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23 20:59:06| 人氣6,2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德經 生死章-第五十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道德經》心得--第五十章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兵甲。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這章是老子借人之生死大事,來印證修德之重要性,老子目睹世人無法了解生死的真諦,分不清真我、假我,故將世人分為四大類。

  1. 出生入死:出之則生,入之則死。出世為生,入地為死,也就是從生到死,人的一生。
  2. 生之徒:強調其生,也就是生存很久的人,即長壽者。
  3. 十有三:在十分之中有三分,也就是十分之三。
  4. 死之徒:強調其死,不是指自然死,也就是短命的人。
  5. 人之生,動之死地:生與死,同上,強調其生死。在此言動,可知並非靜態而死,也就不是自然而死。人的壽命本來很長,但是因為好動嚐慾、考驗逞強或其他因素,把自己逼到死亡的地步。
  6. 夫何故:夫,此也,這也,是指「人之生,動之死地」這件事。
  7. 生生之厚:生活得過於優渥。因為活得很安逸,會覺得很無聊,在無所事事之餘,開始胡作非為。
  8. 蓋聞善攝生者:蓋,有尚聞之意。攝,有保養之意。也就是曾經聽先聖者説,善修行者。
  9. 兕:為古代一種似牛的野獸,即犀牛也。
  10. 被:通「披」,將衣物披搭在身上也。
  11. 兕無所投其角:犀牛沒找到恰當的位方,可以投射牠的銳角;也就是說,雖然犀牛有銳角,因設對象,故無法投射其角。
  12. 虎無所措其爪:老虎沒找到對相,以抓刺牠的利爪;也就是說,雖然老虎有利爪,但無對象,所以無法抓刺。
  13. 兵無所容其刃:兵器沒找到恰當的位置,可以容納它的鋒刃;也就是說,雖然兵器有鋒刃,但沒有對象,所以無用武之地。
  14. 無死地:沒有可致死的地方;也就是說,從來不涉足可令人致死的地方。 
讀經心得

一、出生入死:吾人出生於世為生,百年過往入於地為死。出世為生,入地為死,也就是從生到死,人的一生。人的生死“出、入”,“出”者,是出於情欲之機竅,“入”者,也是入於情欲之機竅。出之則生,入之則死。故為“生之戶,死之門,天地根”。

出生入死”之意,是說天下萬物,出則為生,入則為死。出是由無而至有,入是由有而歸於無。莊子曰:“萬物皆出於機,入於機。”又曰:“其出不訴,其入不詎”,“有乎出,有乎入。皆以出為生,以入為死。”此乃天地萬物生命出生入死的普遍規律。「出」即自無而生於有。「死」即自有而歸於無,蓋萬物亦因生者死之徒,死者生之始,故出則為生,入則為死。

周子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人是由肉體與靈性結合而成的,肉體是父母所生,自十月懷胎生出嬰兒養育到大漢,靈性則是上天無極老申所賦予,中庸云:「天命之謂性」,故上天有一個生天生地生萬物生萬靈的老申。肉體是有形的假我父精母血所凝,有生老病死。靈性是無形之真我,般若心經云:「不生不滅」,所謂的性在人在(生),性去人亡(死),世人所謂的「生」即是肉體與真我的靈性結合後應用的那段數十年時間(只有使用權),而所謂的「死」就是肉體與真我的靈性分開(沒有自主權)(俗曰:閻王註定三更死,絕不留下人過五更時),故假我之肉體再分化歸於四大,最後形跡消失。

玄覺: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神會十三歲就要修道。順治-未生我之前,我是誰?

二、生之徒十有三:有二種解釋

1、指世人分成十等分的十分之三,依約略的統計,凡能做到不以情慾而損壽,不以風寒暑濕致疾,且能遠刑、諸、兵、爭、壓溺之禍而長壽之人,佔所有世人的十分之三。

2、為七情六慾共有十三類,皆為生我之機竅也,十三類者: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慾(眼、耳、鼻、舌、身、意),一般指眼(見欲,貪美色奇物)、耳(聽欲,貪美音讚言)、鼻(香欲,貪香味)、舌(味欲,貪美食口快)、身(觸欲,貪舒適享受)、意(意欲,貪聲色、名利、恩愛)尤如十三層地獄門一般,必須一層一層跳脫出去,方能保住性命,故曰:生之徒十有三。即遠離七情六慾,才不致於人於死地而輪迴,修道者便是解脫之道。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慾會造成之肉體疾病。
宋朝大儒常常引用:”宋史/列傳/程頤:學以至聖人之道也---天地儲精,得五行之秀者為人,其本也真而靜,其未發也,五性具焉,曰仁、義、禮、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觸其形而動其中矣,其中動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樂、愛、惡、欲。情既熾而益蕩,其性鑿矣。是故覺者約其情使合於中,正其心,養其性;愚者則不知制之,縱其情而至於邪僻,梏其性而亡之。”
<大正新脩大藏經>弘明集/郗嘉賓奉法要:六情,一名六衰,亦曰六欲,謂目受色,耳受聲,鼻受香,舌受味,身受細滑,心受識。識者即上所謂識陰者也﹔五陰六欲,蓋生死之原本,罪苦之所由。

