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14 22:29:09| 人氣9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長篇1號】 柏拉圖《饗宴》與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我的GE功課的其中一篇)

「愛」這個概念相信從遠古經已存在。數千年來人類不斷的產生愛、接納愛、感受愛,也不停的為「愛」這字嘗試立下定義,使之成為哲學討論的其中一個大題目。生於公元前五世紀的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饗宴》裏就提出了他對「愛」或曰「愛樂斯(eros)」的見解,與及論述該時期其他的希臘哲學家對「愛」的觀感。本文希望討論柏拉圖所講的愛究竟有何不足之處,並在文末之處時寫下我對「愛」的見解。

《饗宴》是柏拉圖著名的對話集的其中一本,參與對話的人物雖然沒有柏拉圖本身,但一般認為他會借別人在對話裏的講話去表達他自己的意見,例如狄奧鐵馬――一個和蘇格拉底對話的巫女――就被認為是柏拉圖虛構出來的 。綜觀全文,柏拉圖對「愛」作出了一個「形上」的解釋。「愛」源於對生殖、對把自己的知識流傳至下一代的欲望的追求。踏上了這「愛」的路途後,人們就能看見「美」;看到了「美」以後,人們就會向前追求之。這探求的過程是由最初對肉體的愛慕,層層遞進,到最後發現了人們所愛的就是「美的原形」。來到了這個階段,「愛樂斯」成了純粹的智慧,是熱烈而具有生產力的思考,也就可稱為「理性的熱情」。也就是說,人無論是愛著什麼,愛的其實都是「美」的本身而不是其他的物體或性質,而且愛是理性的。

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批評過,《饗宴》的內容「總不出神話、寓言的範圍 」,對事實毫無裨益。暫時撇下對柏拉圖的攻擊不理,先看看叔本華自己怎樣理解「愛」。他認為「不管愛所呈現外觀是如何的神聖、靈妙,實質,它的根底只是存在性本能之中……離開現象來看,(愛)不過是求生的欲望 。」雖然他的愛的解釋沒有柏拉圖的不合實際,但他的定義也是以偏概全,不見得比柏拉圖的好得多。性本能或是求生的欲望都不是產生愛的必要條件,更不會是其充足條件。難度我們愛父母、愛吃雞是基於性本能;愛音樂、愛打遊戲機是出於求生欲望嗎﹖基本上,每個時期的每個哲學家,其思想方法、世界觀、倫理道得觀等,都無可避免的受著圍繞他們的知識、環境、經歷、宗教信仰、個人情緒等影響,沒有一套理論能給予世人一個無敵的答案。遇到「愛」這些甚為主觀的題材,就更加容易因為自身的經歷而有不同的看法。我想這就是為何幾千年來無數的人為「愛」下過定義,也沒有一個定義令人心悅誠服的原因。例如與叔本華同一時期,但經常與他唱反調的哲學家尼采,其著作經常充滿對生命的熱情,鼓舞人心;但因為他屢次被心愛的女孩拒絕,弄得他對「愛」一字看得極負面,沒精打采。

再看看柏拉圖的「愛樂斯」,一如他對其他事物的「形上觀」,其實都是過於空泛,不設實際,就如叔本華說的「對事實毫無裨益」。說「愛」是對純粹的美的追求,當中一定要經過很多重的思考,就當它是「愛的昇華」;但是既然要經過一些深奧的思考的程序,那就即是不是人人可以立刻達到,這樣的愛的定義,也就不夠廣泛。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樣的定義不會是愛的充足條件,亦不會是必要條件,因為這種愛並不是每個人到可感到的;而且是否把愛昇華了,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愛的其實是那個所謂的「美」,而不是我們所看到、感到的人、事,物﹖把一些實質的東西,例如「圓形」一物看成有一個形上的形態,然後可以用數學的方法去認識它、理解它,較容易為人接受;但將愛也如此分析,卻無助我們對愛加深認識。就如數學家把愛化成數學公式、心理學家把愛看成心理現象般,柏拉圖把愛定義成這個難以觸摸的形上形態,實在令人難以消化。

為了這個報告,我看了一些有關愛的哲學的書,看到了很多對愛的定義。當中我覺得最能概括地說出「愛」是甚麼的,是從西班牙哲學家奧特加.加塞特的著作《愛》裏頭給「愛」所下的定義:

愛的行為是要等到情緒被激動或被煽動起來才真正開始,當一個特定對象的箭頭製造了一個開口,愛就由這個開口掙脫而出,主動朝著它的對象前進 。

這個定義說明了愛是從自己的心向著我們的對象前進的。這個定義下的「愛」能包括世上所有的愛的種類:愛神(如果你是覺得牠存在的)、愛父母、愛兄弟、愛情人,甚至是戀物,或者是暗戀那些的愛,用以上的定義來說明我們的愛,均看不出有甚麼問題。加塞特的解釋亦為「愛」的必要條件及足夠條件,沒有他所說的向著的對象前進的心態,那些根本就不能叫做「愛」,故為必要條件;即使其他人說的愛的特質沒有顯現,僅有著向著的對象前進的心態,亦已足夠證明這是「愛」,故又為足夠條件。另一方面,加塞特在此書還替「愛」與「欲」定下了明確的分別。當對象初臨我們的面前時,愛和欲是沒有明顯分別的;但當對該對象起了愛的時候,我們精神上就會向該對象移動,以對象為重心,被吸引過去,心態上是積極的;而對某種事物有所欲求時,其實我們真正渴求的是那個對象能移到我們的跟前來,以自己為重心,吸引對象過來,心態是消極的 。這種解釋,清楚地分辯了愛和欲的分別,消除了其他哲學家對愛欲分析的含糊。

總括而言,許些哲學家在討論「愛」這個題目時都顯得認識得不夠透徹,只能抓住「愛」的片面,例子有柏拉圖、叔本華等;但加塞特的分析就捉到了「愛」的必要條件及足夠條件,是個人至今認為對「愛」最佳的詮釋。

台長:
人氣(9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