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15 16:39:14| 人氣2,52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莫札特:歌劇「魔笛」序曲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8世紀,歐洲正在啟蒙主義時代。以前的權威與傳統受到批判,主張以「理性」為基礎建立新的秩序。在音樂史上,所謂「古典主義」的時代大致與這個時期重疊。這種社會的變動也影響到歌劇,以前交錯複雜的劇情發展受到批判,彼得‧梅塔斯塔及額(Pietro Metastasio16981782)實行義大利語歌劇劇本的改革。為了使戲劇的進行有一貫性,梅塔斯塔及額從歌劇中除去喜劇内容。依這種劇本譜寫的歌劇稱為莊歌劇(Opera seria)。另一方面,有喜劇性内容的歌劇則以幕間劇(Intermedio)諧歌劇(Opera buffa)形式譜寫。

到了18世紀後半,莫札特承受劇本改革的發展,建立莊歌劇新的世界。到1781年定居維也納後,他創作德語歌劇的歌唱劇(Singspiel,「魔笛」屬於這一範疇)與諧歌劇,並在這3個歌劇範疇中留下名字。

莫札特的歌劇「魔笛」於17919月末在維也納首演,當年12月初他就去世,因此「魔笛」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部大作品。創作期間接到委作那首有名的「安魂曲」,可惜因逝世而未能完成。後由他的學生蘇斯邁爾Franz Xaver Süßmayr1766 - 1803)續完,這事大家都已知道。據說,莫札特在首演的第1天與第2天還親自指揮,但當年10月到11月間他的健康狀況惡化,到11月底,就已經無法離開病床了。他的死因眾說紛紜,這次不提。

歌劇「魔笛」講的是王子塔米諾與夜之女王的女兒帕蜜娜的戀愛故事,再加當時的維也納大眾喜歡的魔法啦東方情緒啦等遠離日常生活的奇怪事情。這種俗俚俗氣的内容,經莫札特用無比美麗的音樂包裝,竟然成為不朽名作。也就是說,這齣歌劇如非莫札特作曲,也許在當時因故事内容投大眾所好而得到歡迎,但終究會被時代潮流吞沒而消失。

委託譜曲的是劇團老闆兼演員與歌手的席卡內德Emanuel Schikaneder),劇本是他編寫。據說,起先在他腦裡的劇本,是奧地利一個地區的童話故事。這童話故事敘述美麗的仙女佩莉菲琍梅被邪惡的魔法師擄去女兒欣蒂,並偷走除魔的打火金塊。她只好請柯拉汕的王子魯魯救回女兒,並答應他成功後女兒就嫁給他,同時送給他魔笛與魔戒,以備萬一。經過許多冒險後,王子終於救出欣蒂並成眷。席卡內德無疑是依據這故事的大綱寫劇本,只是為了喜劇演員的自己,添加了一個奇妙又滑稽的角色巴巴給諾。

當年7月,「魔笛」的作曲也大致完成,歌手們的練習也開始了。莫札特好像配合席卡內德寫劇本進度譜曲,劇本寫到哪兒,音樂就寫到哪兒。沒想到常常與席卡內德打對台的劇團,在6月初同樣以王子魯魯的故事為底上演歌劇,還很成功。席卡內德不想跟他打對台,只好急忙改變自己的劇本内容。於是在前面邪惡的魔法師到後面就變成神聖祭司薩拉斯妥羅,善良的仙女變成邪惡的夜之女王,薩拉斯妥羅怕女王的女兒帕蜜娜染到邪惡,就帶她離開女王。劇中另外增加邪惡的摩爾人摩諾斯塔妥斯與要成為巴巴給諾妻子的巴巴給娜。在這種雜亂中,劇本也沒辦法作合理的調整,這齣歌劇就有了前後不一致的故事情節。關於這麼個變更還有其他説法,請參閱本台莫札特:「夜之女王的詠嘆調」-自歌劇「魔笛」」一文。

