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6-20 08:42:50| 人氣1,9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楊絳&錢鍾書 中時電子報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楊絳&錢鍾書
閱讀錢鍾書《圍城》 「我大笑,他也大笑」
2016年06月10日 04:10 林欣誼/台北報導
《圍城》「我大笑,他也大笑」
錢鍾書。(摘自網路)
《圍城》「我大笑,他也大笑」
楊絳和錢鍾書是中國文壇上的一對佳偶。圖為1938年,兩人留影於巴黎盧森堡公園。(時報出版提供)
《圍城》「我大笑,他也大笑」
圍城
楊絳與錢鍾書1935年結婚,結縭一甲子。兩人才氣相當,但外界的讚譽多在「中國第一才子」錢鍾書,惟評論家夏衍看了楊絳喜劇《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及悲劇《風絮》後讚不絕口,曾稱:「你們都捧錢鍾書,我卻要捧楊絳!」
錢鍾書1947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圍城》,被視為重量級代表作,書中寓意「城內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早已家喻戶曉。書中描寫1930年代前後,以留歐歸國的學者方鴻漸為核心,刻畫他在新舊時代交接之時的情史與學術圈內的交遊際遇,主題通俗,展露他最為人所知的諷喻文筆。
錢鍾書與楊絳是人人稱羨的佳偶,兩人形影不離,在創作上更是親密夥伴。錢鍾書寫《圍城》時,楊絳簡直亦步亦趨,她自稱是最有資格為本書做「註釋」的人,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一文中,她寫:「每天晚上,他把寫成的稿子給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樣反應。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是,還有書外的事。」
她表示戰爭期間,夫妻倆在上海拮据度日,她業餘創作話劇,有一次兩人同看她編寫的話劇上演,回家後錢鍾書便發豪語:「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鼓勵他可以減少在學校授課時間來寫作,自己攬下平常女傭做的劈柴、生火、燒飯工作以節省開支。
《圍城》出版後頗受歡迎,1980年後在大陸重出再次風靡讀者,楊絳記述錢鍾書總是抱歉辭退來信或登門的讀者,甚至有次對一位電話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她也澄清本書非錢鍾書傳記,主角「方鴻漸則是取材於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兩人都讀過《圍城》,但是誰也沒自認為方鴻漸,因為他們從未有方鴻漸的經歷。」
其餘每個場景和人物,楊絳也一一「拆解」取材何事、或由那些他們熟識的人拼湊而成,也正是這點知音,讓兩人對著稿子相視而笑。兩人默契可見一般,難怪錢鍾書曾言,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楊絳認同:「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錢鍾書小檔案
●1910年11月21日出生,卒於1998年12月19日,享年88歲
●中國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通曉多種語文,包括英、法、德語,亦懂拉丁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
