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載於<新觀念>雜誌)
亞維農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在七月底剛完滿落幕,無論規模和品質上都屬一屬二的另一個國際性性藝術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和愛丁堡藝穗節(The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緊接著在八月展開。
當我到達愛丁堡之後,發現這個緯度頗高、在盛夏早晚還需要風衣和帽子、晚上十點才天黑的城市,充滿了觀光和節慶的氣息。除上述兩大藝術節之外,還有以古堡、風笛、壯盛軍容為號召的愛丁堡軍樂節 (The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全球各國電影參展的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以及知名作家齊匯的愛丁堡國際書展 (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美術作品為主的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Art Festival)、愛丁堡國際爵士音樂節(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西城工藝與設計展 (West End Craft and Design Fair)…大大小小、包羅萬象的藝術節慶,同時在愛丁堡舉行,使這個素有北方雅典之稱的城市,繽紛熱鬧得有如夏日的藝術花都。
愛丁堡最大一條商店街Prince Street上,有高聳如尖碑的「I」(information),標誌著資訊中心所在,包括愛丁堡市古蹟、藝廊的城市觀光、蘇格蘭高地套裝旅遊,以及各節慶資訊都可以在這邊找得到。
線條剛毅的城堡都市,被藝術軟化了
王子街Prince Street以南,由Lawnmarket 、High street、Conongate等街道組成,幾乎和Prince Street成平行的皇家哩大道Royal Mile,才是藝術節的主軸大街。每當八月晴空高照的日子,Royal Mile上總有絡繹不絕的街頭藝人、街頭畫家和表演宣傳。Royal Mile終端、像尖塔般高聳的Hub是國際藝術節的售票中心,其中也有音樂表演廳和咖啡座。180號藍色底漆鮮豔活潑的書店門市設計,則是藝穗節的資訊和紀念品中心,後面的巷子有預購票亭。
當你穿梭各街頭表演之間,和演員、遊客摩肩擦踵之際,可能只忙著轉動眼珠,或呵呵傻笑。或者想到去哪裡買蘇格蘭格子毛料或威士忌特產,或買杯冰淇淋解饞,恐怕誰也想不到,這副歌舞昇平的景象其實和戰爭不無關係。
愛丁堡(Edinburgh)古語為起伏不平之地。在這座城市很難找到一條街,從街頭到街尾都在同個海拔高度上。起伏不平的城市中央有塊巨大花崗岩石,岩石上建有城堡。這城堡是愛丁堡最古老的建築,古堡與興建於12世紀的Gill教堂、成立16世紀的愛丁堡大學,同位在王子街Prince Street以南,一般稱為舊城區。在王子街以北,稱為新城的區域,以18世紀興建的建築為主體,街道較寬闊敞直,其實也還頗具古意。
愛丁堡是蘇格蘭首府,蘇格蘭人珍愛自己的歷史,在愛丁堡到處都可見的蘇格蘭歷史人物紀念雕像。蘇格蘭人驍勇善戰是有名的,蘇格蘭人也頗津津樂道他們與英格蘭之間百年以上征戰歷史,說他們「從未」被英格蘭打敗過。倫敦有座國家肖像博物館,愛丁堡也有座蘇格蘭肖像博物館,內陳蘇格蘭名人的畫像、雕像和照片,其中也包括本世紀新名人--《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
如今蘇格蘭、英格蘭、威爾斯都統一在大英國協之下,蘇格蘭人認為這是君子「協定」,而非武力勝敗強弱的呈現。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和藝穗節開始於1947年,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愛丁堡並沒有在大戰中遭受戰火蹂躪,得以保持完整市容。當時市長John Falconer和大不列顛議員Harry Harvey響應以文化代替子彈、以藝術撫平戰爭創傷的呼聲,在第一任藝術節總監Rudolf Bing的帶領下,在1947年8月24日舉辦第一屆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到今年已經58屆。
