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25 07:12:16|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可可西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可可西里--一個神秘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千萬年來,可可西里在寧靜與和諧中存在著,當罪惡的槍聲在可可西里響起後,寧靜,就不復存在了…。這是一部關於信仰與生命、人類自我生存狀況和自然環境的電影。《可可西里》不只是電影,它是人生,也是一場戰爭。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獄,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怪地?

可可西里
陸川在金馬最佳劇本頒獎時說:"可可西里"是用命換來的。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位于青藏高原中心地帶的可可西里.1985年以前.生活著大約一百万只珍貴的高原藏羚羊.但隨著歐洲和美洲市場對莎圖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導致其原料藏羚羊絨价格暴漲.可可西里無人區爆發對藏羚羊的血腥屠殺.各地盜獵分子紛紛涌入可可西里獵殺羚羊。短短几年數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殺戮殆盡.現在約莫殘存不到兩万只藏羚羊。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邊地區的藏族人和漢人在隊長索南達杰的領導下.組織了巡山保護隊志愿進行反盜獵行動。五年間巡山隊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盜獵分子進行了無數次浴血奮戰.兩任隊長先后犧牲。通過獵殺藏羚羊和阻止獵殺藏羚羊這個載体.講述了人在絕境中的生存掙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爭。」

很幸運能先瞻仰這部有著磅礡懾人的大山大水.及大疆漢子出生入死熱血豪氣的華語片。姑且不論哥倫比亞投資本片的西方價值取向及美學偏好.可可西里確實是近年來華語片中不茍附主流血拼票房的上程之作。陸川於片中直接點出了其曖昧的道德觀:保育問題之外羚羊貴乎人命.以及西方/記者/西藏/可可西里之間的權力關係。而非主流的敘事.非職業演員.去戲劇化.反高潮更是大陸第六代導演以降頗令人驚豔的電影語法。

《可可西里》
一個神秘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如同它的原意:美麗的少女一樣,千萬年來,可可西里在寧靜與和諧中存在著。不知何時,人類的大腳踏了進來,和諧被打破了。當罪惡的槍聲在可可西里響起後, 寧靜就不復存在。貪婪與血腥、保護與再生,構成了當今的可可西里,也就有了這部影片—《可可西里》。 這是一部關於信仰與生命的電影,是一部關注人類自我生存狀況和自然環境的電影。
《可可西里》不只是電影,它是人生,它也是一場戰爭。
美麗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寧靜中。突然,槍聲打破寧靜,保護站上的巡山隊員被盜獵者殘殺,鮮血染紅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慘遭屠戮……

