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13 00:07:20| 人氣1,3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什麼地球上的人口這麼多?※+※世界人口發展歷史※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物種個體數量上來說,人類無疑已經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

              ※為什麼地球上的人口這麼多?

              2020年06月12日08:11 新浪科技

在過去的100萬年裡,地球上的人口變化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一開始,人類的數量下降到大約1.85萬,當時我們的祖先甚至比黑猩猩和大猩猩更瀕臨滅絕。後來,人類數量又大幅反彈,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遠遠超過了其他類人猿。

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估計,如今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猩猩的總數量大約只有50萬隻,許多靈長類物種也都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與此同時,人類數量激增至77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驚人的繁殖能力如今威脅到許多物種的長期可持續性,包括人類自己。

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人類世,而不是一個類似人猿星球的世界?我們與類人猿近親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大約有99%的DNA是相同的。那麼,是什麼讓我們不同於這些近親,又是什麼賦予了我們如此驚人的繁殖和生存能力呢?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美國猶他大學的演化人類學家凱倫前往墨西哥、委內瑞拉和馬達加斯加,分別與尤卡坦瑪雅人、Pumé人(狩獵採集社會)和塔納拉人(農業社會)一起生活,並開展研究。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基因數據和其他研究的結果,克雷默試圖找到人類在遠古時代的成功的線索——不管是好是壞。

20世紀70年代,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偏遠村落Xculoc居住著大約300名瑪雅人。這些居民主要種植玉米作為主食。由於沒有電和自來水,婦女們需要用繩子和水桶從50米深的井裡打水,並使用手搖研磨機來研磨玉米。

後來,兩種技術的引進改變了這些瑪雅人的生活,並最終改變了他們的人口。利用一台天然氣驅動的水泵,以及兩台天然氣驅動的玉米磨床,年輕女性每天可以節省大約兩個半小時的勞動時間和325卡路里的熱量。此外,年幼的孩子也可以更容易地取水和碾碎玉米,使姐姐們的日常工作量減少,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有研究發現,維持生計的繁重工作會抑制卵巢功能,而減少勞動和提高女性的能量平衡與生育率的提高相關。

隨後,Xculoc地區的婦女第一次分娩的年齡減少了兩歲。根據凱倫·克雷默的長期研究,在機器出現後開始生育的女性,養育了比前幾代人更大的家庭。到2003年,20世紀70年代開始生育的女性都有8到12個孩子。

節省婦女的時間和精力是增加人口的關鍵。為了實現這一點,人類已經發展了許多不同於類人猿近親的技術和社會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必須謹慎地將現代人或類人猿與我們的遠古祖先進行直接類比。但是,現代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是推斷人類數量如何演變的最好工具。

在演化道路上的某個地方,人類開始偏好新的生育和撫養後代的方式。母親們開始提前斷奶。在現代社會中,嬰兒依靠母親的乳汁而不是奶瓶餵養,嬰兒要餵養2到3年。相比之下,類人猿母親養育孩子的時間長達4到6年。

母乳喂養的熱量消耗十分巨大。母親每天要多攝入600卡路里的熱量才能產出乳汁,因此,越早停止哺乳,就越早​​能在生理上支持再一次懷孕。在沒有避孕措施的現代社會中,母親平均每三年生一次孩子;而其他類人猿可能要等6到8年才能再次生育。

我們的遠古祖先也會餵養、庇護和照顧剛斷奶但仍在成長的嬰兒。這給了它們比非人類巨猿幼崽更好的生存機會,後者在斷奶後就能自己照顧自己。如今,生活在狩獵採集社會中的孩子活到15歲的機率是野生黑猩猩的兩倍。

與早期人類相比,新穎的育兒方式意味著人類母親的處境十分獨特,即同時要照顧多個不同年齡的受撫養人。這就使得人類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與其他類人猿非常不同。

生育很多的孩子對物種成功而言十分有利。但有個問題,在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時,母親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同時照顧年長的孩子。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人類飲食的獨特性使母親們需要兼顧太多的任務。

在這些古老的生命史特徵演化之時,我們的祖先以狩獵採集為生,他們通常會吃下各種食物,包括水果、堅果、塊莖、根,以及大大小小的獵物,如鳥類、爬行動物和各種動物的蛋。生育很多孩子對人類物種的成功有著重大意義,但也是是一個巨大挑戰。要拼湊出一份包括昆蟲、魚和貝類的菜單,現代採獵者平均每天要跋涉13公里。相比之下,黑猩猩和大猩猩平均每天行走的距離只有2公里。

更重要的是,採獵者需要對大部分食物進行處理,使其更易於消化或提高營養物質的生物利用度。每個準備過食物的人都知道,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來自委內瑞拉熱帶大草原的Pumé族狩獵採集者中,婦女每天要花大約三個小時來粉碎、打漿、研磨、重敲、過篩、簸谷、屠宰和烹飪食物。生活在中非伊圖里森林的艾菲族(Efe)也過著採獵生活,那裡的婦女也是如此。

