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3 10:39:16| 人氣1,5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好長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好長慶(みょしちょうけい,1523-1564),戰國大名。三好元長之子(1501-1532),幼名千熊丸、孫次郎,初名範長。三好氏累世為幕府管領細川氏家宰,至三好元長時擁立細川晴元,在細川家內鬨中脫穎而出,取得細川家實權。元長之堂叔父政長(後出家為宗三),恨元長專權,便和細川晴元的寵臣木澤長政與柳本彈正等一同在晴元面前詆毀元長,晴元遂日漸疏遠元長,元長怕禍事臨頭,回到自己的領地九州阿波。趁著基石元長不在,晴元的對頭細川高國(與晴元同為細川政元之養子)與浦上村宗聯兵攻擊晴元。晴元與手下那些佞臣根本無法控制大局,於是召回元長,元長遂在1531年(享祿四年)擁晴元攻京都,大破高國與浦上軍,細川高國和浦上村宗均死。

元長戰勝後,將軍足利義晴遂以細川晴元為管領,但將軍和管領皆無實權,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元長手上,元長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柳本彈正之子柳本甚次郎,因為柳本在元長避禍阿波時,攻擊元長之姻親伊丹氏,元長此時把仇給報了。但元長殺了柳本,引來晴元極度的不滿,因為柳本攻伊丹時,是晴元在後頭撐腰,元長殺柳本不就不把主子晴元放在眼裡。元長見晴元怒不可遏,遂削髮出家為僧,號海雲,但晴元仍懷恨不已,命三好宗三和木澤長政陰謀對付元長,兩人就誘使本願寺僧圍攻元長,元長把妻與子長慶送回阿波,自己自殺,時1532年(天文元年),年僅三十二歲。

元長死時,長慶年僅十歲,之後在阿波的三好領地中成長。相對於長慶的成長,京都則是繼續混亂,元長死的次年(1533年),本願寺的僧人和細川晴元不知怎麼的打了起來,之後兩方混戰,屢有勝負,晴元見不是辦法,把將軍義晴搬出來調停。將軍的調停效果有限,過了不久,又有玉井氏康擁立細川高國義子氏綱,以及游佐長教擁立田山植長之弟政國,紛紛起兵,和大阪的本願寺僧兵連結,搞的晴元是焦頭爛額,京都一帶是一片糜爛。晴元派手下三好宗三等人去鎮壓變亂,師老無功,便想起了元長之子長慶,就派人招長慶來支援,此時長慶已經十九歲,統率晴元之姪持隆手下的兵,頗有勇名。

原本長慶因為父仇,不願出兵,在經過其弟之虎(實休)勸諫後才率軍渡海。之後長慶和細川氏綱、田山政國等軍交戰,互有勝敗。看到長慶如此意氣風發的三好宗三,心生妒恨,遂拿出對付長慶之父元長的同一招,又向晴元詆毀長慶,此事被長慶所知,大為惱火。1549年(天文十八年),長慶反與游佐長教聯合,出兵攻三好宗三,宗三向晴元乞援,晴元就率本部與六角氏之軍救宗三。這年六月,長慶和其弟十河一存擊敗細川軍,宗三敗死,晴元則逃走。

長慶與晴元大戰的同時,將軍義晴也一病而死,六角定賴就挾義晴之子義輝移到朽木。隔年(1551年)長慶與晴元再戰,晴元再大敗。1552年(天文二十一年),六角定賴看長慶勢力,就遣使要求和談,長慶開出條件,要晴元削髮為僧,並以其子細川信良繼任為幕府管領。於是和議在二月達成,義輝回到京都,成為十三代將軍,大政盡落入長慶手中。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長慶之弟實休殺細川持隆,完全控制四國。

