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5 16:15:24| 人氣7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評】傾聽Juliana自己的聲音〈工頭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作者:工頭堅
《工言院》新聞台台長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kworker/index.html



儘管現今在華文世界中已經有許多從網路上展露頭角的人氣作家誕生,但無疑地,在九十一年六月獲得第一屆Pchome Online明日報網路文學獎第二名的 Juliana,依然是其中的一個「異數」。

作為一個在車禍中失去愛子的母親,Juliana無論在年齡、身分以及作品風格上,都和一般認知中的「網路作家」大不相同。然而,在她的新聞台《走出傷慟‧活在當下》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真摯情感,從自身喪子的心痛、延伸到對社會公義的追求,以及對於網路理想性的信仰與執著,在在令觀者動容。

這樣的一個「媽媽作家」,對於網路、文學,以及人生,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在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后,她娓娓道出了「自己的聲音」。



【開設新聞台的初衷與歷程】

我的大兒子伯軒是在八十七年五月因為公車車禍過世的。

事發兩年後,我前往主婦聯盟參加婦女寫作班,任教的汪老師正好是中國時報的編輯,她要求我們交課後作業,我繳交了伯軒過世後寫下的一篇很長的文章。汪老師看了,竟宣佈,將向時報推薦刊登我的文章,我在課堂上激動得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時報的《浮世繪》以很大的篇幅,於八十九年六月七日開始連載了我的文章。第一天文章上報的時候,我幾乎不敢上街,不得已出門,在路上即遇見老鄰居,她立刻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次的發表經驗,讓我意外有一種被肯定的感覺。

伯軒十九歲生日的前夕,八十九年十月十一日我像遊魂般晃到明日報,又將這些文章轉貼到明日報,才開設了第一個新聞台 ─ 《走出傷慟‧活在當下》。

開台的初衷,原本是希望從自身的經驗來分享「傷痛治療」的點滴。

兩年前開台的時候,我原以為自己的情緒已經平復了,足以和別人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了,然而兩年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情緒竟是震盪起伏的;我的網路創作紀錄了這兩年來情緒轉折的歷程,大抵而言,這個轉折是正面向上的。


【網路發表的文章有時間標記的轉折】

之前我接受過一個雜誌的專訪,那篇專訪是用第一人稱發表的,我看了之後覺得好沉重,分明都是我說過的話,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竟令我感覺沉重得透不過氣來。

原來那篇採訪把我兩年間所有的情緒壓縮在同一個平面,而不是像在新聞台發表時,新的文章、新的心情會將舊的文章擠到下面去,第一印象是目前的心境。但是一旦變成平面文字,失去時間的轉折點就令人倍感壓力。

我喜歡網路創作,它是互動的、看得出進步的,不會像平面文字將情緒完全壓縮糾結在一起。我曾經打算將所有的文章做一個整理,但一直還是沒有真正動手去整理,因為已發表的文章都有時間標記﹝time stamp﹞,竟意外地紀錄了生命緩緩滑動的軌跡。【註一】

我明知過去的文字樸拙不理想,但是我希望它能更真實的紀錄過去的心路歷程。


【網路書寫與傷痛文學】

以前我並不知道有所謂「傷慟文學」的存在,後來讀了一些作品,長久被壓抑的情緒才慢慢紓張開來。我們東方人,尤其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其實非常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渾然不自覺。

我受《EQ》這本書的影響很大;人必須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了解別人的情緒並與他人產生良好的互動,我藉由《走出傷慟‧活在當下》新聞台梳理中年喪子糾結的情緒,並重新與世界和好。

在我書寫的過程,我的小兒子伯平也跟著思考人生的意義,他對人生充滿了疑問。他覺得哥哥活得很不值得,因為哥哥生前太安分聽話了,還沒有開始學習做自己就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午夜夢迴時分我依然十分不安,我虧欠早逝的伯軒一個叛逆期。

