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14 14:13:38| 人氣1,95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3】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3

                        ※省力處─大慧宗杲禪師

一、宗乘七個樣子

(一)道由心悟,不在言傳。近年以來學此道者,多棄本逐末,背正投邪。不肯向根下推窮,一味在宗師說處著道。縱說得盛水不漏,於本分事上了沒交涉。古人不得已,見學者迷頭認影,故設方便誘引之,令其自識本地風光,明見本來面目而已,初無實法與人。如江西馬祖初好坐禪,後被南嶽懷讓和將於他坐禪處磨磚,馬祖從禪定起問:「磨磚何?」讓曰:「欲其成鏡耳。」馬祖笑曰:「磨磚豈得成鏡耶?」讓曰:「磨磚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蓋讓和嘗問馬祖:「坐禪何圖?」馬祖以求成佛答之。中所謂先以定動後以智拔。馬祖聞坐禪豈得成佛之語,方始著忙,遂起作禮致敬曰:「如何即是?」讓知其時節因緣已到,始謂之曰:「譬牛駕車,車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車即是?」又曰:「汝學坐禪?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馬祖於言下忽然領旨。遂問:「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讓曰:「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又問:「道非色相,云何能見?」讓曰:「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又問:「有成壞否?」讓曰:「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也。」前所云方便誘引,此是從上宗乘中第一箇樣子。妙明居士請依此參。 

(二)昔大珠和初參馬祖,祖問:「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來。」祖曰:「來此擬須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自家寶藏不顧,家散走作什?我這裏一物也無,求什佛法。」珠遂作禮問:「那箇是慧海自家寶藏?」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珠於言下識自本心,不由知覺。後住大珠,凡有扣問,隨問而答,打開自己寶藏,運出自己家財,如盤走珠,無障無礙。曾有僧問:「般若大否?」珠曰:「般若大。」曰:「幾許大?」曰:「無邊際。」曰:「般若小否?」曰:「般若小。」曰:「幾許小?」曰:「看不見。」曰:「何處是?」「何處不是?」爾看,他悟得自家寶藏底,還有一星兒實法傳授與人否?妙喜常常說與學此道者,若是實見道之士,如鐘在虛,如谷應響,大扣大鳴,小扣小應。近代佛法可傷,人師者,先以奇特玄妙,蘊在胸襟遞相沿襲,口耳傳授以宗旨。如此之流,邪毒人心,不可治療。古德謂之謗般若人,千佛出世不通懺悔。此是宗門善巧方便誘引學者底第二箇樣子。妙明居士「決定究竟,當如此樣子參」。 

(三)辦此心,要理會這一著子。先須立決定志,觸境逢緣,或逆或順,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種種邪說。日用應緣時,常以無常迅速生死二字,貼在鼻孔尖頭上。又如欠了人萬百貫債,無錢還得,被債主守定門戶,憂愁怕怖千思萬量,求還不可得。若常存此心,則有趣向分,若半進半退,半信半不信,不如三家村裏無智愚夫。何以故?渠百不知百不解,卻無許多惡知惡覺作障礙,一味守愚而已。古德有言:「窮至理以悟則。」近年以來,多有不信悟底宗師,說悟人,說悟建立,說悟把定,說悟落在第二頭。披卻師子皮,作野干鳴者,不可勝數。不具擇法眼者,往往遭此輩幻惑,不可不審而思,思而察也。此是宗師指接群迷,令見月亡指底,第三箇樣子。妙明居士,欲跳出生死窟,作是說者名正說,作他說者名邪說。思之。 

(四)怕怖生死底疑根拔不盡,百劫千生流浪,隨業受報,頭出頭沒無休息時。苟能猛著精彩,一拔淨盡,便能不離眾生心,而見佛心。若夙有願力,遇正善知識,善巧方便誘誨,則有甚難處。不見古德有言:「江湖無礙人之心,佛祖無謾人之意。」只時人過不得,不得道江湖不礙人。佛祖言雖不謾人,只學此道者錯認方便,於一言一句中,求玄、求妙、求得、求失,因而透不得,不得道佛祖不謾人。如患盲之人,不見日月光,是盲者過,非日月咎。此是學此道、離文字相、離分別相、離語言相底第四箇樣子。妙明居士思之。

