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登於<文化視窗>雜誌,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全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節之一—亞維農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以表演藝術為主,漸擴展及演講、展覽、電影和讀劇活動。每年七月,總是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地頂尖表演藝術家、有心挑戰世界舞台的年輕劇團、前來「朝聖」的文化部官員,以及愛好藝術的觀光客,尋找好節目的藝術經紀人,齊聚一地,使這個由四公里半城牆圍起來散步半天就可以走透透的亞唯農古城,七月裡湧入超過六十萬的人潮。
亞唯農這個地理上的小城市,卻是全世界表演藝術的重鎮。
【亞維農藝術節的由來】
1947年,一群法國的文化人士提出在非劇院演出的構想,邀請當時法國巴黎國立民眾劇院的導演尚.維拉(Jean Vilar)擔任導演工作。尚.維拉選擇了遠離巴黎的亞維農,作為新藝術的據點,一週內推出三部戲劇製作,主要演出場地在教皇宮中庭。選擇這麼一個幾乎被時代遺忘的中世紀古城,且在非傳統劇院環境裡,尚.維拉旨在「提供開放的空間,讓習慣於密閉的空間等待看戲的觀眾釋放出來,呼吸新鮮空氣,重新發現劇場與建築之間的詩。」
所謂建築的詩,應指人們生活於其中的環境、景觀和空間記憶。尚.維拉主張表演藝術不可關在劇院而與觀眾的生活環境斷裂。尚維拉的創舉,贏得許多前衛藝術家和民眾的響應,加上他長期努力—創辦藝術節時尚維拉只有三十五歲,至1971他去世那年才卸除主席職務--亞維農藝術節逐漸成為國際藝壇的盛會。
60年代亞維農藝術節收納了包括舞蹈、音樂、多媒體影像,更廣義的劇場形式,1970年左右亞維農增設了外圍藝術節(OFF AVOGNON),1980年代成為非營利性常態組織。半個世紀以來,亞維農藝術節已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藝術節,或是整個法國的藝術節,也是全世界藝術的重要事件。
【世界藝術的展示櫥窗】
由於這個傳統,亞維儂和世界其他幾個重要藝術節,有個很大不同點:它的主要演出場地都是露天劇院。
例如藝術節的表演場地龍頭—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每年藝術節期間在中庭廣場搭建露天舞台,和容納2250人次的觀眾席,以高聳雄偉的歷史建物為背景,打上燈光在夜間演出,顯出獨特的空間效果。又例如今年官方邀展的另一個新馬戲節目Johann le Guillerm領軍的《Secret》,選在城外隆河邊向日葵田旁邊的空地搭帳棚演出顛覆傳統形式的馬戲表演。
1989年英國名導彼得布魯在亞維農首演的印度史詩《摩科婆羅達》(Le Mahabharata),也是在露天的石礦區,動用二百多名人員演出全長六個小時。這齣戲後來在世界各地巡迴了兩年。
標榜創新、前衛,並充分發揮對空間想像力的的亞維農藝術節,因此發掘許多了新作。在亞維農演出成功的節目,通常很快地在隔年開始轉戰其他藝術節。於是亞維農藝術除了為觀眾提供世界級的演出,同時也是世界各重要藝術節節目總監、及表演藝術經紀人,挑選節目的地方。
近十年來亞維儂有計畫地引進歐美以外的劇場節目,一面刺激歐洲文化,一面作為開向歐洲,不同文化交流的展示窗口。如1992年的拉丁美洲專題、1994年的日本專題、1995年的印度專題、1999年的中南美洲專題和2000年的東歐專題等等。其中1998年亞維農藝術節以「台灣藝術」為重點的「亞洲」專題,親自邀請亦宛然掌中劇團、復興閣皮影戲劇團、小西園掌中劇團、優劇場劇團、漢唐樂府南管古樂團、無垢舞蹈劇場舞團、當代傳奇劇場及國立國光劇團等八個團隊到亞維農演出,獲得國際媒體的廣大注目,也頗引發國內劇場進軍國際的雄心。
藝術節產生的效果,尚在觀察之中。今年台灣有孫麗翠領軍的上默劇團,在LA LUNA(月劇場)第一廳演出。另一個劇院The Garage International,則全時段提供七個日本團體演出。據聞係由日本官方出資,包下整座劇院。
【從中央向邊緣擴張的開放精神】
亞維農藝術節的結構大略來說,由官方設訂專題提出邀請,提供演出經費和所有宣傳行政需要的節目,一般稱為 IN,是藝術節的核心部分:由民間自主發生,開放場地給有潛力、有心投入的表演者,只要表演團體能租到演出場地,就能參加演出,這樣自由開放的空間,相對稱之為OFF AVIGNON。