長慶的專權又引來義輝的不滿,義輝暗中召回細川晴元來對付三好,晴元遂召集舊部,縱火焚燒三好宅第,長慶聞訊大怒,準備舉兵兩萬進攻義輝,義輝逃奔近江,長慶仍繼續攻略丹波、播磨一帶。永祿元年(1558年),義輝和晴元再與長慶交戰,後來六角義賢(定賴之子)前來勸解,兩造又談和。十一月,義輝再回京師,長慶則囚禁晴元於芥川城,不久晴元便死去。

長慶在完全擊敗細川氏之後,身體狀況開始每下愈況,國事就落入女婿兼家宰松永久秀等人,長慶並期待兒子義長能接替父位。1562年(永祿五年),三好實休與田山高政交惡,雙方爆發戰事,實休兵敗而死。田山高政是田山政國之子,之前長慶能取得京都大權,也是由於高政的協助,三好與田山交戰,無法取勝。此時的長慶又病重,精神恍惚,松永久秀遂生圖謀三好家業之心,眼見長慶之子義長年輕英武,繼位之後恐對其不利,竟在1563年(永祿六年),下毒害死了義長。翌年,松永久秀又在長慶面前構陷長慶之弟冬康,被久秀騙的團團轉的長慶,遂殺冬康。七月,三好長慶一病而死,年四十二歲。長慶一手建立三好的霸業,也一手將霸業拱手讓人。

長慶在戰國那些丘八老爺中,算是相當風雅的人物,他相當擅長於連歌,如在1562年(永祿五年)時,三好實休和田山高政作戰戰死,此時長慶正舉行連歌之會,得報後秘而不宣,反而從容不迫的與和歌名家們吟誦,做出一出名的七言絕句:

落魄江湖暗結愁,孤舟一夜思悠悠。天公亦慰吾生否,月白蘆花淺水秋。

長慶作詩完畢後才發布實休的死訊,並親率大軍擊敗田山。此舉正可表現出長慶的文化涵養與其處變不驚的態度。可惜長慶晚年家門不幸,又被老奸巨滑的松永久秀所矇蔽,實令人一嘆。

松永久秀(まつながひさひで,1510-1577)。久秀的出身至今仍眾說紛紜,比較常見的是他原為京都商人,而久秀在何時成為三好長慶部下,也是說法不一,不過約是在1542年(天文十一年)左右,久秀弟賴長也約在同時因有武藝,成為長慶的部將。

1549年(天文十八年),三好長慶和細川晴元的戰火點燃,久秀和長賴隨長慶轉戰各地,戰功頗著,地位也漸漸提高。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長賴的岳父內藤國貞所駐守的八木城被細川晴元給攻陷,國貞戰死,長賴收拾殘兵反攻,在一天之內奪回八木城。長賴的戰功讓主公長慶大為賞識,後來長賴繼承了內藤氏的八木城主與丹波守護之職,並對提攜久秀在三好家地位,幫助頗大。

1556年(弘治二年),長慶以久秀為攝津瀧山城的城主,三年後(1559年,永祿元年),久秀被封為大和信貴山城的城主,並被長慶指派擔任大和當地軍事的統帥。翌年,久秀成功的壓制了大和一代的反對勢力,並在信貴山城營造天守閣與在奈良建多聞城。

在久秀逐漸掌握三好家權力時,長慶卻苦於病痛,無法管理政事,久秀的地位益行提高。但在久秀掌權路上最大的阻礙,是主公長慶的嗣子義長,義長的英武有為使得久秀頗為忌憚。於是,久秀決定除去義長。1563(永祿六年),義長突然暴卒,相傳為久秀所毒殺。隔年,久秀又在長慶面前構陷長慶之弟冬康,使長慶殺冬康,冬康死後,長慶也因病而死,嗣子義繼年幼,由久秀和三好三人眾(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共管政事。