●著有小說集《圍城》、《人‧獸‧鬼》、散文《寫在人生邊上》、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等
(中國時報)
**************
閱讀楊絳《洗澡》 一烏雲、一道銀邊
2016年06月10日 04:10 林欣誼/台北報導
《洗澡》一烏雲、一道銀邊
楊絳百歲高齡時仍每天讀書練字,腦筋靈活,念茲在茲為舊作《洗澡》寫出續集《洗澡之後》。(莫昭平提供)
《洗澡》一烏雲、一道銀邊
相較錢鍾書的憤慨,楊絳顯得相當淡泊。《洗澡》隔著小說的虛構距離,《幹校六記》則直抒親身經歷,一樣寬厚淡然。
上個月25日,作家楊絳病逝於北京。其與夫婿錢鍾書結褵超過一甲子,是中國文壇令人稱羨的才子佳人。開卷版特別報導兩人創作軼事,並摘刊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片段,邀讀者一起閱讀楊絳、錢鍾書。
中國大陸作家楊絳甫於5月25日病逝北京,享壽105歲。楊絳生於1911年,著作涵蓋番話劇、小說、散文、翻譯,雖然1940年代初期便就以《稱心如意》、《弄假成真》兩部喜劇成名,不過遲到77歲才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洗澡》,書寫文革經歷。
2014年、103歲時,她又推出《洗澡之後》,序言寫道:「假如我去世以後,有人擅寫續集,我就麻煩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這樣呢,非但保全了這份純潔的友情(指書中角色姚宓和許彥成),也給讀者看到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再寫什麼續集了。」可見她對這部小說的感情。
為澄清而續寫
楊絳與丈夫錢鍾書原分別在中國社科院的外文所、文學所工作,文革時一同被下放到河南羅山的「五七幹校」,期間曾被打為「牛鬼蛇神」,當眾被剃成陰陽頭。然而文革後,楊絳書寫小說《洗澡》、散文《幹校六記》記述文革經歷,卻不帶控訴悲憤,反而記述與底層人物的相處,以及人性中的友愛。
《洗澡》描寫新中國成立後,知識分子所受到思想改造,以「洗澡」之名代表西方的「洗腦」之意。書中分三部,刻畫一群人在「三反五改」改造運動中的改變與世情,維持楊絳一貫簡白舒緩、舉重若輕的筆調,也因人物眾多且刻畫生動,讀者莫不對他們的結局好奇,促使楊絳過了百歲後,為了澄清其中兩個主角的「純潔友情」而寫下續篇。
寬厚心態回顧
《洗澡》隔著小說的虛構距離,《幹校六記》則直抒親身經歷,一樣寬厚淡然。錢鍾書忍不住在她書前加個「小引」,說這「六記」少了第七記,應該是「記愧」,這類人或許慚愧自己沒看清假案,隨大家去糟蹋好人;或像他本人慚愧怯懦,沒為有冤屈的人出頭抗議。但最該慚愧的更是在文革中充當旗手、打手的人,「不過,他們很可能既不記憶在心,也無愧作於心。他們的忘記也許正由於他們感到慚愧,也許更由於他們不覺慚愧。」
相較於錢鍾書的憤慨,楊絳顯得相當淡泊。她在另一篇〈丙午丁未年(文革發生的年代)紀事〉中,引述西方成語「每一朵烏雲都有一道銀邊」,以寬厚心態回顧這段經歷:「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經過不同程度的摧殘和折騰,彼此間加深了一點瞭解,滋生了一點同情和友情,就該算是那一片烏雲的銀邊或竟是金邊吧?」
楊絳小檔案
●楊絳,本名楊季康,小名阿季,祖籍江蘇無錫
●1911年7月17日出生於北京,2016年5月25日逝世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與錢鍾書先生結婚。1949年後,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以《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兩部喜劇成名,著有《幹校六記》、《洗澡》、《將飲茶》、《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洗澡之後》等作品
(中國時報)
