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8-09 18:27:58| 人氣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由「機車路權」分析交通政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世代青年團

本文刊登於:「新世代青年團」http://192.192.148.27/capital/「青年評論」專欄


由「機車路權」分析交通政策

李光前/新世代青年團

編按:這是作者的修訂稿,依據3月2日刊登的原稿修改而成。

台北市政府自去年底,便開始積極的規劃「機車退出人行道」的政策。根據市府的說法:無論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工具最終都是行人,所以必須首先解決行人的路權。這個看似正當而有力的說法,背後卻忽略了整體交通政策的規劃。因此,此一政策的實施,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是必須使用機車的廣大學生族群及受薪階級。

檢視這個政策背後,究竟隱含著什麼樣的思考邏輯,我們希望能從台北市一連串的將通政策中,抽離出背後的政治經濟分析。同時這也是青年十大議程中,看似層級低但卻也是青年最切身的問題所在。

一、台灣的交通運輸歷史脈絡

一直以來,台灣的交通問題總是為人所詬病,而政府當局,也往往以私人交通工具發展過於迅速,必須抑制私人運具的膨脹,並建立大眾運輸系統作為交通政策的整體考量。事實上,台灣對整體的交通政策,乃是沿襲歐美國家以汽車為主要考量的交通政策,所訂定出來的一套制度。但以台灣高度密集的人口密度而言,自然與歐美國家的情況不同,當然在交通工具的使用上,也有其極大的差異性。但荒謬的是,政府並未針對台灣的特殊情況,制訂出一套適合的交通整體發展計畫,當然也就此埋下交通混亂的因子。

在台灣經濟發展初期,政府當局為了因應日益龐大的貿易所需,建立了南北交通的運輸幹線,其目的在於方便商品的流通,所以設計了以汽車(嚴格而言應該說是以運輸為目的的貨車)為主的高速公路。但隨後,及面對來自核心資本國家,為了加速資本的國際流動,自美國傾銷了許多私人小汽車到台灣,自此,台灣在開放小客車進口之後,其飛快的成長速度,導致道路空間嚴重受壓縮。

在此同時,台灣的道路興建,也從原本的運輸目的,轉變為以小客車的需求為其主要考量,大量的闢建道路,以致於擔負運輸功能的大眾運輸工具(衝擊最大的便是台汽客運),嚴重的萎縮。使得許多原本依靠大眾運輸系統的族群,被迫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當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非機車莫屬了。

二、台北市的交通問題概況

在分析完台灣交通問題的始末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一一分析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許多衍生出來的交通問題。以台北市為例,龐大的汽車與機車族,是主要的交通問題所在。雖然,台北市的初步捷運系統已經大致建構完成,但似乎卻未見整體交通問題的改善。也因此,為數龐大的機車族,便成了在公車族、捷運族、汽車族的眼中釘。「混亂、落後」在一般市民眼中,成了機車的普遍印象。因此,如果台北市要成為符合所謂的「國際化」的中產階級形象,首要之務,便是將嚴重影響市容的機車,趕出台北市!

在一陣亟呼行人路權的聲音中,機車不但在道路使用空間上,受到來自汽車、公車等各種交通工具的擠壓,同時,卻未見交通部門對機車的停車位做出完整規劃。機車的使用權,被來自於汽車和行人的夾殺之下,幾乎已失去生存的空間。因此,在停車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機車族被迫將機車停在人行道及騎樓中。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機車族群成了眾之矢的,被政府形塑出交通問題根源的惡劣形象。但汽車在道路空間的使用上,並未讓出同為機車所應擁有的道路空間,但卻未見交通部門替機車族爭取機車的路權,因此再要求機車尊重行人的路權時,是否也應以同樣的標準去爭取機車應有的空間呢?

