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9 15:30:25| 人氣51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份陳舊的臺灣史筆記(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打掃時,意外在深櫃裡翻出一份1989年至1990年的《臺灣近代史》筆記。多年來,一直以為自己從來沒有在學校受過任何臺灣史專史的教育呢。遺忘得太多,記憶得太少,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誠實?還是因為不可抗拒的早發性痴呆症使然?或者,是有意的遺忘,顯示當年想徹底離開校園的心情?

我記起來了。自己曾有一陣子的就業空檔,起於1989年8月,終於1990年5月,剛好具備一個無所為而為的旁聽生資格。

拿起這三本各六十頁的筆記,發現它們的邊緣已發黃;打開內頁,一份份課堂上發放的講義滑了下來。筆記前有各講次標題及編列的頁碼,各頁左側都留了五分之一的空白,將小標提示出來,曾由老師口中系統傳授的知識,井然有序地筆錄在這裡。像是突然回到了課堂上,不禁跪坐在櫃前,津津有味地捧讀起來。

所謂臺灣近代,授課的吳老師斷限為1895至1945年,也就是日治時期。在授課當時,日治之名尚未流行,所以筆記裡充滿日據的字眼。起始的時間或許可延至1905年或推前至1860年,但1895年對臺灣的影響確實是最為巨大的。

留日的吳老師熟稔於日本的臺灣史研究資料與研究成果,尤其不單談論臺灣總督府情形,同時探討日本國內的議會、派閥、財政、外交等情形對臺灣的看法。當年臺灣本身的臺灣熱還沒像今天這麼蔚為風潮,十多年間臺灣研究資料的開放與研究成果的進步,實在是很驚人的了。但即使如此,對於一個完全遺忘這幾十堂課的自己而言,這份筆記的內容仍然是充滿啟發性,尤其以提問──答案方式進行的歷史解釋,對於史實意義的再思考很有刺激的效用。有趣的是,筆記中也留下了台下學生〔那名字如今也已加入講授臺灣史的生力軍中〕不同意老師的觀點,在課堂上提出質疑,往復之間的攻防,不一定代表定論,卻豐富了課堂講授的單一性。

不記得當時吳老師是第幾年開這門課。應不是第一年,可是也不會是第三四年吧,因為依稀浮現的回憶,老師上課時因為專注及費力準備而有的張力又回到眼前。現在查閱網路資料,1990年3月,他才修完東京大學博士課程。也就是說,1989年9月這門課開始時,他還在上東大的博士課程,尚且是講師。或許之後不久,他就升為副教授。但時間已過了15年,適用大學法舊制的他,仍在副教授的位子上。

誰也想不到,2000年時因為政權輪替,他因緣際會做了一陣子政務官。而當我拿起這份筆記時,他又已回到校園。他的額頭已微禿,身形變寬些,諸多人事變遷,但不論是媒體上看到,或是在某些場合旁觀、旁聽他的言語,仍深感老師的活力像年輕人一樣飽滿。

筆記裡,除老師個人的講授外,也有兩次特別來賓的演說,一為費維廉談臺灣菁英,一為若林正丈談1923年東宮行啟的「蓋章」意涵,若林的作品(包括這次演講及臺灣戰後的政治)後來有較多機會遇到。

老師在上學期上課時的嚴肅感,到下學期逐漸放鬆了。新學期伊始,立即預告要安排時間放「華の乱」(1988年的片子),但我們似乎終究與這部有關1920年代大正時期的電影無緣〔錯過代表永恆的美──吉永小百合,確實使人遺憾〕。當日適逢二二八〔43週年〕,他在課堂上作了簡單的說明:
「二二八之前臺灣史的終結點,是二二八;
二二八以後臺灣史的起點,也是二二八。」
他坦言自己在當時的環境及能力下,無力去處理這個事件。他自責是一個逃兵,是史學研究者的悲哀。或許因為這種心情的驅使,他在隔週發放講義,讓同學閱讀歐陽予倩的二二八見聞記,並且用了一講的時間來談論二二八──即使在他的斷限中,這個事件並不屬於這門課的範圍。

或許這是我第一次在課堂上聽老師解釋二二八事件,之前只多次聽過一二八。

歐陽的文章寫於1947年4月〔中時人間副刊1990年2月28日舊文重刊〕,他在二二八前三個月來到臺灣表演,演出包括「鄭成功」等戲碼,眼見事變前臺灣的紛擾與不安,也親歷了二二八時被包圍的險境。近一甲子後讀這篇文章,仍會為文中所描寫的臺灣人戰後的悲情熱血沸騰。

在史學方法上,吳老師提出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觀點。他認為重建史料的過程,嚴肅的史學家會把不同觀點的資料納入考量。而對於口述歷史,他認為可補救檔案等文獻資料的不足,但其運用的方法,尚需經科學性的批判。這段話已說了十多年,但到今天,似乎還是少有史學工作者有系統地發展出有關口述歷史的利用守則。

在1990年3月21日的筆記中,當我們開始沈浸在吳老師有關日治時期臺灣金融的講述前,我留下了一段記載:
「二分之一同學缺席,聲援中正紀念堂學運去了。」

這時候沒有人會知道,國是會議會在之後兩個月召開。我也因為隨著立法院的記錄團隊,而參與這項在國民大會的臨時工作。而更想像不到的,是當時才逐漸擺脫重重包圍當選總統的李登輝,果然實施了學生在中正紀念堂要求的廢除臨時條款,國會也全面改選了;如今已八十多歲的他,仍活躍於政治舞台上,只是換了在野的身分了。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51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Hi Marxist
張克輝屠殺閩南人,詳閱我的部落格:

http://himarxist.blogspot.com/2009/05/ckh.html
2009-06-16 07:53: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