************
挺過文革 豁達生死 105歲楊絳辭世
2016年05月26日 04:10 林欣誼、邱祖胤、萬仁奎/台北報導
挺過文革 豁達生死 105歲楊絳辭世
楊絳勤於書寫,終生不輟,圖為她98歲時在桌前振筆的懇切模樣。(時報出版社提供)
中國大陸作家楊絳,25日凌晨1時於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壽105歲。楊絳1911年生於北京,與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為夫妻,兩人對中國文、史、哲學貢獻卓著,楊絳也是將文學名著《唐吉訶德》從西班牙文翻為中文的第一人。
曾被紅衛兵剃陰陽頭
1990年曾親赴大陸拜訪楊絳的作家季季表示,楊絳與錢鍾書夫婦代表一種華人作家的典範,自恃甚高,卻又極端謙虛,她尤其佩服楊絳的堅忍,硬生生挺過文革的折磨,「她曾被紅衛兵剃成陰陽頭,但即使被這樣羞辱,她反而覺得是那些人自取其辱,自己卻始終堅持內心高格調的品質。」
自學西語譯唐吉訶德
楊絳祖籍江蘇無錫,本名楊季康,早年以《稱心如意》、《弄假成真》兩部喜劇成名,留學回國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先後擔任中國社科院文學、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代,楊絳自學西班牙語,從原文翻譯《唐吉訶德》,文革期間曾被沒收、銷毀,她辛苦保護書稿,終在文革後完成翻譯艱鉅工作,1978年出版,成為華文世界最重要的《唐吉訶德》譯本。
1990年代末,摯愛的獨女錢瑗、丈夫錢鍾書相繼過世,楊絳在92歲出版回憶錄《我們仨》記述一家三口緊密相依的過往,真摯令人動容;96歲再出版《走在人生邊上》散文集,於生命遲暮之時豁達思索神鬼與生死問題。兩年前、103歲時還推出小說新作《洗澡之後》,創作力驚人。
103歲時還出小說新作
前時報出版社總經理莫昭平近年常到北京探訪楊絳,直言她「純真自在,幽默可愛」,常開玩笑自己「是協和醫院第一名(長壽)的老人」,「她的豁達與睿智,尤為典範。」晚年楊絳仍每天讀書練字、打八段錦,腦筋靈活記性好,對於死亡早已淡然,曾說原本只想比錢鍾書多活一年,「因為我比較會照顧他。」也準備好與夫女在另一世界重聚。
楊絳文風舒緩從容,即使文革時下放勞改,備受煎熬,但寫《幹校六記》、《洗澡》等記述文革經歷的作品,卻寬厚幽默。如《幹校六記》回溯當時被剃成「陰陽頭」、在學校被派去掃廁所的經歷,但著墨人性中的友愛多於控訴,她寫道:「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裡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楊絳語錄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後來就真的堅強了。
(中國時報)
英文寫情書 與錢鍾書絕配 夫妻是終身朋友
2016年05月26日 04:10 林欣誼/台北報導
與錢鍾書絕配 夫妻是終身朋友
錢鍾書生前與夫人楊絳感情深厚。(取自新華網)
錢鍾書與楊絳結縭一甲子,兩人形影不離,感情篤厚,為令人稱羨的眷侶。錢鍾書曾稱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楊絳認同:「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兩人相識於1932年的清華校園,之後以英文寫情書魚雁往返。但畢業後錢鍾書要求訂婚,楊絳拒絕,錢鍾書一度寫了許多「辛酸一把淚千行」之類的傷心詩,後來兩人恢復通信來往,1935年婚後同赴歐洲留學。
作家季季回憶1990年曾到北京拜訪楊絳與錢鍾書夫婦,「客廳很大,只放一套沙發,對面一張大書桌,是錢鍾書用的,靠窗一張很小的書桌,是楊絳的,她戲稱是小學生書桌。」席間錢鍾書侃侃而談,隨時從書架抽出書本印證他剛剛倒背如流的一段話,楊絳則安靜坐在一旁,「可見楊絳對錢鍾書的仰望,以及自己的謙虛。」