三、機車的「必須性」與「不可取代性」

但是真正的事實又是如何??究竟,機車為提是否是交通主要問題?恐怕是有待釐清的。首先,我們要從機車的「必須性」及「不可取代性」來著手,來分析交通問題。

以台北市為例,即便大眾運輸系統看似便利,捷運、轉接公車,似乎取代了機車的功能。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想大家一定有共同的經驗,無論是上班或上學,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可以是公車,也可以是捷運,當然也可以是開車或搭計程車,但,總還是不及機車的便利性,不論就通勤費用,通勤時間…機車依然還是最終的選擇。當然還有另一種人,因為經濟因素而無法使用轎車,此時,機車可能是他最迫切需要的交通工具。我們可以從交通工具的使用情況的數據中,發現許多人是無法不以機車為其交通工具的。

此外,以台北市規劃的捷運系統而言,還不論在發展時程的嚴重落後問題,還包括了捷運路網並未符合大眾對運輸的要求,顯而易見的是,捷運系統有其侷限性,只能解決部分的通勤問題。在整個台北都會區,還是有大部分的地區是沒有捷運運輸系統的。公車也未能充分發揮其運輸的功能,主要問題癥結仍在於道路空間被大量的私人小客車所佔用。因此,並不能就此忽略機車所擔負的運輸功能,就某種程度而言,機車扮演了擔負大眾運輸的主要任務(在此我們所定義的大眾,並非單只「公共性」而言,而是只要能負擔一般大眾都運輸需求,都要算是大眾運輸系統),因此更不能否定機車功能性。

四、機車與環保

機車問題與環保問題一直是許多人爭論的重點,但事實上,機車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究竟如何?,就以汽車與機車為例做比較,其實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以相同對燃料的耗損度而言,相同的運量,究竟孰耗損較大,便可輕易得知,汽車對燃料的耗損,是機車的十幾倍,由此可見汽車與機車相對上的不環保。

另外,對於機車排放廢氣的問題,也是很容易可以解決的,以目前的電動機車技術,遠較汽車更趨於成熟的地步,只要政府相關的政策配合,電動機車將徹底解決廢氣的環保問題,同時,機車所佔用的道路空間,更是只有汽車的15%而已,以這樣的理由,可以輕易的發現機車是不與環保衝突的。

五、交通問題的階級分析

在分析完機車的特殊性之後,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分析交通政策中,其背後的思考脈絡,以下是我們試圖從交通政策中,進一步的作政治經濟分析。究竟,造成台灣交通問題的根源,我們並不能忽略其中的階級矛盾。在「以汽車為主要的道路使用者」為其考量的邏輯中,各種交通工具便相對的受到擠壓,可以預見的是,台灣未來的交通狀況,將相似於資本主義國家一般,廣大的無產階級,只能選擇大眾運輸系統,使用捷運,地下鐵作為其通勤工具。此時平面道路所空出的空間,將作為資產階級使用其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我們也可以從許多的交通政策中,發現其中端倪,其所追求的目標就然都含上述邏輯不謀而合。試想,一個無產階級,如何負擔使用汽車所需的龐大費用?不僅汽車價格為機車的數十倍甚至百倍。同時為了維持汽車的使用,不僅牽涉到燃、維護費用等,最重要的是停車問題,以動輒百萬的停車位而言,要擁有汽車的代價何其高?

由此可見,在這樣的階級和特權關係中,我們窺見了交通問題的根源所在,以汽車為中心思考的邏輯中,所衍生出來的種種問題。所以機車問題,絕對不是表面現象,我們也反對各種交通工具使用者的對立中,去爭取機車路權,而是從最基本的「必須性」來出發,來爭取機應有的基本權利。同時,我們也不是贊成機車的無限制發展,而是必須有相關的配套政策,去解決眼前刻不容緩的機車問題,最重要的是,必須對交通政策作整體的考量!

結語

從前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機車問題並不是片面的交通問題而已,而是其背後所蘊含的思考邏輯,如何對整體交通政策產生影響, 因此,我們所要爭取的,乃是基於機車的「必須性」與「不可取代性」,所產生出來的「機車路權」訴求。因此,既然機車乃為大眾所必須,就應該有整體的規劃,並不是消極的將機車問題以如此粗劣的手法來解決。同時,如何徹底解決的方案,就留待交通部門設法解決,我們只是點出問題根源之所在,希冀以「機車路權」作為出發點,分析整體交通政策的弊端,也試圖從中釐清其結構面的主要矛盾。

我們也希望從這樣的政治經濟分析中,從最切身的生活上著手,分析出台灣的社會問題。也從許多的具體社會現象中,歸結出最根本的問題。同時也是以「客觀規律來搞運動」,理論與現實結合才是重點之所在。





台長: 新世代青年
人氣(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