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7-08 17:10:23| 人氣4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核武庫:當前的發展、趨勢與能力】*漢斯·克裏斯滕森*、*馬修·麥克金森*著/*朱利江*譯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核武庫:當前的發展、趨勢與能力】
                    *漢斯·克裏斯滕森**馬修·麥克金森*/*朱利江* 

*漢斯 克裏斯滕森*是美國科學家聯盟核資訊專案主任,也是《原子能科學家通訊》美國科學家聯盟核筆記欄目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年鑒》世界核力量綜述部分的共同撰寫人。

*馬修 麥克金森*是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核專案主任。

*朱利江*,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本文從核力量的結構、核能力的演變、核力量現代化計畫和核戰爭的規劃與實施等方面審視了全球核武庫可能帶來的巨大破壞力,並介紹了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和朝鮮這九個國傢俱體的核力量資料。本文還對使用核武器而導致局勢升級的情形進行了假設,涉及到可能出現的放射性塵埃的擴散。如今,距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已逾70年,距冷戰的結束也已25年,而核軍備控制與裁軍的國際進程卻幾近停滯,有關國家更是將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實現核庫存現代化並無限期地維持大規模的核庫存上。這對人類的健康、民間社會以及環境構成持續且嚴重的威脅。

 

引言

在過去幾十年裏,俄羅斯和美國大幅削減了各自在冷戰期間維持的核武庫規模。英國和法國也對自身的核武庫規模進行了削減。然而,如今這種削減的步伐正在放緩,軍控進程對核武器的限制作用也正在減弱,並且迄今為止未能對許多類型的核武器施加限制。

事實上,世界上9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即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都在為維持各自的核力量並實現其現代化進行大量投資,以提升本國核軍事能力。與此同時,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和朝鮮還在擴大其核武庫的規模。這些核武器現代化計畫實際上是打算在將來進一步維持大規模核武庫,而且比持續至今的核時代已有的規模還要大。

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及其部分盟友除了重申其繼續持有核武器的意圖外,還不斷強調核武器對於維護國家和國際安全的重要作用。為了維持並體現核武器的這種重要作用,它們還定期進行核武器試射,頻繁進行核演習,以便對潛在敵人實施進攻性打擊計畫。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和美國都更為高調並加強了各自核力量的演練。

核武庫的技術能力,即飛機和導彈等運載工具、可搭載的核彈頭以及核力量的結構,將在許多方面對當今國家間的核威懾和核作戰戰略產生影響,同時也將對核戰爭可能呈現的形式產生影響。如果核武庫變得更加先進,將進一步刺激各國推行更加野心勃勃的、超出基本威懾範疇的核作戰戰略。

儘管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遭受先發制人核打擊的可能性極低,但這4個國家仍然將大量核彈頭置於警戒狀態,並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射。使核力量處於警戒狀態會增加出現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風險,助長國家間的敵對和競爭政策,迫使各國相繼制定應對最壞情況的行動方案。

此外,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高度警戒的核姿態恐將刺激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核武器規模相對較小的國家相應地提高核力量的戰備等級,從而使得各方面臨的核風險大大增加。

核武庫現代化計畫和行動旨在保證一國有能力對敵人造成大規模破壞。儘管冷戰已經結束20多年,但現有核武庫的潛在破壞力仍十分驚人,它能夠給整個大陸造成廣泛且嚴重的破壞,核武器爆炸及其引起的火災和放射性塵埃不僅會直接造成數億人傷亡,其引發的氣候變化和饑荒還會間接導致幾十億人受害。

 

核力量的現狀

與冷戰時期相比,當今世界在減少核武器的數量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在1986年巔峰時,世界範圍內的核武器庫存 (包括那些用於軍事儲備的核彈頭和那些已經退役但仍保存完好的核彈頭) 曾達到過約7.03萬枚。此後,核武器的退役和裁軍行動削減掉了5萬多枚核彈頭,將核彈頭的剩餘庫存減少到了1.54萬枚左右。

在這1.54萬枚核彈頭中,又有大約1.01萬枚核彈頭處於軍事儲備狀態,可專門由各種各樣的運載系統所攜帶,包括路基和海基遠端彈道導彈、重型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空射和海射巡航導彈、空防和導彈防禦攔截導彈、魚雷和深水炸彈。另外,有大約4千枚核彈頭已部署於或者搭載於正在執行軍事行動的運載系統上,其中大約有1800枚可在短時間內發射的核彈頭。

在現有的1.54萬枚核彈頭中,又有超過90%的數量掌握在俄羅斯和美國手中。這2個國家各自核武庫的規模遠遠超過其他擁有核武器國家的生產能力及其認為維護國家安全所需規模,而且,其他7個核國家 (英國、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朝鮮和巴基斯坦) 各自的核彈頭數量均少於幾百枚。

核武庫規模和構成的顯著差異表明,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對核武器潛在使用的計畫各不相同。然而,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的核武庫都是旨在給潛在的敵人蓄意造成特定損害。這既包括對城市等相對脆弱或者弱小的目標使用少量的核武器,也包括同時或者高度協同地使用數百枚核武器對一國的軍事力量進行打擊,如抗打擊能力較強的或防禦工事堅固的導彈發射井和地下指揮與控制中心。

僅使用一枚或者少量核武器即可毀滅一座城市,造成嚴重的人道後果,而使用數百枚甚至數千枚核武器的大規模核戰爭,即使這些核武器僅用於打擊軍事設施,其爆炸的效應及其引起的火災和放射性塵埃也會導致數千萬平民傷亡。因此,核武器的使用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不人道的,況且核爆炸導致的長期氣候影響會給平民造成更大的痛苦。

美國和印度的科學家在2001年曾開展過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在5座印度城市和5座巴基斯坦城市上空僅引爆10枚核彈就會造成290萬人死亡、150萬人重傷。這僅是對在城市上空空爆核彈產生影響的預估,而空爆產生的放射性塵埃較為有限。此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對核彈地面爆炸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該研究表明,若在15座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城市地面引爆24枚核彈,除爆炸效應、火災會直接造成人員死亡外,還會在爆炸後的一兩天內將2210萬人置於600雷姆劑量或更大劑量的致命輻射中,將800萬人置於100600雷姆劑量的輻射中,這將導致嚴重放射病甚至死亡,對小孩、老人和體弱者的危害尤甚。

核爆炸造成的人道災難不僅限於爆炸效應、火災和放射性微塵產生的影響。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於 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僅引爆100枚核武器——全球核武器庫存總量的1%——也會嚴重擾亂全球氣候和農業生產,危及20多億人的生活。大規模核戰爭將會在全球範圍內造成長期後果,因此任何關於贏得此類戰爭的討論都是毫無意義的。

5個有核國家 (英國、中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 均承諾,將依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規定,就及早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項在嚴格和有效國際監督下的全面徹底裁軍條約,真誠地進行談判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生效以來,旨在締結軍控條約的談判雖然斷斷續續進行,但直至本文寫作時仍沒有一項這樣的條約出現。雖然沒有再次出現像冷戰時期那樣的軍備競賽,但一場核技術的競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5個有核武器的締約國擁有的核武器數量占世界總量的98%,但均未能提出締結一項全面徹底裁軍條約的方案,也未能提出如何徹底消除核武器的計畫。它們有的為此辯解,認為循序漸進的裁軍方式比直接禁止核武器的使用更為可行和有效,但事實上,現如今的裁軍進程比20世紀90年代明顯放緩。這5個締約國長期實施的核武器現代化計畫和核政策表明,它們意圖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繼續保有規模龐大的核武庫。

