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九年一貫課程分享統整教學之實務經驗
◎柯品文
一、 前言
在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發表的總諮議報告書與「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中,教育部公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之延續「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帶好每一位孩子的課程改革論點來看,現在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的重點不論在教育制度的鬆綁、對特殊教育安置型態的調整、課程統整教學、協同教學……..等,由實務的層面而言,最基層的教師可說是教育工作的基石,如何落實教育政策於教實實施當中與結合教師專業與因應學生需要設計符合教學目標的課程是每位於現場教學的教師所需著重與思考的。
尤其在教學目標訂立方面,不再只注重考試成績的短期利益而是更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以成績來評鑑學生的結果取向且多元化評鑑、強調個人與小組表現並重。本文即是筆者於任教國小四年級所進行之課程統整教學的實務分享,其中包括各科課程統整的教學設計與自編教材部份,並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實物創作與成果展分享,以期讓學生充分於課程統整中達到創作、表演與分享的學習成效。
二、 教師結合自編教材與學校教科書進行課程統整教學
教師除了班級經營的策略運用外,擬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更是整個教學計劃之重點,其中在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教師教學、教室空間規劃三方面必須注意到:
1.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教材之編選能符合學生需要,教師除應具有高度熱忱與敬業態度,更應有豐富的教學技巧依教學目標準備教材。2.教師教學:教師間能分工合作,教師之間默契含學生增強策略之應用、教室管理、分組教學等適合學生學習。3.教室空間規劃:能依教學功能明確區分,教室佈置能配合教學內容、有效鼓勵學生學習、展示學生作品,依學生能力及需求實施適當的評量方式。
而筆者所進行的統整教學主題是康軒版社會領域第三冊第三單元台灣傳統節慶,而所其教學對象是臺北縣中和市興南國小四年級,筆者的教學設計理念如下:
節慶是中華文化相當獨特的一環,是長期以來先民生活經驗的累積,從古至今皆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現代生活中尤其能夠顯現古人的智慧。這些傳統節慶活動不但可以提供人們適度的休息與娛樂,先民更賦予它們特有的傳說與意義,除了依各具特色的方式慶祝外,最重要的是,應以正面積極的態度表現出傳統節慶的新意,使生活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元,「台灣傳統節慶」統整課程,讓小朋友透過引導、互動與教學活動的進行,認識台灣傳統節慶、體驗習俗活動,進而能夠培養感恩、尊重與包容的胸襟。
本次的統整活動注重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以及做中學的學習歷程,同時融入學校本位課,希望透過學校、學年、班級和家庭間的相互合作,給孩子一個更完整的學習,本教學活動設計的特色如下:
(一) 入多元智慧:
教學設計是以「人」為對象,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各自擁有不同形式的智慧,因此將多元智慧的精神融入教學活動的設計中。
(二) 注重合作學習:
希望透過異質分組的方式,鼓勵小組成員彼此互相協助、支援,以期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並藉由合作、互動的歷程,訓練小朋友主動積極、充分準備的學習態度。
(三) 做中學:
讓小朋友親身投入、動手操作與表演,更能增加學習興趣、更能感同身受,以提高學習效能。
(四) 結合現有教材和校本課程:
不只將現有教材運用於教學設計中,更加入校本課程,不只將教學資源有效整合,更能有助於孩子融入學習情境中。
三、 配合學年活動設計課程統整架構圖
「結合學校行事活動的教學設計」並且「以時事題材為主題,結合生活實例的教學活動設計」兩大主軸進行國語文、數學、社會、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以及六大議題中的人權議題的統整。
其中學校本位課程所舉辦的活動為感恩週之感恩卡的製作與張貼活動,搭配學校既有的活動融入年節節慶的年終惜福與感恩和卡片與海報的設計,並結合四年級學年的「傳統節日知多少」的闖關海報活動與海報展,所設計的課程統整架構圖如下:
二、 統整教材架構與其教學目標:
學習領域 教 材 教 學 目 標
語文:海報的製作(康軒四上第十四課)
1. 認識生活中的海報(認知)2. 知道製作海報的目的(認知)3. 知道海報的製作方法(認知)4. 會製作專題(台灣傳統節慶)海報(技能)5. 能欣賞他人製作的海報(情意)6. 會與他人分工合作(情意)
