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17 13:36:44| 人氣1,130| 回應0 | 下一篇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CH1-CH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ch2.流行文化的定義

一、 廣義的和狹義的流行文化
1. 廣義:涉及諸多文化現象,其構成可分為「物質性」、「象徵性」,與「思想精神性」。(p.74)
-其乃在特定時期內,以一定週期、形式而廣泛傳播於社會中的各種文化。(p.78)
2. 狹義:時裝。(p.74)--流行文學產品、音樂、及其他流行藝術類產品。(p.78)

二、 文化(引用王志弘,文化人類學第一章講義)
根據Chris Jenks(1993:11-2)所整理的西方傳統文化觀,可區分為四種:
1.文化是一種認知的範疇;文化是一種心靈的一般狀態,並且帶有臻於完美的觀念,此處特別指涉了個人的意識(修養),文化是個人獲致成就或解放的目標與期望。
2.文化是一個較為具體的集體範疇;文化指涉的是社會中知識與道德發展的狀態,連繫上文明的觀念,並且帶有演化論的色彩,亦即以進步或退化來衡量文化(文明)狀態。
3.文化是一個描述性與具體的範疇;文化就是某個社會裡藝術與知識作品的集合;這是文化在日常用語裡的意思,而且帶有特殊性、排外性、菁英主義、專業知識與訓練等意涵。
4.文化是一個社會範疇;文化指涉的是生活方式之整體。

三、 大眾文化的六種定義(p.79)
1. 廣泛傳播於大眾中,並受他們歡迎的文化
2. 是一種區別於精緻文化的粗俗性次文化
3. 一種群眾文化
4. 其由人民所創造,乃產生自人民之中的文化
5. 大眾文化乃統治階級為贏得文化霸權而建構而成
6. 是人類文化的典範,因為其乃是人民自己所自由創造

四、 流行文化的定義
流行文化源出於「時裝」、「時尚」,其是在一定時期內,在民眾中普遍地傳播,並經由社會特定領域某種力量的推動,而在有限週期內迅速起落的特種文化。基於其廣泛及曖昧的特性,其既可囊括大眾文化,亦可容納菁英文化。(p.81)
「時尚」,意指在一定時期內,為社會大多數人所確認、擁載,並享用的某種風格或風尚;其擁有一種具時代性的精神氣氛,可以同Benjamin所說的「氛圍」(Aura)所比擬。(p.84)
而綜合中外有關時尚的相關論述,可發現其共同點乃一致強調其帶有明顯的時代性和歷史週期性的大眾化風格。(p.86)而在本書所研究的重點乃是當代時尚,其乃與高度現代化、科技化和全球化的資本主義文化緊密相關,所表現特徵如下:
1. 更益縮短生產及再生產的週期 5. 對於形式的重視更勝內容
2. 採更多元形式 6. 更多地採用神秘形式
3. 更益技術化與技術複製化 7. 幾乎等同於性和身體的特殊文化
4. 越加以符號化和幻影化 8. 更加消費化和商業化 (p.88)

ch3 流行文化基本特徵及其基本結構

一、流行文化的多重特徵與其結構
二重結構論(K. Marx)(p.90)、三重結構論(Sorokin)(p.96)、四重結構論(R. Barthes)(p.91)、多重結構論

二、流行文化的語言符號特徵
R. Barthes指出,任何一種流行的表述至少包含二個資訊系統:「語言系統」與「服飾的系統」。(p.97)而其乃具有法西斯式具強迫性的性質。(p.98)

三、流行文化的時間性及其時間結構的特殊性
1. 流行文化的時間結構採取特定形式。其一方面同前一流行文化保持一定距離;另方面,又在其本身流行期間,進一步分割成具有節奏性的不同階段;另外,其時間結構又包含著與它相關聯之特定社會文化脈絡的時間結構。(p.99)
2. 流行文化的時間結構促使其形式的變化速度優先於內容的時間變化。(p.101)
3. 流行文化的生命週期分為五大階段:
專業設計人員的創作期-明星或模特兒表演示範期-社會上層鑑賞期-社會大眾推廣期-衰退期,決定下一波流行。(p.102-104)
4. 流行文化的時間結構體現在其循環性、節奏性與週期性;而因與社會的滲透,亦改變了當代社會生活的時間結構與其特徵。(p.105)

四、流行文化的群眾性
1. 流行靠其廣泛傳播而存在,並顯示其威力;同時,亦隨流行的廣度而漸失其生命力。(p.108)
2. 流行文化的群眾性乃是在一定時間內,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而廣泛通行於群眾中的文化;其在群眾中的流行乃是有時間性的特徵。同時,亦是通過群眾的實際生活而與大眾相結合、滲透至群眾的生活實踐中。(p.108)
3. 流行文化亦是大眾的一種特殊藝術創作品,其在大眾間流行、傳播,顯示它構成了大眾生活的一部分。(p.110)
4.流行文化在資本主義中的大眾化,並不意味著該社會中不再存在文化領域的階層化結構,反以「上流社會的流行文化」、「一般民眾的流行文化」形式出現。(p.113)

五、流行文化的日常生活性
1. 流行既使生活規格化,又顯示出個人的個性(p.115)
2. 流行文化與日常生活的緊密結合,具有正面及負面意義:
A. 正面:使長期被排除在文化生活圈外的大眾,能透過流行文化而進入文化生活領域。
B. 負面:加強商業和整體社會控制團體對大眾生活的宰制。(p.121)
3. 流行文化一方面使日常生活受到流行文化的節奏、形式和變遷而生變化;另方面,亦自日常生活中吸取發展動力。(p.121)

六、流行文化的技術複製性
1. 負面:導致文化產品成為技術產品;其單一性與僵化性破壞既有的氛圍;「速食」般的產品,消除其在創造中的各種精神沉澱,成為格式化的物品。(p.124)
2. 正面:由於其高複製性,而為更多社會大眾帶來學習、掌握和分享文化產品的機會。(p.125)

七、流行文化的浮動性
其乃指流行文化在文化加工方面的膚淺性和輕飄性,顯示其在內容與形式上之表面性格。(p.127)

八、流行文化的非理性成分(p.127-137)
1. 人本身的非理性成分:A. 人的主觀情感;B. 作為一種群眾性的社會文化現象,亦包含社會環境中那些難於一下把握清楚的客觀多重交錯因素; C. 其為多重因素之綜合產物,包含著許多偶然和不可預測的因素及力量(p.128-129)
2. 整體社會遊戲性生活方式的出現:A. 不再遵守傳統道德所認定的協調祥和生活,而希望在不斷突破傳統的生活方式中嘗試各種可能;B. 充分利用當代消費社會所提供的休閒生活條件,寧願過著以消費旅遊為基本生活方式的「新遊牧式生活」;C. 通過遊戲,將生活藝術化與美學化。(p.134-137)
3. 由於流行文化既為非理性組成,不管大眾是否接受,其乃為注定而無法改變的事實(R. Barthes稱此為「命中注定」或「命定如此」(fatal),以表示其無可抗拒性),而使流行文化具有法西斯的特性。

九、流行文化的可能性本質
流行之為可能,乃因其朝向完美(perfection)的可能性:由於絕對的完美僅是一種可能,而任何一種現實的流行,永遠僅是朝向完美的一種可能。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1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