三、死之徒十有二:有二種解釋

1、輪迴於生死苦海上,紙醉金迷,痴迷不悟,漸入敗德亡身之類者,為短命夭壽的佔有全數世人的十分之三。

2、為縱情於七情六慾而死的佔有世人的十分之三,縱之者,便是謀財害命殺親夫的故事。

四、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有二種解釋

1、“動之死地”之上有“生生之厚”活得太優厚,太過於享受了(順境)。又有一些本想力爭上游進德修業求進,然而卻遭到考驗與誘惑的再三扣門(逆境),動輒得咎立志不堅而轉入敗亡者,又佔全數的十分之三。

2、為「生之徒」遠離七情六慾,「死之徒」不離七情六慾,奈何貪生之欲不捨,妄動之心不去(片刻不離七情六慾十三害是為妄動),視聽言動不離十三害,自入死地(貪欲),本為求生,反喪其生,本為遠死,反入於死。(過度貪慾反而害生)

上述三類合計十分之九,另十分之一則是善攝生者,實可指能超生了死(求解脫)者,為十分之一。

五、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老子問世人,何以由生轉趨於死地者的比例達十分之三呢?理由是養生之道有誤,均由於過份肆其耳目口腹之欲,酒肉饜飽,奢侈淫佚,奉養過厚,營養過多,不知節制克慾排除誘惑,而終至戕害生命而至死。酒色財氣迷本性,功名利祿誤歸程,若能放下空無物,便向如來藏裏行。

1、生之徒十分之三,養形壽考,不以學思昏慾損壽,不以風寒暑濕致疾,遠離七情六慾 且能遠刑諸兵事、壓溺之禍。積極型。
2、死之徒十分之三,日慾忘形,紙醉金迷,痴迷不悟,漸入敗德亡身,縱情七情六慾  縱之者便是死我之石,輪迴於生死界。自墮型。
3、人之生,動之於死地,十分之三,意志不堅,嗜慾戕生動之死地,本想力爭上游,立志不堅而轉入敗亡者。隨風型。
4、無死地,十分之一,未明心見性,幸受明師一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見性型。


六、蓋聞善攝生者:曾經聽先聖者説,一個善養浩然正氣,存養性體大智慧的人。
七、陸行不遇兇虎,入軍不被甲兵:
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見兇虎,進入軍中亦不會有兵刀之險。

八、兇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曾經聽先聖者説,一個善養浩然正氣性體的人,由於天理完全,道德充備,有慈悲心,故吉人天相,暗中鬼神護持。修道者的目的在於見性,複明性德,常道常德自性本無生滅,是恆常不减,也就是心經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既然實相空相,何來兇虎甲兵其害了,四大之體本為虛幻而不實,大覺者本無得失憂患,何來兇虎甲兵之害。

夫何故?其理由是修持解脫道者,已證離我法二執,不生七情六慾,控除一切損人害物之行為,常守清靜之本體,不生浮躁之氣,不存對待之念,自然我不犯人,人不犯我,是一個清真道人。則世上雖有兇惡的猛獸也會因護愛之感而馴服,因此兇牛不再使用其兇猛的利角,猛虎亦不再使用其利爪傷人,世人亦無使用殺害利器,為何能達此境界呢?

追究其根源便是善養浩然正氣的修士,常清靜,與世無爭,仁民愛物,不生對待,不起生滅,所以就沒有送死的地方了(因自性無生滅故)。

結論心得:

此章告訴我們,善攝生的修道士,要認「真「修辦,因不落相對二法,為不二法,旣離因緣法中並無生死,真性得用自在解脫,兇虎甲兵只傷其身,真性無相無往,何惹塵勞?記得前人有言,以前在大陸受考時,很多道長、前人受難時亳無畏懼,受害時還感謝使其成道,回自性故家鄉(無極理天)。

也明顯地證明了解生死大事的真諦,以修「真我」之靈性,因為修道者本乎慈悲心、平等心來對待天下眾生、與萬物,畢竟愛物得物順,不生怨天尤人,真理永在人寰。

修真理者必達乎!真常清靜的功夫,也告訴我們内心中的甲兵、兇虎(七情、六慾)最先要提防,其方法則在於1、修心養性以俟之。2、收歛七情六慾。3、對五音、五色、五味不貪求。4、看淡一切的權勢、名利。因為以上均可置人於死地,如同兇虎甲兵,世人往往甘之如飴,正如兇虎傷人而不知避,甲兵兇險而不知遠。

世人在生死輪中的是十有九,證明世人認妄為真,實在太多了。生死輪迴外的證悟者是十有一,棄妄歸真者,更實在太少了(九比一)。

所以清靜經云: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台長: 福哥
人氣(6,257)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道家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道德經》心得--第五十一章
此分類上一篇:道德經 保命章第四十四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