與此同時,9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推進各自影響深遠且成本高昂的核武器現代化計畫,並似乎決心將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有核武器,下文將對此進行詳細闡述。這些核武器的現代化計畫不斷增強了核武器的打擊能力和有效殺傷力,同時不斷完善了其潛在核打擊方案。

 

核能力的演變

各國對於持有核武器及其潛在使用的立場和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核能力的影響。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批核武器部署以來,有關國家核武器發展的具體情況雖然可能存在很大差別,但核能力均得到了顯著提升。

第一批核武器是由大型轟炸機攜帶的,因此打擊任務作戰規劃的準備時間較長,從基地到目標的攻擊距離較遠。然而,隨著彈道導彈在核武庫中的出現,投送核武器至攻擊目標的時間由數小時縮短到幾分鐘。需要準備數小時才能發射的原始液體燃料導彈也很快被僅需數分鐘準備時間的固體燃料導彈所取代。核武器運載系統速度由慢到快的轉變縮短了核戰爭的策劃時間,推動了核反擊計畫的發展,即要求核武器能夠在被由導彈發射的來襲核武器摧毀之前完成發射。如今,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共有大約1800枚核彈頭已完成部署並處於待命狀態,能夠隨時在短時間內進行發射。

早期運載系統的打擊精度較低,導致戰爭策劃者需要使用大當量的核彈頭以確保摧毀打擊目標。隨著打擊精度的提高以及小型化、輕量化核彈頭設計的出現,每架轟炸機可攜帶的核武器數量、每枚導彈可裝配的核彈頭數量都有所增加。這一趨勢導致部署於高速彈道導彈的戰略核彈頭數量大量增加,這成為冷戰時期軍備競賽的象徵。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和蘇聯各自在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上部署的核彈頭數均超過1萬枚,但目前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四國在彈道導彈上部署的核彈頭總量僅約為3440枚。

9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受各自歷史、核戰略和核技術能力的影響,其核武庫存在著顯著差異。這導致不同核國家之間的關係、核計畫的野心以及使用核武器的潛在後果可能存在巨大差異。

美國和俄羅斯均擁有規模十分龐大的核武庫,以短程戰術核力量為後盾,由洲際彈道導彈、海射彈道導彈和可攜帶核武器的飛機構成了三位一體的遠端戰略核力量。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也具備了二位一體的中程核力量及 () 遠端核力量 (即具備三位一體三要素中的任意兩個要素) 。其中,中國和印度 (可能包括巴基斯坦) 正向三位一體過渡,並有傳言稱以色列可能已經具備了三位一體的核力量。此外,巴基斯坦和印度還擁有短程核武器。朝鮮也似乎在集中精力發展陸基導彈的同時,也在發展海基導彈。

最初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 (英國、中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 1990年至1996年間相繼停止核武器爆炸試驗之前,均已通過大量的核子試驗項目發展出了具有幾十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並通過這些研究以及試驗項目實現了核彈頭的小型化,使得導彈能夠攜帶多個可以獨立打擊不同目標的彈頭。

隨後出現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印度、以色列、朝鮮和巴基斯坦) 僅擁有設計相對簡單、當量為幾千噸到幾萬噸的核彈頭。這些國家僅進行了少量的核子試驗,因此,儘管它們可能已經進行了熱核反應堆設計的研究,但還不足以發展出具有更大當量且更為先進的熱核彈頭。不過,它們卻可能已經研製出了所謂的增強型核彈頭,這種核彈頭的設計是通過使用放射性氣體 ()來增加核彈頭在初級裂變過程中產生的當量。這些國家的彈道導彈可攜帶一個相對重型的核彈頭。同時,(在巴基斯坦,而且可能在中國和以色列) 核巡航導彈的部署表明,這些國家也已經掌握了核彈頭小型化的技術。

美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的核武器都處於警戒狀態,部署了裝載核彈頭並可在短時間內發射的彈道導彈。這種核姿態產生於冷戰時期,對指揮和控制系統的能力以及打擊計畫的範圍提出了較高要求。核武器處於警戒狀態的國家往往具有以打擊軍事力量為重心的核戰略,即利用核武器對敵人的核力量和指揮控制設施等較難攻克、防禦嚴密的目標構成威脅。與其他打擊戰略相比,打擊敵方軍事力量的戰略需要規模更大的核武庫和更為先進的核武器,因此處於警戒狀態的核力量增加了意外事故和誤判發生的風險。

打擊敵方軍事力量的戰略還要求核武器具有更高的打擊精度,以確保能夠摧毀那些較小的或較難攻克的目標。美國和英國部署的三叉戟IID5海射彈道導彈能夠從1萬公里外將核彈頭投射到小於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直徑 (130180,可能更小) 的目標範圍內。該武器能夠對各類目標構成威脅,包括最難攻克的目標。核巡航導彈可以精准到10-30的範圍內,並在具備當量充足時具備對硬目標的殺傷能力。

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中國、印度、以色列、朝鮮和巴基斯坦) 在通常情況下將核彈頭與運載工具分開儲存。發生危機時,首先必須將彈頭裝配到運載工具上。總的來說,上述國家較低的核力量戰備等級僅需較低的核指揮和控制能力,以及較為溫和的核武器使用戰略。同時,核力量處於非戒備狀態的國家往往具有以打擊民用目標為重心的核戰略,即利用核武器對敵方城市、大型軍事基地和工廠構成威脅。這種打擊姿態不需要規模龐大的核武庫、無需非常先進的核武器,因此不易引發意外事件,也不會對其他核國家構成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威脅。

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發展了短程或中程核武器,這往往是發展核武庫的第一階段。冷戰期間,研發出了短程核武器用於戰場作戰,這些武器大部分已經退役 (英國已經完全銷毀了其戰術核儲備),但仍有部分得以保留。俄羅斯擁有大量且多元化的戰術核武器儲備,供其海軍、防空、空軍和陸軍使用。美國和法國也擁有由戰鬥轟炸機攜帶的戰術核武器,不過法國將其短程空射巡航導彈稱為戰略核武器。

中國在1972年通過殲擊轟炸機投射進行了核子試驗,儘管目前仍不確定這些核炸彈是否可用於中國的兩用型殲擊轟炸機。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93年指出,幾乎可以肯定,中國已經發展出了可搭載在DF-15型短程彈道導彈上的核彈頭,並預計中國將於1994年開始對完成核武裝DF-15型導彈進行部署。然而,中國是否已經生產並部署了此種核武器目前尚不可知。巴基斯坦正在研發一種近程導彈 (射程為60公里),旨在於次戰略情形下使用。

 