在傷慟領悟團體中,我們的成員都很痛恨別人勸我們「節哀」,我的第一個新聞台開台的初衷就是想顛覆「節哀」,我不希望總是有人來對我說「你要走出來」;我相信如果哀傷可以被接受的話,比較容易過去。


【第二個新聞台的誕生】

數年前我曾經看過一篇報導,依稀記得詹宏志先生說過:「網路是幫侵略者蓋鐵路」;我聯想,如果我們在網路上搜尋,根本找不到本土觀點的行人優先資訊,我們如何期待台灣的駕駛人體恤弱勢的行人?

我的第二個新聞台《讓愛傳出去,行人優先》深受詹先生這個說法的影響;我希望探討台灣汽機車不禮讓行人的結構性問題,我著手蒐集、整理並比較國內外交通設施與安全的資訊。源於相似的理想,我將文學獎獎金全數捐給了關心交通與兒童安全的公益團體 ─ 林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最近我用「行人優先」這個關鍵字去openfind搜尋,發現排名第一的就是我的新聞台。一方面覺得開心,另一方面又覺得遺憾。畢竟像「行人優先」這樣的議題,如果不是政府,至少也應該是教育或公益單位去給予更多關心,未料竟是我這個車禍喪子的媽媽。

如果有人能從我的新聞台獲得「行人優先」的相關訊息,我會覺得很欣慰。


【參與文學獎的心情與過程】

明日報不但提供出版機制,又辦了這樣一個網路文學獎,的確給文字創作者不少激勵與成就感。

在文學獎的台長互相評選的那段期間,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例如有許多台長互相拜票,雖然有不少參賽台長不齒這樣的做法,不過,我相當欽佩這這些拜票高手,我覺得他們非常擅長E世代的網路自我行銷,說不定這就是E世代必要的生存技巧啊!

得到文學獎第二名,我頗有自知之明,除了主題與內涵外,我的「媽媽」身分或許得到不少加分。畢竟就行銷觀點來看,主辦單位讓我獲獎可以鼓舞多層次與中高齡文字工作者投入網路創作。

得到文學獎令我汗顏不已,我有許多想法還無法精準地表達出來;原來我自以為足以和網友分享心路歷程了,其實不然,在與網友的互動中,我獲益更多。


【網路‧文字‧社會關懷】

我認為網路這樣一個媒體本身,確實應該有一些理想性存在。

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的機制是友善的,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社群,又有全文檢索的功能,不需要很多知識、技巧、動作,就可以作網路出版,對我而言是非常理想的發表空間。

人,只是社會的小份子。大兒子伯軒過世後,我經歷了整個官司,我真切地感受到「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困境,媒體是第四權,網路媒體奇妙的延伸了人權。我渴望未來能更流暢的駕馭文字、能夠更深入淺出的寫出法令與制度的不健全,讓讀者可以理解一位車禍喪子的母親的無奈。

一個年輕的生命在公車車禍中殞落,透過我的故事,你看到什麼呢?

但願聰明的讀者如你,已經看到社會成本的虛耗。



對於「網路文學」這樣一個議題,我們一時或許難以給予清楚的定義;然而從Juliana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主流媒體上屬於邊緣的題材、卻因為網路這個媒體的出現,而有了發表以及獲得廣大共鳴的空間。

雖然她的作品曾在報紙上刊載,但由於缺乏互動的機制,Juliana心中希望藉由她的文字延伸出去的社會關懷也就無法成立,她自身的成長與進步也可能因而受限。因為網路,她的故事才得以存在、流傳、發酵、成長。

從Juliana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網路賦予文學與生命更豐富多元的面貌。



【註一】Juliana於九十一年十二月中旬開始整理新聞台的文字,九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我儘量不想你》新書出版,這個時間標記﹝time stamp﹞才宣告消失。

台長: 周利妠(伯軒媽媽)
人氣(7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