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5 21:27:08| 人氣4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他者3]學園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900番教室聽完管絃樂團的演奏會,已接近下午六時半,似乎也送走了校區中的年度學園祭。西貝流士的「芬蘭頌」,波瀾壯闊,濃烈的民族精神,熱情而溫暖,一首鼓舞芬蘭人走向獨立自主的作品,不禁令人懷想起故鄉。但聽到德弗札克的「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段的田園風景時,才莫名流下眼淚。

聽眾多到難以想像,表演前排隊的人潮,行列尾離900番教室前的龍頭好遠,還好多數人都可以如願入場。

雖是早冬,走出戶外時,卻一點也不覺得寒冷。很有意思的一場活動,它好像也真的成了學園祭最後一個節目。白日銀杏道搭滿帳篷,擠滿了來客,轉眼之間,人群已散,帳篷已都卸下,但許多學生還在忙著打掃,三天來辛勤賣力的他們,正一落落集結在校園裡,似乎正準備要去哪裡舉辦慶功宴。

這三天(11月23-25日)來,校園裡比過年還熱鬧。雖然之前已有前輩預告會很有趣,沒料到活動這麼多元。學校從活動前一日下午氣氛就不一樣了,連在路上看到此地指導教官鬍子教授迎面走過來時,平日不茍言笑的他,竟然正與朋友沿路大笑著。周四下午圖書館開始休館,甚至到下週一都不開館!真是奇事,彷彿跟學生擺明:請不要用功了,快去做更重要的事!

什麼事?學園祭裡,四百種活動全由學生主導企畫,由校友及附近商家支助,主要利用校園場地,表演、展示、推廣,也同時有園遊會的舉行。它是以這個學校的學生為主的舞台,但是也邀請畢業學長回來演講;本校學生外,它也跨出校際,多項表演團體由各大學學生組成;它更走進社區,歷年每回都有近十萬人參與,附近的人扶老攜幼,當成是假期休閒也好,做為充電也可。既是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也是校園開放,對外交流溝通的良機。

我算一下這幾天自己隨機參加的部分:在古書市買書,帶二手衣回家(一件毛衣五十日元),看佛朗明哥舞,聽管風琴、吹奏樂團及管絃樂團表演,雜耍、民族音樂等街頭表演,戶外大舞台歌舞,室內書畫展、立體地圖展、震耳欲聾的熱門音樂,落語及專題演講(包括立花隆的憲法演講)過門而不入。想了解學生刊物嗎?有攤位可供駐足,我買了兩期平時沒注意的、由時代錯誤社編輯的《恆河沙》,它有介紹駒場及其他大學的專輯,舉例而言,明治大學是「升天的高樓大廈大學」,一橋大學是「歡迎來到死亡的森林」(附一張腐爛摩托車躺在校園樹林間的圖);介紹900番教室的文字是:「駒場校園最大的教室,……影像及音響系統經常故障,學生不可以自由調節冷暖氣,1938年竣工」──說的也是,佛朗明哥舞表演時,燈光就突然壞了,一群鮮艷浪漫的女子在一片漆黑裡舞動四肢開始賣力演出──而駒場圖書館則是:「……要注意影印機無法影印A3及彩色影印……」

園遊會中,看到賣最多的小吃是紅豆湯、烤雞、炒麵、豬肉湯,也似乎非常受到歡迎。很有意思的是「環境三四郎」免費發放堆肥,他們也經營二手衣。校園中一下子湧進這麼多人,垃圾分類卻依然進行得很成功,地上很少有殘食容器。平時不常看到日本人邊走邊吃,大概只有在這種祭日裡,才會看他們在「模擬店」間漫步並放心張口大吃的樣子。走進角落地帶,看到規劃井然有序的煮水區及垃圾集中區等,對主辦單位的用心很感佩。可惜我可能興致太高了些,第一天就在校園裡跌傷了臉,被迫臥床休息了一天,第三日午間又忍不住帶著被土地磨黑的臉(還好本來也不白)回到校園。

今年是第五十八回駒場祭,算來應是1949年開始的傳統。主題是「祭結晶」,不是很有特色的一個概念,不過它確實包容了所有的活動,參與者精銳盡出,正顯示出長期努力的結晶;即使有生澀的部分,觀賞者也都不吝鼓掌回應。

在日本有學園祭傳統的學校不少,東大本鄉校區的學園祭是五月舉行,號稱是日本最大?但駒場祭的活力已令人不可小歔。作為一種可以凝聚向心力的傳統,我見到學園祭富有文化意義的一面。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4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