季季認為,夫妻兩人都是世家出身,自視甚高,然而對於底層的人卻很尊敬,「楊絳的文學與人品尤其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她寫文革,沒有任何情緒性的語言或口號,她是用事實、而非語言來批判。」她也惋惜楊絳若非嫁給錢鍾書,甘心照顧家庭與女兒,可以更早寫出、完成更多小說作品。
(中國時報)
*********
開卷書摘嚴選》妻子.情人.朋友
2016年06月10日 04:10 吳學昭
妻子.情人.朋友
聽楊絳談往事
婆婆曾以為楊絳闊綽人家小姐出身,可能嬌氣;經過戰時艱難歲月的朝夕共處,深感楊絳的賢孝、尊老愛幼,暗自慶幸鍾書「癡人有癡福」。
從台灣省訪問回上海不久,鍾書一天在王辛笛家閒聊,主人忽笑嘻嘻地問他uxorious是什麼意思?鍾書說不知道。回家告訴楊絳:「王辛笛笑我有譽妻癖。」
楊絳問:「你譽我沒有啊?」
鍾書答:「我譽了。」
「你譽了我什麼啦?」
鍾書隨口就說出三件事:「一件是《稱心如意》上演,楊絳一夜成名,可是你還和以前一樣,一點沒變,就像什麼也沒發生,照舊燒飯、洗衣,照顧我吃藥。那時我正生病,沒去看戲。」
「一件是日本人來抓你,你應付那麼沉著,把他們引進客堂,假裝倒茶,三腳兩步上樓把《談藝錄》稿子藏好。日本人傳你第二天上午去憲兵司令部問訊,我都很擔心,你卻很鎮靜,平時睡眠不好,可是那天晚上你還睡得很香。」
「還有,你那次買回一桶煤油,阿菊把煤油爐灌得過滿,溢得到處都是;一點火,油全燃了,火舌躥得老高,快舐到天花板了,周邊堆著乾柴,一旦點燃後果不堪設想。阿菊早已發呆,我和阿圓也嚇得大叫『娘,娘快來,快點來!』你過來一看火勢凶猛,用被子浸水覆蓋已來不及,靈機一動,順手抄起一個晾在近旁的尿罐倒扣下去,火柱立刻滅下,又鏟起爐灰撲滅周圍剩下青青紫紫的小火舌,一下全壓住了。一場大禍被你給止住了。……」
楊絳忙讓鍾書「快別說了,『呆大!』」她心裡明白王辛笛這麼調侃鍾書,可能是因為徐森老、鄭振鐸先生等在鍾書面前稱讚楊絳,他沒有謙虛幾句。那年三月,教育部組團去台灣,許多團員的夫人亂紛紛的鬧著要隨同丈夫赴台參觀,使主事的蔣復璁、徐森玉等很為難;唯獨楊絳不但不鬧,還主動表示不去,徐森老感到很好,對鍾書誇了楊絳,鍾書沒有做聲。徐森老是王辛笛夫人的叔父,可能在辛笛面提了鍾書護妻,因此王故意問他uxorious一詞何解。
1948年7月,鍾書祖父百歲冥誕,鍾書和楊絳攜圓圓隨上海錢家人一起趕回無錫老家,同家人歡聚。錢家長幼三輩群集七尺場,熱鬧非凡。
楊絳的婆婆已經好久沒見楊絳了,看到鍾書和圓圓都胖了,只楊絳獨瘦。婆婆關切地對楊絳說:「喜歡吃什麼,買點吃吃。」婆婆生性樸實嚴肅,訥口少言,這樣交代楊絳極為難得。她平時最看不起貪吃的女人,奚落那是「修了五臟殿」。但她對楊絳說這番話,可算憐惜之至了。
婆婆曾以為楊絳闊綽人家小姐出身,可能嬌氣;經過戰時艱難歲月的朝夕共處,深感楊絳的賢孝、尊老愛幼,暗自慶幸鍾書「癡人有癡福」。1957年,錢老夫子病重的時候與老妻對話,曾問她:「我走後,你跟誰過?」婆婆說:「我跟季康。」這是楊絳公公寫給鍾書的信上說的。後來婆婆先病,小兒子適去探視,公公命小兒子將她送回無錫,不久病故於老家。老人家後來雖沒有和他們一起生活,但她這話使楊絳感到莫大安慰,認為是婆婆對自己的最高誇獎。
楊絳的妯娌們私下都說「錢家的媳婦是不好當的」,可楊絳還算當得不錯,凡事先人後己,認吃虧,很有乃母遺風。阿季的媽媽生前日夜操勞,不但對自己兒女眾多的小家,而且對祖母和守寡的大伯母、三嬸嬸以及兩房的遺孤,侍奉贍養都非常周到盡心。媽媽看似遲鈍,實極憨厚,於大家庭的閒言碎語、鬥小心眼兒,渾然不知覺,也許有所覺也不在意;阿季祖母因此頗愛憐她,曾對媽媽說「你是睡熟在鏟刀上的」。(本文摘自《聽楊絳談往事》,時報出版)
(中國時報)
閱讀錢鍾書《圍城》 「我大笑,他也大笑」
2016年06月10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楊絳和錢鍾書是中國文壇上的一對佳偶。圖為1938年,兩人留影於巴黎盧森堡公園。(時報出版提供)

