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2 13:29:41| 人氣2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女生愛讀本】Buy or die一打開戀物情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打開戀物情節
作者:珍‧漢默史洛(Jane Hammerslough)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跟大部分的女友們相比,我對物品匱乏不在意的程度簡直可鄙,玲玲初見我梳妝家當時忍不住驚叫,指責我不算女人,其實眼霜用完了哪算什麼大事。童年夢想闖蕩天涯,學人家睡地板自我訓練,長大入登山社,上山兩個禮拜不洗澡、生理期用透涼溪水清潔,這些我都沒問題,蓬頭垢面眼睛亮晶晶(哪知過兩年曬斑跑出來,悔之不已)。
後來結識收藏僻朋友甲、乙、丙,觀察他們時時對一拖拉庫的CD、書籍、樂譜、鞋子…撫摸之、呵護之,只差早晚沒捧三注香來拜,恍然見識物品的神奇魔力;嚇人的例子是小白,他不停的消費永遠新奇炫麗的手機,越工作越窮,好比那個推石頭的薛希弗司。
美國人物質至上主義更可怕,瑪丹娜當年一首「material girl」,唱出米國對「物」永無止境的天真情意結。《打開戀物情節》的作者珍‧漢默史洛(Jane Hammerslough)檢視自家人的癲狂,她說「每一星期,美國人平均花六小時逛街買東西,但是只花四十分鐘和孩子玩耍,兩個人都上班的夫妻花多少時間和彼此說話呢?…每天只有12分鐘」;她質疑人們把「擁有的物品」當作「自己的象徵」。的確,台北女孩慾望拜金女凱莉最愛的名牌鞋,穿上彷彿一腳踏入時尚圈,擺脫灰撲撲的現實;美國媽媽買下昂貴的嬰兒床,感覺自己是盡職的好母親。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考試前三名可以得到父母的獎賞,不是幾個好好聽的床邊故事,用功的報酬是雙炫斃的球鞋和長髮芭比娃娃。
《打開戀物情節》用記者詳實的筆調,抽絲剝繭的提醒讀者戀物的代價:用物質代替情感,迴避家人、朋友間真誠的溝通;害怕品味不出眾,而將生命精力用在昂貴物品上,無法追求真正的目標…以及我們是如何在商人與媒體建構的「消費社會」中,服膺好人= 好消費者的意念,被馴養成一群喜新厭舊、崇尚生活品味的羊群,孜孜不倦地戀物、拜物、敗物…
西方經歷了浮華的雅痞世代,「去物質化」的討論一再出現,但是我懷疑物跟人的關係真是那麼乾淨俐索?張愛玲當年為了生活變賣母親留下的一箱遺物,哀哀無告,徹夜無眠;我最需要錢的關頭(當然餓不死也沒瘦死),也捨不下兩隻Hermes和CD的腕錶,那是爸爸送的畢業禮物,在世界劫毀之前,我打算記住,這個用金錢餵養我的男人,曾經寵愛過自己。世界總是破爛,爸爸後來愛上酒家女,帶給家人無盡的磨難,最恨也還忘不掉他給的一條k金鍊子,彎彎的墬子半月一抹,中央嵌碎鑽一閃一閃小星星,德國的東西,k金色淡偏白金,對國中女生來說美得不成方物。難堪的是,後來才知道那趟旅程爸爸帶酒女同行,媽媽拿到的珠寶和我的禮物都不是他挑的…

台長: Sunny大小姐
人氣(2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