一定要抓到盜獵者!巡山隊長日泰下了死命令,巡山隊連夜緊急出發,闖進了正在流血的可可西里。但是盜獵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在稀薄的
空氣中,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剝去皮毛的藏羚羊屍骨…
巡山隊員在遍佈危險的茫茫大戈壁上奮力追蹤,終於,盜獵者出現在冰河對岸,隊員們不顧一切地衝入湍急的冰河之中。一場生死搏鬥之後,只捕獲了一些盜獵份子,狡猾的盜獵頭子再次漏網。
風雪中,繼續追趕盜獵份子的巡山隊員已瀕臨絕境:車輛拋錨,汽油耗盡,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隊員不斷倒在冷槍之下…
連最頑強的藏族漢子也哭喊道:我們走不出去了!!
打擊盜獵,是巡山隊義不容辭的責任;守護家園,是巡山隊不可動搖的信仰。巡山隊員頑強地在風雪戈壁中追捕盜獵者,槍聲在可可西里的群山中長久地迴響-這不只是一次巡山,這是一次憾人心魄的生命歷險。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獄,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因為,可可西里的故事難以訴說,只有真正走過的人才能體會!!
《可可西里》官兵、盜賊 一體兩面
文 / 李幼新
中國導演陸川的《可可西里》讓人大開眼界,讓我想入非非。要看中國現代社會,既現代風貌又社會百態,在上海或北京取景就可以是中國縮影,就像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有人居然映現這般遼闊的高山原野,還有一方在追,一方在逃的糾葛,倒彷彿是中國版的西部片了!好難得又好勇敢。我不免想到多少年前,自己幼時聽說李行導演小人物社會寫實片拍多了,愛情文藝片又拍膩了,特地拍了部台灣版的西部片(片名大約是《風從哪裡來》)。據說從票房到評價都不鼓勵,寧可李行還是回到他拿手的、努力耕耘多年的老本行(的題材)。台灣到底有沒有拍攝西部片的條件、以及台灣人的西部片是什麼樣的光景,我覺得是可以討論的,不必忙著說那是美國人的專利,連法國人與英國人都不敢碰……可惜我沒見識過李行那一回的嘗試。不過,中國導演陸川與攝影指導曹郁雖然排斥萬難、不辭辛勞跟高山纏鬥拍出場面壯觀的《可可西里》,我卻不應該用看美國電影的思維來打量(由此可見我的電影史情懷極可能常被美國電影狹隘化!)。就像日本電影有日本的一套美學,中國電影有中國電影的本身色彩,當我說《可可西里》好似美國西部片式微沒落多年後在中國還魂,明明是歌頌,卻像在講給歐美觀眾聽似的。
《可可西里》裡的媒體記者跟隨緝捕隊去查緝,去追捕那些獵捕、宰殺、販賣保育類動物「藏羚羊」的盜賊。電影工作者/藝術家(本片導演)不站在官方立場、不用保守道德教條、不依法律規範,甚至看到了官兵與盜賊的「同質性」,彼此一體兩面,多麼諷刺!何等辛辣!我怎能不喜歡呢?就像我看少偵探片(甚至有幾部西部片),客戶聘請偵探去查案、雇用殺手去行刺,可是啊可是,偵探或殺手在追蹤探索過程中疑雲重重,要找或要殺的對象全然無辜,反倒是雇主大有問題,甚至罪大惡極……倘若你是那位偵探、殺手,請問你情何以堪、哎呀,我又在挪用西方電影檢驗東方藝術了,這讓《可可西里》的導演情何以堪啊?
緝捕隊拼了命也要抓到那些盜賊,這種「自我」犧牲的公務員並不多見,不管是不是清官得流於酷吏,我對他們的盡忠職守,死而後已的情操是相當尊敬的。可是,為了查案,為了完成任務,不分青紅皂白,連正巧跟盜賊擦身而過,甚至也剛被盜賊威嚇過的尋常百姓也先被官兵盤查打得瘀青瘀紫,我就很討厭了,簡直像是蔣氏王朝「寧可錯殺千萬,不准錯放一人」的白色恐怖了。因為犧牲的是「別人」!而我的討厭,卻正是《可可西里》的高明,導演就是不想美化官兵,而在呈現真實的殘酷醜陋!更殘酷更醜陋的是,翻山越嶺、天寒地凍、死傷慘重、糧盡援絕時,官兵這邊的隊長不得不把查緝沒收的「藏羚羊」牛皮黑市售賣,好一個捉賊的居然也作賊!這才真正體認到民生疾苦:上海資本家與北京官員看不到的邊疆人民的貧窮困窘!官兵在自身難保時放任囚犯(盜賊)自生自滅等於變相殺人,以及官兵被盜賊反包圍(到底是誰捉誰啊?)都是本片的佳句。好一個「官兵竟是有牌照的流氓盜匪」!
而我自己的深沉痛苦卻是,這部拍攝相當出色的電影倘若追捕的是盜採石油、竊取古墓陪葬寶物的盜賊而劇情同樣可以成立,那該多好。扯上動物,就不這麼好玩了。就像幼年閱讀魯迅的小說,作家悲天憫人,寫盡中國民不聊生的貧苦大眾的辛酸折磨,我固然為那些人難過,也同樣為那些被當成商品販賣、在沸水中抽取蠶絲的蠶寶寶哀傷。在貧窮的社會,窮人的生存權總是在跟動物權像淹死的人在搶那片不能保命的葉子,而不懂得、更沒辦法去向在岸上逍遙的富貴階級爭平等。《可可西里》的好,是官兵窮途末路也像盜賊販賣「藏羚羊」毛皮;《可可西里》的弱點是重窮人生存權、輕動物權;《可可西里》的壞是用真實電影當場射殺免子給你看,對動物極不公平。