 
圍城

楊絳與錢鍾書1935年結婚,結縭一甲子。兩人才氣相當,但外界的讚譽多在「中國第一才子」錢鍾書,惟評論家夏衍看了楊絳喜劇《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及悲劇《風絮》後讚不絕口,曾稱:「你們都捧錢鍾書,我卻要捧楊絳!」

錢鍾書1947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圍城》,被視為重量級代表作,書中寓意「城內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早已家喻戶曉。書中描寫1930年代前後,以留歐歸國的學者方鴻漸為核心,刻畫他在新舊時代交接之時的情史與學術圈內的交遊際遇,主題通俗,展露他最為人所知的諷喻文筆。

錢鍾書與楊絳是人人稱羨的佳偶,兩人形影不離,在創作上更是親密夥伴。錢鍾書寫《圍城》時,楊絳簡直亦步亦趨,她自稱是最有資格為本書做「註釋」的人,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一文中,她寫:「每天晚上,他把寫成的稿子給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樣反應。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是,還有書外的事。」

她表示戰爭期間,夫妻倆在上海拮据度日,她業餘創作話劇,有一次兩人同看她編寫的話劇上演,回家後錢鍾書便發豪語:「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鼓勵他可以減少在學校授課時間來寫作,自己攬下平常女傭做的劈柴、生火、燒飯工作以節省開支。

《圍城》出版後頗受歡迎,1980年後在大陸重出再次風靡讀者,楊絳記述錢鍾書總是抱歉辭退來信或登門的讀者,甚至有次對一位電話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她也澄清本書非錢鍾書傳記,主角「方鴻漸則是取材於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兩人都讀過《圍城》,但是誰也沒自認為方鴻漸,因為他們從未有方鴻漸的經歷。」

其餘每個場景和人物,楊絳也一一「拆解」取材何事、或由那些他們熟識的人拼湊而成,也正是這點知音,讓兩人對著稿子相視而笑。兩人默契可見一般,難怪錢鍾書曾言,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楊絳認同:「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錢鍾書。(摘自網路)

錢鍾書小檔案
●1910年11月21日出生,卒於1998年12月19日,享年88歲
●中國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通曉多種語文,包括英、法、德語,亦懂拉丁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
●著有小說集《圍城》、《人‧獸‧鬼》、散文《寫在人生邊上》、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等

(中國時報)

**************

閱讀楊絳《洗澡》 一烏雲、一道銀邊
2016年06月10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楊絳百歲高齡時仍每天讀書練字,腦筋靈活,念茲在茲為舊作《洗澡》寫出續集《洗澡之後》。(莫昭平提供)
 


《洗澡》一烏雲、一道銀邊
相較錢鍾書的憤慨,楊絳顯得相當淡泊。《洗澡》隔著小說的虛構距離,《幹校六記》則直抒親身經歷,一樣寬厚淡然。
上個月25日,作家楊絳病逝於北京。其與夫婿錢鍾書結褵超過一甲子,是中國文壇令人稱羨的才子佳人。開卷版特別報導兩人創作軼事,並摘刊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片段,邀讀者一起閱讀楊絳、錢鍾書。

中國大陸作家楊絳甫於5月25日病逝北京,享壽105歲。楊絳生於1911年,著作涵蓋番話劇、小說、散文、翻譯,雖然1940年代初期便就以《稱心如意》、《弄假成真》兩部喜劇成名,不過遲到77歲才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洗澡》,書寫文革經歷。

