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05 18:09:43| 人氣1,5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鹽見薰(小筆記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畢業的人,回憶起他們值得留念的老師時,常會提及東洋史教授鹽見薰但鹽見氏究竟是怎樣的學者?我一直不明白。今天翻閱《民俗台灣》第一卷,看到鹽見氏的一篇短文,覺得對他的思想有點註腳的作用,因此作一點筆記。

 

鹽見氏這篇文章,提及他讀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寫的印度聖者Swami Vivekananda傳記(日譯本《新生印度予言者たち》第二部ヴィヴェヤナンダ),V(1863-1901)的名字,我就暫且依華譯者用過的譯名「辨喜」。年輕的辨喜四處遊方,到喜馬拉亞山區時,受到藏人招待。這個藏人家庭是一妻六夫,六位兄弟共有一妻。辨喜誡勸他們不要過這種不道德的一妻多夫生活,結果反被批評是用自私的一夫一妻標準在思考。鹽見說,讀者必然也會潮笑藏人的一妻多夫制吧,但這其實是用自己的文化在評價異文化,忽略了各種文化產生於不同的時空。鹽見認為,觀察其他民族或地方的風俗習慣,不能只用自己的倫理去下判斷,還應透過對當地生活的社會、經濟、歷史的認識,才能理解其存在的理由。他反對用消極的羅曼蒂克的態度去看待異文化,而是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確立改善風俗的正確學問之道。

 

鹽見氏的這種立場,或許也是他和江崎光夫筆戰關於臺灣民俗研究的態度的立場,亦即不基於獵奇的目的,而是實實在在以臺灣民俗為研究對象。(可參考:google圖書中搜尋到的:陳艷紅(2003.3)『民俗臺灣』日本文化人,致良出版社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5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