據說席卡內德把在劇場庭園中的小屋供莫札特使用,以便督促他譜寫音樂,這棟小屋現在保存在莫札特的故鄉薩爾茲堡。

18世紀的歐洲,隨著啟蒙主義的擴大,共濟會Freemasonry、意為「自由石匠」)的活動也呈現活潑。共濟會亦稱美生會,是一種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基本宗旨為倡導「博愛」、「自由」、「慈善」,追求提升個人精神內在美德以促進人類社會完善。此組織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末的石匠行業協會(詳見維基百科「共濟會」條)。據說18世紀維也納的許多知識份子,都是共濟會會員。莫札特在1784年加入共濟會分會,並譜作「為共濟會的送葬音樂」與歌劇等多首作品。委託譜寫歌劇「魔笛」的席卡內德也是共濟會會員。他所寫的劇本中,也有類似共濟會儀式的場景。

基於共濟會基本宗旨為倡導「博愛」、「自由」、「慈善」(也有説是「友愛」、「自由」、「平等」)三項,因此這齣歌劇中到處散見關鍵字「3」。例如劇中有許多樂曲的調性是有3個降記號的降E大調,還屢次出現3個和弦、樂句重覆3次,入會儀式時要敲3次門等。如果仔細觀察,一定還會發現跟3有關的事情。

關於此劇的劇情,在網路上很多,本文就不贅,只談序曲。

序曲( Ouverture)E大調(3個降記號),慢板(Adagio)快板(Allegro)4/4拍子。導奏開始於由全樂器強奏的3個和弦,這時,在此劇中擔任很重要角色的長笛與雙簧管上升3度。這慢板的導奏部分很嚴肅,令人感覺到黑夜的氣氛。樂曲一開始就登場的3個和弦,就是在全曲中擔負很大角色的「共濟會三和弦」。幾個小節後,音樂進入快板的主部,第2小提琴奏出輕快的第1主題。4小節後第1小提琴加入,之後7小節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管也加入而形成復格進行。

這個輕快的主題有點詼諧氣氛,令人想到巴巴給諾的舉動,以及跟他情人巴巴給娜的愛的二重唱。也許還會感覺到少許陰影,連想到夜之女王的那首有名的詠嘆調。這主題酷似穆奇歐‧克雷門悌Muzio Clementi17521832)的鋼琴奏鳴曲作品24-21樂章的主題,因此有認為莫札特以此曲調侃克雷門悌者。
(
克雷門悌:
鋼琴奏鳴曲作品24-21樂章https://youtu.be/kDfZ1K9uWvQ)

2主題由雙簧管與長笛以半音階糾纏對話,結束後,又回到慢板,響起由管樂器演奏很類似導奏部分而以短、長、長音組成的3個和弦。接下來的快板部分,1主題則以第1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與低音管之順序展開。

長笛在全曲中很活躍,在序曲中也不例外。

(Riccardo Muti指揮Wie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s2Gedb05J5M
(
Karl Böhm指揮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lfsgfxr-jp4

台長: 雲翁

Montblanc
好精彩的二個版本,伯林與維也納不相上下,若要真作出選擇,心目中永遠的第一是伯林愛樂。不知站長與樂友們的看法如何?
2020-10-15 19:26:1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就文中所提兩例而言,Böhm: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確較為出色,但網路上還有許多很值得一聽的演奏,可去欣賞一下。下面是幾個例子,其他還很多。
Otto Klemperer: Philharmonia Orchestra https://youtu.be/hnHCl0Q2oZY
Georg Solti: Wiener Philharmoniker https://youtu.be/PahBRHFWgSs
Otmar Suitner: Staatskapelle Dresden https://youtu.be/rpk8T_AzHQ0
2020-10-16 16:22:31
Golden Wolf
夜之后 真好聽 百聽不厭!
真期待有機會親入歌劇院 聆聽觀賞全本魔笛~
2020-10-22 16:16:01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也請參閱本台「莫札特:「夜之女王的詠嘆調」-自歌劇「魔笛」」一文(http://mypaper.pchome.com.tw/binjen/post/1367473668)。
還有在親入歌劇院 聆聽觀賞全本魔笛以前,在Youtube上欣賞歌劇「魔笛」全劇。
(https://youtu.be/Hud3woKI9Oo 有中文字幕。此為1/5,但到5/5都有,請自己找。)
(https://youtu.be/02u4Jf_aNPI 可設定英文字幕)
2020-10-30 21:41: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