(五)疑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底心未忘,則是生死交加。但向交加處,看箇話頭。僧問趙州和:「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但將這疑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底心,移來「無」字上,則交加之心不行矣。交加之心不行,則疑生死來去底心將矣。但向欲處,與之廝崖,時節因緣到來,驀然噴地一下,便了中所謂心生死、止心不善、伐心稠林、浣心垢濁者也。然心何有垢?心何有濁?謂分別善惡雜毒所鍾,亦謂之不善,亦謂之垢濁,亦謂之稠林。若實得噴地一下,只此稠林,即是栴檀香林,只此垢濁,即是淨解脫無作妙體,此體本來無染非使然也。分別不生,虛明自照,便是這些道理。此是宗師令學者捨邪歸正底第五箇樣子。妙明居士但只依此參,久久自築著磕著也。

(六)道無不在,觸處皆,非離而立處,立處即中所謂治生業皆順正理,與實相不相違背。是故龐居士有言:「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號,丘山點埃。神通妙用,運水及搬柴。」然便恁認著,不求妙悟,又落在無事甲裏。不見魏府老華嚴有言:「佛法在爾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喫粥喫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舉心動念,又卻不是也。」又淨和有言:「不擬心,一一明妙,一一天,一一如蓮華不著水。迷自心故作眾生,悟自心故成佛。」然眾生本佛,佛本眾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又釋迦老子有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此亦是不許擬心之異名耳。苟於應緣處,不安排不造作,不擬心思量分別計較,自然蕩蕩無欲無依,不住有不墮無,不作世間及出世間想。這箇是日用四威儀中,不昧本來面目底第六箇樣子也。

(七)本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己事未明故,參禮宗師,求解生死之縛,卻被邪師輩添繩添索,舊縛未解而新縛又加。卻不理會生死之縛,只一味理會閑言長語,喚作宗旨,是甚熱大不緊。中所謂邪師過謬,非眾生咎。要得不被生死縛,但常方寸虛豁豁地。只以不知生來不知死去底心,時時向應緣處提撕。提撕得熟,久久自然蕩蕩地也。覺得日用處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卻得無限力。這些道理,說與人不得,呈似人不得。省力與得力處,如人水冷煖自知。妙喜一生只以省力處指示人,不人做謎子量,亦只如此修行,此外別無造妖捏怪。我得力處他人不知,我省力處他人亦不知。生死心他人亦不知,生死心末忘他人亦不知。只將這箇法門,布施一切人,別無玄妙奇特可以傳授。妙明居士決欲如妙喜修行,但依此說,亦不必向外別求道理。龍行處雲自相隨,況神通光明本來自有。不見德山和有言:「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自欺。」這箇是學此道要徑底第七箇樣子也。
如上七箇樣子,佛病、法病、眾生病,一時說了。更有第八箇樣子,卻請問取妙圓道人。又代妙圓道人,下一轉語云:「大事
爾,不得小事。」妙明居士自家擔當。

 

            ※大慧禪師語錄十五則─大慧宗杲禪師

1)佛是眾生藥,眾生病除,藥亦無用。或病去藥存。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與眾生未除之病等。病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段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耳。

2)欲空萬法,先淨自心,自心淨,諸緣息矣。諸緣息,體用皆如,體即自心淨之本源,用即自心變化之妙用。入淨入穢,無所染著。若大海之無風,如太虛之雲散,得到如是田地,方可謂之學佛人。未得如是,請快著精彩。

3)學道人,十二時中心意識常要寂靜。無事亦須靜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動搖,久久習熟,自然身心寧怗,於道有趣向分。寂靜波羅蜜,定眾生散亂妄覺耳。若執寂靜處便究竟,則被默照邪禪之所攝持矣。

4)趙州和云:「老僧十二時中,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餘無雜用心處。」此是這老和尚真實行履處。不用作佛法禪道會。