觀看青年導演陸川執導《可可西里》是一種奇妙而震懾的經驗,它一層層否定,又一層層透入存在的力量,推動著一種多年來已經罕見的影像敘事,也難怪它能在金馬獎擊退同樣精美非凡的《2046》。比如說,它以藏民為主角,但它不含西方凝視下的西藏情結,絕不濫情於文化人類學慣有對邊疆及異文化的渲染。它很西部,但不只是浪蕩、仇報與正邪的對立。它高揚環保及人道意識,但絕非出於浪漫情懷。它十分壯闊,但不滑落「山川壯麗」的陷阱而輕易地訴求祖國意識。至關重要的是,在這影片中,大氣魄的自然山川並不單單只做為故事的背景,也不做為與文明對立且被膜拜、崇敬的對象,禿鷹、塵沙、冰雪、甚至看不見的稀薄空氣都紮紮實實地參與故事,成為一個與人對話的角色。

在《可可西里》,不僅自然演出一個巨靈般的角色,人的存在主要也是做為自然人而存在。法律人與盜獵者的關係在極端的情境和強烈的意志力之下,其實也就是自然生存環境裡的獵者與被獵物的關係。從文明和法律的角度看,日泰和他的隊員的犧牲無疑帶有悲壯的色彩,但我以為這部片真正的崇高價值,更在於從文明人跨越到自然人的邊界時的覺知與掙扎,一旦跨過界線,就回到自然物種的意志對抗,所以最後巡山隊日泰隊長暴虎馮河之死,就像天葬儀式中屍體註定被快速撲下的兀鷹所食一般,再再自然不過。陸川用一種強烈的速度感傳達了這一幕本來存在於自然的生死戲劇。幾個主要的角色在面對目標與困難時難免有道德的掙扎,但絕無猶疑,十分剛猛,張力很大,是一部成功呈現男性美的作品。

這部電影並不停留在說教或鼓吹英雄主義的層次,而是探入人做為自然人的存在狀態的問題。沃科特在〈遠離非洲〉的詩句:「野獸對野獸的暴力被讀解為\自然法則,而直立的人類\卻通過施加痛苦來尋求神性。」如果容許我誤讀的話,我以為我們甚至可以說,在可可西里荒域的逐獵中,自然的暴力被發展至一種神性的位階來加以探討,懸掛在堅強環保意識之上的星空,是深入荒遠自然,對人性、自我的邊界和內蘊力量的思維。也是在這個層次上,我以為《可可西里》已經有追跡梅爾維爾的《白鯨記》、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乃至於和康拉德《黑暗之心》的雄大氣象,它的「壯美」(sublime)把觀眾帶往康德心中的道德律令和他頂上的宇宙穹蒼了,值得一看再看。

可可西里保護區和保護藏羚羊的網站:
http://kkxl.enorth.com.cn/about/index.htm
02:57 AM by adonis233 | 咁有影 (2)
回應
而且他使用的音樂
是台灣人製作的「遙喚根本上師」
這張專輯曾獲得金曲獎最佳宗教專輯喔
yizi 於 2005-03-18 12:29 回應
在台灣的環保工作者,都該去看看,你會更努力,好感人的一部電影。
柳樹 於 2005-03-20 16:10 回應
再補充兩點
一、我覺得可可西里的好處還包括它不滑落「山川壯麗」的陷阱而訴求祖國意識。流沙吞人、風雪吞人的影像都單純地呈現自然之不可抗力。
二、在故事裡,不僅自然演出一個巨靈般的角色,人的存在主要也是做為自然人而存在。法律人與盜獵者的關係在極端的情境和強烈的意志力之下,其實也就是自然生存環境裡的獵者與被獵物的關係。從文明和法律的角度看,犧牲自然帶有悲壯的色彩,但我以為這部片真正的崇高價值,更在於從文明人跨越到自然人的邊界時的覺知與掙扎,一旦跨過界線,就回到自然物種的意志對抗,所以最後巡山隊日泰隊長暴虎馮河之死,就像天葬儀式中屍體註定被快速撲下的兀鷹所食一般,再再自然不過,陸川用速度感傳達了這一層意義,但從北京來的朵玉終究仍未參透這幕本來存在於自然的生死戲劇。換句話說,我以為這部電影並不停留在說教或鼓吹英雄主義的層次,而是探入人做為自然人的存在狀態的問題。也是在這個層次上,我以為陸川執導的可可西里,已經有追跡梅爾維爾的《白鯨記》和康拉德《黑暗之心》的雄大氣象。也因此,我覺得這部影片可學的,還不只是堅強的環保意識,而是對自然(包括自我)的邊界與力量的思考。

台長: 商仲永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