2014年、103歲時,她又推出《洗澡之後》,序言寫道:「假如我去世以後,有人擅寫續集,我就麻煩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這樣呢,非但保全了這份純潔的友情(指書中角色姚宓和許彥成),也給讀者看到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再寫什麼續集了。」可見她對這部小說的感情。

為澄清而續寫

楊絳與丈夫錢鍾書原分別在中國社科院的外文所、文學所工作,文革時一同被下放到河南羅山的「五七幹校」,期間曾被打為「牛鬼蛇神」,當眾被剃成陰陽頭。然而文革後,楊絳書寫小說《洗澡》、散文《幹校六記》記述文革經歷,卻不帶控訴悲憤,反而記述與底層人物的相處,以及人性中的友愛。

《洗澡》描寫新中國成立後,知識分子所受到思想改造,以「洗澡」之名代表西方的「洗腦」之意。書中分三部,刻畫一群人在「三反五改」改造運動中的改變與世情,維持楊絳一貫簡白舒緩、舉重若輕的筆調,也因人物眾多且刻畫生動,讀者莫不對他們的結局好奇,促使楊絳過了百歲後,為了澄清其中兩個主角的「純潔友情」而寫下續篇。

寬厚心態回顧

《洗澡》隔著小說的虛構距離,《幹校六記》則直抒親身經歷,一樣寬厚淡然。錢鍾書忍不住在她書前加個「小引」,說這「六記」少了第七記,應該是「記愧」,這類人或許慚愧自己沒看清假案,隨大家去糟蹋好人;或像他本人慚愧怯懦,沒為有冤屈的人出頭抗議。但最該慚愧的更是在文革中充當旗手、打手的人,「不過,他們很可能既不記憶在心,也無愧作於心。他們的忘記也許正由於他們感到慚愧,也許更由於他們不覺慚愧。」

相較於錢鍾書的憤慨,楊絳顯得相當淡泊。她在另一篇〈丙午丁未年(文革發生的年代)紀事〉中,引述西方成語「每一朵烏雲都有一道銀邊」,以寬厚心態回顧這段經歷:「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經過不同程度的摧殘和折騰,彼此間加深了一點瞭解,滋生了一點同情和友情,就該算是那一片烏雲的銀邊或竟是金邊吧?」

楊絳小檔案
●楊絳,本名楊季康,小名阿季,祖籍江蘇無錫

●1911年7月17日出生於北京,2016年5月25日逝世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與錢鍾書先生結婚。1949年後,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以《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兩部喜劇成名,著有《幹校六記》、《洗澡》、《將飲茶》、《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洗澡之後》等作品

(中國時報)

************

挺過文革 豁達生死 105歲楊絳辭世
2016年05月26日  林欣誼、邱祖胤、萬仁奎/台北報導

挺過文革 豁達生死 105歲楊絳辭世
楊絳勤於書寫,終生不輟,圖為她98歲時在桌前振筆的懇切模樣。(時報出版社提供)
中國大陸作家楊絳,25日凌晨1時於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壽105歲。楊絳1911年生於北京,與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為夫妻,兩人對中國文、史、哲學貢獻卓著,楊絳也是將文學名著《唐吉訶德》從西班牙文翻為中文的第一人。

曾被紅衛兵剃陰陽頭

1990年曾親赴大陸拜訪楊絳的作家季季表示,楊絳與錢鍾書夫婦代表一種華人作家的典範,自恃甚高,卻又極端謙虛,她尤其佩服楊絳的堅忍,硬生生挺過文革的折磨,「她曾被紅衛兵剃成陰陽頭,但即使被這樣羞辱,她反而覺得是那些人自取其辱,自己卻始終堅持內心高格調的品質。」