5)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知得來去處,方名學佛人。知生死底是阿誰?受生死底復是阿誰?不知來去處底又是阿誰?忽然知得來去處底又是阿誰?看此話眼眨眨地理會不得,肚裏七上八下,方寸中如頓卻一團火相似底又是阿誰?若要識,但向理會不得處識取。若便識得,方知生死決定不相干涉。

6)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喜怒靜鬧處,亦須提撕。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則自謂我即今迷,執迷待悟,縱經塵劫,亦不能得悟。但話頭時,略抖精神看,是箇什道理。

7)近世叢林,邪法橫生,瞎眾生眼者,不可勝數。若不以古人公案覺提撕,便如盲人放卻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將古德入道因緣,各分門類云:這幾則是道眼因緣,這幾則是透聲色因緣,這幾則是亡情因緣。從頭依次第逐,則量卜度,下語商量。縱有識得此病者,將謂佛法禪道,不在文字語言上,即一切撥置。卻現成粥飯了,堆堆地坐在黑山下鬼窟裏,喚作默而常照,又喚作如大死底人,又喚作父母未生時事,又喚作空劫已前事,又喚作威音那畔消息。坐來坐去,坐得骨臀生,都不敢轉動,喚作工夫相次純熟。卻將許多閑言長語,從頭作道理商量,傳授一遍,謂之宗旨。方寸中依舊黑漫漫地。本要除人我,人我愈高,本要滅無明,無明愈大。殊不知,此事唯親證親悟,始是究竟,纔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祕密解、可傳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無傳無授,唯我證爾證。眼眼相對,以心傳心。令佛祖慧命相續不斷,然後推己之餘,物作則。

8)在當人日用二六時中,如水銀落地,大底大圓,小底小圓。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鱍鱍地,常露現前。正當恁時,方始契得一宿覺所謂:「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觀自在。」苟未能如是,且暫將這作聰明說道理底,置在一邊。卻向沒撈摸處,沒滋味處,試撈摸咬嚼看,撈摸來撈摸去,咬嚼來咬嚼去,忽然向沒滋味處咬著舌頭,沒撈摸處打失鼻孔,方知趙州老人道:「未出家時被菩提使,出家後使得菩提。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有時將丈六金身卻作一莖草用。」建立亦在我,掃蕩亦在我,說道理亦在我,不說道理亦在我,我法王,於法自在,說即有若干,不說即無若干,得如是自在了,何適而不自得。 

9)近世士大夫多欲學此道,而心不純一者,病在雜毒入心。雜毒入其心,則觸途成滯,觸途成滯,則我見增長,我見增長,則滿眼滿耳只見他人過失。殊不能退步略自檢察看,逐日下得床來,有甚利他利己之事?能如是檢察者,謂之有智慧人。趙州云:「老僧逐日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餘外更無雜用心處。」且道,這老漢在甚處著到?若於這裏識得他面目,始可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未能如是,當時時退步向自己跟下子細推窮,我能知他人好惡長短底,是凡是聖?是有是無?推窮來推窮去,到無可推窮處,如老鼠入牛角,驀地,則便是當人四楞塌地,歸家穩坐處。

10)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可憐愍者。 

11勇猛精進勝丈夫所,願猛著精彩,努力向前,說處行處已不錯,但少噴地一下而已。若有進無退,日用二六時中,應緣處不間斷,則噴地一下亦不難。然第一不得存心在噴地一下處,若有此心,則被此心障卻路頭矣。但於日用應緣處不昧,則日月浸久,自然打成一片。何者應緣處?喜時怒時、判斷公事時、與賓客相酬酢時、與妻子聚會時、心思善惡時、觸境遇緣時,皆是噴地一發時節。千萬記取,千萬記取!世間情念起時,不必用力排遣,前日已曾上聞。但只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纔起這一字,世間情念自怗怗地矣。多言復多語,由來返相誤。千說萬說,只是這些子道理,驀然於「無」字上卻性命,這些道理亦是眼中花。