數學:位置的表示(康軒四上第九單元)
1 .能了解生活中位置表示的需求(認知)2. 會分辨四方位和八方位的位置表示(技能)3. 會運用四肢肢體正確表示方位(技能)
社會:傳統節慶(康軒四上第三單元)
1. 認識家鄉主要的傳統節慶(認知)2. 知道傳統節慶和生活的關係(認知)3. 知道原住民的祭典及其含意(認知)4. 能夠體會先民敬天、惜物與愛人的智慧(情意)5. 能夠尊重不同族群間的差異(情意)6. 會上網或利用圖書館查詢節慶資料(技能)
健康與體育:大家來舞龍舞獅
1. 能做出三種以上舞獅的變化動作(技能)2. 能配合音樂表演舞獅動作(技能)3. 能與同學合作完成舞獅表演(技能)(情意)4. 能仔細欣賞他人的表演(情意)5. 能於欣賞表演後完成互評表(技能)
藝術與人文:教師自編課程(創意春聯、五彩鞭炮、剪剪貼貼做獅頭)
1. 知道什麼是春聯(認知)2. 知道春聯和鞭炮使用的時機(認知)3. 會發揮創意自製春聯和鞭炮(技能)4. 知道獅頭的形象(認知)5. 能與同學分工合作製作獅頭(技能)(情意)
彈性課程:校本學年課程活動(節慶海報展、族群大晉級、製作感恩卡)
1. 能利用課餘時間欣賞其他班級小朋友製作的海報(情意)2. 能從欣賞海報的過程中,找出各傳統節慶的內容重點(認知)3. 能小組合作至少答對十題闖關的題目(認知)(情意)4. 能分工合作創作感恩卡(技能)(情意)5. 知道製作感恩卡的意義(認知)6. 能欣賞他人的作品(情意)
筆者透過綜合各學習領域,落實其能力指標的完成,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達成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見解。
三、採多科統整課程模式進行成果展之教學與多元評量
按照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模式,主要可分為兩類:1.依課程綱要區分、2.依學科特質區分,其中依學科特質區分包括有學科內部統整模式、學科之間統整模式、多科統整課程模式、跨科統整課程模式與科際整合統整模式等,筆者多科統整課程模式進行課程設計,其中運用各科進行多元智慧課程設計與進行「大家一起來舞龍舞獅」教學活動設計進行課程統整之成果展:
(一)採多元智慧課程計劃設計統整課程
(二)以「大家一起來舞龍舞獅」教學活動設計進行課程統整之成果展
筆者以「大家一起來舞龍舞獅」教學活動設計進行課程統整之成果展的方式進行學年的教學觀摩,在這堂課的準備活動中,學生必須準備獅頭道具、龍頭道具、春節的節慶音樂、各組春節主題海報和舞蹈服裝;老師則必須準備學習單、問題條、評分表與CD撥放音響。
而發展活動中,老師延續上一節課的單元:春節節慶延伸創作(創作舞龍舞獅的舞蹈表演道具),進行本單元:大家一起來舞龍舞獅的活動。其中引起動機方面,老師先展示前幾堂課中幾組小朋友所共同創作的春節節慶海報進行分享。再引導小朋友主動發現今天課堂教室有什麼特別的改變,例如教室的情境布置、或教室的課桌椅的擺置….等等。經由老師與學生共同討論”春節節慶” 課程統整架構網,進而引導學生討論出本單元的課程”大家一起來舞龍舞獅”,這時老師講解進行分組舞龍舞獅的表演時間與規則,並發下評分表,請台下每個小朋友擔任小評審。
進行學生分組”舞龍舞獅”表演(每組約3-5分鐘),各組表演結束後,老師進行全班小朋友情意評量的分享活動:1.老師請請學生提出自己在設計舞蹈或表演活動上想法與同組共同規劃時所遇到的問題、2.進一步請幾位學生主動發表對各組表演舞龍舞獅的看法與建議、3.在進行分享活動中,老師鼓勵學生們充分交流彼此的想法與意見。
在延伸活動中,老師發下這一節課的單元學習單進行小朋友課後的補充學習與省思,並向學生說明下一節課的人權單元的主題:「我們都是一家人」,請小朋友在下次上課前先複習這單元的課文內容,做為這一統整課程最後一節課上課前的準備活動,並引發下一節課(我們都是一家人)的課前問題發想,其中學習單的問題設置有:1.民俗活動除了舞獅外,你還知道有哪些?通常會在哪些場合出現?使用的器材有哪些?2. 走出台灣,放眼世界,其實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節日和慶祝活動,請就你所知寫下你最感興趣的活動。
本統整課程所進行的多元評量方式包括有學習單、團體討論、美勞創作、小組創作、習作、遊戲參與、角色扮演、互評表、海報製作和上課表現等等。
四、 結語
九年一貫課程的核心思想,則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課程,活動的設計以因應21世紀挑戰未來國民為主軸做培養,課程的設計希望讓學生體驗、了解與掌握未來的社會脈動,教師必須意識到教育革新的過程就是致力於提昇教育品質為目的。
筆者在設計本統整課程與教學活動中,更希望藉由本統整課程能刺激並培養學生達到十大基本能力中的欣賞表現與創新、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與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更希望透過教師本身、學生和家長三方面的良好溝通與互動的信念下,讓學生可以在課程中不只可以達成老師的教學目標更可以快樂有效的學習與成長。
參考書目:
1. 教育部(2003)。。台北:教育部。
2. 何瑞薇(2001)。。台北:元照出版社。
3. 張德銳(1996)。。教改通訊第20期,13-17頁。
4. 黃嘉雄(2000)。,。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