除了這些準備時間之外,Pumé族和艾菲族的男女還要花數個小時尋找食材,然後把食材帶回營地。此外,每一項加工任務都需要專門的技術,這意味著必須有人收集原材料並製作工具。生活在非洲南部喀拉哈里沙漠的!Kung 族男女每天要花大約一個小時來製作和修理工具。Pumé族女性要花近兩個小時來製作工具,是男性的兩倍。

狩獵採集者還需要建造居所和灶台,為加工原料、儲存食物和工具提供安全的場所,並將年幼而無法陪同他人進行長途覓食旅行的兒童留下。此外,他們還必須運水、砍柴、製作衣物並維護社會和信息網絡,以獲取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資源。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一天中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所有這些事情。因此,我們的祖先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合作,但不像其他許多物種那樣分擔不同的工作。採獵者發展出一種名為“代際合作”獨特方式:父母幫助孩子,孩子也幫助父母。

這個特徵並不是人類和其他類人猿共有的。相比人類,類人猿並不特別擅長分享食物,或者幫助與自己無關的母親或幼崽,甚至不會在後代長到一定年齡後還撫養牠們。類人猿母親在斷奶後很少和幼崽分享食物,而幼猿也不會給母親提供食物。

但在人類中,代際合作意味著養育孩子一定要在村莊中進行。在不同的文化中,比如在狩獵採集社會和農業社會中,母親提供的直接照顧只佔嬰兒所得到照顧的一半左右。例如,Pume族的嬰兒,除了母親之外,平均有9個看護人,而Efe族嬰兒平均有11個。

父親和祖父母在養家方面當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這還不夠。瑪雅人母親在最後一個孩子離開家的時候,平均年齡已經達到60歲,因此在那之後的幾年裡,作為祖母的她只能做一下臨時保姆或收集食物。

克雷默的研究表明,一個對家庭更為明顯的幫助來源被忽視了,那就是孩子。在許多文化中,除了母親之外,兒童是看護幼兒的主體。7到10歲的孩子會承擔大部分的保姆工作。

孩子們還負責處理大部分食物並維持家庭。一個Pume族男孩在負責尋找野生水果的日子裡,平均能帶回家4.5公斤的野生水果。這相當於3200卡路里,足夠他自己和家人吃了(這還不算他在野外吃的部分)。他的妹妹可以帶回家超過一公斤的植物根(價值約4000卡路里),她會吃一些,但大部分都和別人分享。在東非的哈扎部落(Hadza)中,孩子們每天要花5到6個小時尋找食物。到5歲時,在某些季節,他們可以為自己提供大約50%的熱量。

農業社會的孩子也很勤勞。年齡在7到14歲之間的尤卡坦瑪雅人,每天要花2到5個小時做家務和田野工作;15到18歲的青少年每天大約勞動6.5小時,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多。瑪雅母親在40歲時,家里平均有7個孩子。這些孩子合起來每天工作約20小時,提供了整個家庭60%的飲食所需。

正是由於多代人的幫助,女性可以花時間做只有她才能做的事情:生更多的孩子。因此,孩子們的增加促進了人口增長,而他們的勞動也成為一個內在引擎,提高了族群的生育率並加快了繁殖速度。

由於兩代人之間的合作和飲食策略的多樣性,我們的祖先成倍增長,並克服了人口瓶頸。1800年剛過,世界人口就達到了10億。隨後,全球人口呈指數級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嬰兒和老年人存活率的提高。1927年達到2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4年達到40億,1987年達到50億,1999年達到60億,2011年達到70億,而現在,世界人口已經超過77億。

這些數字代表了一個人類演化之謎,同時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當代問題。毫無疑問,人類已經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問題是,我們能繼續保持這種成功嗎?能持續多久?或許正如人類歷史上不斷發生的故事,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在於兩個字:合作。

加州10年失去100萬人口多遷入他州| 舊金山灣區之聲

                                  ※世界人口發展歷史

世界人口已在2019年5月達到77億人。聯合國估計,在210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112億。

世界人口自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饑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由於戰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50年代起,由於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爭和饑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這一狀態持續到1970年代。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隨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預計2023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當前的預計都顯示世界人口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增長,但由於較難估計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無法得出具體數值,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將大約在75億至105億之間,取決於出生率下降的速度。長遠看來,估計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將停止增長並緩慢下降。於此同時,一些分析也對人口增長能否持續表示擔憂。

根據現代分析,人類在大約公元前七萬年遭遇了種群瓶頸。起因可能是印尼蘇門達臘島北部的多峇湖大型火山爆發造成的巨災所影響。從那時起,世界總人口長期停滯在一百萬左右,大家都通過狩獵採集為生,而這種生存方法使得人口沒有條件快速增長。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公元前一萬一千年,人們開始發展農業為止。在此之前,世界人口從未超過1,500萬人。

當人們開始大規模發展農業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公元前8000年全世界有人口五百萬人;公元1年全世界有大約兩億人;而到公元4世紀,光羅馬帝國就居住有大約五千萬人以上。