核力量的持續現代化

最近有人警告稱,俄羅斯和美國現在正處在新的軍備競賽的邊緣。儘管類似於冷戰時期以競相生產最多核武器為特徵的軍備競賽目前似乎並不會發生,這是十分幸運的,但毫無疑問,東西方關係的惡化、軍事形勢的日益嚴峻、不同程度的公然挑釁以及本文討論的廣泛的核武器現代化計畫,可能會產生研發更多或者更新型的核武器的需求。

因此,一場核技術的軍備競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正廣泛推進力量的現代化計畫,其中部分計畫將改變或增強其核打擊能力。在南亞,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現代化計畫出現了傳統意義上的核軍備競賽的跡象,確實令人不安。

儘管美俄之間的雙邊軍控條約對核武器部署的數量施加了限制,或者如1987年《中程導彈條約》的規定,禁止特定射程的陸基導彈,但總的看來,這些條約並不限制核力量的現代化。軍控歷來注重通過限制核武器的數量來維持戰略上的穩定,卻忽略了未加限制的核武器現代化所帶來的不穩定性。例如,依據美俄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兩國只要不超出條約關於發射器和部署核彈頭的限制,便可發展和部署新型或者改良型的發射裝置和核彈頭,兩國目前也是這樣做的。但是,其他7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的核武器現代化計畫或者政策並未受到任何軍控條約的制約。

 

美國

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就任時,曾公開堅定承諾將削減核武器的數量,弱化核武器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首先,他在布拉格演講中十分積極地承諾將摒棄冷戰思維,這一度重新喚起國際社會對軍控問題的期待和希望,接著美國還與俄羅斯締結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自此之後奧巴馬政府似乎將其工作重點轉移到了整個核武庫的現代化及其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上。

2013年發佈的新的總統施政指南確實要求對美國核武器的使用戰略進行調整,同時奧巴馬總統稱,美國已經縮小了可以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突發事件的範圍。但是,一方面由於美國軍事和國防承包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功阻止了核力量結構的重大變動,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總體戰略仍著重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核力量進行威懾,導致美國對其核武器使用戰略的調整幅度十分有限。總而言之,該指南並沒有對美國的核政策進行重大調整,而是仍然維持了現有的以非戰略核武器為後盾的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姿態,並在拒絕採用打擊民用目標和最低限度威懾等較為溫和的戰略的同時,重申了其長期堅持的攻擊計畫原則,而且繼續將大量的核武器置於警戒狀態,以維持現有的戰備等級。

因此,在執政近八年後,奧巴馬政府仍未能履行當初的承諾,未能顯著削減核武器的數量,減弱核武器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儘管奧巴馬政府指出,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于2018年施行之後,美國軍方部署的戰略核彈頭數量將比其履行國內外承諾所需的數量多出三分之一,但到目前為止奧巴馬政府在該條約下對已部署的戰略核彈頭和發射器進行削減的幅度仍十分有限。此外,奧巴馬政府在執政期間對核武器庫存的削減為冷戰後歷屆政府最低 (到目前為止,僅削減了約700枚核彈頭)

奧巴馬政府還承諾,美國將 不再發展新的核彈頭,也不再使用核武器開展新的軍事任務或發展具備新的作戰能力的核武器,但是,美國核武器延壽計畫和現代化計畫仍會提升現有武器系統的性能並為其增加新的軍事能力。例如,B61重力炸彈的延壽計畫將為現有的B61型炸彈添加一個制導尾翼元件以提高其打擊精度。新型的B61-12型炸彈能夠以更少的爆炸當量對目標進行更為精准的打擊,從而減少核打擊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增強型B61-12炸彈不僅能夠執行現有重力炸彈的所有任務,而且可以在所有戰略和非戰略性航空器上使用,而非僅在部署於特定類型的航空器上的特定武器上才能發揮其性能。B61-12s 型炸彈將被搭載在新型F-35A隱形殲擊轟炸機上並部署到歐洲,以極大加強北約的核姿態。

同樣,目前正在進行的核彈頭延壽計畫將給彈道導彈上的再入飛行器添加新型或者改進型的引線,從而提高核武器的打擊效率。例如,搭載W76-1核彈頭的新型Mk4a再入飛行器將增強核武器的打擊能力,為部署於美國空軍民兵洲際彈道導彈上的W87型核彈頭而研發的新型引線也將提升該核武器的性能。

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計畫開發一系列可同時用於陸基和海基彈道導彈的互用型核彈頭。由於互用型核彈頭使用的元件來源於現有或者已測試過的設計,所以政府官員堅稱互用型核彈頭並不是新型核彈頭。儘管目前核武器的儲備中並沒有互用型核彈頭,但因為這種新型核彈頭會顯著改變現有核彈頭的設計,因此互用型核彈頭屬於新型核彈頭。

為了提高性能指標,互用型核彈頭可能必須減少當量,並提高打擊精度或增強引線性能以彌補減少的當量。雖然互用型核彈頭的組成元件都經過了測試,但是在新的設計中它們並沒有裝配在一起進行測試,因此可能會給核儲備的可靠性和性能帶來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繼而又會增加美國未來進行核試爆的需求,進而打破已經持續20年的核禁試狀態。這可能會引發其他核國家相繼進行核子試驗的連鎖反應。

完成延壽的導彈和新型導彈的性能也可能得到提高。例如,美國海軍的三叉戟II D5導彈正在進行全面升級,使其服役的期限能夠持續到21世紀40年代。據美國海軍和國防承包商稱,該導彈將裝備新型導航系統,並將具備雙星定位能力,旨在提升導彈在執行新任務時的機動性和打擊的精確性。同樣,美國空軍計畫用新型、性能增強後的遠端防區外空射巡航導彈取代現有型號,可提高軍事能力,且與當前的型號相比,可以搭載在更多類型的轟炸機上。

此外,新型遠端殲擊轟炸機和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等主要的新型武器系統將具備更強大的軍事能力。與其所取代的B-1 (不能攜帶核武器) B-52H轟炸機相比,新型轟炸機能夠攜帶核武器,而且具有更強的隱身能力。新型潛艇將配備新的電驅動推進系統,使其更難被探測到。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透露,美國計畫在接下來的10年間斥資約3480億美元來維持核武庫並推動其現代化,在2011年政府預算2130億美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370億美元。在未來的30年間,儘管有些核武器項目可能因為財政緊縮而受限,但在核武器方面的總投入仍可能會高達1萬億美元。正如奧巴馬政府於20136月起實施的核武器使用戰略中所重申的那樣,打擊軍事力量的核戰略以核武器能力為支撐,而這些維護措施和現代化努力將有助於維持和增強化核武器的性能。

 

俄羅斯

20122月,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 (現任總統) 表示,俄羅斯軍方在接下來的10年內將新增“4百多枚先進的陸基和海基洲際彈道導彈或每年平均增加40枚導彈。422014年底,普京在俄羅斯國防部發表的正式講話中宣佈,在2015俄羅斯戰略核力量中將增加50多枚洲際彈道導彈

俄羅斯於20年前開始實施了一項範圍廣泛的核武器現代化計畫,上述導彈生產目標是該計畫的一部分,旨在用新型核武器系統替換所有蘇聯時期的戰略核武器系統,不過這些新型武器系統實際上降低了俄羅斯總體核力量水準。這項過渡工作已經進行過半,蘇聯時期最後一批洲際彈道導彈計畫將於2022年左右退役。為了替換蘇聯時期的SS-18SS-19SS-25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正在部署多個版本的SS-27洲際彈道導彈,並同時發展名為RS28(薩爾馬特) 的新型重型洲際彈道導彈。

