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2-05 18:55:08| 人氣1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新適應性放療技術同步全球落地台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Grace鍾翠華報導】技術突破再創新!今(12/5)台灣醫療科技展中,隸屬西門子旗下的瓦里安總經理林巧婷表示,癌症放療已邁向新紀元,較傳統放療有更多優勢,可6秒影像導航、6分鐘放療,時間也較傳統縮短許多,對患者而言,最新適應性放療技術同步全球,快速的影像導航技術,不僅成功減少患者移動造成的影像偽影,也縮短患者等待時間,提升治療效率及患者舒適度,期待透過新科技的引進,為國內癌症治療樹立新標杆,降低國人癌症死亡率,邁向健康台灣!

 

 

▲大合照。童綜合醫院童敏哲總院長、高雄榮民總醫院唐逸文副院長、高雄秀傳紀念醫院趙梓淵主任,三間院所宣告同步全球引進最新適應性放療技術,以「病患為中心」提升放療精準度與舒適度。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去年高達5萬多人死於癌症,占總體死亡人數的1/4!目前約有50%癌友透過放射治療輔助,達到術前減少腫瘤體積、或術後強化治療來降低腫瘤移轉機率。然而,傳統放療因為精準度限制,像是肺癌、乳癌、口腔癌,因腫瘤位置靠近心臟、頭頸部敏感器官,需留意放療傷害到周圍健康器官的風險,導致缺血性心臟病、心衰竭或是脊髓受損。

 

適應性放療雖然並非新觀念,但過去礙於技術層面難以真正落實。總經理林巧婷說,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已有結合「治療」與「監測」的適應性放療機台,已於國際被廣泛運用,越來越多醫療院所引進結合「治療」與「監測」的適應性放療機台,盼透過提升放療精準度與劑量調控,幫助癌友快、狠、準打擊癌症。

 

童綜合醫院童敏哲總院長、高雄榮民總醫院唐逸文副院長、高雄秀傳紀念醫院趙梓淵主任齊聚台灣醫療科技展,攜手推動癌症精準醫療,三間院所宣告同步全球引進最新適應性放療技術,以「病患為中心」提升放療精準度與舒適度。

 

國內首間引入適應性放療機台的高雄榮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林裕為醫師表示,該技術存在三大治療優勢:1.及時醫療決策,落實個人化精準治療;2.電腦斷層等級影像品質,精準定位降低副作用風險;3.可6秒影像導航、6分鐘放療,提升治療效率及患者舒適度。

 

醫揭:傳統放療「3大困境」,癌友難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

 

放射治療是癌症醫學的重要手段,除了血液性癌症與部分可透過手術切除的初期癌症腫瘤外,大部分癌症治療皆需搭配放射療法。然臨床上傳統放療常見的三大困境:傳統放療困境1、計畫跟不上變化,錯失治療黃金期–傳統放療計畫通常根據初始掃描制定,無法隨著腫瘤縮小、移位或患者體型變化進行即時調整,將降低治療效果甚至錯過治療黃金期;2、精準度不足,輻射易傷正常細胞並增加副作用–傳統放療輻射難以完全聚焦在腫瘤上,正常細胞也可能受到輻射影響,從而出現如疲勞、皮膚發炎等作用,甚至影響患部旁邊的正常器官;3、軟組織成像品質差,輻射劑量分布不精確–傳統放療軟組織成像對比度有限,較難準確區分腫瘤和健康組織,進而影響劑量的準確分布,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或重複治療,增加病患負擔及治療時間。

 

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醫師表示,傳統放療成像對比度有限,誤差值甚至可能高達1cm。由於誤差範圍大、放射劑量無法準確投放,需要採取高頻次、少劑量的方式進行放射療程,以降低副作用及對正常組織的傷害,每位病患平均需進行30~35次的療程,除了癌友往返醫院的交通繁瑣耗時,治療效率亦不佳。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趙梓淵醫師也指出,當癌友進到傳統放療機台治療時,需長時間憋氣以避免身體位移導致照射偏差,甚至有癌友每次需花費超過30分鐘時間,才能完成腫瘤定位,對中高齡癌友來說尤其辛苦難熬。

 

70歲男20cm肝腫瘤轉移腹腔,治療風險大本放棄醫治!

 

取像、放療二合一機台「3大優勢」助快、狠、準打擊癌症

 

適應性放療雖然並非新觀念,但過去礙於技術層面難以真正落實。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已有結合「治療」與「監測」的適應性放療機台,已於國際被廣泛運用。國內首間引入適應性放療機台的高雄榮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林裕為醫師表示,該技術存在三大治療優勢,能幫助癌友快、狠、準打擊癌症:適應性放療優勢1、及時醫療決策,落實個人化精準治療–放療與監測雙機一體,治療過程中若發現患者腫瘤變化,可根據腫瘤變化情形重新計算輻射劑量,不僅能夠精確聚焦於病灶,也能縮減治療次數,降低患者身心負擔;2、電腦斷層等級影像品質,精準定位降低副作用風險–電腦斷層等級影像技術有助於精準定位腫瘤位置,確保輻射劑量準確計算及分布,有效降低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3、6秒影像導航、6分鐘放療,提升治療效率及患者舒適度–快速的影像導航技術,讓患者約憋氣一次即可完成掃描[iv],不僅成功減少患者移動造成的影像偽影,也縮短患者等待時間,提升治療效率及患者舒適度。

 

林裕為醫師進一步分享,今年9月底收治一位70歲男性,有肝癌病史,但最近因腹漲食慾不佳且噁心嘔吐,就醫才發現原來是多處肝癌復發併發腹腔轉移,且腹腔轉移腫瘤達20公分,原來就是轉移的大腫瘤壓迫消化道造成身體不適,因年紀以及腫瘤區域較大,無法開刀治療,原本要放棄治療。後輾轉來到高雄榮總醫院,除了接受最新的免疫加標靶治療外,還透過最新適應性放療技術治療,經16次照射後,腫瘤已明顯縮小,病情獲得控制,飲食也趨於正常。

 

適應性放療開啟癌症治療新紀元

 

三大醫院攜手推動精準醫療,盼降低死亡率邁向健康台灣

 

除了率先啟用適應性放療機台的高雄榮民總醫院,台中童綜合醫院與高雄秀傳紀念醫院也相繼引進最新適應性放療技術,並預期於年底開始收治病患,為更多癌友提供客製化、個人化的放射療程,盼改善癌友治療質量,提升治療效率與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讓更多患者受益,以降低國人癌症死亡率為目標,邁向健康台灣目標。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趙梓淵主任表示,適應性放療不僅是全球性的趨勢,也可望為末期或復發轉移癌友帶來新的治療契機。童綜合醫院葉啟源主任也強調,對比過去先開刀、再化療、後放療的癌症治療程序,適應性放療在精準治療的前提下,有望先透過放療縮小腫瘤體積,為病患降低後續各種治療的難度;也因為適應性放療能精準聚焦輻射劑量於病灶,不僅提升治療效果並縮減患者療程天數,也增加患者治療的便利性,實踐「以病患為中心」的治療原則。

台長: Melody & Lily & Mark
人氣(1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