在長慶死後,原本對三好的專擅不滿的將軍義輝,動作亦日漸的積極,不但修整武備,且開徵新稅籌措軍費。將軍的舉動使得久秀與三好三人眾起了警覺,打算廢去義輝,立其堂弟義榮為將軍,聞訊的義榮也投其所好,不斷慫恿久秀等人廢去義輝。1565年(永祿八年)4月,義輝遷居新宅,大門的警備尚未布置完畢,這剛好讓久秀等人逮到機會,就在五月,久秀與其子久通及三好三人眾,率眾攻入義輝宅第,義輝率家臣力抗,但仍寡不敵眾慘遭殺害,年三十歲。在殺了義輝之後,久秀等人遂擁在阿波義榮進京,在1568年(永祿十一年)由正親町天皇任命為第十四任將軍。

久秀等人雖然殺了義輝,但義輝之弟、出家為僧的覺慶卻逃過了追殺,輾轉逃到尾張的織田信長處。深謀遠略的信長,見義昭(覺慶後還俗,稱義秋,後又改名義昭)奇貨可居,就擁立義昭,準備西進京都。但信長西進的事還在後頭,久秀卻先有了麻煩,先是久秀之弟長賴在丹波戰死,極度依賴長賴支持的久秀勢力開始動搖,另外久秀與三好三人眾也因權力的爭奪而起了內鬨。三好長慶的繼承人義繼,因不堪大權落於三好三人眾之手,逃奔大和附久秀,久秀遂與義繼聯合與三好三人眾作戰。作戰時,久秀曾縱火燒毀三好三人眾的據點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也因此久秀失去人心。兩方戰事的結果,久秀一方因內部不穩(大和土豪筒井順慶等人的反叛)而兵敗,退守大和。久秀兵敗之後,聽聞織田信長將率軍進京,於是便派人與信長暗通,期約夾擊三好三人眾。

1568年9月,織田信長擁義昭進京,先擊敗與三好三人眾聯盟的六角氏。三好三人眾見六角氏兵敗,自知不敵,放棄京都退往攝津,信長遂入京都。而在此時,將軍義榮也病死,義昭就順理成章的成為第十五代、也是末代的室町幕府將軍。

雖然久秀有殺義輝的逆弒之罪,但信長因久秀曾通款於己,並不處份,反而仍將大和給予久秀,並讓久秀與其到居城岐阜,當1569年(元祿十二年),三好黨人圍將軍義昭於京都時,信長率十餘騎,冒雪日夜兼程趕回京都,其中就有久秀在內,可見信長對久秀的信任。信長勢力的西來,雖沒有衝擊到久秀的固有利益,且信長亦優待久秀,但世故的久秀仍不安份,他在1572年(元龜三年),久秀和三好義繼與田山氏私下爆發戰爭,信長派軍攻久秀與義繼,久秀自知不敵,在同年冬獻多聞城再降信長。

投降信長的久秀,仍保守著他的信貴山城。到了1577年(天正五年),織田信長屢用兵於大阪的石山本願寺,本願寺的一向宗徒們頑強的抵抗,又加上毛利氏的水軍在木曾川口擊敗了織田水軍,運進了糧食,破了信長圍困本願寺之計。信長與本願寺、毛利間的爭鬥,看在梟雄松永久秀眼裡,似乎又是另一次機會。毛利方面也希望久秀能在大和方面牽制信長,屢向久秀言及越後的上杉謙信舉兵攻信長,若久秀能起兵,就與毛利、本願寺在西,而上杉在東,兩方夾擊,必能滅信長,於是,久秀遂在8月,趁信長大軍均在大阪時起兵叛變。

久秀的叛變,除了受毛利的慫恿外,史書上也曾言及在1573年(元龜四年)時,德川家康曾經謁見信長,見信長側有一老人,家康問信長老人為誰,信長笑說:「此人是松永彈正(久秀官拜從四位彈正忠),他幹了三件別人做不到的事,一是殺了公方(將軍義輝),二是叛了三好氏,三是燒了大佛。」久秀聽了之後,匍匐於地,臉紅汗流不語。史家認為信長的諷刺是久秀背叛遠因。另外,久秀有一名茶器名「平蜘蛛」,信長向久秀索討,久秀不與,信長大為不悅,這亦是人言久秀二度起兵叛信長的原因之一。

