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2 21:02:48| 人氣1,0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公文類纂研究會小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聽說有關於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的演講,2007年12月1日週六午後來到東京女子大學。

地點在吉祥寺附近,由於是平常搭乘的電車的終站,之前從未到訪,想像中是以自然勝景為主的安靜郊區,但一出車站,卻發現周圍商家繁華,適宜來此採買閒逛。從車站到東京女大的路上,又發現兩旁安適的兩層式住家間,有一些販賣蔬果、米等居家用品的小店,售價比市區便宜許多(如五個富士大蘋果五百日元),返程時引起大家的購買欲。友人Y說,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許多東京人把新居遷到西郊,這也似是我們今日所見的一些住家,保有一種與新宿等高樓大廈有別的市民生活味道。

作為基督教會女子學校,東京女大有一種莊嚴但又溫柔兼具的氣質,學校行政建築上的銘刻(校章),用婉約但明顯的字體,強調對真實的堅持,就是一個例子。假日中,不知為何仍有許多學生出入學校,沒見到一般學校常有的野球隊活動,女孩子們似以靜態的活動為主,如在情報類教室上網打電腦。HK說,因為是女子大學,有許多專為女性而有的設施,這是一定要去試用看看的。它給我小家碧玉感,眼目所及的草坪、樹林、庭園、建築,都是小而巧、小而美。SZ說,這裡入校門有銀杏,但沒有夾道並立那樣的壯觀,要看金黃的銀杏,還是留在駒場或本鄉好,然而這裡的特色,是許多雅致的紅葉。秋末初冬,正是楓紅時節,站在點點楓紅間,給人很深的季節感,大家不禁拿出相機來。

研究會是以東京女子大學的栗原純教授為中心而組成的。會前他發email給熟識的研究者及學生,透過簡單的方式,加上口耳相傳,今天來了十多人。老師在研究會開始前約十五鐘到達,自己拿了許多沈重的參考書、講義及飲料點心來,到後,開教室燈及暖氣等,親自搬動桌椅佈置會場;研究會結束後,再親自與學生們搬回參考資料、講義及飲料食物等,熄燈。今天或許是一個新的研究會的開端,據CC說,成員間過去已舉行過數回研習活動,但今日首次由老師主講公文類纂。我在此看過幾個已具組織規模的研究會,成員極多,但它們的起點,可能都是像這樣由一個核心人物的熱心所引發促成。

今天十餘名與會者,包括來自一橋大學、東京大學的台灣博士班留學生(或已取得博士學位者,共七人),以及幾位朝鮮留日學生,和一位歐美留學生。十餘人中僅CC是男性,被開玩笑說別人都不敢來女子大學,只有他敢。會後在校園散步時,他協助為眾女子們拍一張合照。

會中第一個小時簡介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之收藏及整理、開放、閱覽,涉及其閱覽問題、數位化後檢索問題。除了使用者/閱覽者付費以及簿冊號碼的基準有混淆之處的一般問題外,由於是日本學者所提出的問題,類似國籍限制閱覽、以及日文與中文不同漢字(如中文的「戶」及日文的「戸」無法通用)的檢索問題,這些可能是台灣方面的研究者較不會關切思索的問題。日本學者一向主張台灣總督府檔案是屬於全人類的公共研究財,但是對台灣而言,台灣總督府檔案留在台灣,以國家預算進行整理(但也有日本財團及學者協助)及管理,究竟它應該要開放到什麼程度,是需要討論及思考的問題。

休息後,第二個小時談公文類纂的內容,包括文書的處理流程、保存年限相關規定,並有實習課程,閱讀兩件案例,一件關於保甲規約中解纒足問題,另外一件有關台灣人判任官因養子關係入籍日本後加俸支給處理辦法之案例。後者是關於台灣人身分的認定,應是殖民統治中很值得分析者。會中並展示相關字典、參考書等。包括劉元孝老師在中研院台史所出版的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研讀班通訊及《古典日文解讀法》(均為2006年)兩書,以及岩壁義光等編的《史料で透視する近代日本―歴史資料解読入門》(ゆまに書房,2004年)。

栗原老師演講時,常興味盎然地說明檔案中有多少有趣的資料,如來台日本官吏的退職文書中,所附診斷書上出現的各種病名的變化。又如復命書中的圖畫附件,對於官員考察的事物或動植物有具體的描繪,這些都是有待研究者利用分析的素材。栗原老師演講時投入及陶醉的神態,使人印象深刻。他們這一群日本學者,浸淫在這批史料已超過二十年,至今仍孜孜不倦。慚愧自己身為台灣人,卻反而沒有好好研讀這批放在台灣的研究寶物。

在台灣,已曾舉辦多次總督府文書的研習活動。從二十世紀末開始,至2007年3月,台灣總督府文書學講習會至少舉辦過六屆;中研院曾邀請劉元孝老師主講過九期研讀班(每期約三個月);周婉窈等老師並志願帶過約兩年的定期研討會;今(2007)年12月中並有東亞歷史文獻教學研習會之舉行;此外,高齡九十的劉元孝老師仍持續每周在「忠孝日語」講解古典文法。

比較自己曾參與過的幾次總督府公文書研習營與今天的演講,過去在台灣的會議多以介紹及實習為主,而這回較不同的是,把數位化整理及利用的問題也作為引言來檢討。事實上,由於網上閱讀日漸重要,關於檢索等的檢討確實是有必要的。

但是培養日文古典公文書的閱讀能力,卻仍是最重要的根本,這需要較長的時間的投入,除補習教育及同好會研究會外,也有必要納入學校課程常態研讀。不管是在台灣或日本,對殖民地史研究者而言,日文文獻的閱讀已成為必要。這是一個極冷門的工作,有待更多人投入深耕。台灣人雖然在閱讀這批文獻上有語文的障礙,但相對地,台灣人在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的線上利用及閱覽上,也有比日本人便利之處,我輩應予珍惜把握,盼以此自勉。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0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