作為核武器現代化計畫的一部分,俄羅斯正在研製一種新的高超音速運載工具,它將能夠確保突破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該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項目被稱為“4024項目或者“Yu-71項目,已在SS-19洲際彈道導彈上完成多次試飛,可能會部署到新型的RS-28導彈上。

許多人將俄羅斯的核武器現代化計畫稱為核擴軍,但事實並非如此。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力量已從2003年的650枚減少到2016300多枚,並可能會在接下來的10年間進一步減少到不足300枚。這顯然取決於核武器的生產與部署情況,而這兩者可能都會受到俄羅斯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

俄羅斯的核現代化計畫將會對俄羅斯的戰略和美俄戰略穩定產生重要影響。由於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比美國少100枚,俄羅斯的規劃者似乎正試圖通過實現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彈頭載荷的最大化並提高部署在不易遭受突襲的移動發射器導彈上的核彈頭比重來維持與美國間的核均勢。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多彈頭分導再入飛行器導彈將占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力量的70%,而目前這一比例僅為45%。移動發射器在十年前並不能攜帶多彈頭分導再入飛行器,但到2024年就能實現了。

未來俄羅斯裝配到移動發射裝置上的多彈頭分導式再入飛行器的比例會提高,同時由於一枚來襲核彈頭就可以摧毀搭載於一枚導彈上的多個核彈頭,所以移動洲際彈道導彈力量將會更為重要,而採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多彈頭分導式再入飛行器) 的導彈也會受到俄羅斯的重點保護並成為其敵人的重點打擊對象。因此,為保護盡可能多的移動洲際彈道導彈免受攻擊,俄羅斯的作戰策劃者可能會在衝突局勢中下令其儘早撤離駐防地。但若敵方誤將此舉視為進攻準備工作,那麼將會使局勢更加不穩定,造成危機升級。

俄羅斯的海基戰略核力量也處於現代化過程中。經過20多年發展,已有三艘北風之神 (多爾戈魯基級) 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以及新型SS-N-32(布拉瓦) 海射彈道導彈投入使用。俄羅斯軍方已訂購八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其中最後四艘將採用升級設計。

由於布拉瓦海射彈道導彈可攜帶的核彈頭數量要多於將被其取代的S-N-18SS-N-23海射彈道導彈,因此未來俄羅斯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將能夠對更多目標構成威懾,而且打擊精准度也可能能得到提高。潛射彈道導彈性能的提升意味著俄羅斯將更加重視對其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的保護,而俄羅斯的潛在敵人也將付出更多努力來探測俄羅斯核潛艇的位置,以便在戰爭中對其進行牽制。

具備核能力的飛機作為俄羅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第三個支柱,也正在實現現代化。俄羅斯現有的一些 海盜旗和熊式轟炸機正在接受各種升級改造,其服役年限已延長至本世紀20年代。一種名為Kh-102的新型空射核巡航導彈也已經過漫長的研發階段,目前可能已完成部署。該導彈可能會取代服役年限超過30年的現役AS-15 Kent型導彈。

俄羅斯已經宣佈計畫重新開始生產上世紀80年代的Tu-160轟炸機,這表明它在開發一款新型遠端轟炸機 (在俄羅斯被稱為PAK-DA) 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根據目前的計畫,PAK-DA將在本世紀20年代初投入使用並將最終取代所有現役的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總體而言,俄羅斯重型轟炸機機群的規模可能會減少到50架左右。

由於俄羅斯已將其導彈力量削減到遠低於《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的700枚部署戰略發射裝置的限制,因此俄羅斯的戰略現代化計畫不受該條約的約束。然而,囿於自身的財政困難,該計畫將面臨許多挑戰和不確定性,可能導致俄羅斯縮減下一代國防裝備計畫的範圍。儘管如此,俄羅斯政府仍高度重視對其戰略核力量現代化的資金投入,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冷戰後俄羅斯戰略核力量不斷衰退的趨勢將於本世紀20年代初終結。

除戰略核武器外,俄羅斯還維持了相當規模的非戰略核力量。俄羅斯的非戰略核力量非常多元,包括海軍巡航導彈、魚雷、裝備到軍艦、潛艇和反潛飛機上的深水炸彈、陸軍短程彈道導彈、用於防空和攔截彈道導彈的攔截導彈、戰術空軍裝備的炸彈和巡航導彈。俄羅斯軍隊依舊重視非戰略核武器的研發,這在一定程度上旨在彌補俄羅斯常規力量的不足,因為有人認為,與美國和北約在俄羅斯西部邊境集結的常規力量和中國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中俄邊境部署的核力量相比,俄羅斯的常規力量處於劣勢。俄羅斯的非戰略核武庫也有助於使其核彈頭的總量與美國保持大體平衡。

但目前仍不確定俄羅斯到底擁有多少非戰略核武器。在本文中,我們估計俄羅斯的非戰略核武庫中儲存了大約2千枚核彈頭,主要指定為兩用型非戰略力量所用。然而,與戰略核力量不同的是,所有的非戰略核彈頭通常都會被存放在中央儲存設施中,而不是部署在運載工具上。

俄羅斯也正在推進其非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SS-26 (伊斯坎德爾-M) 短程導彈將取代SS-21 (圓點) 導彈,蘇-34戰鬥轟炸機 (後衛) 將取代蘇-24M戰機,SS-N-30A (口徑) 陸基巡航導彈正取代某些攻擊潛艇上的SS-N-21 (山姆)導彈。與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相比,俄羅斯非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更不全面也更不透明,但其實質上也是按照低於1:1的比例用更少的新型武器逐步淘汰蘇聯時期的武器。

然而,隨著非核戰術武器系統變得更加有效,俄羅斯可能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一些非戰略核武器逐步淘汰。比如可能淘汰裝備在奧斯卡級飛航導彈核潛艇、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以及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上的SS-N-19(花崗岩) 海射巡航導彈。上述的這些裝備和其他船隻可能被改裝為攜帶SS-N-26 (瑪瑙) SS - N - 27 (炎熱) 和常規的SS-N-30 (口徑) 等非核武器。2015年底和2016年初,俄羅斯通過轟炸機、潛艇和水面艦艇多次對位於敘利亞的目標進行打擊,體現了其新型遠端常規巡航導彈具有強大的打擊能力。

非戰略核力量的一個獨有特點是其兩用性,它們往往既可以裝備常規武器又可以裝備核武器。這引發了諸多重要問題:它是否會有意無意釋放出某些信號;在危機中意外使用核武器並導致局勢升級的風險。這已經在當前的烏克蘭危機中有了一定程度的顯現,俄羅斯向克裏米亞部署非戰略核力量引起了北約的關注,同時美國向波蘭輪番部署非戰略核力量航空器也引起了俄羅斯的關注。

 

