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3 10:34:08| 人氣7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三皇五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古老傳說中,上古有幾位聖明的君王,稱之為「三皇」、「五帝」,秦始皇嬴政自稱「皇帝」,有說法是他自認功蓋「三皇」與「五帝」。但這些君王是何人,各種書籍說法不一,以下參考各書,略做一述:

三皇

(一) 天皇、地皇、泰皇(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二) 伏羲、神農、黃帝(《世本》(註一)、孔安國(註二)《尚書‧序》、皇甫謐(註三)《帝王世紀》)
(三) 伏羲、神農、祝融(班固《白虎通義‧號》(註四))
(四) 伏羲、女媧、神農(應劭《風俗通義‧皇霸》(註五)、司馬貞(註六)《補史記‧三皇紀》)
(五) 天皇、帝皇、人皇(《藝文類聚‧春秋緯》(註七))
(六) 伏羲、神農、燧人(《白虎通義‧號》)

五帝

(一) 伏羲(太昊)、神農、黃帝、堯、舜(《易經繫詞》)
(二)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世本‧五帝譜》)
(三) 少昊、顓頊、高陽、堯、舜(《帝王世紀》)

註釋
(一)《世本》,作者不詳,《漢書‧藝文志》中有提到《世本》十五篇。《世本》記載從遠古黃帝至春秋(後人增補至漢)這段期間中,各諸侯、大夫們的氏姓、世系、居(都城與城邑)、作(制度)。此書到唐代已有散佚,到宋末完全散佚。清朝許多學者都有輯本。
(二)孔安國,西漢人,孔丘的十一世孫。在申公處學《詩》、伏生處學《尚書》
。司馬遷曾向孔安國詢問典故。孔安國曾以專精《尚書》在漢武帝劉徹時任博士,後官至諫大夫、臨淮太守。孔安國曾獻古文《尚書》,但因後來遭巫蠱之禍,未於學官供人研讀。另有《尚書孔氏傳》,說為孔安國所作,但學者多以為是魏晉之人託孔安國之名偽作。
(三)皇甫謐(215-282),字士安,號玄晏先生,晉朝那人,為漢將領皇甫嵩之曾孫。年二十奮發向學,有志於著述,朝廷屢徵其為官,仍不出仕。後得風痺(手足麻木)之疾,仍手不釋卷。著有《帝王世紀》、《列女傳》、《高士傳》、《甲乙經》等書。
(四)《白虎通義》,東漢班固撰,共四卷四十四篇。記載公元79年(建初四年),漢章帝劉炟召集各儒生,在洛陽白虎觀討論五經經義異同之結論。當時的討論記錄還有《白虎議奏》、《白虎通德論》,但後來二書都亡佚。《白虎通義》後世簡稱為《白虎通》,書中多有引古書意義,並收錄當時讖緯學家的學說。清人廬文弨有校刻本,為《白虎通義》當今最為完善的版本。
(五) 應劭,字仲遠,東漢末汝南南頓人。父應奉。應劭於漢靈帝劉宏時舉孝廉,
後任泰山太守。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應劭曾抵抗黃巾起義軍於泰山地界。後曹操之父曹嵩與弟曹德在泰山郡內被陶謙部下所殺,應劭害怕為曹操所殺,投奔袁紹,死於鄴城。應劭生平著作有十一種,共一百三十六卷,現存有《漢官儀》、《風俗通義》等書。《風俗通義》,簡稱《風俗通》。應劭認為當時的風俗謬誤甚多,正確的風俗該合乎義理,故著《風俗通義》三十卷。今書已有所散佚。應劭於書中論述並考證當時的風俗習慣,並且糾正風俗之不合義理之處。
(六) 司馬貞,字子正,唐王朝河內人。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曾為潤州別駕,
官至朝散大夫、弘文館學士。司馬貞以《史記》各家注釋音韻與文義多有缺失,遂按劉宋裴駰《史記集解》,撰《史記索隱》與《補史記三皇記》三十卷。司馬貞著書旁徵博引,頗有自己的見解。
(七)藝文類聚,類書(百科全書)的一種,由唐歐陽詢在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武德五年),奉詔編輯,三年成書,共一百卷。書中分四十六部,子目有七百二十七條,所引古籍達一千四百三十一種,這些古籍中十亡其九,一些珍貴的文獻都靠此書而能流存。藝文類聚的體例,也是古代類書中最為完善的,後人作書著述,多參考此書。

台長: 亂亂室主人
人氣(7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