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3 21:25:41| 人氣1,3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事物誌》及其作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百科全書是進入一個主題的一種工具,由於涉及範圍廣,許多百科全書是靠集體的力量完成的,但主編影響到全書的形成。有一些著名的百科全書是由一人寫成的,《日本事物誌》即為其例。

此書是英國人所寫,關於日本的小百科事典。原書名Things Japanese, Being Notes on various subjects connected with Japan, for the use of travelers and others,於1890年首次出版,之後陸續增訂出版(1891、1898、1902、1905),最後一版(第六版)1939年,已是作者死後四年。日譯者高利健吉,依1939年版,於1969年在平凡社出版,到1998年已14刷,也是我看到的版本。

主要成書於十九世紀末,但各版一直因應時代改變而修訂,記錄作者心目中的日本及日本人,是歐洲人的日本觀的一個代表。書寫對象是到日本的旅者,因為參考許多相關研究,加上作者個人的調查及觀察,日譯者認為有實學學風。辭條中有很多日本的傳統事物及走向歐化過程與之後產生的事物,很有參考價值。(有興趣詳看何種辭條何時出現可參考早川勇刊於愛知大學《言語と文化》第九期的研究筆記,
http://leo.aichi-u.ac.jp/~goken/bulletin/pdfs/NO9/08.pdf#search=’日本事物誌’
不過其中表頭第四版誤寫為第三版)

作者Basil Hall Chamberlain(1850-1935),日文名「王堂」,為Basil Hall之意譯。生平很傳奇的人。具有豐富的國際經驗:生在英國,在法國受教育,17歲在西班牙居住一年,曾在義大利、希臘、德國及地中海附近休養旅行。1873年23歲時,受外祖父1816年到東方調查朝鮮及琉球的影響,而到日本,一住近三十年(1873-1905)。當時正是日本開始學習歐美的時代,到日本的歐美人士相當受歡迎,他到日本次年就擔任海軍兵學寮教師,教導英國紳士禮儀、英文、幾何學等。傳播「英學」的同時,努力研究調查日本文化,同時研究古典日文,到日十年,即能英譯出版《古事記》,也因此在東京帝國大學擔任日本語學教師,在最日本最高學府教日本人日文,大概這是空前絕後的事。後曾到北海道及琉球做田野工作,研究愛奴語及琉球語。對精通十數國語文的他來說,日語及日文就如同他的母語一樣,但他提到剛到日本時,不像是在學一國的語言,而是兩國,一種是生活用語,一種是文學及報刊用語。他被稱為日本語言學之父,其比較研究法對日本學界很有啟發。

由於1939年已是戰爭時期,書中批評日本天皇信仰、武士道、狂熱的愛國主義,而不可能及時譯為日文,直到1969年才有日譯本的出版。

「台灣」也列入此書的辭條。這個辭條是在第四版(1902)時加入的,作者將二字以意譯加註terraced bay;其後第五版之後仍小有修訂,因此會出現如1928年台北帝大成立之事。細讀這一條目,感覺他對台灣並無深入研究,但可反映一個住在日本內地者觀看殖民地台灣的視角,很重視台灣的物產資源。他關於台灣歷史、地理的敘述,主要參考J. W. Davidson的作品;他也讀過馬偕的書,提及馬偕的抜牙傳教法。他肯定日本在台灣的建設(鐵路、燈塔、林木開墾、台北帝大的設立)之餘,也對早期日本植民地官員腐敗生活提出批評。有些說明是錯誤的,包括台灣的建設由東京推動,發布徵兵令(在1939年前均不可能)等,似乎對於殖民統治的中央及地方沒有很清楚的分別。此外,由於當時台灣是日本的一部分,因此在談日本的物產、氣候、地理、人口、海運、電信、戲劇中,曾提及台灣。

作者另有《日本案內記》一書,1891年出版,為關於他在日本各地旅行的紀錄。晚年隨想錄《鼠はまだ生きている》,1933年出版,有許多睿智之語,例如:愛的反面不是恨,是不關心。又如:沒有語言就沒有思想,沒有數字就沒有數學。他重視語言學,因為對方言及民俗語的研究,而成為日本民俗學者柳田國男景仰的對象。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3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