中國

中國核力量的現代化正在緩慢推進。這一努力已經進行了20多年,包括部署新型陸基、海基、空基核武器運載工具。中國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宣佈的5個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唯一一個正在擴大核武庫的國家,目前約有260枚核彈頭。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將核力量作為威懾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手段,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中國核戰略及政策的攻擊導向要小得多。中國官方採取最低限度的核威懾政策,這種政策表現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以及較低的戰備等級狀態 (中央儲備庫中的核彈頭處於未裝備完整的狀態)

即便如此,中國正在部署的新型核武器系統相對於已被取代的武器系統而言更為強大,中國軍方內部關於中國在何種情況下考慮使用核武器以及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是否有效的問題存在激烈爭論。但迄今為止,雖然沒有跡象表明這些爭論已經影響到了中國領導層對現有核武器使用政策的態度,但它卻可能會影響中國未來核政策及戰略的發展方向。

隨著道路機動、固體燃料推進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東風-31A導彈的部署,中國的遠端陸基導彈力量正在緩慢擴張。同時,中國正在對舊式的由液體燃料推進的發射井式東風-5A導彈進行升級。中國目前約有5075套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包括3040東風-31/31As”導彈以及約80東風-21”中程核導彈。幾十年來,一直有傳言認為中國正在發展分導式多彈頭能力,五角大樓2015年的報告稱,中國已經裝備了一部分搭載分導式多彈頭的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中國顯然也正在致力於研發可搭載在新的東風-41”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上的分導式多彈頭。中國加強其移動洲際彈道導彈能力的主要動力是為了確保自身在美國和俄羅斯更為強大的、具有攻擊性的核力量與常規力量下得以生存,而加強分導式多彈頭似乎是為了應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新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中國也正在建設一支由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組成的小型艦隊,該潛艇裝備了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與從未完全投入使用的搭載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的舊式夏級核潛艇的武器系統相比,新的武器系統在攻擊距離和打擊精度上均有大幅提升。中國新興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艦隊的正式作用是能夠在路基導彈被摧毀的情況下給敵人以有效的核反擊 (這也是其他核國家使用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方式),但此類任務只有在晉級 艦隊具備足以使其不被發現的隱身能力,且中國具有能夠向潛艇傳送發射命令的核指揮控制系統時方可實現。在危機中,彈道導彈核潛艇與中國領導層之間的溝通中斷可能會誤以為晉級 核潛艇已在對敵行動中被摧毀,從而將導致局勢錯誤升級。

與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潛艇相比,晉級 潛艇發動機的噪音過大。此外,考慮到地域上的限制和美國攻擊核潛艇的性能優勢,在戰爭中確保其核潛艇的安全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挑戰。中國領導人被認為不願將對核彈頭的控制權交給軍方,更不用說將核彈頭部署在運載系統上 (除非遭遇危機)。因此,除非中國領導人改變這一政策 (這將是一個重大變化),否則危機發生時彈道導彈核潛艇必須首先在港口內完成導彈裝配才能出海,但這一過程會使其暴露於敵方的監視之下,甚或遭到破壞。

中國轟-6中程轟炸機並沒有執行活躍的核任務,但我們認為,它們具有二次核打擊能力,因為中國至少在其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進行的12次核子試驗中都使用過轟炸機。因此有少量的轟-6轟炸機可能有能力執行二次核打擊任務。如今,改裝後的轟-6已經可以攜帶包括長劍-20” (東海-20”) 在內的空射巡航導彈,該導彈已於2013年被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列為具備核能力的武器。

中國還部署了東海-10”陸基巡航導彈,被美國空軍情報描述為常規或核武器。美國在描述俄羅斯具有核能力的武器AS-4空射巡航導彈時採用了相同表述,眾所周知該武器可攜帶核彈頭。最後,中國可能也已發展了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攜帶核彈頭的能

力。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的一系列核子試驗中,美國中央情報局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幾乎可以肯定中國已研發出可用於東風-15”型導彈的核彈頭,並將很快完成部署。

儘管存在上述美國的官方情報,但應該強調的是,目前還很難確定中國是否已成功研發並部署了用於巡航導彈和短程彈道導彈的核彈頭。但中國的武器設計者可能具備了設計和製造這種彈頭的能力,只是中國的領導層尚未明示批准並下令生產和部署裝備核彈頭的此類導彈。中國宣稱奉行最低核威懾政策,但如果它已部署了此類導彈,則代表北京方面已對其核政策進行了重大擴張。

撇開政策不談,中國的新型洲際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與其所取代的東風-4”型導彈和巨浪-1”型導彈等舊式武器系統相比,打擊精度將大幅提升。導彈能力的提升不可避免地會在中國軍方內部引發關於如何最適當或者最有效地執行核反擊任務的討論,而這也是中國領導人所樂見的。然而,尚無正式跡象表明中國因新武器的出現而正式放棄了其最低威懾原則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法國

法國正處在全面實現核力量現代化的最後階段,其目的是為了將其核武庫維持到本世紀50年代。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在20102018年間為其凱旋 級核潛艇部署M-51新型潛射彈道導彈。該新型導彈將比其所替代的M-45型導彈具備更大的射程、更強的載荷能力和更高的打擊精度。此外,TN75型核彈頭將於2016年被TNO新型核彈頭所取代。裝配到法國潛艇攜帶的潛射彈道導彈上的核彈頭的數量可能已有所減少,目的是改進對地區性對手可能進行的小範圍打擊的計畫工作。(改進計畫工作,以便於針對地區性敵人實施潛在的小範圍打擊。)

射程為500公里的新型中程空對地導彈於2011年完成部署後,法國核武庫中的海基力量的現代化也開始起步。兩個殲擊轟炸機中隊已經裝備了該導彈:分別是位於地中海海岸的伊斯特爾空軍基地的幻影2000 N K3飛機和位於巴黎東北部的聖迪濟耶空軍基地的陣風F3飛機。到2018年,伊斯特爾中隊也將被升級為陣風。此外,部署在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的海軍版的陣風戰鬥機也已配備了中程空對地導彈,不過在和平時期航空母艦上並未裝備核彈頭。中程空對地導彈裝備了新的機載核彈頭,軍方也已開始研發替代該導彈的更新型導彈。

 

英國

英國是所有核國家中對其核武庫的限制最為嚴格的國家,也可能是最認真地考慮是否要消除核武器的核大國。儘管如此,英國還是計畫建造四艘新一代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取代目前的四艘先鋒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同時,英國計畫到本世紀20年代中葉將其當前核武庫中將近215枚核彈頭削減到180枚左右,目前這種削減計畫正在進行。71英國目前正在對其從美國租賃的三叉戟II D5彈道導彈裝配改進型W76-1/Mk4A再入飛行裝置 (配有經英國輕微改良後的核炸藥包),提高有效核荷載及其目標打擊能力。

 

印度

印度已經進入核武器現代化的重要新階段,重點是開發射程大於攻打巴基斯坦所需的導彈,可能是試圖提高對中國的打擊能力。印度的第一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下水並正在進行海試。接著還會有兩至四艘載有射程為7400公里的潛射彈道導彈的艦艇進行海試。同時也正在研發射程更遠的潛射彈道導彈。