愛丁堡藝術節和亞維農藝術節,並列世界上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表演藝術節,經歷半個世紀風華,成為全世界藝壇(特別是表演藝術)的夏季焦點。當人們漫步於皇家哩大道上,享受嘉年華般的歡樂奔放,多少人意會得到這是和平的果實?經歷多麼深痛的教訓後,人們才學會擁抱自由的創意,享受藝術的美妙。
城堡本來是軍事性建築,現在愛丁堡城堡旁還有一座戰爭博物館,陳列幾百年來的戰爭文物,頗具可看性。登上城堡,看得見麟列砲口,砲口端整個愛丁堡從山丘海灣一覽無疑。當初興建城堡的人抱持的堅不可摧的剛硬意志,都從城堡的稜峻線條反映出來。然而誰又想得到,數百年後,這座城池會以柔軟、浪漫、奔放、五彩繽紛的藝術節形象聞名全球?一個原先防禦的、陽剛的、崎嶇不平的城市,被藝術改造了,變得優雅、浪漫。
主流和邊緣,上流和大眾
位於蘇格蘭的愛丁堡和位於南法普羅旺斯的亞維農,無論在地理、人文氣質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愛丁堡藝術節和亞維農藝術節同樣在1947年開始,可能出自歷史氛圍下所造成的偶然。
但是歷史的發展,又讓兩大藝術節某些衍生相似的結果,有如亞維農藝術節發展如官方(IN)和非官方(OFF),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也衍生出另一個非官方的藝術節—藝穗節(Fringe),兩藝術節時間相近(都在八月,通常只相差一周,都舉辦三個星期),通常被並行不悖皆視為愛丁堡藝術節。
官方的贊助資源總是有限。話說當年(1947)國際藝術節正熱鬧的展開同時,六家蘇格蘭演出公司和兩家英格蘭演出公司,在未被選入該藝術節的情況下,自費前往愛丁堡。找一家遠離中心的小旅社落腳,找一個廢棄的舊舞台做舞台,沒有預設的觀眾,沒有聯盟,沒有名稱,就這麼開始了。晚報記者Robert Kemp稱它們為Fringe,這個字原是頭髮或衣服的毛邊鬚穗,意指邊緣。從此一傳十、十傳百,不斷發展擴大的結果,Fringe不但成為藝術節的一部分,數量規模、創意活力、甚至票房總收入,都遠超過官方主辦的國際藝術節。整個藝術節1700多場演出中,Fringe的演出佔了1600場,每年世界各地2.5萬多名表演者自費前来參加,許多年輕人也是藉著從這裡獲獎而進入演藝圈。
報名來參加Fringe的團體,只要自己找到演出場地,自己找到落腳處,都盡可以來藝術節挑戰。於是Fringe藝術節,充分體現自由競爭的開放精神,劇院、餐館、廢墟、洗衣店、電梯間、汽車裡,都能擠進Fringe的演出場地Venue的編號裡(今年編到319號),題材更是天馬行空尺度不拘,包括各種另類演出,彷彿在體現英國人深藏不露底下的奔放大膽,或展現包容力。以大膽性愛表演著稱的西班牙劇團「La Fura delsBaus」,便以「最有可能讓觀眾嘔吐的表演」為賣點推出舞台劇《XXX》,造成一票難求的效果。而來自澳洲的限制級節目《Puppetry of the Penis》,以男性生殖器為表演工具,也都在藝穗節名單之中。
其他娛樂性高的節目,除了喜劇,馬戲團、泰國人妖秀、魔術秀、酒店歌舞秀…,都包羅進熱鬧滾滾藝穗節裡。所以有人說,原本以「不以社會性的標準為藝術追求」的邊緣藝術節,到了百無禁忌的二十一世紀,反而成為最反映社會標準的主流品味—而民主時代的主流也就是大眾品味和市場性。
而官方主辦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面對繽紛多彩的藝穗節,仍然屹立不搖,守護著它無畏票房、大製作、高品味、使命感的淨土。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除了戲劇、舞蹈,比亞維農藝術節多出古典音樂、芭蕾和歌劇項目,這是它的重要號召,一流的國際級表演團體,每年欣然接受邀請來愛丁堡獻藝,再一次擦亮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這塊金字招牌。
雖然說市場和票房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但是品味、格調、精緻,卻還是藝術界的重要品質。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成為藝術節的品味指標和號召。而真正的經典作品,也不乏傾心擁戴的觀眾。例如今年最熱門的作品,是威爾第的著名歌劇《吟游詩人》和德布西的《普萊雅斯與梅利桑德》,都是歷百年不衰的名劇,價位雖是藝術節最高,但還是在藝術節開始一個月以前就被預購一空。經典作品的深沉、雋永、對人性剔透,不論形式古典或現代,都一再地打動人心。
2002年起,國際藝術節總監布萊恩.麥克馬斯特(Brian McMaster)為了不讓精品淪於遙不可及、孤芳自賞的境地,大氣魄推出低價方案,以吸引年輕人進入古典音樂的殿堂。這招「俗又大碗」的策略其實是向市場借鏡。但如果你有可能買到比藝穗節還便宜一半的門票,而幾乎保證可以看到世界一流的演出,老實說,誰不想試一試呢?
