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8 15:27:42| 人氣1,2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吉見俊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親米と反米──戰後日本の政治的無意識》

上日語補習課程時,讀到吉見俊哉分析東京迪士尼的文章,對他活潑而犀利的觀點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找出他在今(2007)年4月在岩波書店出版的作品(小書,240頁)來讀。

吉見此書是從國際化問題及美國霸權著眼,省思近現代日本接納/受容以至於內化到美國的過程。除序章及終章外,主要有四章,分別處理摩登性(戰前)、占領軍(麥克阿瑟作為日本的統治者)、美軍基地(文化及風月面)、家電形象,這些章節的原型是作者自1998年以來幾篇發表的作品的主題,本書用親美及反美的主軸,把它們重新作了很好的聯結。讀了本書,突然想起一位前輩學者自嘲年輕時曾在日本當了四年研究生(旁聽生),從有大學唸到沒有大學,而成為「六本木大學學生」;還好後來還是完成博士學位。所謂六本木大學,是指吃吃喝喝逸樂場所。而這種六本木特色的形成,在吉見此書提到,是1960年代以後美國占領軍的遺緒。

戰後日本以親美為主流,反美屬於邊緣,如共產黨、在日朝鮮人、美軍基地周邊的農人等。吉見以幾個戰後的主題來處理日本對美國的看法:冷戰、越戰,前者之焦點有:天皇制(右翼的反美)、恐共(共產黨的反美)、韓戰(在日朝鮮人之反美)、軍事基地(曾得到大眾支持的反美)。後者的焦點則有:民族主義(文化及男性家父長制)、越南和平草根運動(べ平連運動),提及鶴見俊輔及鶴見良行堂兄弟提出的超越國家及國民立場的國際化思考,主張日本應自覺到日本(與美國)在戰爭中的加害者身分。

此外,作者也從內化部分去思考日本為何可以接受美國(親美)。從1910年以來美國作為自由的聖地的形象,並且在生活上從好萊塢、摩登生活及棒球等加以滲透進日本,戰後占領期則伴隨美軍基地而產生種種相關的大眾文化,麥帥利用媒體保持美國在日本的絕對權力,日本媒體中「美國生活」等家電品的宣傳,這個時期也是日本人以技術自豪的開始。

在這樣美國文化的滲透過程裡,吉見認為1970年代後半以後,日本人已逐漸忘卻親美或反美。日本無法從美國的影子裡脫離,日常生活與其生息與共,他我的界限逐漸消失。吉見提起他的名著──東京迪士尼的研究,日本的年輕人在1983年開幕的東京迪士尼中,不再是扮演美國這個他者,而是排除了對外的視線,讓自我在奇幻的登場人物中成形,而以這種自我表演為滿足。

因為近現代以來這些親美為主的歷史背景,日本人對美國的好感程度也高,與台灣、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在獨裁體制崩解後,反美意識提高之情形大不相同。

吉見俊哉為東京大學社會情報學環教授,2006年4月起並任情報學環長。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2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