印度核武器的生產設施正在經歷重要升級,包括新的鈈生產反應堆的建設以及無安全保障措施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的建設,後者產生的裂變燃料量大於其消耗量,從而增加印度武器級鈈的儲備。此外,由於美國和印度之間締結的核協議,印度的八座核電站處於國際安全保障措施的監控之外。印度無安全保障的核處理設施也正在升級。印度目前的核武庫中存放著100120枚核彈頭。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可能是世界上核儲備發展最迅速的國家,其增長速度略快於印度。處於開發或部署階段的新系統包括沙欣-3”中程彈道導彈、拉阿德空射巡航導彈、巴布林地射巡航導彈、納斯爾短程火箭和阿達裏短程彈道導彈。對基礎設施的升級包括第四座鈈生產反應堆以及鈾濃縮和廢燃料再處理設施的升級。據估算,目前巴基斯坦核武庫中核武器的數量約為110130枚。

一段時間以來,巴基斯坦軍隊一直試圖引進沙欣-2”中程導彈,但進展緩慢,這可能意味著遇到了技術困難。此外,巴基斯坦於2015年宣佈其試射了射程更遠的沙欣-3”導彈。雖然印度已經開始了彈道導彈潛艇計畫,然而迄今為止沒有跡象表明,巴基斯坦在遵循相同的發展軌跡。相反,巴基斯坦可能正為其攻擊潛艇研製一種海射核巡航導彈。

也許巴基斯坦核武庫最重要的新發展是納賽爾短程導彈,據估計,該導彈的射程僅為60公里,是一種戰術武器系統。它的出現是為了在軍事衝突的初期階段作為潛在的次戰略武器使用,這一發展可以降低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衝突中使用核武器的門檻,可能會將核預警和危機決策時間縮短到數分鐘內。

 

以色列

以色列政府從未公開證實它已經發展了核武器,但人們普遍認為,以色列政府在堅持核不透明政策的同時已發展了核武庫。據估計,其核武器的數量應該少於100枚,可能在80枚左右,搭載在耶利哥陸基彈道導彈和F-16戰機上 (可能也包括F-15戰機)。此外,一直有傳言稱以色列的巡航導彈可能已發展出攜帶核彈頭的能力,可部署在海豚級攻擊潛艇上,然而人們對該武器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楚。人們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以色列的核彈頭不會全部部署或配裝。

 

朝鮮

朝鮮一直致力於提升其運載核彈頭的導彈力量。朝鮮被懷疑具有攜帶核彈頭能力的導彈包括飛毛腿C型導彈、勞動短程導彈、舞水端中程導彈以及火星-13 (KH-08) ”大浦洞遠端導彈。舞水端導彈的研發在2016年初遭遇了幾次重大失敗;大浦洞已成功試飛,但僅作為一種航太發射器。雖然朝鮮已經進行了四次核子試驗,但沒有公開證據表明它已經試飛了用來攜帶核彈頭的再入飛行裝置,或者已經實現了搭載於彈道導彈的核子試驗裝置的武器化。

 

北約

雖然北約是一個核聯盟,但它並不擁有或生產核武器。相反,它主要依靠3個擁有核武器的成員國所擁有的核武器:主要是美國、英國,在某種程度上也包括法國。北約於2010採取的新戰略概念以及2012年的核威懾與防禦姿態評估報告均重申,只要核武器存在,北約作為核聯盟也將繼續依賴核武器。

北約的一些無核國家都深入地參與了詳細的核計畫,甚至使用本國飛機攜帶美國的核武器。目前約180枚美國的B61核炸彈被部署在歐洲五個國家(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和土耳其) 的六個基地。這些核武器預計將在本世紀20年代初全部回到美國,取而代之的是精確制導的、具備防區外打擊能力的新型 B61-12核炸彈。這些B61-12精確制導防區外核炸彈將被加裝到現有的F-15EF-16和北約的龍捲風戰鬥機上,但之後F-35A隱形殲擊轟炸機將逐步承擔起北約非戰略核打擊任務。

歐洲大約有一半的炸彈專門由5個無核國家的飛機攜帶: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還可能包括土耳其。然而,所有這些無核國家均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因此負有不直接或間接從任何讓與國接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或對這種武器或爆炸裝置的控制權的轉讓的義務。和平時期,這些核武器儲存在各國軍事基地,並處於美國空軍彈藥支援中隊的控制中,但在戰時,美國會把這些核武器的控制權移交給執行投送任務的所在國家的飛行員,同時也會在實際上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B61-12精確制導防區外核炸彈與F-35A第五代隱形戰鬥轟炸機的結合,將大大提高北約在歐洲核姿態中的軍事能力。這與奧巴馬政府承諾的美國在延壽計畫中將不再……使用核武器開展新的軍事任務或發展具備新的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的言論以及北約得出的聯盟的核力量姿態目前符合有效核威懾和防務姿態的標準的結論背道而馳。

 

核戰爭的規劃與實施

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制訂了潛在使用核武器針對敵人實施打擊的方案,並定期進行打擊演習以檢驗或改進這些方案。但是,各國的核武器打擊方案,因各自核武庫的規模、能力及其使用政策不同而存在著巨大差異。美國關於核武器潛在使用的規劃主要包括名為戰略威懾和武力使用“8010-12作戰計畫”(美國戰略司令部的核心戰略戰爭計畫),以及為戰

區司令部 (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 制定的小規模作戰計畫。“8010-12作戰計畫對核打擊作戰進行規劃,是美國包含非核軍事力量在內的一項宏大作戰計畫的一部分。目前,美國正在更新“8010-12作戰計畫,以將奧巴馬政府於2013年發佈的核武器使用政策納入其中。此外,“8010-12作戰計畫不是一項單一打擊作戰計畫,而是由一系列作戰計畫構成,其中每個計畫又包含了一系列在不同情形中針對不同敵人為實現不同目標而制定的各種打擊方案。戰區計畫則包含了在需要時可以充分付諸實施的各種不同的應變作戰計畫。

“8010-12作戰計畫針對美國的6個潛在敵人,包括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敘利亞 (是否包括在內不清楚) 以及那些以核武器或者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的非國家行為體。作為一個涉及國家軍事力量各方面的更廣泛計畫的一部分,“8010-12作戰計畫包含一系列打擊方案,為國家最高指揮部根據具體情形提供不同規模的應對措施,以實現不同目標。核打擊方案由應急方案、選擇性攻擊方案、基本攻擊方案以及有針對性的或適應性規劃能力方案組成。這些方案的規模和籌備時間各不相同,有預先計畫的方案可能涉及數百枚核彈頭,需要數月進行調整,而應對危機的適應性方案可能僅涉及幾枚核彈頭並在數小時內即可制定或調整完畢。並不是所有的計畫都是完全可執行的,但是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將那些無法執行的計畫調整為可執行狀態。目前,該計畫正在修訂中,以將奧巴馬政府於20136月提出的《核武器使用戰略指導》中的改革內容納入其中。

長期以來,美國軍方一直為其核打擊計畫的實施進行各種演習。然而,自2014年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軍事幹預以來,為應對東西方關係的惡化,美國的演習和行動計畫有所改變。據美國歐洲司令部表示,這種變化包括提高部署在歐洲的可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的作用和可見度,作為美國通過北約維持核威懾力量工作的一部分,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美國盟友的安全。根據大西洋行動決議、大西洋決心行動 (為應對復仇主義俄羅斯而新建立的一系列軍演),美國歐洲司令部表示已在美國戰略司令部的轟炸機保障和威懾任務與北約地區演習之間建立了聯繫

