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02 00:35:53| 人氣1,80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或聴歌時常很難避去「流」這個字。在中文字典裡,「流」的解釋排成一大家族,簡言之,有移動、傳播的意思,流浪、流放、流離、流言、流產像是負面的,而流連、流水、流鬺卻有自由的氣息。再翻開日文辭典,河流、時間、人潮、空氣都可以稱為流,血統、系統、技藝、思想也是流。隨波逐流當然不好,可是不入流也會是問題。一個奇妙的字。

1942年,辜家長媳辜顏碧霞用日文出版了小說《流》。據說因為暴露家族中複雜的糾葛關係,書出版後即被族人全部收回,使外界多數人無緣一睹。直到半世紀後的1999年,在平反了自己1950年代因為資助家庭教師呂赫若而歷經的冤獄後,這本小說同時以中譯本的形式重新出土。

初讀這本中篇小說,覺得作者這位年輕的寡婦太多愁悶,屢次出現的暗中垂淚的場景太消極,大家族中細碎的勾心鬥角也讀之令人不喜,雖則以作者艱困的處境而言,這樣的情節實屬必然,但總覺太悲情了些。近日重讀,卻另有體會,發現自己忽略了作者在生活痛苦的掙扎中,一再強調的改革的希望。基於女性自覺的立場,她批評傳統家庭的妻妾制度造成悲劇,批評浮華競誇的婚喪習俗,雖不同意一舉打破舊習引起另一場悲劇,但另一方面,又相信在默默耕耘教化中保持樂觀,希望終有一日可以當家作主走向理想。書的結局引述一個等待河清之日的漁夫的故事,他遭遇雷電巨變,一時昏迷,等他醒時,「天空依舊晴朗,陽光普照,溪水漾起小小的浪花,彷如天地悠悠與世無爭,奔流而來漂逝而去。」不是裂帛似地截然與傳統切斷,而是採取流水般柔軟的姿態,在長時間裡川流而行,漸進地改變不公不義的現實。

有人認為這本小說像是部臺灣風俗繪本,刻劃了各種節慶行事的細節,婚喪禮儀之外,中元、中秋、立冬、過年、上元、清明時的場景歷歷如目,尤其女性準備祭品的段落極有臨場感,甚至連大家族的分家情形也入景。

成書於太平洋戰爭期間,此書必有強調國家力量的重要性的部分,但當其中提及臺灣人要成為堂堂正正的日本國民時,令人讀到更多可歸為「同化於文明」的描寫,例如重視孩子的教養程度,並大力批評中國人一夫多妻、自私自利的民族性。

在流水似的人生裡,保持柔軟自若的姿勢,似乎是許多堅毅的女性的應世之道。一邊聆聽美空ひばり過世前唱的「川の流れのように」(如流水般…),鄧麗君的「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任時光從身邊流逝),還有喜納昌吉、夏川りみ、石嶺聰子的「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花開在所有的人心中),一開頭都是「川は流れて…人も流れて…」,同時思索辜顏碧霞的作品,不但感到歷史的力量,也似乎看到一種觀察人生的角度。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80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威爾剛
2020-01-12 09:44: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