潘子明指出,「第一批貨如果沒過,再補送第二批,如果過了,就用第二批的檢驗報告去cover(掩蓋)第一批貨。」

無論什麼原因,其結果都是讓民眾「吃補」瞬間變成「吃毒」。

陷阱二:黑心、劣質原料氾濫?

「為何檢驗出有問題的魚肝油全是進口貨?」凌永健解釋,這可能與國外進口的魚肝油比較「純」有關。他曾驗過一款台製的魚肝油,發現戴奧辛含量竟是零,原來膠囊裡包的是「純沙拉油」,難怪沒有戴奧辛。

這個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笑話,一針見血地揭露出保健食品另一個大陷阱──黑心原料。

在藥房通路銷售長達七年、口碑不錯的壯陽保健食品「黃精」,日前被警方送檢驗發現,竟摻有威而鋼成分,還標示可天天服用。

保健食品摻雜西藥的情況有多嚴重?根據衛生署的資料(○四年到一○年),每兩件補腎滋養(壯陽)類產品當中,就有一件違規摻雜西藥;一般保健產品的西藥檢出率,平均也達三成(三三.五%)。
同時,大陸的劣質原料也攻占台灣保健市場。

「台灣的紅麴產品,原料八○%從大陸進口。」國內研究紅麴權威潘子明開門見山說。他曾實地考察大陸的紅麴米生產重鎮福建省古田縣,「工人光著上身,只穿條短褲,天氣熱,褲頭還溼了一大片。」潘子明解釋,因為紅麴生產溫度要很高,將近四十度、相對溼度也高達六○%。

「大陸原料生產環境不佳,發酵溫度、溼度沒控制好,很可能產生有毒的橘黴素。」潘子明警告,橘黴素是紅麴菌在熟米上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具有肝、腎毒性,並可能致畸胎。

衛生署曾抽驗市售紅麴產品,其中原料紅麴米竟然一○○%都含有毒的橘黴素。而十七件紅麴膠囊、紅麴錠劑當中,也有八件,約一半的比率,被檢出含橘黴素。

大陸原料坐船過水馬上變進口原料

「常常一家所謂的生技公司才只有四、五個人,大陸便宜原料買進來,弄一弄就賣出去了。」潘子明指出保健食品的亂象。

廠商進口大陸廉價的次級原料,怕消費者知道,會偽裝成歐、美、日進口。「原料掉包也常發生,」王聖寧表示,自己工作過的公司,曾經同時向西班牙與大陸進口原料,下游客戶要求證明時,就秀出西班牙的檢驗與進口證明,但正式出貨給的卻是大陸的便宜原料。

還有廠商會讓大陸原料坐船旅行到日本,然後宣稱是「日本進口」,「有些還會在日本、美國設立紙上公司,你根本查不出來。」王聖寧說道。

越當紅的保健產品,越需要小心,因為明星產品吸引不肖廠商覬覦的機率也越高。以葡萄糖胺類產品為例,某家公司被查獲,為了取信消費者及賣場、通路商,竟直接偽造SGS等國內知名檢驗機構的檢驗報告;接著,迎合消費者崇尚國外品牌心理,在美國設立空殼紙上公司,標榜是全球知名營養集團;最後,再找來明星代言加持,狂打廣告。甚至為了參選國家品質標章,偽造參與公益活動證明,將一千元的捐款證明單據,擅改為「捐款二十萬元」。

既然如此,選擇經過衛生署認證,產品上標有一般廠商未經核准不能使用的「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應該就可以放心了吧?

陷阱三:政府掛保證就真的健康?

但是當「小綠人」開始出現在口香糖、碳酸飲料的包裝上,可就不對勁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這些有疑慮的產品可宣稱自己是「健康食品」,但真正健康的食品如全穀、蔬果等等,卻不能自稱是「健康食品」,否則就要受罰,「這可能誤導民眾。」

目前國內共有二四五項認證有效的健康食品,政府規定只有獲得「健康食品」認證者,才可以宣稱功效,否則一律違法。董氏基金會曾抽查七十四件常見商品,發現十七件成分及營養價值有疑慮,如添加太多調味劑、膨脹劑、著色劑、香料等人工添加物。

例如,部分飲料添加了維他命C,就宣稱可以預防感冒,被列入健康食品,而不論其是否含咖啡因或其他添加物。前立法委員黃淑英質疑,「不少健康食品獲衛生署背書,但保健成分僅一點點,人工添加物反而多。」

有「小綠人」站台的優酪乳或乳酸菌類飲料,因聲稱「有助增加腸內益菌、增加腸道運動」的保健功效,而取得健康食品認證。但是,董氏基金會的調查卻發現,優酪乳、發酵乳等為了口感,添加大量砂糖或是高果糖糖漿。例如其中一款知名廠牌的低脂優酪乳,雖可以增加腸內益生菌,但要喝到每天建議量的四百毫升,就等於同時間也吞下了十一顆方糖。民眾希望腸道健康的同時,卻不知不覺地攝取了過量的糖分,一利加一弊,是否還能稱之為健康?