12)大丈夫漢,決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緣,一等打破面皮,性燥豎起脊梁骨,莫順人情,把自家平昔所疑處,貼在額頭上。常時一似欠了人萬百貫錢,被人追索,無物可償,生怕被人恥辱。無急得急,無忙得忙,無大得大底,一件事方有趣向分。若道:我世間文字至於九經十七史諸子百家,古今興亡治亂,無有不知,無有不會,只有禪一般,我也要知,我也要會。自無辨邪正底眼,驀地撞著一枚。杜撰禪和,被他狐媚。如三家村裏傳口令,口耳傳授,謂之過頭禪,亦謂之口鼓子禪。把他古人糟粕,遞相印證。一句來一句去,末後我多得一句時,便喚作贏得禪了也。殊不肯退步,以生死事在念,不肯自疑,愛疑他人。

13)晝三夜三孜孜矻矻,茶裏飯裏喜時怒時,淨處穢處,妻兒聚頭處,與賓客相酬酢處,辦公家職事處,了私門婚嫁處,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覺底時節。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貴叢中,參得禪,大徹大悟。楊文公參得禪時,身居翰苑。張無盡參得禪時,作江西轉運使。只這三大老,便是箇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底樣子也。又何曾須要去妻拏休官罷職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靜,然後入枯禪鬼窟裏作妄想方得悟道來。

14已知有此段大事因緣,決定不從人得,則便好頓捨外塵。時時向自己跟下推窮,推來推去,內不見有能推之心,外不見有所推之境,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如水上放葫蘆,無人動著,常蕩蕩地拘牽他不得,惹絆他不得,撥著便動觸著便轉。如是自在、如是瞥脫、如是靈聖。不與千聖同途,不與衲僧借借,直能號令佛祖,佛祖號令他不得。當人知是般事,便好猛著精彩,向百尺竿頭快進一步。如進得這一步,則不異善財童子,於普賢毛孔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微塵數世界。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海次第、海藏、海差別、海普入、海成、海壞、海莊嚴,所有邊際。似這般境界,亦不是外邊起心用意,修證得來,只是當人跟下本來具足底道理耳。不見德山和有言:「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自欺。何故?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

15)常以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二事,貼在鼻孔尖上。茶裏飯裏靜處鬧處,念念孜孜常似欠卻人,萬百貫錢債無所從出。心胸煩悶回避無門,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當恁時,善惡路頭相次也,覺得如此時,正好著力。只就這裏看箇話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看時不用量、不用註解、不用要得分曉、不用向開口處承當、不用向起處作道理、不用墮在空寂處、不用將心等悟、不用向宗師說處領略、不用掉在無事甲裏。但行住坐臥,時時提撕:「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提撕得熟,口議心思不及,方寸裏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沒滋味時,切莫退志,得如此時,卻是箇好底消息。不見古德言:「佛說一切法,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台長: 幻羽
人氣(1,956)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顯宗記─*荷澤神會*禪師(1)〈附〉─釋聖嚴法師講記
此分類上一篇:【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2】

幻羽
大慧宗杲禪師開示曰:『衲子參禪,要明心地;秀才讀書,須當及第。』讀書五車而不及第,終身只是個秀才,喚作官人即錯。參禪衲子心地不明,則不能了生死大事,終身只是個凡夫,喚作佛即錯。只這兩錯,實有恁麼事?實無恁麼事?言實有,則讀書人及第做官者,時時見之。言實無,則參禪人作佛,未嘗目擊。以此易彼,八兩半斤耳。此說至淺近而至深遠。往往學者以有所得心,參向無所得處,墮坑落塹多矣。雲門此語遂成虛設,真所謂“醍醐上味,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藥。”

昔智常禪師,至曹溪見祖師,祖師據其所疑,為說偈曰:『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智常聞偈,當下疑情頓釋。大悟祖師方便,乃述一偈呈祖師,末云:『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妙詮禪人要知實有恁麼事、實無恁麼事落處麼?莫管凡夫與佛、秀才與官人,但識取雲門方便,苟能識得,去曹溪不遠矣,其或未然,腳跟下且照顧好!
2018-05-14 14:17:18
TOP
詳全文