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一詞,
早見於晉朝郭璞《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為透過環境的和諧甚至加持,調節天地人關係的一種學門。
而隨著風水觀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對於更好”風水”的追求,
使我們的生活居住空間中經常分布著許多的”辟邪物”,
舉凡寺廟五營、剪刀尺鏡符或門前的石獅,
亦或巷道間的石敢當、民宅的春聯和獸牌等。
都含藏著人們護守及祈福的心願。
與臺灣鄰近的沖繩,
曾經為縱橫海洋經商貿易的琉球國,
並吸納綜採了多元文化,
形塑出獨一無二的鮮明樣貌。

首里城展示琉球國王冊封儀式模型
隨著琉球向明朝朝貢,
以及明太祖朱元璋賜閩人三十六姓歸入琉球,
(後因居住於久米村而被稱為久米人,其址在今那霸市西側福州園一帶;雖然如今原姓已改,但沖繩各地亦常可見各姓組成之宗親會。)
雙邊的文化交流更形緊密。(如此趟沖繩行,因時間恰好接近農曆清明節,當地的商店還多設有清明節特賣區呢。)
風水,
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環。

首里城

沖繩墳墓形制與閩南地區相類,皆為龜甲墓。
如琉球國史書《球陽記事》:
「尚質王20年
周國俊已學地理法。本國有知地理者,不可得而詳也。是年,唐榮周國俊為存官入閩,已學地理而歸來。」
記載著久米人周國俊到福建學習地理風水的學問(「唐榮」即是久米別稱)
甚至現在觀光客去沖繩時必訪的首里城,
從擇址、座向和植栽等即有層層的風水考量。
獅子(シーサー)也就在此背景下,
廣布於皇家宮城陵苑、寺社、墓葬、村落境界巷道和民宅屋頂等處。
除了獅子之外,此趟沖繩行還快覽了其他的一些空間辟邪物,
雖所知潦草淺薄,且項類也不夠完整,
姑書於此,以印心田。

此行觀察沖繩民家,在住宅及對外通道間或設有屏風,
避免外來的惡氣直直地衝入家門;
很有趣的是,早期的民家屏風多以石灰岩砌成(實際上能如此的都為貴戚豪族)
後來看到一些年代較晚的民居,
建材雖已由木造改為RC,或者屋頂已由陶瓦改為水泥瓦,
但屏風的”樣子”仍依稀傳承下來,
有的由圍牆充當,
有的由可移動的木屏隔斷,
有的則於入口前種植有高大的樹木遮掩;
文化是不斷與時俱進地的活用和變形,
於此可見一斑。
---------------------------------------------------------------------------
石敢當的源起眾說紛紜,
在臺灣及中國各地多處可見。
然而石敢當到沖繩後更是後來居上,
儼然變成沖繩的符碼意象,
以及觀光文創的轉換,
並有石雕、陶瓷、油漆、印刷等多種應變。

漫步在沖繩,
無論是喧鬧的城市,
還是靜謐的巷弄,
轉角處常不意撞入眼簾的”石敢當”三個漢字(有時或作其他別字呢)
字裡行間似乎就有著無須言說的魅力,
提醒著我們出入"要細意"。
數一數,有幾個石敢當?
-------------------------------------------------------------------------
而早在”風水”變成一門學問前,
人類為求生存及生活,
對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充滿著敬畏,
故透過人類對之的片面的解釋,
即已衍伸出各式各樣的巫術,
以期能溝通甚至操縱著大自然。
如水字貝多掛於琉球家宅裡的玄關和家畜小屋處。
琉球人相信其可辟邪和防火災,
硨磲貝則可辟邪防止沖煞,多裝設於牆垣或家宅入口處。

掛於門宅門前的水字貝

民宅盆栽上的硨磲貝,正對丁字路沖。
-------------------------------------------------------------------------
此外在社寺神前或民宅門戶等處,
在過年前常可見懸掛有稻草作成的注連繩,(明治維新後日本學西人改過新曆年)
其間並佈有白色曲折的紙垂,
以為結界摒除外侵不潔,
這原來是中國傳去的習俗。
如應劭《風俗通》:
謹按《黃帝書》
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子,
性能執鬼,
度朔山上有桃樹,
二人於樹下簡閱百鬼,
無道理,妄為人禍害,
神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
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
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至於注連繩以尚未結穗的稻草結成,
更寓含著種稻食米的人們,
將稻米視為維繫生命至寶的慎重悅愛之情。
舊的注連繩、門松等辟邪物都具神聖性,用過後仍不可隨意丟棄,故多集中於神社統一處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