自學西語譯唐吉訶德

楊絳祖籍江蘇無錫,本名楊季康,早年以《稱心如意》、《弄假成真》兩部喜劇成名,留學回國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先後擔任中國社科院文學、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代,楊絳自學西班牙語,從原文翻譯《唐吉訶德》,文革期間曾被沒收、銷毀,她辛苦保護書稿,終在文革後完成翻譯艱鉅工作,1978年出版,成為華文世界最重要的《唐吉訶德》譯本。

1990年代末,摯愛的獨女錢瑗、丈夫錢鍾書相繼過世,楊絳在92歲出版回憶錄《我們仨》記述一家三口緊密相依的過往,真摯令人動容;96歲再出版《走在人生邊上》散文集,於生命遲暮之時豁達思索神鬼與生死問題。兩年前、103歲時還推出小說新作《洗澡之後》,創作力驚人。

103歲時還出小說新作

前時報出版社總經理莫昭平近年常到北京探訪楊絳,直言她「純真自在,幽默可愛」,常開玩笑自己「是協和醫院第一名(長壽)的老人」,「她的豁達與睿智,尤為典範。」晚年楊絳仍每天讀書練字、打八段錦,腦筋靈活記性好,對於死亡早已淡然,曾說原本只想比錢鍾書多活一年,「因為我比較會照顧他。」也準備好與夫女在另一世界重聚。

楊絳文風舒緩從容,即使文革時下放勞改,備受煎熬,但寫《幹校六記》、《洗澡》等記述文革經歷的作品,卻寬厚幽默。如《幹校六記》回溯當時被剃成「陰陽頭」、在學校被派去掃廁所的經歷,但著墨人性中的友愛多於控訴,她寫道:「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裡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楊絳語錄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後來就真的堅強了。

(中國時報)
 

英文寫情書 與錢鍾書絕配 夫妻是終身朋友
2016年05月26日  林欣誼/台北報導

與錢鍾書絕配 夫妻是終身朋友
錢鍾書生前與夫人楊絳感情深厚。(取自新華網)
錢鍾書與楊絳結縭一甲子,兩人形影不離,感情篤厚,為令人稱羨的眷侶。錢鍾書曾稱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楊絳認同:「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兩人相識於1932年的清華校園,之後以英文寫情書魚雁往返。但畢業後錢鍾書要求訂婚,楊絳拒絕,錢鍾書一度寫了許多「辛酸一把淚千行」之類的傷心詩,後來兩人恢復通信來往,1935年婚後同赴歐洲留學。

作家季季回憶1990年曾到北京拜訪楊絳與錢鍾書夫婦,「客廳很大,只放一套沙發,對面一張大書桌,是錢鍾書用的,靠窗一張很小的書桌,是楊絳的,她戲稱是小學生書桌。」席間錢鍾書侃侃而談,隨時從書架抽出書本印證他剛剛倒背如流的一段話,楊絳則安靜坐在一旁,「可見楊絳對錢鍾書的仰望,以及自己的謙虛。」

季季認為,夫妻兩人都是世家出身,自視甚高,然而對於底層的人卻很尊敬,「楊絳的文學與人品尤其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她寫文革,沒有任何情緒性的語言或口號,她是用事實、而非語言來批判。」她也惋惜楊絳若非嫁給錢鍾書,甘心照顧家庭與女兒,可以更早寫出、完成更多小說作品。

(中國時報)

*************************

開卷書摘嚴選》妻子.情人.朋友
2016年06月10日  吳學昭

婆婆曾以為楊絳闊綽人家小姐出身,可能嬌氣;經過戰時艱難歲月的朝夕共處,深感楊絳的賢孝、尊老愛幼,暗自慶幸鍾書「癡人有癡福」。

從台灣省訪問回上海不久,鍾書一天在王辛笛家閒聊,主人忽笑嘻嘻地問他uxorious是什麼意思?鍾書說不知道。回家告訴楊絳:「王辛笛笑我有譽妻癖。」

楊絳問:「你譽我沒有啊?」

鍾書答:「我譽了。」

「你譽了我什麼啦?」

鍾書隨口就說出三件事:「一件是《稱心如意》上演,楊絳一夜成名,可是你還和以前一樣,一點沒變,就像什麼也沒發生,照舊燒飯、洗衣,照顧我吃藥。那時我正生病,沒去看戲。」