信長聞久秀叛變,遣嫡子信忠率細川藤孝、明智光秀、筒井順慶等攻擊久秀。織田軍先攻破久秀的屬城片岡城,再合圍信貴山城,久秀父子嬰城固守,遣使約本願寺夾攻織田,使者卻被織田軍所獲。信忠就用二百軍士偽裝為本願寺的援軍,守軍不疑有他,開城迎入,織田軍就大舉攻入城中,久秀逃往天守閣,抱著「平蜘蛛」,點火自殺,年六十八。久秀之子久通與永種被押到京都斬首。

在政治上,久秀雖叛服無常,對於文化,久秀是非常的喜愛。久秀善於茶道,擁有名茶具「平蜘蛛」,且久秀也善連歌,可稱之為文化人。之後久秀之孫貞德,也是當時有名的連歌師。

松永貞德(まつながていとく,1571-1653),松永久秀之孫,名勝熊,別號逍遙軒、長頭丸。貞德年輕時曾向細川幽齋(藤孝)學和歌,也從里村紹巴學連歌。豐臣秀吉在世時,貞德曾任他的祐筆(書記官)。

三好三人眾分別為:三好長逸(生卒年不詳),為三好長慶之堂叔,早年就跟隨長慶,轉戰播磨、丹波等地,1558年(永祿元年),成為山城國飯岡城的城主,治理山城的南半部。三好政康(1528-1615),亦是三好長慶的堂叔,在1562年(永祿五年),成為長慶的部將,封山城國木津城城主。岩成友通(?-1572),加入三好的時間不詳。

1564年(永祿七年),三好長慶逝世,嗣子義繼年幼,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共同掌握三好氏的事務。1565年(永祿八年),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襲殺將軍足利義輝,另立足利義榮為將軍。後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決裂,三人眾擁將軍義榮與久秀對抗,在河內、大和一帶作戰。1566年(永祿九年),三人眾和義榮進入京都,翌年,三好義繼因不滿三人眾控制政權,投奔松永久秀,兩方在奈良交戰,後三人眾獲勝,久秀退保大和。

1568年(永祿十一年),尾張的織田信長擁足利義昭入京,三人眾與六角義賢同盟抵抗,後信長擊敗六角,三人眾見情勢不利,撤出京都,後逃回阿波。1569年(永祿十二年),三人眾與三好康長(長慶之叔父),及流亡攝津的齋藤龍興聯合,趁信長返國,京都無備,出兵襲擊將軍義昭所在的光圀寺,義昭利用三好等人信奉日蓮宗,遣宗徒說三好等,說將軍在五日內遷往別處,請暫停用兵,三好等人聽從,解圍退兵。五日時間至,細川藤孝等數路軍已至,擊破三好黨徒。

1570年(元龜元年),信長出征越前的朝倉家,原本與信長有婚姻關係的淺井家,卻因不滿信長專權的義昭之引誘,反叛信長。淺井起兵的消息傳到京都,六角義賢與本願寺也紛紛起兵,三好三人眾也舉兵進入攝津。後信長大破朝倉、淺井聯軍,率軍攻入京都附近,三好軍兵敗,退守野田與福島二城,織田軍圍攻,二城不支乞降,信長竟為一勞永逸而不允。

1571年(元龜二年),三好黨人仍與織田軍於攝津、河內等地交鋒,但信長專心於攻滅比叡山延曆寺,而沒有將主力用於攻擊三好軍。1573年(天正元年),將軍義昭起兵叛信長,後被信長所擊敗,三人眾中的岩成友通因助義昭而戰死。在同年,松永久秀亦起兵叛信長,三好黨人也起而支援,但被信長所破。戰後三好長逸不知去向;三好政康到處流浪,後仕豐臣秀吉、秀賴父子,在1615年(天和元年)5月的夏之陣中戰死。

台長: 亂亂室主人
人氣(1,5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