這一變化最早體現在20154月進行的名為極地咆哮的軍演中,當時有四架能夠攜帶核武器的B-52H轟炸機從位於美國的軍事基地起飛,飛越了北極和北海。美國空軍當時對此次演習的目的含糊其詞,但隨後有軍方官員私下表示,這次演習模擬了針對俄羅斯實施的核攻擊,B-52H轟炸機隨後還飛抵了它們會在戰爭中發射導彈的地點。雖然B-52H轟炸機在此次演習中沒有攜帶核導彈,但這四架B-52H轟炸機有能力攜帶80枚攻擊精度極高的巡航導彈,總爆炸當量相當於1000枚投擲於廣島的原子彈。

極地咆哮軍演前夕,美國戰略司令部開展了代號為全球閃電-15”的核指揮與控制年度演習,該演習首次與美國歐洲司令部主導進行的代號為嚴峻挑戰-15”軍事演習聯合進行。參加極地咆哮軍事演習的B-52H轟炸機回國後不久,緊接著加入了在美國邁諾特空軍基地舉行的代號為時刻保持警惕的軍演中,其中有12B-52H轟炸機裝配了核巡航導彈。在此期間,美國其他的核行動還包括異常迅速地在四天內發射了兩枚可攜帶核彈頭的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其中一枚的飛行距離超過了以往測試的任何洲際彈道導彈。此外,在20159月,美國的懷俄明號”(SSBN-742) 彈道導彈核潛艇抵達蘇格蘭的法斯蘭潛艇基地。這是自2003年以來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首次到訪外國港口。該潛艇攜帶核彈頭執行戰略威懾巡邏任務,此次到訪展示了美國的軍事能力、機動性以及對其盟友一如既往的承諾,同時隱晦地對俄羅斯予以警告,這也表明這只是美國彈道導彈核潛艇未來頻繁到訪外國港口的開始。

隨著過去十年俄羅斯核演習的變化,美國的核演習和行動也出現了微妙變化。雖然核演習是俄羅斯軍事行動的正常組成部分,但如今此類核演習的演習射程範圍、規模以及頻率都有所提高。最明顯的變化是在歐洲北部海域、地中海、西大西洋、中南美洲以及太平洋地區恢復了遠端轟炸機的演習。

俄羅斯轟炸機的行動通常與洲際彈道導彈或潛射彈道導彈的試射活動,或在北約國家附近進行的由可攜帶核彈頭的轟炸機或由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參與的軍事演習同時開展。如在20152月初,有來自12個地區的30多個洲際彈道導彈團參與了一場由發射井和公路機動洲際彈道發射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在此類演習中,移動發射裝置 (每套攜帶一枚裝備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 在夜間離開駐地並分散隱藏在俄羅斯廣袤的森林中。一個裝備九

枚發射器的導彈團可在外行動2030天,在此期間,他們將在一處紮營25天,然後在夜間再次轉移至下一個紮營地點駐紮25天,並在整個戰場調動過程中重複這種模式。

2012年接受採訪時,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部隊副司令、中將瓦列裏厄·馬祖羅夫解釋了通過發射井發射的導彈與道路機動發射的導彈所執行任務的不同之處。他表示,發射井式導彈的主要任務是遭到攻擊時參與行動,這種高度警戒姿態旨在使導彈在敵方突襲中被摧毀前完成發射。相反,道路機動式導彈可以來回移動,生存能力極強。因此,道路機動式導彈與戰略核力量的其他部分[海基和空基核武器]一起在我們處於極端劣勢時採取行動,即報復行動。至少從理論上說,移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在第一次核打擊中生存下來,因此繼而可以用於對攻擊者實施核反擊。

俄羅斯和美國也有短程核武器,即所謂的非戰略或戰術核武器,利用它在無需使用核武器時發起規模有限的核打擊。理論上講,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會希望通過有限制地使用核武器的方式勸阻敵方勿使局勢進一步升級。但是,任何核武器的使用都是一種高度戰略性行動,而且也根本無法確定該行動能否阻止局勢進一步升級。美國認為非戰略核武器不再具有在軍事上的必要性,並已逐步削減其在核武庫中的數量。目前只有大約500枚相對少量的戰術重力炸彈供美國和北約的戰鬥轟炸機攜帶使用。這就是說,戰術和戰略炸彈的區別在很大程度上將在10年內消失,因為所有戰術和戰略炸彈將會被一種多用途的炸彈 (B61-12) 所取代。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非戰略核武庫規模更大、種類更加多樣,俄羅斯認為這是彌補其在常規武器方面遜於美國和北約的需要。俄羅斯偶爾會在軍事演習中模擬使用戰術核武器,也可以用來在有限的衝突中威脅對手。此外,在過去幾年間,俄羅斯官方或多或少地進行了一些明顯的核威脅,使北約方面擔心俄羅斯領導人可能降低了對核武器潛在使用的門檻。這些威脅包括發表聲明表示北約的導彈防禦設施在俄羅斯核武器的潛在打擊目標範圍之內,如果北約使用武力使克裏米亞回歸烏克蘭,那麼俄羅斯將把核武器置於警戒狀態甚或使用核武器。在2013年,北約稱俄羅斯使用兩架可攜帶核武器的22M3逆火轟炸機針對瑞典進行了模擬核打擊演練,22M3逆火轟炸機可能部署在俄羅斯西部沙伊科夫卡空軍基地。

核武庫規模較小的有核武器的國家也進行核力量的演習和核武器的試射,以提高其自身的核能力,同時向其潛在的對手發出信號,表明這些核武器可用於軍事行動並有效威懾其敵人。英國和美國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之間密切協作,美國將其核打擊資料分享給英國,以支持北約行動。法國核力量的軍事行動包括偶爾進行的轟炸機打擊演習和潛射彈道導彈的試射。中國則將其道路機動式導彈發射裝置部署在遠離其駐地的地方進行演習,偶爾進行彈道導彈的試射。此外,中國近期還開始在海上部署導彈潛艇以形成並展示其新型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力量的行動流程。

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對其核武器進行試射,兩國都擁有非戰略核武器。自1998年兩國正式宣佈開始擁有核武器以來,都宣稱它們擁有的核武器,不管是短程、中程還是遠端的核武器,均為戰略核武器。但是,巴基斯坦近日研發出一種用於戰略級別以下的超短程導彈 (60公里),顯然是為了應對印度在常規軍事力量上的優勢。

 

假設使用核武器的人道影響

核武器比人類創造的任何其他武器都更具破壞力。即使僅針對軍事目標使用少量的核武器,也將會造成大規模的附帶損害以及大量平民傷亡。但令人不解的是,核武支持者和核武反對者各自提出的支持或反對的理由都是出於這同一種對核武器破壞力的恐懼。

