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30 00:46:32| 人氣1,04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鞋2002/12/29(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差你們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你們缺少什麼沒有?他們說,沒有。
-------路加福音第22章第35節

年末的台北南陽街,下午5時半,人潮往來洶湧,多的是年輕學子,已是該進食的時間了,補習街的週遭,有小店也有小攤,都簇擁著滿滿的人,等待著外食的食糧。

麵店的騎樓下,修鞋的老伯戴頂鴨舌帽,認真的修著我的鞋。已掀開的鞋底要再浮貼一張新皮,是強力的黏劑將鞋底和新鞋皮合在一起,順著鞋形剪下凸出鞋面的新皮,然後老伯拿著鐵捶在鐵架上捶打,希望它們彼此接合得更緊密。

等著取鞋的時候,走來一位小姐,說她腳上的鞋已成了開口笑,師傅老伯說,鞋子是濕的,無法合黏,要等乾了才行。那時下著雨,已是幾天不斷的雨。小姐說,過幾天再來。

以前修鞋的老伯呢?新師傅答說:他是我親戚。原來的修鞋老伯是我尚在上班時間常叨擾他的,經過兩年重來,修鞋攤子還在,只是換了人。修鞋時間從早上8時30分到下午7時左右,時間比過去長,以前的老伯大概下午5時就會收攤,他的重點可能是放在中午附近的上班族,所以晚上不必延遲過久下班。以前還可以修傘,當傘便宜到用壞即丟再買不愁時,修傘人已不見了。還好,修鞋人還在,內心不會覺得這世界什麼都不能彌補、不能修好。

據說修鞋匠學修鞋手藝得花3年4個月的時間,得一針一針地苦學,學不好或偷懶,都得挨師傅的鞭子。修鞋技術也隨時代演進,一針針縫牢,在鞋的裂縫補上一小塊皮子的時代也過去了。小時的農村,還有補鼎人,鍋子有破洞,補鼎人貼上小小一塊錫片,又打又敲的,鍋子還真就不會滲漏了!

據統計,成年女人擁有鞋子的平均數是11雙,算算自己的鞋,拖鞋、布鞋、上班鞋就大概是這個數字,一人只有兩足,為何需要這麼多鞋?因為喜新厭舊,因為流行,因為配衣服……,理由總是很多。衣服永遠少一件,鞋子永遠少一雙。數數鞋子,打拳用的功夫鞋閒置已久,可見太極拳的招式已被忘得差不多。淑女鞋是上班時要求自己穿的,可是淑女鞋的楦頭常是為美觀而削小,常讓腳不舒服,現在離開了淑女鞋,選擇好走好穿的鞋已成第一選擇。小學到高中時代,鞋子就是拖鞋、皮鞋、布鞋3雙,大學時代住校外,往往也是一雙布鞋就能行遍天下。出了社會,禮數太多,擁有的也太多,其實所有的擁有都是負擔,期待自己能過得簡單富足,先從減少鞋量開始吧。

談到鞋子,就會想到統治菲律賓20年的馬可仕之妻伊美黛擁鞋萬雙,這可不是百足之蟲所能穿得了的數字了。同樣是年末的報章報導,「(非洲)馬拉威的孩子,圓了穿鞋夢。國際佛光會捐贈1800雙,當作新年禮物」,馬拉威駐台大使說,馬拉威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鞋子穿,這些鞋子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禮物。提供鞋子的是台灣紐巴倫公司(New Balance)。貧富差距,讓世界各地的人的生活水準大不相同。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因為台灣的發展優於沖繩的八重山島居民,所以來到台灣討生活的八重山島人民,他們打著赤腳,一從基隆上岸就驚訝台灣人都有鞋穿!鞋不鞋,也是物質富庶與否的表徵。

伊朗導演所導的〈美麗天堂〉,就是用小孩子的眼光,看著自己與別人的不同。片中的小女孩,眼睛掃過朝會時的操場,其他的小女孩或是紅鞋或是粉紅色鞋子,光光亮亮,和哥哥共穿的白布鞋已是灰灰的慘淡。哥哥為了妹妹,參加馬拉松比賽,他奮力的跑,最想獲得第3名拿到那雙夢寐以求的球鞋,可是因為他太努力了,跑成了冠軍,他拿著獎杯,大人為榮譽而高興,他卻望著在陽光下散耀的銀藍色球鞋,淚眼欲滴。回到家,妹妹看到哥哥的表情就知道沒能拿到鞋子,脫下舊鞋,鞋子已破裂,哥哥將紅腫的雙足泡在水裡,妹妹走開。影片就在淡淡的哀傷中結束。

小學時上學所穿的第一雙鞋是所謂的塑膠鞋,硬硬的鞋面,夏天是好容易流汗,腳流汗得更厲害,所以我不愛穿鞋。每天放學回到家中晒殼場,第一個動作就是脫鞋,直到高中畢業離開家鄉都是維持這樣的習慣,因為到田裡去也是赤足在草地上,鞋不鞋在農村不是那麼重要。離開農村到城市來,鞋子成了皮膚的一部分,想打赤腳可沒那麼簡單,只有回家偶而下田,鞋子穿到田邊,就可以赤足行走。走著,走著,活動著,年輕的、無憂的感覺又回來了,被都市馴服的自己稍可暫時掙脫,掙脫什麼?沒有穿鞋,缺少什麼沒有?沒有。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04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