健康食品審核流於形式罔顧消費者權益

現行《健康食品法》有個嚴重的盲點,就是對健康食品的審核,只考量單一或少數特定成分的安全性或保健功效,忽略整體營養價值。許惠玉表示,「食品中若某成分具特定保健功效,也不代表此食品符合健康原則,而應看對長期整體健康的影響。」

台北聯合醫院營養室主任、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也說:「食物內各種成分有互相消補、抑制的作用,只強調單一成分,是否是真健康?值得商榷。」

此外,健康食品的審查過程也不夠嚴謹。曾參與審查的金惠民舉例,她曾經審查一件申請案,產品有兩個成分,A成分較具功效,B成分的功效不明顯,但廠商可能為了行銷策略而主打B成分。她如實地提出質疑,「我從沒收到任何答辯或解釋,再過一陣子,就看到這項產品掛了小綠人上市了。」

監察委員程仁宏指出,在提出衛生署對健康食品監督不周的糾正案時曾發現,廠商申請健康食品登記所檢附的專家報告,不同年分的實驗結果,及相關數據竟完全相同。

金惠民說,健康食品法規中所訂的「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功效」,十分含糊,廠商只要找學術單位協助做研究,並進行健康與安全性評估的審核,就可以向衛生署申請認證。若因不符合健康前提而被學者拒絕,還可另外找其他學者重做,但是,研究過程與學者評語卻完全不須公開,實在是罔顧消費者權益。

陷阱四:偷工減料、含量不足、功效打折

政府審查機制尚待改進,因此,先前傳出通過認證,宣稱可以抗氧化、降低動脈硬化風險、不易形成體脂肪的兒茶素飲料健康食品,竟然成分不足,兒茶素含量只有標示的三分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揭發此事的台南科技大學生活科學系主任張承晉表示,「兒茶素一公克要價高達一萬元,而且因為消費量遠大於生產量,本來要四分之一的濃縮茶湯,只好少放一點,用五分之一。」追求食物「零汙染」的江守山也表示:「我曾檢驗過七家大豆異黃酮原料廠,結果有六家的大豆異黃酮含量,竟然在標示值的二○%以下,換言之,五分之一都不到。」

老年人常用來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葡萄糖胺、軟骨素合成錠,因軟骨素成本昂貴,常有不肖業者以澱粉魚目混珠,有效成分含量只有標示的不到一半。

有益者少有害者多既傷荷包又傷身

台北市法務局就曾經抽驗發現,市售的葡萄糖胺口服液中,葡萄糖胺鹽酸鹽含量低於標示的多達四分之一,「偷最大」的足足比標示少了八成六。諷刺的是,該加的捨不得加,不該加的卻很大方。抽驗也發現,葡萄糖胺的鈉、糖精、防腐劑等添加物都過量,其中鈉含量過高的件數,也高達四分之一。

保健食品的「高報酬」與「低風險」,強力誘惑著不肖商人,如飛蛾撲火般前仆後繼設下黑心陷阱,加上政府怠於管理,市面上三千多種保健食品四處流竄,有益者少,有害者多,民眾必須提高警覺,以免既傷荷包又傷身。

4大黑心陷阱 吃進傷害不自知

陷阱1
檢驗大漏洞、吃補變吃毒
綠藻、魚油、魚肝油檢驗出戴奧辛、DDT、重金屬;紅麴含橘黴素。

陷阱2
黑心保健食品,養身變傷身
壯陽保健食品含威而鋼;鈣片加胃藥;大陸次級原料高價賣;80%的紅麴原料來自大陸,橘黴素恐怕吃下肚。

陷阱3
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最健康?
優酪乳等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糖分、熱量卻過高,健康食品反而不健康。 陷阱4
偷工減料、含量不足,功效大打折
兒茶素含量只有標示的三分之一,大豆異黃酮更只有不到20%,功效大打折扣。

《今周刊》保健食品問卷調查

全民瘋保健,越年輕越愛吃

Q1.請問您吃過保健食品嗎?
超過9成國人曾食用保健食品

單位:%
是92.5
否7.5

Q2.服用保健食品的年齡分布。
食用保健食品者逾8成為40歲以下年輕人

單位:%
51歲以上 5.6
30歲以下 43.4
31~40歲 37.5
41~50歲 13.5

Q3.請問您一天最多曾同時服用幾種保健食品?
至少7成民眾每天吃2種以上保健食品

單位:%
1種 31.2
2種 40.3
3種 17.8
4種 4.4
5種以上6.3

Q4.請問您最近一年內服用過哪些保健食品?
維他命是民眾最常服用的保健食品

複選,單位:%
維他命70.3
益生菌(乳酸菌…) 24.8
雞精 23.2
礦物質(鈣/鐵/鋅?) 22.4
綜合營養類 13.2
魚油類 12.4

Q5.請問您最近吃過的保健食品,您會食用是因為它的什麼功效?
近6成民眾為補充體力服用保健食品

複選,單位:%
補充體力 59.9
增加免疫力 54.0
改善腸胃功能 19.6
養顏美容 18.6
保護肝臟 17.8
保護眼睛 15.3

Q6.吃葡萄糖胺可以補充骨本、預防骨質疏鬆?
超過6成民眾誤認為葡萄糖胺可改善骨質疏鬆

單位:%
是61.1
否38.9

Q7.只要是保健食品,政府都有認證、把關,因此都很安全,可以放心吃?
過半民眾不信任政府認證

單位:%
是47.5
否52.5

註:有效問卷數:2781份
執行方式:網路問卷
執行單位:《今周刊》&波仕特(Pollster)線上市調公司
​ 編按:本文摘自3月13日出刊之《今周刊》847期封面故事「小心!吃進陷阱」,同期相關系列報導有「吃保健食品前務必『停看聽』」、「保健食品可以養生 也可能傷身」、「五位專家教你正確吃」、「台灣法條規範嚴格 政府卻放任不作為」,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今周刊》。

台長: 燕燕
人氣(2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