1945年日本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遭到核彈攻擊以來,核武器就再未投入到實戰中。兩次核攻擊瞬間導致數萬人死亡,而隨後又有數萬人死於核爆炸產生的高溫和核輻射或者因衝擊波造成的傷勢嚴重而死亡。那時,人們對核武器產生的獨特且長期的影響知之甚少,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對於輻射保健物理學和核武器爆炸影響的認識大大增加了。但同時核武器的有效性以及通過各種發射裝置投射核武器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基於上述核國家所擁有核武器的特點、使用核武器的情形和戰略,可以認為核大國的現代核計畫傾向於發展靈活的核打擊能力,以便為其領導人提供多種打擊方案,不僅可以發動僅使用一枚或者幾枚核武器的小規模核打擊,還可以逐漸增加強度發動需要數百枚甚至數千枚核彈頭的核攻擊。在此情形下,一旦低限度的核威懾失敗,政府高層可以通過破環力更強的核威脅來施加壓力,直至攻擊者意識到局勢持續升級的弊大於利為止。

假設初始階段或小規模的核攻擊採取地面發射的方式,如對位元於義大利東北部的阿維亞諾美國空軍基地使用一枚2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儘管核打擊策劃者僅會視其為規模有限的核攻擊,但即便如此它仍會帶來巨大的附帶損害和人道災難。使用美國國防部風險預測和評估能力軟體所建立的模型顯示,如此小規模的核攻擊所產生的放射性塵埃會迅速向遠處擴散。當地的輻射劑量可能會迫使居住在400公里以外的維也納的奧地利人躲進抵禦核輻射的避難所。核爆炸對氣候的影響,主要對降水的影響會進一步將公眾暴露於放射性核物質當中。通過採用拉格朗日粒子擴散模型對201410911日間歐洲的降水資料進行具體詳細的計算,結果顯示在此期間從歐洲西南部至東北部存在著一個大面積的強降雨帶。這個強降帶也許可以限制阿維亞諾受到核攻擊所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向西擴散,但是拉格朗日粒子擴散模型還顯示會形成銫-137放射性塵埃熱點,它們將主要沉積在斯洛伐克,波羅的海諸國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沉積。儘管該沉積水準比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反應堆事故的沉積水準要低得多,但處在阿維亞諾空軍基地下風區的地區會很快達到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相當的水準。

如果初始的、小規模的核攻擊未能迫使對手退讓,那麼核武器使用升級的下一步或許會針對西歐5個北約核武器基地使用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進行地面爆炸。這些核攻擊所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可能會擴散至中歐大部分地區。運用風險預測和評估能力軟體進行計算,若使用相同當量的核彈頭攻擊歐洲3個核武器基地 (比利時的克萊納·布羅赫爾空軍基地、德國的比歇爾空軍基地、以及荷蘭的沃爾克空軍基地),則將迫使德國中部大部分地區的居民進行疏散。若攻擊義大利北部的兩個軍事基地 (阿維亞諾和蓋迪),將迫使義大利北部以及奧地利大部分地區的居民進行疏散。同樣,使用風險預測和評估能力軟體進行的計算表明,假設使用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在俄羅斯6個核武器存放點進行地面爆炸,將迫使爆炸下風區的大部分居民疏散,迫使俄羅斯西部大片地區居民尋找避難所。

如果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實施的這些攻擊或類似的戰術核攻擊未能阻止敵人,則可能會決定進一步採取措施,使用戰略核武器,包括使用遠端戰略核力量攻擊對手的核心核力量設施。這樣做將大大增加戰爭的風險和強度,並將大大加劇附帶損害和人員傷亡的發生。如果對美國全部450民兵-Ⅲ”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實施打擊,即不直接攻擊平民、僅針對軍事力量進行打擊,則會導致美國中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遭受嚴重的放射性核塵埃污染,足以導致數百萬平民死亡。

在假定的核戰升級的最後階段,當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的陸基核力量正在遭到摧毀,國家存亡面臨危險時,該國可利用其殘存的核力量對敵人尚未動用的核力量和城市進行打擊。在核戰升級的這種較為不分皂白的攻擊階段,平民的傷亡將大大增加。例如,一艘搭載24枚三叉戟IID5海射彈道導彈的美國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有足夠的火力摧毀俄羅斯西部所有主要城市,使俄羅斯整個社會陷入癱瘓。俄羅斯的導彈潛艇對美國的城市具有相同的摧毀能力。正如風險預測和評估能力軟體類比了使用19247.5萬噸當量的W88彈頭 (實際上這只是當今核武庫的一小部分) 在相同數量的俄羅斯城市進行空爆的情形,結果顯示核爆炸將會導致超過三分之一的俄羅斯人死亡或者重傷。

除了核武器的使用導致的爆炸、熱效應和輻射效應以外,有多項研究表明,即使數量有限的核武器爆炸也會對氣候和糧食生產產生重大的次級影響。即使在小範圍局部戰爭中使用幾十或幾百枚核武器,也可能導致大範圍饑荒和大量平民傷亡。

 

結論

2015年是日本原子彈爆炸七十周年。在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的核爆炸中,平均每枚核彈頭導致了大約10萬人的死亡。雖然全球核武庫的規模相對於冷戰時期已經顯著減少,但如今9個核國家仍然擁有約1.54萬枚核彈頭,其中大約1800枚核彈頭可在短時間內發射。

摧毀兩座日本城市的原子彈的爆炸當量均在1020萬噸之間,而如今大多數核武器的爆炸當量要高出其十多倍。如果用這些核武器來攻擊城市,由於如今城市人口密度更高,再加上潛在放射性塵埃擴散的影響,那麼人員傷亡則會更為慘痛。

即使僅採取打擊軍事力量的戰略,核武器僅用於攻擊軍事設施,也不能避免平民傷亡。正如本文所述,即使是有限地使用核武器所產生的放射性塵埃也會造成相當大的附帶損害和平民傷亡,並迫使人口稠密地區的人員疏散。況且,由於許多軍事目標就處於城市附近或城市內,因此即使採用打擊軍事力量的戰略也難以避免平民傷亡。由此可見,認為打擊軍事力量的戰略比打擊民用目標的戰略更人道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根本沒有不產生任何附帶影響的乾淨的核攻擊。

除了直接的核爆炸及其導致的次生熱效應和輻射效應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外,氣候科學的最新研究還預測到,即使是小規模、區域性的核戰爭也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將導致溫度降低、光照減少、作物的生長週期縮短,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引起饑荒和災難。

儘管在過去70年裏國際社會不斷呼籲並努力減少和消除核武器,但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及其盟友仍然認為擁有核武器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雖然冷戰期間的核力量如今已有效削減,但目前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仍在推動其核力量的現代化,並計畫無限期地繼續維持大規模的核武庫。

核武器削減速度的放緩、核軍控談判的停滯、持續的核武器現代化、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危機的加劇、正在南亞開展的全面核軍備競賽以及東北亞地區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明顯表明,核力量將持續對人類構成危急且持久的威脅,因此需要謀求新的軍備控制措施,需要全球政治領袖發揮作用。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目前缺少的不是如何限制核力量和核依賴的想法,而是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政治意願和領導力量。 

台長: 幻羽
人氣(494) | 回應(0)| 推薦 (8)|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何處無江湖? |
此分類下一篇:【飛碟UFO】
此分類上一篇:【基因改造食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