藝術節開始前,IN和OFF各印一本四開大洋洋灑灑、附上地圖,如同雜誌般的節目冊,無條件免費索取。
數量龐大的演出,集中在亞維農城區,於是整個亞維農大街小巷,幾乎遍布劇院,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劇場、學校、體育館、中庭、修道院…,幾乎每條街都能看到劇院(廣義的劇院),有些街上更三步一劇院,五步三劇院。
今年IN的劇院有二十五所(包含演講),節目五十一種,檔期三到十五場不等,共可售出十二萬座位,熱門節目往往一票難求,需事先預購。OFF的劇院有一百一十四處,演出團體超過六百種以上,檔期大多從藝術節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排滿二十四天。以數量和規模,OFF已經遠遠超過IN的部分。對觀眾而言,選擇更多也更琳瑯滿目,通常OFF的節目不需事先預購,然而口碑好的往往在藝術節後半段場場滿座。
自負盈虧的OFF演出,更呈現百花爭鳴的白熱景況,各劇團使出渾身解數吸引觀眾。爭奇鬥艷的海報幾乎淹沒亞維農古城,隨時出沒的劇團遊行隊伍,出現在街頭、露天餐座邊、教皇宮廣場…,或攔在狹窄要道,以各出奇招的方式宣傳。琳瑯滿目的宣傳手法,也成為亞維農藝術節的另一項看頭。
【無處不在的街頭表演創造城市風景】
不想承租劇場、也不願負擔海報節目單印刷費的街頭表演,亞維農藝術節同樣展懷歡迎。不需要執照或申請,走在亞維農街頭,遊客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方的街頭藝人,從業餘或技藝純熟,你可以停下腳步自由觀賞,自行決定給多少錢,或僅報予掌聲鼓勵。
開放的表演環境,使得原本半天可逛完的亞維農小城,瞬時變成處處表演處處可駐足處處有風景的藝術之城。全城市皆舞台,從法國國鐵火車站走進亞維農城門,沿著又直又長的共和大道(RUE DE REPUBIQUE),沿路盡是百貨公司、名店、超市、各式餐廳、咖啡館、冰淇淋店,還有麥當勞和法雅客,旅遊中心和IN的購票中心也在這條街上。入夜之後這條大道就像不休眠的夜市,熱鬧可比台灣夜市,只是沿路看到的都是街頭表演和街頭畫家、手工藝品攤販。川流不息的人潮摩肩擦踵。
如果腳步不停繼續步行共和大道,約十分鐘即可見到城中心位置的時鐘廣場(PLACE DE L'HORLOGE),一側為藝術節重要室內劇場之一--市立劇院(TH'EATRE MUNICIPAL)。另一側僻靜巷內,則是創辦人維拉之家,維拉之家為藝術節的資料中心,藝術節的文字資料、影像資料,都可以在這邊看得到,藝術節期間幾乎每天中午都會有記者招待會或演講,二樓則有維拉紀錄片的放映室,購票即可觀賞。
時鐘廣場是另一個露天餐座咖啡座聚集區,也是街頭表演、街頭畫家的兩大中心之一,熱鬧程度不輸廣場中央的旋轉木馬。藝術節紀念品店就在旋轉木馬旁邊,每年藝術節請專家設計的該年特殊LOGO,印製成T恤、海報、背包、明信片等紀念品一應俱全。
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到聖母大教堂(CHTH'EDRALE NOTRE-DAME DES DOMS)前面,不但是亞維儂的地標,正式藝術節的龍頭象徵,更是街頭表演或劇團造勢最熱鬧的終點站。整潔美麗而寬闊的白石廣場,面對雄偉的教皇宮,可同時容納三到五個露天表演,逛累了的遊客帶瓶水或乾糧,坐在白石階上,對著廣場上流動的風景,是怎樣也看不厭的。從下午一直到子夜時分,教皇宮前永遠是音樂喧天,表演處處,人群絡繹不絶,可以看見亞維農像個永無倦意的盛宴的一面。
教皇宮對面則是OFF的總部和售票中心,所有OFF的節目海報宣傳單都可以再這裡看到。旁邊也有一間紀念品唸,賣的是普羅旺斯和亞維農的地方特產。
以上所描述還只是「市中心」的表演情況。離開這條中軸幹道,彎曲而舖著卵石的古色古香小巷,往往一個轉角、一個平台、教堂邊的一道斜坡、彎曲甬道製造出來的腹地空間,都能成為街頭表演的舞台,讓遊客「哇」一聲的發出驚嘆並產生駐足耽留的念頭。
亞維農是這些開放表演的舞台,同時這些表演也創造了亞維農的風景,讓人覺得表演無處不可發生,在生活俯拾間隨時可接觸藝術。
【今年的亞維農:泛歐洲新導演】
亞維農藝術節今年(2004)進入第五十九年頭第五十八屆,原因去年(2003)因為法國藝術界對政府失業補助金發放辦法改變不滿而集體罷工,藝術節緊踩煞車停辦一年,今年重新開幕。表演場地龍頭—亞維農教皇宮懸掛著鮮紅字標「CA VA DURER LONGTEMP」(好久不見,你好嗎?),含蓄地表達歡迎之意。