「一件是日本人來抓你,你應付那麼沉著,把他們引進客堂,假裝倒茶,三腳兩步上樓把《談藝錄》稿子藏好。日本人傳你第二天上午去憲兵司令部問訊,我都很擔心,你卻很鎮靜,平時睡眠不好,可是那天晚上你還睡得很香。」

「還有,你那次買回一桶煤油,阿菊把煤油爐灌得過滿,溢得到處都是;一點火,油全燃了,火舌躥得老高,快舐到天花板了,周邊堆著乾柴,一旦點燃後果不堪設想。阿菊早已發呆,我和阿圓也嚇得大叫『娘,娘快來,快點來!』你過來一看火勢凶猛,用被子浸水覆蓋已來不及,靈機一動,順手抄起一個晾在近旁的尿罐倒扣下去,火柱立刻滅下,又鏟起爐灰撲滅周圍剩下青青紫紫的小火舌,一下全壓住了。一場大禍被你給止住了。……」

楊絳忙讓鍾書「快別說了,『呆大!』」她心裡明白王辛笛這麼調侃鍾書,可能是因為徐森老、鄭振鐸先生等在鍾書面前稱讚楊絳,他沒有謙虛幾句。那年三月,教育部組團去台灣,許多團員的夫人亂紛紛的鬧著要隨同丈夫赴台參觀,使主事的蔣復璁、徐森玉等很為難;唯獨楊絳不但不鬧,還主動表示不去,徐森老感到很好,對鍾書誇了楊絳,鍾書沒有做聲。徐森老是王辛笛夫人的叔父,可能在辛笛面提了鍾書護妻,因此王故意問他uxorious一詞何解。

1948年7月,鍾書祖父百歲冥誕,鍾書和楊絳攜圓圓隨上海錢家人一起趕回無錫老家,同家人歡聚。錢家長幼三輩群集七尺場,熱鬧非凡。

楊絳的婆婆已經好久沒見楊絳了,看到鍾書和圓圓都胖了,只楊絳獨瘦。婆婆關切地對楊絳說:「喜歡吃什麼,買點吃吃。」婆婆生性樸實嚴肅,訥口少言,這樣交代楊絳極為難得。她平時最看不起貪吃的女人,奚落那是「修了五臟殿」。但她對楊絳說這番話,可算憐惜之至了。

婆婆曾以為楊絳闊綽人家小姐出身,可能嬌氣;經過戰時艱難歲月的朝夕共處,深感楊絳的賢孝、尊老愛幼,暗自慶幸鍾書「癡人有癡福」。1957年,錢老夫子病重的時候與老妻對話,曾問她:「我走後,你跟誰過?」婆婆說:「我跟季康。」這是楊絳公公寫給鍾書的信上說的。後來婆婆先病,小兒子適去探視,公公命小兒子將她送回無錫,不久病故於老家。老人家後來雖沒有和他們一起生活,但她這話使楊絳感到莫大安慰,認為是婆婆對自己的最高誇獎。

楊絳的妯娌們私下都說「錢家的媳婦是不好當的」,可楊絳還算當得不錯,凡事先人後己,認吃虧,很有乃母遺風。阿季的媽媽生前日夜操勞,不但對自己兒女眾多的小家,而且對祖母和守寡的大伯母、三嬸嬸以及兩房的遺孤,侍奉贍養都非常周到盡心。媽媽看似遲鈍,實極憨厚,於大家庭的閒言碎語、鬥小心眼兒,渾然不知覺,也許有所覺也不在意;阿季祖母因此頗愛憐她,曾對媽媽說「你是睡熟在鏟刀上的」。(本文摘自《聽楊絳談往事》,時報出版)

(中國時報)

 

 
聽楊絳談往事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