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1 21:37:46|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议会不乱,社会就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孟乡
香港电影明星成龙在出席两岸三地领导人和国际政经界领袖云集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因两段讲话(“港台太自由、太乱”和“中国人是需要管的”),引发港台媒体恶评如潮,直指成龙是“奴才”心态;海外中文网络对此评论更为犀利,将哈美哈日“汉奸”的帽子都搬了出来,给成龙戴到头上。

成龙博鳌言论风波,是近期以来,继“阎崇年挨打”事件、孙东东“执意上访者99%精神病”风波、袁隆平“大饥荒死亡四千万”风波之后,又一起引发轩然大波的言论事件;暂且不考虑孰对孰错,这些言论事件能够形成热点,并激发全民辩论,引导并逐步形成理性思维,功莫大焉。言论空间之乱、之自由,正是构筑社会稳定的基础,因为它能让人畅所欲言、让社会不压抑、不囤积爆炸的能量;专制极权之下言论空间尽管四平八稳、看起来很美很和谐,却因言论压制,使社会的不满憋在心底,一旦爆发就会造成天下大乱。

“太乱,太自由”,也正是民主政治常常表现出来的“不和谐、不美妙”丑的一面,而民主政治“乱象”的背后,却是民主社会美的本质:长治久安。博鳌论坛上,成龙被记者追问后表示:他口中的台湾之乱,是指台湾的政治环境很乱。成龙对台湾政治的观感,其实跟多年来受《新闻联播》影响的国内民众一样:台湾立法院太乱了,动辄上演“全武行”;而中国的全国人大和政协,多么和谐安定!

台湾政治之乱,创造了台湾社会稳定的可能;而中国政治之和谐,却制造了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隐患。政治,不是用来作秀的,而是为社会泄怨气、除不平的。台湾作为新兴民主政体,恰逢电视和网络时代,民主政治不雅或者“乱”的表面,自然就会成为民众耳闻目睹的日常现象,再加上中国方面有选择的转播“乱”的画面,台湾政治之乱的表面现象,似乎就成为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华人眼中台湾民主化的恶果。

其实绝大多数的华人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所谓的民主政治,正是把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集聚到政治场合(议会)来展露的,通过政客的口水大战以解决矛盾、消弭冲突,让社会本身得以和谐、不乱。莫说今天尚在幼年成长期的台湾民主政治,就算是最老牌、最成熟理智的英式民主,2004年5月19号国会开会期间,还爆出抗议者用避孕套装着灰尘,砸向正在演说的首相布莱尔。

今天在全世界影响巨大、运用最为广泛的民主政治“威斯敏斯特民主模式”,就是伦敦威斯敏斯特特区泰晤士河畔的国会大厦所代表的政治体制;即便是如此著名的民主模式,在其早期,威斯敏斯特国会大厦的下院议事大厅,也发生过国会议员在辩论过激情况下,拔剑而出、挺剑相向的“太乱”事件,此后英国国会才制定了“执政党与反对党面对面而座,两党之间的最近距离保持在2.5个剑身长度以上”的议事制度。

即便是在今天,所有全世界“威斯敏斯特民主模式”被运用的地方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执政党和反对党依然是对立而座、双方之间有相当一段距离,既鼓励了辩论、又防止了拳脚功夫;即便在号称君子之邦的英国,国会开会期间,仍然是“嘘声与骂声齐飞、口水共唾沫一色”,为何?议会不是翩翩君子的生日舞会,议会就是政治辩论的地方,就是“乱”的地方,议会辩论越激烈,社会辩论就不用激烈了;反之,议会不乱,社会恐怕就要乱起来了。

新生的民主政治和新生的民主政客,如同新生儿一样,要给它时间、要有耐心,它才能成长、成熟、理智起来,拿表面上的“政治乱象”,与独裁制度下的“一团和气”相对比很不公平;拿不到10岁的新生民主政体,跟400年或者200年的英美民主政体相对比,也不公平。一百年前,辛亥革命之后,幼年民主的中国,就走过这样一次弯路:1913年孙中山、黄兴因宋教仁被刺,而失去了耐心,放弃了议会道路,走暴力造反方式的“二次革命”,最终把新兴的民主中国拖入了独裁和战乱的黑暗之中,中国人蒙受了有史以来最惨痛、最颠沛流离的一个世纪。

为了社会的稳定,民主政治“议会之乱”,正是社会不乱的前提;政治的口水震荡、政客的“全武行”甚或“拔剑格斗”,都可能消除社会的火山喷发,这正是所有民主国家长治久安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理解到言论“太自由”“太乱”带给社会的成熟理智作用,认识到“议会之乱”表象背后社会长期稳定的真正利益,并有耐心于新生民主政治的成熟和成长,中国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长治久安的民主中国。

──《观察》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Saturday, May 09, 2009


来源:[http://www.guancha.org]中国信息中心《观察》网版权所有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