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任長官與佔領澎湖
有關萊爾森(Cornelis Rijersz Schoonhoffman,亦譯雷爾生)最初的記載,是他在1611年從荷蘭東印度公司職員,被晉升為海船Ter Goes號的船長。1614年,萊爾森和東印度公司續約再擔任船長兩年,月薪110荷蘭盾。1615年底,萊爾森獲准返回荷蘭,到了1621年再抵巴達維亞(荷屬東印度群島首府,亦是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即今印尼雅加達),並被任命為出征印度果亞(葡萄牙的亞洲據點)的艦隊司令。
1622年,萊爾森出任東印度公司評議會的特別委員,並率領一枝有8艘船隻與1024名水手的艦隊,於四月初啟航前往中國沿海。此次出航的目的在達成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間貿易關係的建立,另外萊爾森也被命令攻打葡萄牙人佔據的澳門。萊爾森在前往澳門的途中,有另外4艘船隻加入他的艦隊。6月2日,萊爾森艦隊抵達澳門近海,於24日對澳門展開攻勢,但因為萊爾森對敵情研判失當與葡萄牙人的頑強抵抗,吃了敗仗,死了136人,126人負傷。於是萊爾森令3艘船在澳門外海繼續監控葡萄牙人,另外3艘船到廈門附近海域攔截從馬尼拉和西班牙人做生意的中國船隻,剩下的船艦則沿台灣海峽北上進佔澎湖。
萊爾森艦隊於7月10日抵達並佔領澎湖。萊爾森在澎湖的這段期間,有一名中國人到荷蘭人處,稱其曾在大員附近經營漁業兩年,並指大員港(今台南安平一帶)是一良好的港灣,於是萊爾森在7月26日派遣兩艘船與康斯坦特(Jacob Constant)和培斯薩爾特(Barent Pessaert)兩名專員前福爾摩沙島勘查地形,並與島上的蕭壟社(台南佳里)平埔族人接觸,這是荷蘭人第一次和福爾摩沙島上居民的接觸。
兩艘船在7月30日回到澎湖,並未在福爾摩沙島上發現可停泊船隻的港口,於是決計在澎湖建立城堡,遂在八月間開始築城,一直到翌年完工。萊爾森曾在澎湖1150名中國人,這些中國人有一批被送到巴達維亞,有些留在澎湖,這些人因缺糧、水土不服、過度勞累、飲水中毒死亡殆盡,最後只剩33人活命。
8月5日,從巴達維亞來的船隻抵達澎湖,也帶來要求萊爾森與明政府交涉通商的命令。萊爾森遂在8月7日,派遣商人梅德特(Meldert)前往廈門,向明政府守備(官名)王夢熊遞文,要求轉呈福建巡撫商周祚,請求開放公平貿易,但荷蘭人在澎湖的佔領行為引來中國明政府官員的關切,荷蘭人的城堡讓中國人認為他們有侵略的意圖,而荷蘭人要求公平通商,也與明政府的海禁政策違背,於是,王夢熊在9月29日帶來商周祚的覆函,信中要求荷蘭人盡速離開澎湖,並拒絕開放通商,當荷蘭人問起船隻所搭載貨物能在哪裡銷售,卻得到中方的敷衍,叫荷蘭人將貨物銷到淡水(高屏溪口一帶),當時的高屏溪口全是未開化的原住民,荷蘭人根本無法貿易,於是巴達維亞決計要求萊爾森以武力強迫中國開放通商。
(二)與中國人的交涉和作戰
1622年10月7日,荷蘭軍官紐羅第(Nieuweroode),率船隻8艘,士兵422人攻擊廈門附近沿海,摧毀中國水師船艦26艘,另外也毀掉中國漁船、商船80艘(這是荷蘭人的記錄,有誇大嫌疑),荷方有一艘小船與18人為中方所俘。26日,荷蘭艦隊攻擊鼓浪嶼,毀中國水師船艦6艘,並俘獲人口與戰利品。12月7日,荷軍留下4艘船隻於廈門近海,其餘回到澎湖。
但荷蘭人對中國的攻勢並未取得太大成果,萊爾森遂在1623年2月親自到福州與商周祚談判,中方仍一如往常,要求荷蘭人撤離澎湖並不准通商,只願發許可證給前往荷蘭據點的中國船隻,並禁止中國船隻到荷蘭人的敵方處(西班牙人的馬尼拉、葡萄牙的澳門)貿易。中方的說詞不符合巴達維亞給萊爾森的命令,萊爾森於是重申不撤離澎湖,並在2月下旬離開廈門返回澎湖。
中方見荷蘭人態度強硬,遂直接派千總(官名)陳士瑛與商人黃合興到巴達維亞談判,但巴達維亞總督正好交接不久(由庫恩(Coen)換成德‧卡爾本杰(de Carpentier)),又加上兩人層級太低,荷蘭人不願與其協商,兩人遂無功而返。
話說返回澎湖的萊爾森,再派商務專員維爾夫特(Adam Verhutt)率兩艘船在3月27日到大員勘查,並和在大員的中國船隻貿易。在大員時,維爾夫特遇到知名的中國商人李旦,李旦向維爾夫特建議荷蘭人應佔領大員,雞籠和淡水都不如大員港灣優良,且原住民也較大員強悍。於是,維爾夫特回報萊爾森,萊爾森遂在10月,派人到大員建築城堡。在城堡建築時曾遭原住民的攻擊,但到了1624年初,荷蘭已在大員站穩腳跟。
1623年7月23日,荷將佛朗森(Christiaen Fransen,中方稱高文律)率增援抵達澎湖。此時萊爾森聽聞新任福建巡撫南居易打算攻擊澎湖,遂再度親往廈門與中方談判,但南居益仍老調重談,要荷蘭人離開澎湖並不許互市,萊爾森亦重申荷方立場,不撤離澎湖,雙方不歡而散。9月底,中方實行海禁,準備進攻澎湖。
荷蘭人仍不死心,萊爾森於10月再派佛朗森率4艘船隻,前往浯嶼(金門),再與中方進行新一回合談判,中方要求佛朗森到鼓浪嶼商談,佛朗森依約前往,卻與隨員為中方逮捕,其餘荷蘭水兵則被中方所送有毒酒菜所害,王夢熊並率十艘艦艇偽裝漁船,夜襲停泊於鼓浪嶼的兩艘荷船,荷船一艘被擊沉,一艘逃回浯嶼和停留當地的兩艘荷船轉進澎湖。
1624年2月,南居益派近五十艘船隻駛向澎湖,20日,南居易派王夢熊攻入鎮海港(馬公灣),荷蘭人退守風櫃城,南居益再派都司(官名)顧思忠增援王夢熊攻澎湖。
進攻澎湖的中國軍約有數千人,而萊爾森手邊僅有船隻3艘,水手210人,駐守澎湖的荷軍則有125人,雙方實力相距甚大,於是萊爾森命在大員的荷蘭人毀掉城池回援澎湖。回援的荷軍,不過使萊爾森麾下多了2艘船和124人。在戰況吃緊的同時,萊爾森亦屢向巴達維亞方面請辭,而請辭也在5月底獲准,由宋克(Martinus Sonck)取代萊爾森,萊爾森退居宋克的副手。
後來荷蘭人退出澎湖轉進大員,萊爾森亦返回巴達維亞述職,翌年在回荷蘭的途中逝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