然而,世界人口的增長又因為瘟疫、戰爭等影響而有所波動。以歐洲為例,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得八世紀歐洲的人口比公元541年減少了大約一半。隨後歐洲的人口又有所增長,到1340年,歐洲大約有七千萬人。

14世紀主要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又使得世界人口從1340年的大約4.5億,減少到1400年大約3.5至3.75億。歐洲隨後花了約200年的時間來恢復到1340年時的人口水平。而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由於改朝換代的原因,人口也經歷了巨幅波動。

根據估計,1393年中國大約有6,500萬人,比1200年的1.23億減少了約一半。主要是宋朝至元朝長期發生戰爭的原因。1368年明朝建立時中國的人口大約是6,000萬人。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人口增長到約1.5億。

英國的人口在1650年達到560萬人。比1500年的260萬有所增加。十六世紀歐洲掀起的殖民潮也為世界人口增長做出了貢獻,因為殖民者往往會將殖民地較為先進的農作物(例如玉米、紅薯)帶到其它地區推廣以增加糧食產量。

1500年的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人口約有五千萬至一億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的北美洲約有兩百萬至一千八百萬人。然而,歐洲人卻把一些當地土著從未遇到過的傳染病也帶到了北美,由於當地人還沒有建立起這些疾病的免疫力,估計當時的北美原住民有90%是因為感染上傳染病而死。

隨著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的展開,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嬰兒存活率大幅上升,人均壽命也有所延長。以英國為例,1730-1749年,英國有74.5%的兒童在五歲前即夭折,在1810-1829年,這一數字降為31.8%。1700年起歐洲人口開始劇烈上升,到1900年已經達到4億,比1700年的一億人翻了四倍。而1900年時的歐洲人口占了全世界人口約36%。

在19世紀,強制種痘已經在西方國家展開,而醫療衛生設備也在這些地方普及開來,西方國家人口增長速度也不斷上升。英國的人口更是每五十年便翻一番。1801年,英國有830萬人;在1901年,人口增加到3,050萬人;而在2006年,則有超過六千萬人。美國的人口也從1800年的530萬增長到1920年的1.06億。在2010年,美國已經有超過3.07億人。  

二十世紀初和中葉的蘇聯人口經歷了較大起伏。由於持續不斷的戰爭,截止到1945年二戰結束,蘇聯喪失了約九千萬人。隨後蘇聯的人口平穩增長,但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人口又陷入停滯。2012年俄羅斯有1.43億,比1991年的1.48億有所減少,如果人口發展形勢不變,到了2050年,更會降到1.07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世界進入相對和平的時期,科技、醫療水平持續改善,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十分迅速。這些國家主要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中國為例,1850年的清朝約有4.3億人,1953年中共建立政權初期有5.8億人。儘管戰爭不斷,一百多年間人口還是增長了1.5億。

從五十年代起,中國的人口也迅猛增長,1982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人口超過十億;現今,中國有超過14億人口,龐大的人口數迫使中國政府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以減緩人口增長。

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印度在1750年約有1.25億人,1941年達到3.89億;而當前印度已經有超過13億人口。印尼爪哇地區的人口從1815年的五百萬人升到當前的1.3億人。墨西哥的人口從1900年的1,300萬增長到2009年的1.12億。非洲的肯亞人口也從1920年的290萬增長到當前超過3,700萬。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教育水平提高,這些國家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人口增長放緩的跡象。這主要體現在出生率開始下降,並由之而來的老齡化趨勢與死亡率上升。在一些已開發國家(例如日本和俄羅斯),人口已經開始逐漸減少。

現在估計世界在1804年左右突破9億人。隨後用了大約123年於1927年突破18億;緊接著在1960年突破了30億大關,這期間僅用了33年,而且中間還發生重大戰爭;1974年,世界人口花了14年突破40億;1987年花了13年突破50億;1999年花了12年突破60億;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世界人口突破70億;而美國人口調查局則顯示全世界在2012年突破70億人,距離1999年里程碑花了約13年。

總的趨勢看來,世界人口的增長在逐漸放緩。但由於有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存在(例如出生率變化、潛在的戰爭等),未來世界究竟會有多少人變得較難預測。不同的統計方法總是會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以2050年的人口預測為例,當前不同預測機構得出的結論是介於75億至105億之間,聯合國在2009年曾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1.5億;然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被上調到了96億;並在2017年被進一步上調到了98億。 

而美國人口調查局估測2050年世界將有大約92.5億人。然而這些預測都僅能作為參考,因為人口預測有太多不確定性。有些國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比預計的快。以中國為例,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的人口增長率低於預期,因此導致聯合國對中國的未來人口峰值預測不斷下調,從最初的超過15億人下調到不到14億。

而從各洲的狀況來看,非洲在未來數十年人口將會持續以較快速度增長,並成為世界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除了歐洲之外的其它各洲的人口也將顯著增長,同時多數開發中國家也將經歷大規模城市化,大量人口將往大城市聚集。


台長: 幻羽
人氣(1,324)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網際網路~微觀 |
此分類下一篇:***寵物與人的交流:貓是否會嘲笑人類主人*** -BBC-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小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