既保有傳統特色又包容國際
但不論有官方贊助的國際藝術節或民間自發的藝穗節,到目前為止,都無法以票房維持自給自足。倒是1950年開始的愛丁堡軍樂節 (The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每夜在古堡內表演,靠著龐大的觀眾席、充滿民族特色的服裝和音樂、富有娛樂效果的聲光煙火秀,加上電視轉播,已經可以財政獨立,完全不需要官方補助。軍樂節的門票半年前開始預售,總是兩個月內就銷售一空。
可見全球化的今日,保有傳統特色,而融合國際性的行銷和包裝,還是市場致勝原則。走在愛丁堡藝術節,你不容易把它和其他藝術節搞混,獨特的蘇格蘭風笛聲在路邊擺攤,一個老人和一條老狗的、單人的、樂團的、小孩子的,各式組合的業餘樂團,在藝術節出現。不管怎麼說,這就是地方特色。
和悠閒、優雅,渾然天成的亞維農相比,愛丁堡的天氣顯得冷冽,建築顯得崇峻,人的笑容顯得硬直,走在愛丁堡街頭,一鼓衝撞在保守傳統和顛覆搞怪兩種極端的氣質沛然欲出,往往在街頭藝人剝下中規中矩的黑西裝,赫然露出底下螢光粉紅的緊身褲,在觀眾轟然爆開笑聲的一瞬間,釋放出來。
而英國—這個出產莎士比亞的國家—有很強的說話傳統,你會看到無論街上的古蹟覽導員、鬼屋導覽員、街頭藝人、示範劍術的演員、酒吧裡的脫口秀演員,侍者…,全都有一口清晰宏亮語調抑揚的英語。這裡的以說話為主的表演很受歡迎,喜劇(Comedy)獨立出來成為單一項目,以有別於嚴肅戲劇(Theatre),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證明它受歡迎的程度。許多喜劇裡演員少,製作簡單,但說話內容保證好笑,好笑,非常好笑—給我宣傳單的演員不斷向我強調。
即使純藝術並不能真正在帳目上呈現欣欣向榮的數字結構,但是無論愛丁堡人或全世界的人,都認為藝術節是人類或城市文明的重要財富,提高人們欣賞美的能力。根據一項2002年的觀眾調查,每年夏天來愛丁堡觀光的遊客中有80%為藝術節吸引而來:59﹪認為唯一理由,21﹪認為是重要理由。這些遊客中本地人不到一半,三成來自英國其他地區,兩成左右來自海外。而旅遊業為愛丁堡每年帶來逾11億英鎊的收入,提供了逾2.7萬個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愛丁堡幾乎變成藝術節的同位語,當人們想起愛丁堡時,除了它的蘇格蘭風味,還不由得眷戀上它充滿國際文化的氛圍。
這柔軟卻無遠弗屆的力量,經歷血肉廝殺之後的靈魂看得見,還有,親自拜訪愛丁堡的人也看得見--如果你真正被一場表演感動的話--其中價值盡在不言中。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http://www.eif.co.uk/
愛丁堡藝穗節網站
http://www.edfri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