七月三日晚間開始,表演團體KomplexKapharnauM帶著他們的影像裝置,在市街上向當地居民展開藝術節第一場演出。八日晚間,演出今年合作藝術家奧斯特邁爾(Thomas Ostermeier)則在教皇宮執導十九世紀劇作家畢希納的《伍采克》(Woyzeck)。這一天,同時也是藝術節Off系列六百多場演出開始的第一天,而延續去年的抗議未果,異議人士教皇宮外和城北幾處聚會所抗議活動,並在藝術節的宣傳海報上打上它們的抗議字樣:「Abrogation!」。
今年新任藝術總監Hortense Archambault和VincentBaudriller都還不滿四十歲,沒有二次大戰的歷史包袱,抱持泛歐洲的理想,從每年開始亞維農將邀請一位藝術家合作參與節目策劃,改變以往行政中心和表演團體只在藝術節期間短暫交會於亞維農,希望藝術家生根亞維農城市,在亞維農創作、共同思考、交換意見,並與當地群眾或有識之士產生對話。
今年合作藝術家奧斯特邁爾(Thomas Ostermeier)為德國新生代導演,年紀只有三十五歲。這次藝術節一口氣推出個人執導的三部作品,彷彿在向當年維拉致敬。除了一齣自創劇碼《迪斯可豬》,兩齣戲《伍采克》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娜拉)均改編自十九世紀的古典大師作品,賦予新時代的演出形式和意義詮釋。另外與奧斯特邁爾創作概念完全不同的兩位德國藝術家—來自東柏林的卡司朵福(Frank Castorf),波勒許(Rene Pollesch),知名編舞家Sasha Waltz、Sidi Larbi Cherkaoui的新作品,還有來自義大利的新生代導演Pippo Delbono,來自荷蘭的劇團ZT Hollandia, 以及英、法、菏跨界年輕創作者(包括舞者、演員和音樂家)合作創作的新作品《贗品、愛,和其他》(Forgerie,Love And Other Matters)等等,顯示出不分國界泛歐洲,和卻分新舊的新導演思維,欲以新銳角度尋找歐洲新風貌的企圖心。
【集天時地利人和的藝術之城】
由於藝術節盛況非凡,帶動了整個城市的消費、觀光、產業,以及藝術市場的脈動。有些閒置空間,在七月前的幾個禮拜內,以一夕數變的速度化身為一個嶄新劇場,甚至這些新劇院還成立一個聯盟ALFA,與原來的IN和OFF形成競爭又對抗的關係。雖然有些陰影潛伏,但半個世紀下來的經驗和品牌,使亞維農做為世界藝術的大舞台,顯得駕輕就熟。值得深思的是,一個城市,如何成為一座有風景的城市?
亞維農(Avignon)位於隆河下游、普羅旺斯省西,普羅旺斯自古就是法國夏季有名的觀光區及美食產地。夏季白天特長,日照長達十六小時,溫度適中,陽光宜人,加上薰衣草向日葵葡萄橄欖樹豐富物產和景緻,非常適合旅遊和戶外活動。
十四世紀時羅馬教皇曾遷都於亞維農,1309—1377年歷任7位法籍教皇,還被文藝復興時代詩人佩托拉客曾視為教皇與富商貴族控制的「罪惡之地」,但如今這些古色古香的城牆,當年建造的教皇宮殿、城牆、修道院、及學校,卻成為藝術節期間各種大小劇場的絕佳背景。
普羅旺斯夏季特多節慶,除了亞維農,鄰近村落城鎮也舉辦相當多樣的節慶。同樣在七月,普羅旺斯的艾克斯(Aix)有國際音樂節、橘郡有歌劇節(Choregies d’Orange)、朱翁(Juan-les-Pins)有爵士音樂節、土倫有瓦隆堡舞蹈節、亞耳(Arles)國際攝影觀摩節…。前來觀光的遊客,也可順道參訪其他普羅旺斯地區城鎮的藝術音樂攝影活動,或者沿著蔚藍海岸到西班牙或威尼斯度假。
天時地利加上人為的努力,使亞維農從地理小城成為世界文化大城。每年藝術節月份來到,不僅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藝術家來此摩拳擦掌、互相觀摩,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藝術經紀人、藝術愛好者,更會潮水般湧入、趕場、尋寶,尋找好看的演出。整個城市就像大劇場,無論在教皇宮殿、教堂、修道院、咖啡廳、校園或街頭、廣場,都有戲劇、音樂、舞蹈、展覽或研討會在進行,成為一個完整的世界舞台。
亞維農藝術節網站:
http://www.festival-avignon.com/fr/index.php3
英文版:
http://www.festival-avignon.com/fr/index.php3
外亞維農藝術節網站:
http://www.avignon-of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