猷山是日本的一個地名,一個深山裡的小村落。每個人都在飢餓邊緣生存,靠著務農,維持自己的生存,當年紀大了,不能付出與讓自己活得下去的糧食相等價值的勞力的老人,便得由自己家裡的年輕人背到深山裡去等待死亡。這是村子的一個集體信仰和儀式,如果不這樣做,那麼,先是一個家庭會因而崩潰(繼續供養老人,意味著家中其他人必須忍受低於生存線以下的飢餓),接著,便是整個村子的集體瓦解和毀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類生存在嚴苛的大自然裡的故事。
故事主角的那戶人家,母親已經70多歲了,但是非常健康,還能做事,人很好很善良,兒子很孝順她,媳婦也還敬重她,但是孫子好吃懶做,跟村子裡另一個出名好吃懶做,整天勾搭男人的年輕女人成天鬼混。
老母親的身體太過健康,遠遠超過了村子裡一般老人的程度,尤其是牙齒,她的牙齒比村子裡任何年輕人都還要好,整齊,潔白,絲毫沒有鬆動或者老化的跡象。
但這卻成了一種災難,村子裡的小孩和年輕人,以此取笑她,並且把她說成是個怪物,甚至他自己的孫子和他的女朋友也幫腔,有一天她拿石頭自己砸掉了自己的門牙,因為她的牙齒成了一種象徵,一種異物,一種令自己家人成為村子裡的叛逆者,破壞秩序者的代表。
又過了幾個月,已經是一年中最嚴酷的冬季了,這一年欠收,加上家裡多了一個不做事吃飯又吃得特別多的『準』孫媳婦,而且她竟然懷孕了!糧食眼看也許會撐不完這個冬天。老母親仍然健康,還能吃,還能做事,但她終於下定決心,要求自己的兒子背著自己進山,兒子和媳婦都不願意,但日本人的社會就是這樣,人們會犧牲自己的意願,求全社會的秩序。所以兒子背著母親進了山裡,到了那個只有去過的人才知道的,村子裡一代一代相傳下來,像是聖地的那個山坳,把母親一個人留下,自己回家。
一個在嚴苛的大自然裡,人類求生存的故事。人性。有這樣為了其他人自願犧牲的人,也有到了最後關頭大哭大鬧,不肯坐上竹簍,必須由家人綁起來帶進山裡的老人(老人們都是坐在竹簍(?,記得不確實了)裡讓年輕人背著的),對於村子裡其他人來說,尤其是對自家人,這是一件非常丟臉,非常讓人困擾的事,但,對於那個老人家來說,他只是捨不得自己的生命,或者是,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家人們,然而,這是不被允許的啊。
電影極好看,極淒傷,但從中卻可以看見一種美,一種人性的美,或者說,現實到了極點的美;當一樣東西到達極點,即使是醜惡,你也會覺得那其中有一些令人動容的,感動的東西吧。
這部片真的是美的,小說也美,但沒有影像的震憾力。
當電影演到最後一幕,兒子想把最後的飯團(那樣嚴苛的環境裡,稻米產量極少,飯團是奢侈品)留給母親,而母親硬是塞回給了兒子。兒子往回程走去,在暮靄中回頭看母親最後一眼,母親對著兒子安詳的揮手,臉上的每一條皺紋看起來都那麼的美...而成群的烏鴉在山坳的上空盤旋,等待... 我哭了。
一部突然被我想起的電影,五六年前看的了,劇情多少會跟我所寫下來的有點出入吧,但真的是部極感人的電影(似乎得過坎城或者威尼斯影展的大獎)。
後記:
我說:妳是不能看的吧,這樣的電影。
妳說:不能。承受不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